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当“污水处理厂”的植物们

来源 :绿色中国·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文明的日新月异,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黑河”、“臭河”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1998年,长江告急!长江这条我国最大的“母亲河”,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两岸数以万计的工厂把每天近亿吨的污水排放到江水中,一江碧水顷废变成浊流。
  2000年,太湖告急!太湖,这个曾经美丽的湖泊,每天吸纳着沿岸几千万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引起藻类、浮游生物的猖獗,碧波荡漾的水面,恶臭熏天,几乎全被藻类覆盖!
  2003年,苏州告急!这个被人们誉为“东方威尼斯”的美丽城市,不知几何时,污水泛滥成灾,姑苏河水发黑!
  “急”情四射,人们不由紧急思考:有什么方法,可让污水长久消失?于是,“植物污水处理厂”应运而生。
  2004年,苏州环保部门从300多种植物中精选出白姜花、薏苡、水鬼蕉、黄苞蝎尾蕉、叠穗莎草、黄花蔺等6种植物,要让它们在又脏又臭的姑苏河里表演“魔法”。果然,只几年工夫,这些植物利用“吃”细菌、“吸”磷、“灭”氮的“杀手锏”,大“吃”污水,狂“吐”清水,就将苏州城变得美丽如初。
  與此同时,环保专家则在太湖大量种植凤眼莲、水浮莲、水风信子、菱角、芦苇、蒲草等水生、沼生植物,让它们从源源不断流入的工业废水中狂“吃”金、银、汞、铅、镉等重金属。不到几年,太湖水质也大有好转,“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歌词中的妖绕风光重现。
  在长江流域一带,人们则广泛种植芦苇。这些芦苇,犹如饿虎下山一样,风卷残云地“吞食”着江水中的磷酸盐、氯化物等工业废水,长江水又一天天清冽起来。
  科学家测定:一片能“吞食”污水的植物,竟相当于一座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厂!而且,它们比污水生化处理厂更长久、更环保、更经济实惠。建设“植物污水处理厂”,美化环境,一年种植,多年受益,处理一吨废水成本仅需5分钱!
  科学家宣称:植物污水处理厂的“环保工”们神通广大。比如:种植1公顷凤眼莲,1天内可“吃”污水中的银1.25千克、金、铅、镍、镉、汞等有毒金属2.175千克。1公顷水浮莲,每4天就可从污水中“吞吸”汞1.125千克。而将芦苇栽植在污水中,几天时间,污水中的磷酸盐、有机氮、氨和氯化物将分别减少20%、60%、66%和90%。而在含氮较多的污水中放养小球藻,只需48小时,污水就被净化得可用于灌溉农田。在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一公顷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掉。
  经实验证明,多种高等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氮、磷和各种重金属以及酚、氰、农药等有机物都有“处理”能力。其中,水葫芦、水花生、水葱、浮萍、紫背萍、弧尾藻、宽叶香蒲等能吸收、分解废水中的营养盐类和有机污染物;水葫芦、水花生能从污水中除去镉、铅、汞、铊、银、钴、锶等重金属元素。除此之外,浮萍在夏秋也能大量吸收、积累电厂洗煤废水中的重金属元素。
  “植物污水处理厂”的原理是什么呢?
  原来,在种植水生植物的水下,往往都埋有约1米深的沙、20厘米厚的沙砾。污水经过时,治污植物就通过根茎“吞食”污泥中的各种毒素。随着植物不断长高长壮,它们身体里面就会积蓄更多的毒害物质。层层积累,久而久之,污水就被净化了。
  “治污植物”不仅“吞食”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能分泌出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杀死污水中的细菌。比如,芦苇和泽泻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把这两种植物种植在每毫升水含有600万个细菌的污水中,12天后每毫升水中只剩下10万个细菌。水葱、水生薄荷和田蓟具有更强的杀菌本领,将它们种植在每毫升水含有600万个细菌的污水池中,2天后水中的大肠杆菌全部消失。国外有的城市制备自来水时,就利用水葱来杀菌。将河水先用氯气消毒后,再从水葱丛中流过,这样就将水中尚剩下的大肠杆菌全部消灭,从而使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从上述事例可见,植物的确是净化污水的“能手”,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责编:刘倩玮)
其他文献
早春时节,南方各地已经春暖花开,而在“神州北极”漠河,却依然是千里冰封的景象。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再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冰雪赛车盛世。  2019年3月7日,由黑龙江省体育局、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主办,漠河市人民政府和黑龙江联盟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16届中国漠河国际冰雪汽车越野赛挥旗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8支车队50余辆赛车在中国最北展开激烈角逐。  本届比赛分为
期刊
Green Oath Engraved on the Xing'an Mountains  兴安低首,根河呜咽,云雾含悲,林海泣诉。  56岁,一个正值壮年的生命,轰然倒下了。倒在他为之倾洒智慧与汗水的兴安大地上,倒在他为之奋斗不息的森林事业上。  2019年6月19日晚23时30分,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过程中,不幸因公牺牲。他的生命历程永远定格
期刊
展览  4月24日,中国当代摄影家逄小威摄影展《萨克森:德国精湛工艺的家乡》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是逄小威与来自德国萨克森州的朗格制表公司合作完成的文化项目,旨在将品牌家乡萨克森丰厚的人文历史和工艺传统、这片土壤所孕育出的追求完美与精益求精的精神信仰介绍给中国人民。  2015年,逄小威积极投入朗格发起的拍摄项目。他将镜头对准德国精湛工艺的家乡——萨克森自由州,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更多人了解
期刊
3月2日,森林资源管理與生态文明建设暨《森林·环境与管理》丛书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和中国林学会支持,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协办。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出席了研讨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森林·
期刊
2016年12月12日,山东省淄博市原山大区域防火签约仪式正式启动。同日,從全国旅游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原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场长高玉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此项殊荣在山东全省只有3家,而原山的一举斩获,意味着在5A级景区挂牌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在当前各地A级景区纷纷摘牌的大背景下,原山人敢于旗帜鲜明的为淄博创5A,再一次彰显了始
期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历史的车轮将中国农村推到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  开发利用农村光伏发电,是近几年科技扶贫、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位于浙东革命老区、四明山脚下的龙观乡,牢记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近五年来,把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规划建设“光伏村之乡”,整体推进BIPV“寓建光伏”,列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使全乡呈现出一派“新农村 新能源
期刊
我国消费人每天都在不自觉中暴露于这些化学物质,而且在有生之年,由于长期接触而可能导致影响身体的后果———容易患上肥胖症,糖尿病和癌症。如今,消费人经常吃包装食品,也不经意的将自己推入糖尿病和癌症的危机里面。  科学家最近的警告是,食品包装含有可以迁移到食物的毒素,造成长期的健康危害。化学物的来源:食品接触材料是食物加工、储藏以及在各种食物包装过程中,与食物接触的材料和物体。  在食物的生产,加工流
期刊
冬季冰雪美,北方有佳人。  在中国北方的北方,中俄蒙三國边境的小城满洲里,在冬至日零下30度极寒的长夜漫漫里,一场激情四射的国际大赛点燃了北国的寒冬。  2016年12月21日晚,第13届中俄蒙美丽使者国际大赛火爆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蒙古三个国家的共60名佳丽绚丽登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中国·满洲里中俄蒙国际冰雪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内蒙古自治区冬季节庆活动,“中俄蒙美丽使者国际大赛”是“
期刊
至上世纪末,全世界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面积已由0.4公顷减少到0.2公顷。这就是说,人类要养活自己,必须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必须科学地利用光。就拿一块小麦田来说吧,播种前用激光处理种子,麦苗出得一定比别的麦田齐得多,受春寒和杂草的危害也会小得多。小麦生长期再用激光照射,就不会得病,成熟时间会提前,而且产量也能提高。  从火到化学杀虫除莠剂  人类耕种
期刊
草长莺飞春已至,又到一年植树时。在植树节到来之际,记者专访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  记者:2019年是新中国设立植树节40周年。40年来,植树节在推动国土绿化、培养全社会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张建龙: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宣传护绿植绿意识,动员全国各族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