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公共治理中数字的统计分析更为科学便捷,同时也为公众参与数字争论提供了平台,本文叙述了目前公共话语中对数字质量、数字结构、数字语体的争论,分析了数字语言的诸多功能,在未来的公共治理中要理性的对待数字化治理,提高科学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数字语言;数字质量;数字化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各国的互动交往日益频繁,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设备的运用普及为数字信息的快速统计分析提供了平台,人们越来越依赖数字语言来表达和传播信息,人类之间的互动交流已经开始全面由数字来扮演,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数字本身是一个无任何意义的数学符号,但数字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发布、解释,却可以成为人们观点表达的力证,过程监控的指标以及行动意向的暗示。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数字语言,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更多地借助于数字方法来进行交流和对话。
一、治理变革中的数字争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公共话语模式已经由独白走向对话,行政话语不再是政府的专利,公民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表达自己的声音,与政府对话。人们可以对同一问题收集到相去甚远的数据,也可以对同一数据结果解释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许多问题的数字之争,一直活跃在公共争论的舞台上。
(一)关于数字质量的争论
近年来“被就业”、工资“被增长”等“被字句”的流行从分表明了公众对国家统计数据的质疑,统计数字结果与公民感受到的现实状况大相径庭而招致的很多不满,任何时候统计数字的质量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统计数字质量不高,可能是数字本身的虚报,由于信息不对称,国家机密等界限的阻挡,数字可能被捏造。另外一种原因可能是“数字掺水”造成的,地方政府为制造政绩,弄虚作假,往财政收入中“注水”,把犯罪率、上访率等挤压,从而呈现出一派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的繁荣景象。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抽查样本、界定种类、统计口径等多种因素使得同样的算法算出不一样的数据,人们会针对自己的立场来管控统计样本的大小从而造成了对同一问题巨大的数据差异。
此外,数据质量的高低也不仅仅只是统计者的责任,被统计者也要为统计结果负责。人都是有思想有意识有偏向的客体,统计者会根据期待结果调整统计行为,被统计者也会根据统计影响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被统计者本身的行为暗示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数据质量结果。
(二)关于数字结构的争论
数字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出社会运行的问题,也可以影响到政府的行动,但如果数字数字结构不优就看不到问题的整体形态。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产阶级……就是一些经常被利用的概念。统计数字利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情况频频发生,平均工资提高,可能是一个人涨了1万,也可能是1万个人涨了一块,贫富差距悬殊状况下平均数还不如中位数、大多数靠谱;中等收入同样是政治家为提高支持率提出的一个模糊概念,到底月工资1000是中产还是月工资10000是中产,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界定,纳税的时候中产阶级的范围可以很大,享受特权福利时候中产阶级的范围又可以变得很小。
因此,统计数字的指标样本结构必须科学的选取,不但要精确无误还要具有现实意义,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做法不仅会歪曲事实本身,还会误导政府下一步做出的行动方向。
(三)关于数字语体的争论
数字语体说的是对某一项问题的数字表达形式,公共治理中的数字是用来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沟通信息的,因此合适的表达关系到双方信息沟通程度的大小。如果一斤苹果本来3元,后来涨价到4元,那么我们可以用现在苹果涨1块钱来描述,或者说现在是原来的1.34倍,也可以说涨了33.34%,很明显第一种数字表达很“亲民化”,而经常亲民化的数字统计往往不被政府采纳,因为他们需要更加宏观更加概括性的专业化数字表达方式,以至于百姓很难看得懂。
数字的表达除了太专业使得普通人无法接近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单纯的通过对数字的解释就足以使人大脑混乱。一些官员善于玩文字游戏:经济形势好他就说是增长,经济形势糟糕是‘负增长’,反正都是增长。这种互相矛盾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释,只能使得公众对政府的公信力的下降,留下社会诟病。
二、公共治理中数字语言的功能
数字语言已经成为了公共治理中的通用语言,数字语言表达不但生动形象并且清晰可比较,已经贯穿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之所以在公共问题中越来越以来数字来监控和规范公共行动,主要源于数字的以下几项功能:
第一,数字可以触发公众认知。许多公共问题事实上被人们忍受了很久都没有被注意解决,一旦有关问题的总体状况被统计发布后人们才倾向于更多的注意它,有助于公众及时准确的对社会有所认知。
第二,数字可以建构社会共同体。要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统计,就先要找到目标共同体,可能是自然的共同体,对某村落人口,也可能是人为建构的共同体,如性失业人数等。通过统计可以将共同体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在政策议程中成为政治推动的工具。
第三,数字可以成为一种社会规范。统计数字收集、测量、的发布,会制造出压力,推动人们向标准看齐。也就是说数字统计可以作为一种规范标准,含蓄的规范着社会成员的行为。
第四,数字可以促使政府的行动。数字统计结果可以给政府的行动提供参考,明确了的公共治理行为存在的问题,指明了行动方法,推动者政府调整或改变未来的公共政策议程。
三、未来公共治理中数字化应用的理性分析
(一)科学的数字化管理兴国安邦
数字化管理是一个国家进行精确化管理的工具。科学的数字化管理能够为公共治理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信息,国家可以由此分析出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加理性全面的制定科学化的决策发现和解决问题,监控管理社会的良性运转。同时,数字化管理也为公众监督政府权力行使提供了平台,把权力运行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为政府廉洁从政提供动力和压力。
(二)盲目的数字化崇拜祸国殃民
公共领域的数字不仅仅是数字本身,它代表着一定的精神、活力、善恶、是非、德行,它追求一种生动的价值。数字化管理是网络化时代工具理性的产物,然而公共领域的政治更多的依赖的还是价值理性的判断。对数字的盲目崇拜只能是舍本求末,冷冰冰的数字不但会是思想僵化,还会干扰政治判断。任何时候数字只能是一样治理工具,而不能成为目标本身,正确的对待数字化管理,科学的进行数字化管理才是未来数字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三)全面提高我国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数字化管理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一个国家在制定本国经济、人口、社会、环境、金融等各种政策是就会考验到一个国家对数目字的整理收集和集约管理的水平,发达的国家通常具备更加精确的数据分析技术和能力。然而,我国对公共领域的数据掌握和分析能力仍旧非常欠缺,这对把握经济运行,了解社会舆论非常不利,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我国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对公共领域的问题准确的把握,未雨绸缪,提高公众满意度。
总之,数字化管理是现代化国家管理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步空间,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我们应不懈努力,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德博拉·斯通(美)顾建光译: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达莱尔·哈夫(美)廖颖林译:统计陷阱[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 韩志明:统计数字的多维解读及其理论诠释.统计与决策[J].2007.20.
关键词:数字语言;数字质量;数字化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各国的互动交往日益频繁,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设备的运用普及为数字信息的快速统计分析提供了平台,人们越来越依赖数字语言来表达和传播信息,人类之间的互动交流已经开始全面由数字来扮演,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数字本身是一个无任何意义的数学符号,但数字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发布、解释,却可以成为人们观点表达的力证,过程监控的指标以及行动意向的暗示。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数字语言,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更多地借助于数字方法来进行交流和对话。
一、治理变革中的数字争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公共话语模式已经由独白走向对话,行政话语不再是政府的专利,公民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表达自己的声音,与政府对话。人们可以对同一问题收集到相去甚远的数据,也可以对同一数据结果解释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许多问题的数字之争,一直活跃在公共争论的舞台上。
(一)关于数字质量的争论
近年来“被就业”、工资“被增长”等“被字句”的流行从分表明了公众对国家统计数据的质疑,统计数字结果与公民感受到的现实状况大相径庭而招致的很多不满,任何时候统计数字的质量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统计数字质量不高,可能是数字本身的虚报,由于信息不对称,国家机密等界限的阻挡,数字可能被捏造。另外一种原因可能是“数字掺水”造成的,地方政府为制造政绩,弄虚作假,往财政收入中“注水”,把犯罪率、上访率等挤压,从而呈现出一派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的繁荣景象。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抽查样本、界定种类、统计口径等多种因素使得同样的算法算出不一样的数据,人们会针对自己的立场来管控统计样本的大小从而造成了对同一问题巨大的数据差异。
此外,数据质量的高低也不仅仅只是统计者的责任,被统计者也要为统计结果负责。人都是有思想有意识有偏向的客体,统计者会根据期待结果调整统计行为,被统计者也会根据统计影响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被统计者本身的行为暗示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数据质量结果。
(二)关于数字结构的争论
数字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出社会运行的问题,也可以影响到政府的行动,但如果数字数字结构不优就看不到问题的整体形态。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产阶级……就是一些经常被利用的概念。统计数字利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情况频频发生,平均工资提高,可能是一个人涨了1万,也可能是1万个人涨了一块,贫富差距悬殊状况下平均数还不如中位数、大多数靠谱;中等收入同样是政治家为提高支持率提出的一个模糊概念,到底月工资1000是中产还是月工资10000是中产,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界定,纳税的时候中产阶级的范围可以很大,享受特权福利时候中产阶级的范围又可以变得很小。
因此,统计数字的指标样本结构必须科学的选取,不但要精确无误还要具有现实意义,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做法不仅会歪曲事实本身,还会误导政府下一步做出的行动方向。
(三)关于数字语体的争论
数字语体说的是对某一项问题的数字表达形式,公共治理中的数字是用来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沟通信息的,因此合适的表达关系到双方信息沟通程度的大小。如果一斤苹果本来3元,后来涨价到4元,那么我们可以用现在苹果涨1块钱来描述,或者说现在是原来的1.34倍,也可以说涨了33.34%,很明显第一种数字表达很“亲民化”,而经常亲民化的数字统计往往不被政府采纳,因为他们需要更加宏观更加概括性的专业化数字表达方式,以至于百姓很难看得懂。
数字的表达除了太专业使得普通人无法接近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单纯的通过对数字的解释就足以使人大脑混乱。一些官员善于玩文字游戏:经济形势好他就说是增长,经济形势糟糕是‘负增长’,反正都是增长。这种互相矛盾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释,只能使得公众对政府的公信力的下降,留下社会诟病。
二、公共治理中数字语言的功能
数字语言已经成为了公共治理中的通用语言,数字语言表达不但生动形象并且清晰可比较,已经贯穿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之所以在公共问题中越来越以来数字来监控和规范公共行动,主要源于数字的以下几项功能:
第一,数字可以触发公众认知。许多公共问题事实上被人们忍受了很久都没有被注意解决,一旦有关问题的总体状况被统计发布后人们才倾向于更多的注意它,有助于公众及时准确的对社会有所认知。
第二,数字可以建构社会共同体。要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统计,就先要找到目标共同体,可能是自然的共同体,对某村落人口,也可能是人为建构的共同体,如性失业人数等。通过统计可以将共同体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在政策议程中成为政治推动的工具。
第三,数字可以成为一种社会规范。统计数字收集、测量、的发布,会制造出压力,推动人们向标准看齐。也就是说数字统计可以作为一种规范标准,含蓄的规范着社会成员的行为。
第四,数字可以促使政府的行动。数字统计结果可以给政府的行动提供参考,明确了的公共治理行为存在的问题,指明了行动方法,推动者政府调整或改变未来的公共政策议程。
三、未来公共治理中数字化应用的理性分析
(一)科学的数字化管理兴国安邦
数字化管理是一个国家进行精确化管理的工具。科学的数字化管理能够为公共治理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信息,国家可以由此分析出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加理性全面的制定科学化的决策发现和解决问题,监控管理社会的良性运转。同时,数字化管理也为公众监督政府权力行使提供了平台,把权力运行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为政府廉洁从政提供动力和压力。
(二)盲目的数字化崇拜祸国殃民
公共领域的数字不仅仅是数字本身,它代表着一定的精神、活力、善恶、是非、德行,它追求一种生动的价值。数字化管理是网络化时代工具理性的产物,然而公共领域的政治更多的依赖的还是价值理性的判断。对数字的盲目崇拜只能是舍本求末,冷冰冰的数字不但会是思想僵化,还会干扰政治判断。任何时候数字只能是一样治理工具,而不能成为目标本身,正确的对待数字化管理,科学的进行数字化管理才是未来数字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三)全面提高我国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数字化管理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一个国家在制定本国经济、人口、社会、环境、金融等各种政策是就会考验到一个国家对数目字的整理收集和集约管理的水平,发达的国家通常具备更加精确的数据分析技术和能力。然而,我国对公共领域的数据掌握和分析能力仍旧非常欠缺,这对把握经济运行,了解社会舆论非常不利,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我国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对公共领域的问题准确的把握,未雨绸缪,提高公众满意度。
总之,数字化管理是现代化国家管理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步空间,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我们应不懈努力,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德博拉·斯通(美)顾建光译: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达莱尔·哈夫(美)廖颖林译:统计陷阱[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 韩志明:统计数字的多维解读及其理论诠释.统计与决策[J].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