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课堂解构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RBWD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睡茧不醒为哪般
  高中历史老师讲得太多,照本宣科是高中历史课堂上睡茧不醒的主要原因。教师讲得多,学生自然就动得少,最终学生思想僵化,口笨舌拙,成了一个不会思想、不会表达的人。课堂成了教师的戏台,更多的时间被无效的讲解所占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要学习好,必须在解构中发现。
  二、在解构中化蝶
  1.意——启动发现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切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更容易对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把体验教学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时,可以以“神农”的传说作引,点出农业是古代文明成就的基础。
  接着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去填写: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探究“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2.疑——展开发现活动
  师生共同提出问题,选择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同时提出对该问题回答的猜测和假设。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
  3.探——深入阅读实践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其中包括设计探究的方法与步骤、选取有结构的材料、提出探究的注意事项等。
  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五目“行省的设置”,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设置的演变,要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实践的基础上理清从秦汉→唐→宋→元→明→清历代地方行政设置演变情况,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明白元朝行省设置的重大影响,明白中国古代地方行政设置和调整变化是服务于中央集权的需要。
  4.议——交流发现结果
  解构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过一种热情的生活”,学生在认识真理的同时就是在创造真理。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体验活动和经历,让学生在与环境“互动”的进程中领悟了真理性知识。组织学生分小组对探究的内容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使同一小组学生首先取得共识,形成初步结论。
  5.获——取得发现认同
  获取知识结论和习得探究知识的方法。包括全班学生共同交流各小组的探究过程与方法、知识结论、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等,在全班形成共识。同时,引导各小组对猜测和假设进行验证,提出新问题供下次探究。
其他文献
在高中物理中,在研究对象选取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是将研究对象当作是理想模型。但在具体到某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所以,必须注意到问题要与实际生活或情景要紧密结合。  物理 问题 实际生活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
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论述探究合作式教学的内涵、基本前提以及如何运用探究合作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