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临床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使用沙保弱氏培养基进行24小时或48小时培养,应用鉴定条以及ATB.Fubgus药敏条上机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所分离的2203株假丝酵母中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占第1位,为62.9%,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7.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6.85%,其中,深部感染标本中分离株占263例。5-FC、AMB药敏试验敏感率均占90%以上,NYS、MIC、ECO、KET敏感率为80%~90%。结论:假丝酵母菌感染种类增多,耐药性增加,对易感患者应重视监测,加强其免疫力,预防假丝酵母感染。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深部感染 药物敏感试验
资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本院各科室送检标本。
培养方法:培养基为沙保弱培养基、ATB.F.Medium、C Medium。仪器为ATB.EXPRESSION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梅里埃生物公司)。将标本接种到沙保弱培养基中,置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菌种鉴定 ;培养基生长有酵母样菌落,经涂片证实为真菌后,再接种到ID32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及ATB.Fungus药敏试验条,置30℃恒
温箱中培养24小时,上机鉴定及药敏测试。
结 果

2203株假丝酵母菌鉴定结果及分布情况见表1。所分离2203株假丝酵母菌中占前三位依次为:白假丝酵母(62.9%)、热带假丝酵母菌(27.1%)、光滑假丝酵母菌(6.85%)。在各类标本分离率占前三位的依次为:痰液(56.2%)、尿液(17.2%)、粪便(11.6%)。2203株假丝酵母菌包括深部感染标本中分离的菌株94株,具体情况见表2。三种假丝酵母菌的药敏结果见表3。5-FC、AMB、NYS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率在90%以上,MIC、ECO、KET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率80%~90%。
讨 论
从表1可以看出,在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感染的前两位。这证实了引起人类感染的致病性假丝酵母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观点[1]。
假丝酵母菌分布情况,检出率最高为痰液(56.2%),其次为尿液(17.2%)、粪便(11.6%)。痰液中假丝酵母菌占第1位的是呼吸内科的标本,且感染者大多数是年纪较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尿标本中,139例为糖尿病患者,102例为泌尿系统患者,92例为慢性肾病患者。分析原因,糖尿病患者大多具基础疾患,抵抗力低下,易引起假丝酵母菌感染;慢性肾病患者多为肾功不全,低蛋白血症,免疫力低下,也易受假丝酵母菌感染;而泌尿系患者大多为导尿管污染或应用广谱抗生素而引起的。
在2203例菌株中,包括在深部感染标本所分离的263株。其中血液标本最多,占深部感染的52.3%,其次为深静脉导管标本。有文献报道,血液和深静脉导管鉴定培养阳性者,均有低蛋白血症,积极治疗原发病症,减少假丝酵母感染机会。由于深部假丝酵母菌感染更加重了患者病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医院内感染平均死亡率[2]。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假丝酵母菌对5-FC、AMB 的敏感性都较高,均在90%以上,而对于ECO、MIC、KET敏感性则较低,KET的耐药率最高为12.5%,这与临床上常使用大扶康治疗真菌感染有关。尽管5-FC体外试验耐药率低,但5-FC易诱导耐药,因此用药时应谨慎小心,在临床上常采用与AMB联合用药的方法,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Padzorski R.Pathogenesis of candidiasis.Arch Surg,1999,12(12):1080.
2 翁心华,潘考彰,等.现代感染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28.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深部感染 药物敏感试验
资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本院各科室送检标本。
培养方法:培养基为沙保弱培养基、ATB.F.Medium、C Medium。仪器为ATB.EXPRESSION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梅里埃生物公司)。将标本接种到沙保弱培养基中,置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菌种鉴定 ;培养基生长有酵母样菌落,经涂片证实为真菌后,再接种到ID32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及ATB.Fungus药敏试验条,置30℃恒
温箱中培养24小时,上机鉴定及药敏测试。
结 果

2203株假丝酵母菌鉴定结果及分布情况见表1。所分离2203株假丝酵母菌中占前三位依次为:白假丝酵母(62.9%)、热带假丝酵母菌(27.1%)、光滑假丝酵母菌(6.85%)。在各类标本分离率占前三位的依次为:痰液(56.2%)、尿液(17.2%)、粪便(11.6%)。2203株假丝酵母菌包括深部感染标本中分离的菌株94株,具体情况见表2。三种假丝酵母菌的药敏结果见表3。5-FC、AMB、NYS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率在90%以上,MIC、ECO、KET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率80%~90%。
讨 论
从表1可以看出,在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感染的前两位。这证实了引起人类感染的致病性假丝酵母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观点[1]。
假丝酵母菌分布情况,检出率最高为痰液(56.2%),其次为尿液(17.2%)、粪便(11.6%)。痰液中假丝酵母菌占第1位的是呼吸内科的标本,且感染者大多数是年纪较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尿标本中,139例为糖尿病患者,102例为泌尿系统患者,92例为慢性肾病患者。分析原因,糖尿病患者大多具基础疾患,抵抗力低下,易引起假丝酵母菌感染;慢性肾病患者多为肾功不全,低蛋白血症,免疫力低下,也易受假丝酵母菌感染;而泌尿系患者大多为导尿管污染或应用广谱抗生素而引起的。
在2203例菌株中,包括在深部感染标本所分离的263株。其中血液标本最多,占深部感染的52.3%,其次为深静脉导管标本。有文献报道,血液和深静脉导管鉴定培养阳性者,均有低蛋白血症,积极治疗原发病症,减少假丝酵母感染机会。由于深部假丝酵母菌感染更加重了患者病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医院内感染平均死亡率[2]。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假丝酵母菌对5-FC、AMB 的敏感性都较高,均在90%以上,而对于ECO、MIC、KET敏感性则较低,KET的耐药率最高为12.5%,这与临床上常使用大扶康治疗真菌感染有关。尽管5-FC体外试验耐药率低,但5-FC易诱导耐药,因此用药时应谨慎小心,在临床上常采用与AMB联合用药的方法,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Padzorski R.Pathogenesis of candidiasis.Arch Surg,1999,12(12):1080.
2 翁心华,潘考彰,等.现代感染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