《牡丹》绽放的别样精彩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ang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植于洛阳古都的《牡丹》杂志,是一本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老刊物,一直坚持着鲜明的办刊宗旨,有着明确的办刊方向。它有着自己的特色,在数以百计的文学刊物中,颇具标识性。而2015年,又开辟了一个专门介绍外国文学的栏目“域外”,让读者眼前为之一亮。
   《牡丹》杂志刊载的这些作品都是首次翻译成中文,短则几千字,多则两万余字,从不同题材、不同角度反应了俄国白银时代的社会现实,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几篇读下来,让我看到一个迥乎异常的小说大家奇崛深邃的思想和让人难望项背的艺术造诣,有时读着,忍不住拍案叫绝。
   2015年,《牡丹》“域外”栏目一共推出五期阿尔志跋绥夫的中短篇小说,分别是《幸福》《血痕》《卢里耶医生之罪》《深渊》《下级准尉戈洛洛博夫》,既让这位沉寂已久的作家重放光芒,又让读者分享了来自域外的饕餮大餐。
   牡丹杂志王小朋主编和特约编辑李坤是有眼光的。记得2015年1月12日,李坤的博客里贴出了一篇文章《阿尔志跋绥夫: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作家》,他这样写道:
   “如果说一个作家值得我为之鸣不平的话,那阿尔志跋绥夫是首当其冲的。通过对比阅读,我始终认为阿尔志跋绥夫的文学造诣及其天才性是在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福楼拜、果戈里等所谓大家之上的。别的不说,单就其长篇小说《绝境》《萨宁》和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的文学水准而论,在世界文学史上能与之比肩者的确寥寥无几。如果将《安娜·卡列宁娜》与《绝境》放在一起,只需读几段,便可一分高下。但阿尔志跋绥夫远远没有托尔斯泰之辈幸运,他长期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所得到的重视和声誉,远远小于他本应该得到的。鉴于此,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做点什么,以使这座长期被埋没的文学宝藏重见天日,从而让更多的人获益。”
   这位著名的俄国作家,曾赢得鲁迅先生的高度激赏,说他“是俄国新兴文学的典型的代表作家中的一人”,“表现之深刻,到他却算达了极致”。
   发表在第2期的《幸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命运悲惨的妓女的生活,同时为我们解读了幸福的真正内涵。妓女萨什卡鼻子突然烂掉,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美丽资本后的她,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继续苟活下去,这个不幸的女人不得不在寒冷的雪地里,接受一个变态狂的无情杖击,以此获得能使之继以为生的五个卢布。而当她看到那五个金光闪闪的卢布时,想到将会享受到食物、温暖、宁静、伏特加,“突然全身充满了一股巨大的轻松的快感”,“整个身心都充满了光明的幸福的想要欢歌的感觉”,“而刚才对她那怪诞和极端令人厌恶的殴打,她已经忘记了。”小说的笔触直抵人性的底线,既写出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同时又揭示了人的渴求幸福的无意识本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沙皇俄国,专制统治强化,社会现实异常黑暗,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但阿氏却独辟蹊径,他并没有写浩浩荡荡、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而是选取了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一个小火车站站长与敌人战斗、被抓、最后被枪决的片断来写。这就是发表在第4期上的《血痕》。火车站站长阿尼西莫夫因为脱离组织,没有领袖,在迷惘而模糊的幻梦中战斗,所以最后失去生命,血染大地。这是一曲革命者悲歌,也是阿氏一贯的无政府主义的观念的写照。本篇艺术风格秉承了他一贯的幽微的细节描写和和心理刻画,将革命者的心理转变,写得淋漓尽致。
   人,有时活在一种虚妄的伟大与空无的迷梦里。阿尔志跋绥夫用思想的刀锋,借一名渴望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的卢里耶医生,剖开了信仰的空洞。第6期发表的是他的另类写法的小说《卢里耶医生之罪》。该小说以第一人称手法讲述了献身科学,不断进行冒险试验的卢里耶医生,不断遭遇人生的失败,最终付出生命代价的故事。他在中非旅行时强行从一个部落里带回一个年轻的黑人,并将其秘密囚禁于一个不为人知的僻静的暖房进行“试验”。而孤陋自闭的黑人开始如同信奉宗教一般崇拜他,后来却在痛苦、厌倦和绝望之中,上吊自杀了。而这个想通过科学来实践“科学、进步、光明和所有人的幸福”的人,却在毁灭别人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小说情节没有太多戏剧性,只不过采用医生手记的形式,辅以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来完成故事的叙述和主题的呈现。这样的小说需要慢阅读,需要在安静中仔细品读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那些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
   对人的内心的探索,思想的挖掘,一直是阿尔志跋绥夫作品的重要内容。人活在现实世界里,灵魂却有一个巨大的深渊。一旦深陷,会产生怎样的幻觉?第10期发表的《深渊》,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度剖析。《深渊》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主人公卡姆斯基因为患病,濒临死亡,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之间,由此变得脆弱、敏感、混沌、茫然、迷乱、恐惧、忧伤……头脑中反复出现一系列幻影,在似梦非梦中,思考着生与死这个既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幻觉或者病态中的思维,有着读者无法想象的魔力。这样的文字读起来,有时如哲学,有时如读心理学。小说虽然秉承了阿尔志跋绥夫一贯的写作风格,但又有了意外的突破,这个被遮掩的作家,在文学道路上,是前行者,更是探索者。
   活着还是死亡,这不仅仅是哈姆莱特思考的问题,也一直是哲学家和作家们思考的话题。第12期发表的《下级准尉戈洛洛博夫》是一场关于生命思考的小说。医生索洛多夫尼科夫阴差阳错地走进下级准尉戈洛洛博夫的房间,二人有一场并不愉快的谈话,当医生离开后没多久戈洛洛博夫就自杀身亡了。下级准尉像一块石头,或者一枚炸弹,以最简单也最沉痛的方式,唤起了人们对死亡的哲学思考。小说将生死挖得很深,最后又轻轻掩盖。生活总是日复一日地简单轮回,死者已矣,生者还将继续活着。阿氏的笔是一台挖掘机,掘下的坑,让读者见之惊骇,而掩卷之后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比黑夜还沉重,比生死还驳杂。
   阿尔志跋绥夫的笔触之静止细腻,思想之深邃幽妙,的确是难得一见的一流大师水平。他总能在不经意的书写中,把握时代脉搏,攫住人物灵魂,带着读者走进一个迷离斑驳又深不可测的文学世界。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主编的水平,体现的是一本杂志的水平;一个主编的眼光,展现的是一本杂志的视野。虽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每一个成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我们也不可能关注到所有作家的作品,但有一点毫无疑问,编辑们总是在挖掘那些最优秀的作家,他们希望将最好的作品带给读者,而从去年一年隆重推出的阿尔志跋绥夫的几篇作品,可以看出编辑的审美和对小说的艺术眼光。可以这样说,这一年,让死去近百年的阿尔志跋绥夫重新活了过来,让他在这块他从未想象和来过的土地上大放光彩。我在想,如果作家泉下有知,一定会备感欣慰的。毫不溢美地说,《牡丹》因为开出“域外”,更见其雍容和华美。如此,更多的人才有机会领略到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魅力,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伴随着西伯利亚的那股寒流,我们隐约听到了文学的春天正从不远处盈盈而至,那些缤纷和美好正紧跟2016年的脚步纷至沓来。
   祝福《牡丹》,祝福这朵艳丽的文学之花越开越好,开出国色,也开出异彩。让我们在美好的阅读中,欣赏异域的风景,静享岁月的从容吧。
  责任编辑   婧   婷
其他文献
刘军,笔名楚些, 1973生,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第一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从事当代小说、散文评论工作,有评论作品刊于文学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中国艺术报、都市文化报、小说评论、扬子江评论、创作与评论、名作欣赏、读书、随笔等报刊。出版有专著《多元叙事与中原写作》。  2015年年度,天涯社区闲闲书话板块推出闲谈专题,其中一期以朱自清的《背影》为蓝本,展开关于朱自清散文、现代散文,以致百年白
期刊
杨献平,河北沙河人。作品见于《天涯》《人民文学》《大家》《诗刊》《中国作家》等刊。已出版主要著作有《梦想的边疆——隋唐五代时期的丝绸之路》《匈奴秘史》《沙漠之书》《生死故乡》《沙漠里的细水微光》《作为故乡的南太行》《历史的乡愁》,诗集《命中》等十多部,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最新文学排行榜,多次被各类选刊、年选和选集选载,先后获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单篇作品奖、全军优秀文艺作品奖、首届林语堂散文奖提名奖、在
期刊
高祐(1873-1955,字福堂,号崛山子)的《嵩洛草堂遗编》于2014年3月终于出版了。煌煌大作,厚重典雅。   8月的出版座谈会暨首发式不久,笔者拿到了高祐先贤的遗作,不由地想起了2010年7月22日的那次聚会。那次会议,笔者曾叨陪末座。地点是洛阳老城某饭店。事后回忆,应该是宋仁杰老先生张罗的,因为宋仁杰是高祐的学生,已经八十多岁了。两家私谊甚笃,为师爷(宋仁杰称高祐为师爷,因为他父亲也是高
期刊
人类朝向未来的行走,从来都如一个丢三拉四的孩子,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粗心受罚和补课。(尤其对东方中国那一群的粗野和狂傲,以为天下就是他们的天下样。)可更糟糕的事情是,几乎天下所有的国度都未曾料想到,2050年的35年前,在法国巴黎那次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布置的作业,本是新一轮的游戏与发牌,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首脑或代表,都到巴黎领走自己国家的那张作业牌,然后是口才竞赛和游览,低调的挥霍与品尝,最后再对外宣布
期刊
[摘 要] “民生思想”作为传统人本主义发展的精神积淀,是民生范畴在精神层面的生动反映。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由“物”到“人”,厘清“劳动异化”同“民生异化”逻辑关系,以追求“人的解放”为终极目的,开启了一个科学审慎思考民生问题的新视野。新时代,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围绕民生“社会实践性”的思想来源、“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取向、“有机整体性”的主体架构、“和谐同一性”的本质目标等方面,深化和
期刊
[摘 要] “范式”不是一个良好的哲学史学史术语,应采用叙事结构分析的方法。这一叙事结构分析框架包括时代任务意识、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解释、意识形态蕴涵解释、哲学气质这五个层次。在这一框架内的分析表明,中国哲学史书写中存在着三种理想类型,根据其所受指引的古代范例,前两种可以被称为争鸣书写模式和道统书写模式,第三种则是作为两者之混合形态的反向道统模式。在实验主义的研究传统内,胡著中国哲学史一方面开辟
期刊
[摘 要] 将心流体验、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相融合,建立大学生移动在线教育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理论模型。基于收集到的265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AMOS软件检验大学生移动在线教育学习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满意度和感知有用性对大学生移动在线教育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期望确认通过满意度和感知有用性对大学生移动在线教育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产生间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微信使用行为影响的内部机制。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简版、多维状态无聊量表和微信使用行为问卷对40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人格特质中神经质与无聊情绪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宜人性与无聊情绪显著负相关,与个体直接交流行为显著正相关;外向性与无聊情绪显著负相关,与个体直接交流行为、公众传播行为显著正相关;②神经质个性通过无聊情绪中的
期刊
两天没有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打电话,昨天母亲一接到我的电话就埋怨起来,问我这两天怎么没有向家里打电话?我解释说这两天事太多。母亲说:“太忙,打个电话的时间还是有的吧?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孩子他们都好吧?”“好,都好”。我赶快回答母亲。母亲听了我的话连说:“都好,就好,我跟你爸也放心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成为人父后更体会到这句话的浓浓深情。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了,以前一直是接送上学,为了锻炼他
期刊
农历已未年六月十五,正是大暑节气,白天气温高达37度,虽有徐徐南风,还是酷热难当。晚饭后,太阳已落下西山,月亮升起了老高,南风仍阵阵吹着,暑气消退了不少,已有些许凉爽的感觉。我家离村西头的水库约有30米,我搬了把小靠椅,到水库围堤上乘凉。   我居住的村庄叫党庄,水库紧挨着村庄,村里人都叫它“河坝”,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产物。在大集体年代里,人们都在生产队劳动,居住条件差,茅草房,没有电,夏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