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化技术手段走入课堂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教学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在设计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时就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设计恰当活动,让媒体为学生学习活动服务
英语学科的主导教学理论是任务驱动下的任务型教学,因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为具体教学任务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作用,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而不应仅仅用于简单的展示。拿上面的案例来说,热身环节如果仅仅播放各种体育运动的短片或展示图片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型教学没有很大差别。而简单的竞赛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成为彼此知识的教授者;另一方面,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也大大增加了。此时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再比如,在讲授table manners时播放录像让学生辨别对与错;在此基础上再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基本的good manners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之,应用信息技术时总是要对学生有条件、有要求,激励他们去思考、去行动。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互动方面的优越性
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于教学,很重要的体现就是改变了师生互动的单一模式。教学中不仅可以实现师生互动,还可实现生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等。在单机条件下,最常用的就是,教师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在讲授知识时,先提出问题,或者先展示一般现象;学生讨论后再给出答案或规律。上文案例中所涉及的就是ppt的最基本的应用。再如,讲授定语从句的差异,然后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效果很清楚地展示出两个简单句时如何变成一个定语从句;哪些成分发生了变化等等。也可以利用Flash创设的动画情景,组织同学间的辩论、对话甚至动手操作。如在讲授费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时,可以将实验过程制成Flash课件。让学生读书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实验的步骤和要领说出来,另外的同学按照指令操作,如果错了则实验失败。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就是更加便捷、自由、平等。如在讲theme parks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主题公园。经过组员间讨论后在计算机上画出草图,并向全班展示介绍,然后大家评选最喜欢的或者最有创意的设计。各组也可以把自己的设计发到班里的BBS上让各组或各同学相互评价。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协作精神,实现信息共享
教师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自己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认识工具。这一过程的实现就是在解决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有实际意义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比如:在讲healthy eating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制作符合健康标准的小吃,并查阅有关材料了解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在班里推销自己的成品。在进行模拟操作时,组员间需要有明确的分工,共同完成;有人查找资料设计产品,有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推荐自己组的产品,有人准备材料具体制作,还有人为自己的产品寻找买主……
而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不断增强;学生通过思考、合作、竞争,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思辨性思维的能力。
4.创设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时应考虑到个体差异;任务设置应由易到难,由控制到开放;尽量多些开放型话题,给学生更多机会自主选择所学内容,了解多与本课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5.教学设计要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环节,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践中,教师应特别考虑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避免片面追求感官效果,课件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在使用课件时不要只重知识呈现,轻能力培养。一个知识容量极大的课件,虽然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却忽视了起码的学习规律,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是经过细心设计,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结构、教学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把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都输入到计算机,就是多媒体教学了,这样的话,不但起不到应有效果,反而可能还会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此外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不能忽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毕竟师生间长期共同学习形成的默契也是任何设备不能比拟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
同样要注意的是,新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良好设备和巨大资源的投入的基础上的。教师在使用中应该有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一些本来可以用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也要动用大量复杂的多媒体形式来表现,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在传统的教学手段能够得到同样效果的时候,教师应能够坚决放弃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要传达给学生正确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是获取信息的惟一渠道;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不等于自己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还是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更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刻苦的钻研和勤奋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切实增长知识。这一些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样的,或许更重要。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想方设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使教师的讲解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和主动思考上,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了的基础。
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教学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在设计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时就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设计恰当活动,让媒体为学生学习活动服务
英语学科的主导教学理论是任务驱动下的任务型教学,因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为具体教学任务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作用,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而不应仅仅用于简单的展示。拿上面的案例来说,热身环节如果仅仅播放各种体育运动的短片或展示图片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型教学没有很大差别。而简单的竞赛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成为彼此知识的教授者;另一方面,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也大大增加了。此时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再比如,在讲授table manners时播放录像让学生辨别对与错;在此基础上再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基本的good manners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之,应用信息技术时总是要对学生有条件、有要求,激励他们去思考、去行动。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互动方面的优越性
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于教学,很重要的体现就是改变了师生互动的单一模式。教学中不仅可以实现师生互动,还可实现生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等。在单机条件下,最常用的就是,教师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在讲授知识时,先提出问题,或者先展示一般现象;学生讨论后再给出答案或规律。上文案例中所涉及的就是ppt的最基本的应用。再如,讲授定语从句的差异,然后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效果很清楚地展示出两个简单句时如何变成一个定语从句;哪些成分发生了变化等等。也可以利用Flash创设的动画情景,组织同学间的辩论、对话甚至动手操作。如在讲授费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时,可以将实验过程制成Flash课件。让学生读书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实验的步骤和要领说出来,另外的同学按照指令操作,如果错了则实验失败。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就是更加便捷、自由、平等。如在讲theme parks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主题公园。经过组员间讨论后在计算机上画出草图,并向全班展示介绍,然后大家评选最喜欢的或者最有创意的设计。各组也可以把自己的设计发到班里的BBS上让各组或各同学相互评价。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协作精神,实现信息共享
教师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自己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认识工具。这一过程的实现就是在解决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有实际意义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比如:在讲healthy eating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制作符合健康标准的小吃,并查阅有关材料了解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在班里推销自己的成品。在进行模拟操作时,组员间需要有明确的分工,共同完成;有人查找资料设计产品,有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推荐自己组的产品,有人准备材料具体制作,还有人为自己的产品寻找买主……
而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不断增强;学生通过思考、合作、竞争,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思辨性思维的能力。
4.创设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时应考虑到个体差异;任务设置应由易到难,由控制到开放;尽量多些开放型话题,给学生更多机会自主选择所学内容,了解多与本课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5.教学设计要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环节,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践中,教师应特别考虑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避免片面追求感官效果,课件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在使用课件时不要只重知识呈现,轻能力培养。一个知识容量极大的课件,虽然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却忽视了起码的学习规律,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是经过细心设计,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结构、教学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把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都输入到计算机,就是多媒体教学了,这样的话,不但起不到应有效果,反而可能还会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此外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不能忽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毕竟师生间长期共同学习形成的默契也是任何设备不能比拟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
同样要注意的是,新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良好设备和巨大资源的投入的基础上的。教师在使用中应该有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一些本来可以用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也要动用大量复杂的多媒体形式来表现,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在传统的教学手段能够得到同样效果的时候,教师应能够坚决放弃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要传达给学生正确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是获取信息的惟一渠道;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不等于自己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还是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更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刻苦的钻研和勤奋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切实增长知识。这一些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样的,或许更重要。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想方设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使教师的讲解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和主动思考上,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