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早年在延安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他不仅写了大量的文章,展现了组织才能和思想才华,而且先后在马列学院、中央党校、抗大、中央组织部培训班、青年干校等处讲课,展现了他的演讲才能。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同志主政中央财经工作,天天要同数字打交道。作财经报告、讲财经问题,容易让听者感到枯燥无味,可是陈云作财经报告、讲财经问题,常常引起哄堂大笑,场面十分活跃。他总是抓住关键问题,善于打比喻、作比较,让听者感到津津有味。
今天我们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在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格的同时,他的语言艺术同样值得总结、值得提倡。
以人民利益为重
为了发挥对下级最为有效的影响力,保证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序,坚决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陈云在工作场合的指令,无论巨细都是刚性的,绝不开“特殊情况可以酌情变通处理”的口子。
他在浙江省考察农业工作时,与时任第一书记铁瑛谈话,便反复强调要重视粮食问题,首先要保证吃饭。“我们国家人口多,农业是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无粮则乱,社会秩序就不安定,老百姓怎么会拥护呢!”“群众生活过不去了,这不行。”“看每年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这就是刚性的语言。而这些刚性的语言,又是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的。
一次在某市公务刚刚结束,正准备返回北京时,当地同志看陈云很劳累,明显削瘦,商量给陈云带两只母鸡和一些蔬菜。秘书知道陈云的脾气,婉言阻止,实在拗不过,便向陈云做了汇报,并建议按市场价格付款。陈云果断地说:“不能开这个先例,有第一次,便有第二次,以后就阻止不住了。还是请他们把东西带回去,要和他们说,他们的心意我领了,但东西我不能收。”
富有深刻的哲理性
陈云在工作场合的语言,富有辩证法思想和科学深刻的哲理。他在中央党校讲授《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基础课时,以沉稳有力的语调说:“今天,我只讲两个字:到底。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最困难的也是‘底’,那么,究竟奋斗到底的‘底’在哪里呢?到底,就是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毛泽东早就指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漫长的一生要经过无数的艰难挫折,要经受金钱、美女、血与火、生与死种种严峻考验。对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确实是最难最难的!陈云一语中的,一句话便抓住问题的实质。这富有穿透力的语言,既切合实际,又极为深刻,真是入木三分。
谈到在危险的斗争环境中锤炼并保持革命坚定性时,他运用眼前的景物,指着窗外的延河水对同志们讲:“大家都知道,延河中有一块大石头,几百年来,经历了多少次大水,都没有被冲走。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这样的大石头,要有斗争的坚定性。这里即景生论,以十分贴切的比喻,把坚定性形象化。
他还指出,处事慎重,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只会越来越得到上级的信任和下级的重视。只有敢于放下“正确”的包袱,才能做到真正的正确,才能将失误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和最低程度上,否则就要跌跟头。这里他把自以为“正确”与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的“正确”做了辩证的分析,赞颂了群众的智慧才是大智,而自以为“正确”则是大愚,就必然跌跟头。这正如古语有云:“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此外,他教育干部“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不怕人家讲错话,就怕人家不讲话”;“算账不一定是政治家,政治家不能不算账”;花钱“要用在刀口上,不要用在刀背上”;“光说好话的人都是拍马屁的”;“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粮食是关键”;“看问题要站在屋顶上,不要站在地下室”……这些工作场合的语言,都闪烁着睿智、明断的光彩,都具有犀利的穿透力,真所谓一针见血,哲理深刻。
显示出鲜明的求真务实作风
让事实说话、让数字说话是陈云工作场合语言的又一大特色。他是我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连毛泽东也说,搞经济工作他不如陈云。
小到养猪场为什么不增产猪仔,“东来顺”涮羊肉为什么滑坡,他都能找出原因所在。大到一汽厂地选址以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他用语都十分精确、周密,富于专业性,表现出求真务实作风。特别是我国第一汽车厂的设置,充分地体现了陈云让事实说话、让数字说话的实事求是精神。
他视察养猪场时,看到养猪员将食盆随手一放,猪一哄而起,有的吃得肚皮滚圆,有的抢不上槽,只好在一旁嗷嗷直叫。他生气地批评养猪员缺乏工作责任心,而不是分槽饲养,区别对待,这样的养猪场怎么能增产猪仔呢!他指出“东来顺”涮羊肉,过去都是用35到42斤的小尾巴羊。这种羊肉十分鲜嫩,受顾客欢迎。现在山羊、老绵羊、冻羊肉都有,怎能不滑坡呢!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要改变国内各类汽车依靠外国进口的状况,决定自建第一汽车厂。场址设在什么地方,当时有两个方案意见比较集中:一是建在北京附近,这是从莫斯科请来的设计专家及我方一部分人赞成的;二是建在西安附近,这里有富饶的八百里秦川,社会物质条件较好。陈云开始倾向建在西安,长春根本没排上号。究竟建在哪里?陈云非常重视实地考察。此后,从北京西郊、石家庄、太原、西安到东北的长春等地都留下他考察的身影。最后胸有成竹的陈云再次将大家召集在一起,并向在座的中外专家发表了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他说:“如果这个汽车厂全年生产量是3万辆汽车,电力就需要2万4千千瓦,西安只有9千千瓦,光修电站就要几年时间。还需要钢铁,一年要20万吨,石景山钢铁厂生产这么多钢铁,要在5年或6年以后。木材要20万立方米,在西北砍木头,山都要砍光。还有运输问题,每年运输量就需要100万吨,而西安到潼关铁路运输量不超过200万吨,光汽车厂就够运的了……结果,第一个汽车厂只能够设在东北。”对此方案,苏联专家组刚开始不以为然,在北京又住了两个多月,才到东北进行现场勘察。他们在大量令人信服的数据面前,也终于表示赞同陈云的意见。地址的确定正如他的至理明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调查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是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是毛泽东的名言。陈云把毛泽东这些名言加以具体化,他说:“要用90%以上的时间作调查工作,最后讨论决定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实事求是是陈云一生办事、处理问题的基础,也是他语言艺术的核心。
幽默风趣,启人心扉
陈云同志基于深刻的洞察力和渊博的知识,不仅用语睿智,而且其幽默风趣也是很出色的。
他作《关于保持物价稳定》的报告,谈到“无论从政治上考虑,还是从经济上考虑,都必须保持物价稳定”时,陈云转过头,看了看坐在主席台上的副主任薄一波一眼说:“这个问题薄一波也不行啊,物价‘波一波’也不行。”这时会场立即爆发出一阵轻松、愉快、会心的笑声和一阵热烈的掌声。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不仅活跃了会场,更主要的是对“保持物价稳定”这个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在每个人的心灵中打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
1982年12月2日,陈云在出席全国五届人大会议时,与上海部分代表座谈,他用“鸟”比喻商品和市场,把笼子比喻为国家计划,辩证地分析了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就飞跑了。这一含有深刻哲理的经济学论述,解决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抓”的问题,使社会经济做到“抓而不死,活而不乱”,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再如,他教育干部做出成绩,不要炫耀,自我飘飘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让群众去判断去评说。他把这比作“小菜煮在锅里,味道香在外面”。这确切、朴素的用语,融入幽默和风趣,而又蕴涵着耐人深思的哲理,无疑会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今天我们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在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格的同时,他的语言艺术同样值得总结、值得提倡。
以人民利益为重
为了发挥对下级最为有效的影响力,保证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序,坚决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陈云在工作场合的指令,无论巨细都是刚性的,绝不开“特殊情况可以酌情变通处理”的口子。
他在浙江省考察农业工作时,与时任第一书记铁瑛谈话,便反复强调要重视粮食问题,首先要保证吃饭。“我们国家人口多,农业是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无粮则乱,社会秩序就不安定,老百姓怎么会拥护呢!”“群众生活过不去了,这不行。”“看每年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这就是刚性的语言。而这些刚性的语言,又是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的。
一次在某市公务刚刚结束,正准备返回北京时,当地同志看陈云很劳累,明显削瘦,商量给陈云带两只母鸡和一些蔬菜。秘书知道陈云的脾气,婉言阻止,实在拗不过,便向陈云做了汇报,并建议按市场价格付款。陈云果断地说:“不能开这个先例,有第一次,便有第二次,以后就阻止不住了。还是请他们把东西带回去,要和他们说,他们的心意我领了,但东西我不能收。”
富有深刻的哲理性
陈云在工作场合的语言,富有辩证法思想和科学深刻的哲理。他在中央党校讲授《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基础课时,以沉稳有力的语调说:“今天,我只讲两个字:到底。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最困难的也是‘底’,那么,究竟奋斗到底的‘底’在哪里呢?到底,就是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毛泽东早就指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漫长的一生要经过无数的艰难挫折,要经受金钱、美女、血与火、生与死种种严峻考验。对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确实是最难最难的!陈云一语中的,一句话便抓住问题的实质。这富有穿透力的语言,既切合实际,又极为深刻,真是入木三分。
谈到在危险的斗争环境中锤炼并保持革命坚定性时,他运用眼前的景物,指着窗外的延河水对同志们讲:“大家都知道,延河中有一块大石头,几百年来,经历了多少次大水,都没有被冲走。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这样的大石头,要有斗争的坚定性。这里即景生论,以十分贴切的比喻,把坚定性形象化。
他还指出,处事慎重,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只会越来越得到上级的信任和下级的重视。只有敢于放下“正确”的包袱,才能做到真正的正确,才能将失误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和最低程度上,否则就要跌跟头。这里他把自以为“正确”与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的“正确”做了辩证的分析,赞颂了群众的智慧才是大智,而自以为“正确”则是大愚,就必然跌跟头。这正如古语有云:“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此外,他教育干部“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不怕人家讲错话,就怕人家不讲话”;“算账不一定是政治家,政治家不能不算账”;花钱“要用在刀口上,不要用在刀背上”;“光说好话的人都是拍马屁的”;“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粮食是关键”;“看问题要站在屋顶上,不要站在地下室”……这些工作场合的语言,都闪烁着睿智、明断的光彩,都具有犀利的穿透力,真所谓一针见血,哲理深刻。
显示出鲜明的求真务实作风
让事实说话、让数字说话是陈云工作场合语言的又一大特色。他是我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连毛泽东也说,搞经济工作他不如陈云。
小到养猪场为什么不增产猪仔,“东来顺”涮羊肉为什么滑坡,他都能找出原因所在。大到一汽厂地选址以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他用语都十分精确、周密,富于专业性,表现出求真务实作风。特别是我国第一汽车厂的设置,充分地体现了陈云让事实说话、让数字说话的实事求是精神。
他视察养猪场时,看到养猪员将食盆随手一放,猪一哄而起,有的吃得肚皮滚圆,有的抢不上槽,只好在一旁嗷嗷直叫。他生气地批评养猪员缺乏工作责任心,而不是分槽饲养,区别对待,这样的养猪场怎么能增产猪仔呢!他指出“东来顺”涮羊肉,过去都是用35到42斤的小尾巴羊。这种羊肉十分鲜嫩,受顾客欢迎。现在山羊、老绵羊、冻羊肉都有,怎能不滑坡呢!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要改变国内各类汽车依靠外国进口的状况,决定自建第一汽车厂。场址设在什么地方,当时有两个方案意见比较集中:一是建在北京附近,这是从莫斯科请来的设计专家及我方一部分人赞成的;二是建在西安附近,这里有富饶的八百里秦川,社会物质条件较好。陈云开始倾向建在西安,长春根本没排上号。究竟建在哪里?陈云非常重视实地考察。此后,从北京西郊、石家庄、太原、西安到东北的长春等地都留下他考察的身影。最后胸有成竹的陈云再次将大家召集在一起,并向在座的中外专家发表了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他说:“如果这个汽车厂全年生产量是3万辆汽车,电力就需要2万4千千瓦,西安只有9千千瓦,光修电站就要几年时间。还需要钢铁,一年要20万吨,石景山钢铁厂生产这么多钢铁,要在5年或6年以后。木材要20万立方米,在西北砍木头,山都要砍光。还有运输问题,每年运输量就需要100万吨,而西安到潼关铁路运输量不超过200万吨,光汽车厂就够运的了……结果,第一个汽车厂只能够设在东北。”对此方案,苏联专家组刚开始不以为然,在北京又住了两个多月,才到东北进行现场勘察。他们在大量令人信服的数据面前,也终于表示赞同陈云的意见。地址的确定正如他的至理明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调查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是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是毛泽东的名言。陈云把毛泽东这些名言加以具体化,他说:“要用90%以上的时间作调查工作,最后讨论决定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实事求是是陈云一生办事、处理问题的基础,也是他语言艺术的核心。
幽默风趣,启人心扉
陈云同志基于深刻的洞察力和渊博的知识,不仅用语睿智,而且其幽默风趣也是很出色的。
他作《关于保持物价稳定》的报告,谈到“无论从政治上考虑,还是从经济上考虑,都必须保持物价稳定”时,陈云转过头,看了看坐在主席台上的副主任薄一波一眼说:“这个问题薄一波也不行啊,物价‘波一波’也不行。”这时会场立即爆发出一阵轻松、愉快、会心的笑声和一阵热烈的掌声。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不仅活跃了会场,更主要的是对“保持物价稳定”这个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在每个人的心灵中打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
1982年12月2日,陈云在出席全国五届人大会议时,与上海部分代表座谈,他用“鸟”比喻商品和市场,把笼子比喻为国家计划,辩证地分析了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就飞跑了。这一含有深刻哲理的经济学论述,解决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抓”的问题,使社会经济做到“抓而不死,活而不乱”,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再如,他教育干部做出成绩,不要炫耀,自我飘飘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让群众去判断去评说。他把这比作“小菜煮在锅里,味道香在外面”。这确切、朴素的用语,融入幽默和风趣,而又蕴涵着耐人深思的哲理,无疑会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