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在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业务触及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的相关制度。但是现有的法律制度对于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的有关规定还处于空白阶段,在司法实践中,也面临着无法可以用的尴尬境地。笔者通过分析希望能够对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的具体应用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价值,并最终能够促进整个制度朝着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并能够间接促进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业的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 特定化 物权种类
特定质押
一、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概述
(一)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的概念
保证金质押是指借款人将金钱交存于其在银行开立的专用账户,并承诺以该账户中的款项作为偿还借款的保证。当借款人不履行债务时,贷款银行有权在保证金专用账户中直接扣划保证金用于偿还贷款的担保方式。
(二)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要件
要想保证贷款履行的顺利实现,借款人或者第三人将金钱以专门账户的形式交由银行作为质权人对该账户内资金加以管控和管理,就形成了贷款保证金的质押。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保证金质押能够成立的构成要件为以下几点:第一,签订有要式的质押合同,第二,实现了保证资金的特定化,第三,已经将资金实现了移交占有。
二、商業银行保证金质押的存在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无论是《物权法》还是《担保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都明确了只有交付之后动产质权才能够生效,并没有对质押物种类作出明确的规定。金钱作为保证金质押的标的物能否作为质押标的物尚未在法律和相关规定中予以明确,而且在理论界也未形成统一的规定。关于《担保法》司法解释第85条的规定也过于简单,只有在没有特别法的前提之下才能适用。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法的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了保证金质押的法律效力,但是仍未将其种类和内容予以释明,这显然使得保证金质押处于一种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尴尬地位。
(二)商业银行实际操作中存在矛盾
对于商业银行保证金具有债权保障功能,用以担保其对借款方发放的贷款,一旦保证金被其他债权人通过法院所划扣,商业银行的权利和利益就必然受到损失,而且将会与其他债权人产生冲突。而这种冲突没法通过现有的法律规定来解决,这就造成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其背后蕴含着的不确定性将不断的加大。在具体的实践中,这样将影响到当事人对于商业银行金融类产品保证金账户可靠性的判断。同样,这也致使商业银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保证金账户的性质和风险的存在着较为模糊的认知和理解,这也将为具体的业务环节增加不确定的风险。
三、完善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法律的路径
(一)逐步扩大保证金的适用范围
当前立法中所有的有关保证金的种类规定只有信用证开证保证金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类,但是对于当下不断创新之中的金融业来说,已经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金融类产品。通过法律的制定来将保证金的种类进行类型化的区分和释明,从而在出现纠纷之时,让法院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之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这是将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纳入正规的前提条件。还有就是在司法实践中,因为金钱是用保证金担保的方式进行的,具备有形式上的复杂性,在现实的金融实务也开始逐渐出现一些新的用保证金进行担保的方法,有必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完整的政策水平上的司法认识。
(二)细化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的生效要件
出具的质押合同应当由保管财产的银行以及出质方通过共同的意思形成书面的文件,要求记载有确定的合同条款,包括主债权的金额、要求履行的最晚期限、质押物所能够担保的金额等,还有必要就保证金质押的金额、账户名称等基本情况写明,特别的,双方有必要把质押过程中形成的合意中约定的内容进行确认写明。商业银行在作为企业资金账户管理的重要机构,具备有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义务,就最高法所形成的《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要求只有在担保人把保证金顺利进行交付到质权人的手中之后,才能够让质权人在实际的行为中形成保证金的质押行为达成生效的效力,在交付行为完成之后,才可就行为形成公示的要求发生相当的效果,从而实现针对第三人形成一定的效果。应当合理的区分资金数额的特定化与数额不变的固定化两个概念,在司法实务中,保证金账户所存在的数值变化,往往是在主债权数额变化的基础上展现的,随着担保业务的发展和持续保证金账户内的资产确实会发生变化。因此要让保证金特定化,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让保证金账户余额不变,这样在贷款额度增加时,保证金的额度就会降低,重要的是要让银行可以实际控制管理保证金的额度,并落实保证金本身在主债权的单一担保功能。
四、总结
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没有与之相匹配法律法规间接制约了整个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业的发展,紧紧借助现行的物权法、担保法和担保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足以在司法实践中运用以确保当事人以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所以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已经是迫在眉睫。本文将商业银行保证金的相关概念、特征、问题、建议做了梳理,意图从现行法和未来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具体的司法实践和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业的实务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参考,真正为能够促进金融业的良性发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的权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许时超.论银行保证金账户质押[D].西南政法大学, 2017.
[2] 蒋卓蕾.银行账户担保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 2017.
[3] 徐化耿.保证金账户担保的法律性质再认识——以《担保法司法解释》第85条为切入点[J].北京社会科学,2018(4).
[4] 张国龙.特定账户担保效力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5] 魏雁飞,文穗.银行保证金质押若干问题的法律分析[J].海南金融2016(1).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 特定化 物权种类
特定质押
一、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概述
(一)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的概念
保证金质押是指借款人将金钱交存于其在银行开立的专用账户,并承诺以该账户中的款项作为偿还借款的保证。当借款人不履行债务时,贷款银行有权在保证金专用账户中直接扣划保证金用于偿还贷款的担保方式。
(二)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要件
要想保证贷款履行的顺利实现,借款人或者第三人将金钱以专门账户的形式交由银行作为质权人对该账户内资金加以管控和管理,就形成了贷款保证金的质押。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保证金质押能够成立的构成要件为以下几点:第一,签订有要式的质押合同,第二,实现了保证资金的特定化,第三,已经将资金实现了移交占有。
二、商業银行保证金质押的存在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无论是《物权法》还是《担保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都明确了只有交付之后动产质权才能够生效,并没有对质押物种类作出明确的规定。金钱作为保证金质押的标的物能否作为质押标的物尚未在法律和相关规定中予以明确,而且在理论界也未形成统一的规定。关于《担保法》司法解释第85条的规定也过于简单,只有在没有特别法的前提之下才能适用。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法的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了保证金质押的法律效力,但是仍未将其种类和内容予以释明,这显然使得保证金质押处于一种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尴尬地位。
(二)商业银行实际操作中存在矛盾
对于商业银行保证金具有债权保障功能,用以担保其对借款方发放的贷款,一旦保证金被其他债权人通过法院所划扣,商业银行的权利和利益就必然受到损失,而且将会与其他债权人产生冲突。而这种冲突没法通过现有的法律规定来解决,这就造成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其背后蕴含着的不确定性将不断的加大。在具体的实践中,这样将影响到当事人对于商业银行金融类产品保证金账户可靠性的判断。同样,这也致使商业银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保证金账户的性质和风险的存在着较为模糊的认知和理解,这也将为具体的业务环节增加不确定的风险。
三、完善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法律的路径
(一)逐步扩大保证金的适用范围
当前立法中所有的有关保证金的种类规定只有信用证开证保证金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类,但是对于当下不断创新之中的金融业来说,已经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金融类产品。通过法律的制定来将保证金的种类进行类型化的区分和释明,从而在出现纠纷之时,让法院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之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这是将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纳入正规的前提条件。还有就是在司法实践中,因为金钱是用保证金担保的方式进行的,具备有形式上的复杂性,在现实的金融实务也开始逐渐出现一些新的用保证金进行担保的方法,有必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完整的政策水平上的司法认识。
(二)细化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的生效要件
出具的质押合同应当由保管财产的银行以及出质方通过共同的意思形成书面的文件,要求记载有确定的合同条款,包括主债权的金额、要求履行的最晚期限、质押物所能够担保的金额等,还有必要就保证金质押的金额、账户名称等基本情况写明,特别的,双方有必要把质押过程中形成的合意中约定的内容进行确认写明。商业银行在作为企业资金账户管理的重要机构,具备有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义务,就最高法所形成的《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要求只有在担保人把保证金顺利进行交付到质权人的手中之后,才能够让质权人在实际的行为中形成保证金的质押行为达成生效的效力,在交付行为完成之后,才可就行为形成公示的要求发生相当的效果,从而实现针对第三人形成一定的效果。应当合理的区分资金数额的特定化与数额不变的固定化两个概念,在司法实务中,保证金账户所存在的数值变化,往往是在主债权数额变化的基础上展现的,随着担保业务的发展和持续保证金账户内的资产确实会发生变化。因此要让保证金特定化,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让保证金账户余额不变,这样在贷款额度增加时,保证金的额度就会降低,重要的是要让银行可以实际控制管理保证金的额度,并落实保证金本身在主债权的单一担保功能。
四、总结
商业银行保证金质押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没有与之相匹配法律法规间接制约了整个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业的发展,紧紧借助现行的物权法、担保法和担保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足以在司法实践中运用以确保当事人以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所以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已经是迫在眉睫。本文将商业银行保证金的相关概念、特征、问题、建议做了梳理,意图从现行法和未来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具体的司法实践和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业的实务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参考,真正为能够促进金融业的良性发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的权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许时超.论银行保证金账户质押[D].西南政法大学, 2017.
[2] 蒋卓蕾.银行账户担保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 2017.
[3] 徐化耿.保证金账户担保的法律性质再认识——以《担保法司法解释》第85条为切入点[J].北京社会科学,2018(4).
[4] 张国龙.特定账户担保效力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5] 魏雁飞,文穗.银行保证金质押若干问题的法律分析[J].海南金融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