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认知改造 发展高阶思维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性作业能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这一单元,设计了画图形、讲概念、辨题目三类探究性作业。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可以看出,这些内容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圆;高阶思维;探究性作业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在目标分类中主要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本单元的教学,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作业,促进学生认知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学习“圆”之前,对圆这个图形并不陌生,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在对圆已有的直观认知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圆(扇形)的组成,掌握圆(扇形)的特征,理解圆(扇形)的性质;通过测量、实验操作,认识圆周率,掌握圆周长、圆面积计算的方法;体验化曲为直、极限、等积变形等数学思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一)激活认知经验,借多维操作,理解概念及性质
  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中,从能够在众多图形中识别圆,到理解圆的本质特征,是思维层次的一次跨越。教材基于学生的原有经验,分两个板块呈现了学生的体验活动:一是用多种形式画“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圆心、半径、直径等与圆相关的基本概念;二是用“圆”设计图案,让学生在对圆心和半径的探寻中,深入理解圆特征的本质,熟练画圆。
  (二)打破认知壁垒,借实验探究,经历转化和推理
  圆是曲线图形。学生要真正认识圆,要从打破两层认知壁垒着手。首先是直线测量的局限造成的壁垒。教材通过呈现“绕一圈”“滚一圈”等测量圆周长的实验活动,让周长的概念得以外延,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探索活动,并以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到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其次是直线图形通过简单割补、“等积变形”求得面积的壁垒。学生需要探索和经历“极限思想”背景下“化圆为方”的过程,或是通过演绎、归纳等推理方法得到圆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
  (三)建构认知模型,借综合应用,提炼方法与策略
  问题解决是本单元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中呈现的对圆的研究从生活问题开始,同时安排了大量与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要注重疏通新旧知识、同类问题之间的关联,使经验、方法得到提升,形成策略和思维方式。
  二、现有教材常见习题概述
  教材中现有的习题大致分为三类。
  1.基础知识复现类
  这类习题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用圆规画圆;填写圆的各部分名称等。
  2.数学公式巩固类
  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这类习题多指向于对圆周长、圆面积公式的巩固练习。
  3.问题解决类
  该类习题主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与考查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当然是重要的,但教材呈现的相关习题一般都是静态的,这导致学生通过解题夯实基础的过程也往往是机械重复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设计相关练习,让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习得也能变得生动有趣。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往往需要学生参与、体验,需要他们主动建构、自主思考,然而教材中指向让学生实践、探究和推理的内容较少,指向引导学生对自我解题过程进行剖析和提炼、逐步形成个性化解题策略、真正展现数学思考的内容较少,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作业设计来加以补充。
  三、探究性作业设计
  根据对教学内容及现有习题的分析,可以发现,本单元需要从单元整体出发,补充课前自主探究式、课后剖析提炼式的探究性作业,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考力的有效“激活”和充分“沉淀”,以卷入式学习数学,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生长。
  (一)设计思考
  1.单元探究性学习目标描述
  (1)通过预学明确“圆”这一单元的研究内容。
  (2)了解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3)经历研究探索的过程,理解圆周长和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
  (4)通过对相近题组的对比、分析,形成对应的解题策略,提升问题解决的水平。
  2.探究性作业设计点
  (1)设计强技能的作业。画圆是一项基本技能,让学生用“美丽的圆”设计图案,不但可以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画图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设计夯基础的作业。圆周长、圆面积的计算是本单元重要的基础知识。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圆周、方圆关系等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体验更加深刻。
  (3)设计促联系的作业。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事物的认知不断完善的过程,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但这样的内容在线状呈现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补充。
  (二)具体设计
  1.强技能
  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已经会用圆规画圆以后,布置作业: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相信你已经学会画圆的方法了。用圆可以设计许多漂亮的图案,请你试着用圆规和直尺画一画教材中那些美丽的图案,也可以用圆设计你自己喜欢的图案。
  画圆是一项基本技能,技能的形成需要练习,但重复枯燥的训练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厌倦。用圆来设计图案,学生会觉得这是一项体现创造力的活动,他们会想方设法画出各种漂亮的图案,从而达成熟练画圆、形成技能的目的。
  2.夯基础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是本单元的重要学习内容。以夯实基础为目的,设计了两份探究性作业。
  第一份作业是在学生学习圆周长之前做。这时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周长,但还没有学习过如何计算曲线图形的周长。教师布置作业:同学们,下面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你会求?(如图1)分别怎么求?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请你以毫米为单位(保留整数),一个一个写出测量和计算的过程。
  在学习圆的周长之前,教师设置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等方式,体会到曲线图形同样可以测量周长,但要测量准确并不容易。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既经历了化曲为直的过程,又体会到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得到周长的方法有所区别。这为学生正式学习圆的周长奠定了基础。
  第二份作业是在学生学习了圆面积之后做。教师布置作业:如果下图(如图2)中3个正方形的面积都是10平方厘米,那么请你算一算每幅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要清楚写出计算的步骤,可以画草图辅助说明。算好以后写一写你的收获或发现。
  方与圆的关系是学生解决组合图形面积问题的重要基础。设计这项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方圆问题的研究,加深对方圆内部数学关系的了解。学生通过对不同形式题目的对比和分析,形成新的面积求解的思路和方案,感受从整体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便捷。这样的作业可以拓宽学生研究问题的视角,体验通过方与圆的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3.促联系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习了一些知识以后,有意识地将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旧知的图式中。在整个单元内容基本学完以后,设计以促联系为目的的作業内容:我们已经学习过圆环面积的计算(S环=πR2-πr2)。根据你的理解,介绍圆环面积的计算过程与公式。梳理你做过的求环形面积的数学题,将它们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介绍,说清楚每一题的解题关键。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呈现,主题自定。图3是一份学生作业。
  本文只是以“圆”这一单元为例,介绍了根据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性作业的部分做法,其实围绕“强技能、夯基础、促联系”教学目标,还有很多单元可以设计出有趣、有价值的探究性作业。设计出好的探究性作业,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精准的把握,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了解。设计探究性作业的过程本身也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提高的过程。
其他文献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认真地读懂它。有人说,儿童是一张纸,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细心的去描绘它。  教师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去思考自己的价值。教师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去讴歌自己的职业。但我可以用一个爱的眼神、一个爱的微笑来谱写生命的赞歌。  实习期间,我总是积极并努力地争取讲课机会,因为我对這份工作充满信心。2008年,我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回到了家乡,
期刊
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从识字开始,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进行或多或少的阅读。阅读教学重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研读课文,思考比较,讨论争辩,引导他们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咀嚼语言,吸取精华,受到审美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  
期刊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把应试教育转变成为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中学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也是一线教师一直在探索方法在尝试不同教学法为之努力的目标。减负首当其冲的就是减轻学习负担,而减轻学习负担首先要做的就是减轻学生的课业量。如何留适量的作业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是每个教师在思索的问题,也是每个教师的追求目标。尤其英语这一语言学科的作业布置更是需要英语教师用心动脑巧构思。  传统英语作业中出现的弊端,
期刊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教育兼顾着人文教育的责任,也从来无法舍弃其人文内涵,但从语文课的课程设置来看,先有文而后能载道,如果学生未能从“文”本身获得语言文字素养的提高,又焉能得知文章的主旨,从而得到“道”之教化,语文的“传道”功能也就无法实现。因而,语文的首要功能和基本功能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文本的“核心价值”,也应该回归语言积淀主旨,即是其“语言实践价值”。  我比较认同福建特级教师刘增仁老师的
期刊
【摘要】在教师的素质修养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占有重要位置。一个合格的教师,除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外,还必须具有诸如热爱、合作、活泼、愉快、乐观、幽默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  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教师的心里健康形象是教师的外表与心灵、学识人格、精神与品质的综合反映。加强教师心里健康形象 提出
期刊
枯燥的我说你听,我读你跟,不明就里的死记硬背式英语教学,对于现行新课本——阅读量大,词汇量大,信息量大,已很不适应。想要让英语成为21世纪不可缺失的工具学科之一,关键还是要注重学生对英语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快地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呢?  一、尊重个体  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感到英语氛围的宽松、和谐。从学生的“成功欲”中,潜移默化引领学生走入英语世界。英语新课本给予我们提
期刊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学习的保障,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有力保证,课堂纪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美术课课堂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课堂气氛追求活跃,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出现纪律散乱的现象。如何使得课堂活而不乱、灵动有序,美术老师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有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控制课堂气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有可能产生乱的情况
期刊
“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也是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与实践的优秀成果,至今仍被普遍使用。我尝试着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在体育课堂中巧妙借用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 通过此手段不仅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且可以让体育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和练习状况,并对及时调控体育教学过程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 “望”中生机。所谓“望”,就是观察  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
期刊
【摘要】道德需要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发挥主体行为的心理驱动力,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在个体的道德需要的基础上。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儿童道德需要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不仅要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更要重视在小学阶段激发儿童的道德需要,使得道德行为本源于内心的需求,为以后的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品德;道德需要;激发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对道德需要与道德发展的关
期刊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越来越凸现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作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