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女性电影和女性意识被更多人关注和解读的同时,借由张艾嘉和李玉导演的作品,来试图解读女性电影的女性主义观点,以期构建更加完整的意义空间。
在中国最早期电影中,对女性的刻画多为“白毛女”式的描写,电影编剧的故事一般把女性放置在一种被压迫的境遇之中,多描写她们凄惨和因为社会地位不平等所赋予她们有生以来的苦难角色,以期靠这样一种苦命角色来博得观众的同情,但最后她们依旧要等待男性象征的人士来解救她们。在男性导演视角中,尽管他们也在努力刻画出色的女性角色,挖掘女性本质,但他们并未真正的走进女性内心来理解她们,他们只是在父权社会体系中,以男性的观点,把女性放在一种受压迫和需要解救的角色定位上。
其次,是“花木兰”式的刻画,一个中国故事,让美国拍出来一部叫好的动画片《花木兰》,虽然这是一部描述女性的电影,这也是一个“女扮男装”的故事,历史上的花木兰倘若不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若以女子的面貌来面对这一切,是根本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击败匈奴让人尊敬的人物角色的。“在农业文明时期,女性的价值更多地被定位于家庭之中,女性是通过在家庭里操持家务,养儿育女来表现自己的存在,女性视以家庭为半径的人生为天经地义,视在社会事务中的无所作为为理所当然。‘贤妻良母’成为衡量女性价值的天然尺度,女性把‘夫荣,子贵’作为自我价值的最高追求目标”。所以,当花木兰露出真面目的时候才会让领导生气而把她赶出营地。这说明,在古时,女人就该在家里做作女工,而不能够参与进男人的世界。在现在的许多影视剧中,也不乏一些“女扮男装”的角色出现,她们不是梳着极短的头发,就是穿着及其像一位男性,导演们看似要刻画这样一类独立女性,但以男性视角出发,反而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种假象:即在一个父权社会里,女人要想做男人的活,那你就必须活的像个男人。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极大的误读。而笔者认为,在女性电影中,以女性本位思考的角度来看,女性不再是依附于男人存在的一种生物,她们有独立的思考,她们可以主动的去决定许多事,不再需要男性的解救。
少女
在李玉和张艾嘉的作品中,展现对未婚女性刻画最为代表性的有《苹果》中的洗脚妹刘苹果、《少女小渔》中的小渔。一如李玉的风格,她倾向于刻画底层人士或者是边缘人士,在《苹果》中,讲述的是一个和老公闯荡北京的洗脚妹刘苹果在一次喝醉酒之后误和老板发生性关系而导致怀孕引发的一系列的故事。在男性视角中,老板把刘苹果当作一种发泄的工具,而其老公在得知她和老板发生关系之后而表现出的一种唾弃,这些都是在中国几千年的父权社会里男性“理所应当”的想法,而在李玉眼中,她更多的讲述了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在这里,苹果不再依附于她的老公而选择了独自承担所有的一切。而在张艾嘉的《少女小渔》中,孤儿小渔从小和男朋友江伟一起长大,江伟在美国读书,小渔就顺其自然的跟过来,为了拿到美国绿卡,小渔与五六十岁的马里奥假结婚,而男友对小渔和马里奥在一起总是特别的在意,所以经常跟小渔闹气,在最后小渔即将离开马里奥时,马里奥却生病了,最终小渔决定留在马里奥身边照顾他。李玉和张艾嘉是从人文关怀的视点出发,不是同情,没有怜悯,而是少女在经历挣扎之后挣脱出来的一种成熟的韵味,这在诸多男性导演拍摄的女性人物之中是少有见到的。
母亲
谈到女性电影中的母亲形象,这是在女性导演作品中刻画较为细致的一部分,在她们的作品中,时常出现或正面或侧面的母亲形象,或者是为人母为人夫的母亲,或者是单身妈妈,或者是离异母亲,都在向观众展现着一个剥离出传统母亲形象的“新妈妈”形象,这样一个“新”的形象,并不在于她们做了多少离经叛道的事情,而在于脱离了父权社会中对“母亲”的传统定义,即是持家的,相夫教子的,只知打扫家务洗衣做饭的,或者是头发长见识短的这样一种角色定位之中,“母亲”在给大众造成的影像是满脸皱纹的中年女人,丰富肥臀,毫无性感和吸引力可言。传统理念中,女性视“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位成功的女人”为傲,社会心理学把女性的这种意识叫做“替代成就感”。
边缘性
在笔者观看了李玉和张艾嘉导演的众多电影中,发现她们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边缘性,如《苹果》中刘苹果的身份为洗脚妹,如《心动》中陈莉的同性恋身份,还有《20,30,40》中的小洁的潜在同性恋心理。这些身份的特殊性能够在女性电影的道路上更加丰富影片的内容。同时也反射出导演的个人风格和人文关怀。张艾嘉导演在多部作品中展现的同性恋情节,只是为了表达其内心对于同性恋这一存在现象的认同,在《心动》中陈莉和浩君要离婚时的那段对话,她向浩君表明了一直以来她和浩君爱的都是同一个女人,以及最后浩君的那一番话,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为了自己的爱去争取一次,这无关乎道德。这只是在众多情感中最为普通和平凡的一种,导演用一种朴实的手法只是为了向人们诉说这是一件在普通不过的事,可能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同时我们也要学着去接受。而李玉导演以其一贯的手法给我们展示着一个个边缘但又普通的小人物,虽然她们生活的艰辛,在世界里特别的渺小,但是她们拥有爱的权利是和任何人都没有差别的。
小结
社会学家德波说:“在真实的世界变为纯粹影像之时,纯粹的影像就变为真实的实在。”在倡导女性主义的道路上,许多女导演作出了许多的努力,除了张艾嘉和李玉以外,还有徐静蕾、赵薇等人。虽然在女性电影的道路上,有许多人失败,有许多人成功,或许走过许多弯路,或许也曾偏离过女性主义的道路。我们现在依旧没有瓦解父权主义掌控的社会现状,但是只要我们都还在努力,未来就值得被期待。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在中国最早期电影中,对女性的刻画多为“白毛女”式的描写,电影编剧的故事一般把女性放置在一种被压迫的境遇之中,多描写她们凄惨和因为社会地位不平等所赋予她们有生以来的苦难角色,以期靠这样一种苦命角色来博得观众的同情,但最后她们依旧要等待男性象征的人士来解救她们。在男性导演视角中,尽管他们也在努力刻画出色的女性角色,挖掘女性本质,但他们并未真正的走进女性内心来理解她们,他们只是在父权社会体系中,以男性的观点,把女性放在一种受压迫和需要解救的角色定位上。
其次,是“花木兰”式的刻画,一个中国故事,让美国拍出来一部叫好的动画片《花木兰》,虽然这是一部描述女性的电影,这也是一个“女扮男装”的故事,历史上的花木兰倘若不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若以女子的面貌来面对这一切,是根本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击败匈奴让人尊敬的人物角色的。“在农业文明时期,女性的价值更多地被定位于家庭之中,女性是通过在家庭里操持家务,养儿育女来表现自己的存在,女性视以家庭为半径的人生为天经地义,视在社会事务中的无所作为为理所当然。‘贤妻良母’成为衡量女性价值的天然尺度,女性把‘夫荣,子贵’作为自我价值的最高追求目标”。所以,当花木兰露出真面目的时候才会让领导生气而把她赶出营地。这说明,在古时,女人就该在家里做作女工,而不能够参与进男人的世界。在现在的许多影视剧中,也不乏一些“女扮男装”的角色出现,她们不是梳着极短的头发,就是穿着及其像一位男性,导演们看似要刻画这样一类独立女性,但以男性视角出发,反而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种假象:即在一个父权社会里,女人要想做男人的活,那你就必须活的像个男人。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极大的误读。而笔者认为,在女性电影中,以女性本位思考的角度来看,女性不再是依附于男人存在的一种生物,她们有独立的思考,她们可以主动的去决定许多事,不再需要男性的解救。
少女
在李玉和张艾嘉的作品中,展现对未婚女性刻画最为代表性的有《苹果》中的洗脚妹刘苹果、《少女小渔》中的小渔。一如李玉的风格,她倾向于刻画底层人士或者是边缘人士,在《苹果》中,讲述的是一个和老公闯荡北京的洗脚妹刘苹果在一次喝醉酒之后误和老板发生性关系而导致怀孕引发的一系列的故事。在男性视角中,老板把刘苹果当作一种发泄的工具,而其老公在得知她和老板发生关系之后而表现出的一种唾弃,这些都是在中国几千年的父权社会里男性“理所应当”的想法,而在李玉眼中,她更多的讲述了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在这里,苹果不再依附于她的老公而选择了独自承担所有的一切。而在张艾嘉的《少女小渔》中,孤儿小渔从小和男朋友江伟一起长大,江伟在美国读书,小渔就顺其自然的跟过来,为了拿到美国绿卡,小渔与五六十岁的马里奥假结婚,而男友对小渔和马里奥在一起总是特别的在意,所以经常跟小渔闹气,在最后小渔即将离开马里奥时,马里奥却生病了,最终小渔决定留在马里奥身边照顾他。李玉和张艾嘉是从人文关怀的视点出发,不是同情,没有怜悯,而是少女在经历挣扎之后挣脱出来的一种成熟的韵味,这在诸多男性导演拍摄的女性人物之中是少有见到的。
母亲
谈到女性电影中的母亲形象,这是在女性导演作品中刻画较为细致的一部分,在她们的作品中,时常出现或正面或侧面的母亲形象,或者是为人母为人夫的母亲,或者是单身妈妈,或者是离异母亲,都在向观众展现着一个剥离出传统母亲形象的“新妈妈”形象,这样一个“新”的形象,并不在于她们做了多少离经叛道的事情,而在于脱离了父权社会中对“母亲”的传统定义,即是持家的,相夫教子的,只知打扫家务洗衣做饭的,或者是头发长见识短的这样一种角色定位之中,“母亲”在给大众造成的影像是满脸皱纹的中年女人,丰富肥臀,毫无性感和吸引力可言。传统理念中,女性视“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位成功的女人”为傲,社会心理学把女性的这种意识叫做“替代成就感”。
边缘性
在笔者观看了李玉和张艾嘉导演的众多电影中,发现她们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边缘性,如《苹果》中刘苹果的身份为洗脚妹,如《心动》中陈莉的同性恋身份,还有《20,30,40》中的小洁的潜在同性恋心理。这些身份的特殊性能够在女性电影的道路上更加丰富影片的内容。同时也反射出导演的个人风格和人文关怀。张艾嘉导演在多部作品中展现的同性恋情节,只是为了表达其内心对于同性恋这一存在现象的认同,在《心动》中陈莉和浩君要离婚时的那段对话,她向浩君表明了一直以来她和浩君爱的都是同一个女人,以及最后浩君的那一番话,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为了自己的爱去争取一次,这无关乎道德。这只是在众多情感中最为普通和平凡的一种,导演用一种朴实的手法只是为了向人们诉说这是一件在普通不过的事,可能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同时我们也要学着去接受。而李玉导演以其一贯的手法给我们展示着一个个边缘但又普通的小人物,虽然她们生活的艰辛,在世界里特别的渺小,但是她们拥有爱的权利是和任何人都没有差别的。
小结
社会学家德波说:“在真实的世界变为纯粹影像之时,纯粹的影像就变为真实的实在。”在倡导女性主义的道路上,许多女导演作出了许多的努力,除了张艾嘉和李玉以外,还有徐静蕾、赵薇等人。虽然在女性电影的道路上,有许多人失败,有许多人成功,或许走过许多弯路,或许也曾偏离过女性主义的道路。我们现在依旧没有瓦解父权主义掌控的社会现状,但是只要我们都还在努力,未来就值得被期待。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