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三让助学”的实施策略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让助学”是瓯海区中小学美术学科基于“生本课堂”理念而架构的一场课堂变革活动。本文主要阐述“三让助学”的基本框架,以及运用“课前预习单” 、“1+1互助式”、 “聊天式的评述”、 “微信朋友圈”等等的具体操作策略。
  关键词:让看 让做 让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发生着巨大变化,美术学科的教材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变得越来越多样,教学评价变得越来越多元。然而,纵观美术课改的全过程,我们发现美术课堂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生本课堂”得不到落实,例如在教学方式上依然以教师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彰显,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看得不多”、“做得不够”、“评的不深”。为此,我们根据温州市教育局提出的“促进有效学习”课堂教学变革精神,结合我区美术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三让助学”的美术课堂变革架构。
  一、“三让助学”的基本框架
  “三让”即“让看、让做、让评”。“助学”是指帮助、扶助学生有效学习,改教学为帮扶解难。
  1、让看。看即欣赏,就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与审视美术作品,理解作品的形式、内容、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让做。做即创作,就是多让学生动手创作,进行创造性的实践,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它包含创作、练习、创造等艺术表现的途径。
  3、让评。评即评价,就是让学生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做出自己的分析、评定和价值判断,它是美术欣赏的深化。
  我们将“三让”进行分解,图例如下:
  二、“三让助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运用“课前预习单”提高教学的效度
  在“生本课堂”的理念之下,课堂实施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了解了学情,课堂教学的预设与实施才有基础与意义。那么,如何更好地了解学情呢?课前预习单的运用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使用美术课前预习单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发放课前预习单,让学生知道要去完成哪些预习任务,等学生完成后,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学习支架,课上学生相互交流,然后提交问题,教师答疑,这样,对知识的领会和对技能的把握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对学生而言,因为课堂活动所需知识提前给出,课中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增加了参与度;对教师来说,教师从“讲台上的圣人”变为“身边的导师”,能更多的指导学生实践,开展一对一帮扶或小组指导,使得教学更有效果。
  2、运用“1+1互助式”,让学生体验成功
  “1+1互助式”学习是学生通过两人在相互帮助的情况下共同完成美术作业或任务的一种模式,它的优势是能够改变过去学生因“单打独斗”而无法完成课堂作业的局面。
  “1+1互助”是以合作学习为前提,它的形式有多种,有时是同桌同学的互助,有时是男女同学的搭配,有时是尖子生对学困生的扶持。不同的形式之间,体现了“让看”“让做”“让评”的穿插进行。通过多次的1+1互助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解决学生美术学习中的水平差异。互助学习的实施,有助于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成功乐趣。
  【案例1】:《皮影》课上的1+1互助
  第一次互助(尖子生对学困生):在激趣导入环节,请两名学生上台合作表演:教师出示一个蒙了白纱布的框,由教师手持手电筒,两名学生各拿着一个皮影表演。
  第二次互助(同桌):在探究观察环节,让同桌同学拿出范作皮影,摸一摸、看一看,拆一拆、装一装,思考:怎样使皮影动起来?互相观察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初步了解皮影的制作材料和步骤,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第三次互助(男女搭配):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共同完成皮影的表演。
  第四次互助(同桌):在课堂练习环节,让同桌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纸质会动的皮影。
  第五次互助(同桌):在作业展评环节,让同桌同学编好一个简单的故事,分角色表演皮影。
  3、运用“聊天式的评述”挖掘作品的内涵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欣赏与评价美术作品。如何让学生看好、评好?看到位、评到位?“聊天”是很好的方式!
  “聊天式的评述”是“让看”与“让评”的结合体,它可以营造宽松的作品欣赏环境,让学生放下戒备,释然压力,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学中,老师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暗示、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这里,聊天的主体是学生,而主导在于教师,教师要起到引导与点拨的作用。教师要抓住关键问题、关键时候给学生以启发,使学生拨疑难、排障碍,从而使他们茅塞顿开,加深理解,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提高认识,发展智能。
  【案例2】《奇妙的点彩画》一课中的“聊天式”学习(片段)
  师:这幅作品叫《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画中的这些人在干什么?
  生:有人在划船、有妈妈带着孩子在玩、有人带着小狗散步、有的人躺在草地上休息、有的成双成对地谈笑。
  师:他们有些什么姿态?(生:人物姿势有立、坐、卧、蹲、行、跑各不相同)
  师:这幅画在创作的手法上与我们平时看到的画有哪些不一样?(生:是点起来的)
  师:怎么点上去的?(生:有叠加、有对比、有融合)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这样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生:看上去又模糊又清晰,细看色彩一块块的,但是又很丰富。)
  师:谁给这个技法取个合理的名字?(生:点彩法)
  师小结:很准确的名字!美术史上,就是称它为点彩法的。说白了就是把整幅画转换成不同颜色的一个个小点,用不同颜色直接在画面上点出来。用“点彩法”画出来的画,整个画面都是影影绰绰的,近看像是笼上了一层雾,犹如分辨率不高的碟片播放出来的影像;远看整体感强,整个画面生动,有变化。   4、运用“微信朋友圈”让家长参与评价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的教师与家长都有手机“微信”,于是,“微信朋友圈”成了美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每次课堂教学或者课外活动之后,瓯海艺术实验小学的美术老师们会及时将师生活动和学生作品拍成照片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家长能在第一时间得知自己孩子在校学习情况,还可以给作品评论、点赞,通过微信平台了解其他孩子的绘画水平,若有疑问,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在这里,“让评”已经从课内走向了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这样的举措,不仅增加了家校之间的联系,而且拓展了评价的渠道,孩子回家后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微信照片里的绘画时光,有助于增强孩子学习热情。次日学生到校又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形成十分积极乐学的舆论氛围。
  三、实施“三让助学”的成效与反思
  经过两年多的课堂变革实践,我区中小学美术教学发生了可惜的变化。
  三让助学课堂改革的推进,使我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教师的理念有了深刻的转变,教学方式发生了重点的变革,自助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已经成为教师的习惯,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成长记录袋、美术作业登分、优秀作品定期展览等等制度的运用与构建,促进了美术学科评价体系的完善;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平时注意点滴经验的积累,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提升了教学科研能力,出现了一大批精品的校本美术课程和美术特色学校。
  在三让助学教学实践中,广大中小学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高效课堂”、“生本课堂”的理念之下,学生学得主动、轻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热情,课堂参与的有效性显著增强,对美的感悟、体验、鉴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善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但是,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正视我们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我们的教师大都懂得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未必能予以落实。课堂上,踊跃的总是那一小部分学生,能预习的很到位、能针对性展开讨论,其它学生容易无所事事 ;小组讨论有时是有名无实,或放任自流,或草草收场;教师不善于捕捉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或者不同意见不闻不问,更不敢让学生进行充分探究与辨析,生怕无法把控;教师的导学作用尚未完全体现,三让助学中,什么时候让、怎么让、让多少等等,都还有待于深入的探索。今后,如何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使学生真正想学、会学、持续学,将成为三让助学努力寻找解决策略的目标之一。“课改”的道路虽然布满荆棘,但是我们将不断攀登,继续求索。
  (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 浙江温州)
其他文献
王冬龄先生四十余年的究心思考,融汇十卷皇皇巨著,毕两年之功,编纂甫成。由北京朗朗书房出版顾问有限公司策划和编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冬龄书法著编丛录》,在北京与读者见面。  王冬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在国内外举办个展三十余次。应邀在大英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及大学公开演示巨幅大字草书创作。作品为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
期刊
由杭州碧空星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王卫国编剧,王昶昊导演的电影《西湖之家》(暂名)日前杀青,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宗绪升再次跨界参演,在本部电影中饰演男一号怀德。  怀德,建筑工程专业毕业,作为一个北方汉子,男人养家糊口的理念深入骨髓,因此一直想在自己这个领域里大显身手。由于妻子强势且事业有成,并只想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不理解丈夫的心志,她又喜欢江南,怀德不得不随之由陕西来到杭州
期刊
摘 要:课程开设侧重艺术设计教学是近些年来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针对幼师美术课程引入艺术设计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幼教美术课程中加强最能体现创造意识的各种艺术设计类课程,在注重学生美术知识、美术技能获得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意识、创新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 幼师美术  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已走到了一个转型时期。众多的学生开始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德国在20世纪初由教育
期刊
摘 要:高段学生绘画作业中的“稻草人”频频现身,说明部分学生的绘画能力还处于幼儿期。想要让“稻草人”长大成人,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针对学生绘画发展的阶段,从心理层面、观察方法、绘画技能技巧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给予合适的引导。  关键词:稻草人 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从教以来,本人执教了一至六年级的美术学科。学生年龄跨度大,也因为如此,让我遇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
期刊
摘 要:美术的魅力在于抵制语言的分析,感受可意会不可言传视觉形象的意味。本文针对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视觉性”缺失现象,探讨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凸显“视觉性”的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关键词:欣赏教学 视觉性 视觉感受 视觉语言 策略  2011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开篇即提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课程的“视觉性”是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作为我们美术教师就有义务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而在美术教学中,我们的有效示范就成了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把钥匙。本文主要对在美术课堂中有效示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有效示范去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有效示范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美术是一门以视觉效果为主的艺术,最大特点是其直观性。美术教学注重学生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
期刊
平湖市全塘中心小学位于壮阔的钱塘江北畔,学校创办于1907年,历经沧桑百年,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学校现有育才和海兴两个校区,40个教学班,1650名学生,124名教职员工。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抓评价促提高,搭舞台创机遇,抓学习促积累”的校本培训机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职教师中拥有浙江省春蚕奖教师1名,嘉兴市十佳师德楷模1名,嘉兴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1名
期刊
现行的美术课程教材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学内容陈设,而是成为了教师实施美术教学的活动载体。往往一课之中包含几个教学活动,蕴含几个教学目标,可以由教师自由灵活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运用。教师不仅输出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反馈信息,主动地、及时地、有效地、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所输出的信息,使教学活动和谐一致地向既定目标运行。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教师要根据这种差异设计教学,教师在备、讲、批、辅等环节中都应该考虑
期刊
摘 要:校外中国画辅导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校外国画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临摹,写生、创作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事物用中国画笔墨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对中国画传统绘画艺术的持久兴趣,体验笔墨的韵味。  关键词:校外 中国画 教学探究  校外中国画兴趣活动辅导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符合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联系,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笔者经
期刊
杨怀武 字大略,1970年生于河北徐水。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199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张捷教授。2014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研究生,师从王赞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中国当代青年画家——杨怀武》、《意向自然·中国当代艺术家丛书——杨怀武》画集。  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