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分析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l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水画家黄宾虹的作品为我国的山水画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其所创作的山水画具有“返虚入浑”“墨沈翻腾”的雄浑气象。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集大成者,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表面看似乎是杂乱无章,然而却可以在纷乱复杂的画面当中看出其人生体悟的表达,这不但使其绘画的观点得以陈述,也使其老庄哲学的精髓得以讲解。他为何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主要是由于其山水画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首先对黄宾虹山水画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之后具体对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从中领悟到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绘画的精髓。
  关键词:黄宾虹;山水画;艺术特征
  凭借自己深厚的功力、独特的运笔,山水画家黄宾虹的作品为我国的山水画历史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其作品所具有的“墨沈翻腾”以及“返虚入浑”的雄浑气象,使得明清以后中国山水画越来越衰弱的倾向被完全的扭转。黄宾虹的山水画为何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主要是由于其山水画具有以下的一些特征。
  一、黄宾虹山水画简要概述
  黄宾虹先生作品中的画面,从表面上看十分地复杂纷繁,“黑、密、厚、重”,繁到无法再繁,黑到无法再黑,乱到无法再乱。这样的绘画面貌主要是由于黄宾虹先生的绘画理念使然,其主张的华滋、浑厚的笔墨和画面,使其作品免于俗套,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本性。在对景物进行表现的时候,并未对具象进行追求,用不似来真似。从远处来看黄宾虹的画面气象万千,景物瑰然。黄宾虹先生对笔墨运用的技巧十分高超,其具有一套十分完整的法度,主张用书入画,以一波三折的书法用笔来对画中的情景进行书写。因此,在其浓厚黑密的画面上,依然洋溢着勃勃的生机,让人可以从中享受到美的画面与奋发的精神。从黄宾虹先生黑密的绘画当中,人们能够发现虚白与黑密构成的强烈对比,这是其用白计黑、用实运虚的体现,其用这种比较复杂的笔墨关系使得浑厚又华滋的完美境界层层积染并得以体现。黄宾虹密而不乱、浑厚华兹的绘画面貌,能够在其中看到其潇洒简远的理念。虽然黄宾虹画面层次十分复杂,然而秩序井然,可能这就是后辈画者对黄宾虹艺术仰视的主要原因。
  二、 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用笔灵活,变化多样
  从黄宾虹先生的笔墨当中,蕴藏了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积累下来的理论与实践体验。同以往的画家一样,黄宾虹先生对于笔墨的关系也比较重视。黄宾虹先生觉得,从“笔”“墨”之间来看,“笔”是主要的,“墨”则处于次要地位。根据黄宾虹的观点,书画具有的渊源相同,都要对用笔给予重视。一幅绘画作品是否可以让人体验到和谐,就要对笔墨之间的配合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在画中用笔凸显主题,再用墨把画面当中的每个个体融成一体,所以,是否具有高超的笔墨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画面的格调。笔墨是否配合较好对于整幅画面的气韵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而黄宾虹先生就是根据其用笔的丰富经验和熟练的笔法为其绘画的格调奠定了基础。从中国笔法的种类来看,主要包括“平”“圆”“留”“重”和 “变”五种。而从黄宾虹绘画作品当中,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其用笔非常的细致。首先,从“平”上看,黄宾虹先生指出,用笔要像锥画沙一样,笔笔送到,不能有柔弱之处。其次,从“圆”来看,黄宾虹先生认为,要在绘画时应用书法用笔方法的圆转。在用画笔进行勾勒时要像写字那样横直,起笔用锋,收笔回转,首尾做好衔接。要做到自然纯任,笔法线条中带有刚劲,润丽圆滑且不流于柔媚。再次,从“留”来看,用笔要能够收得住,控制得力,积点而成线,不疾不徐,笔有回顾,上下映带,起止无痕,线条沉着而质厚,力能扛鼎。第四,从“重”来看,在纸上运行的笔要入木三分,沙沙有声。第五,从“变”上来看,要在以上四个方面的基础上相互混用,综合变化,在变化中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根据黄宾虹的作品,能够看出其对理论的实际应用,同时也表示其画作并不是毫无章法的,而是严格的根据个人地规则,在画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悟。
  (二)用墨上独具匠心
  黄宾虹先生除了在用笔上非常精良,在用墨上也是独具匠心。他对于笔墨的重视深受道家精神的影响,并将道家精神融入到了绘画作品当中,尤其应用了道家的太极哲学思想。黄宾虹先生将对立统一和阴阳调和等思想应用到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他根据自己长期的用墨实践及对于传统墨法的研究等,对其中的精华进行吸取,并进行了创新,创造出了独到的用墨规范,总结出“浓、淡、破、积、焦、宿墨以及泼墨”七种墨法,并把绘画当中可能应用到的所有墨色变化都归属其中。此外,为了可以使整幅画面宁静和谐之感得以体现,黄宾虹先生有机地结合了破墨、积墨以及淡墨等方法,实现了色彩的交融。
  首先,从上墨来看,黄宾虹先生在勾勒的基础上,把每座山和每块石都分得十分清楚,不仅能够分清山形和石块的大小,还能够分清楚山水树石之间的空间远近。在上墨时将淡墨作为主体,当然也可以使用浓墨。上墨时,要做到从全面、全局出发,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其次,上墨时要分干淡墨和湿淡墨。因为干湿存在差异,因此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所以要根据对象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使用。比如,在近山处可以使用干淡墨,在远山处则可以使用湿淡墨。如果在画山石坡脚时使用的是湿淡墨,那么在画水时就可以使用干淡墨。相反,如果在画山地坡脚时使用的是干淡墨,那么在画水时则可以使用湿淡墨。换句话说,即使都是画水,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再次,在点墨或点色上,黄宾虹的“点”是其山水画的奇妙之处。打点,宜虚不宜实,还应起到作皴和补气的作用。在补笔以后,黄宾虹先生从全局画面出发,对其进行仔细地观察,等心中明确了,再进行点色或点墨。黄宾虹在“墨团团”里,交错使用圆点、尖点、扁点、梅花点以及胡椒点,千点万点,铺天盖地,好像在纸上跳舞,使一局山水分外爽朗同时又韵味无穷。
  第四,泼墨(彩)铺水上,呈现出干、湿,淡、浓,远、近,以及虚、实等对立统一。黄宾虹先生为了使画面的整体感更强,利用泼墨的方式,不仅起到了强化之效,同时还起到了调节和组织的功效。例如,通过泼墨实现了山川的氤氲之气、江南的苍润之效。   第五,利用焦墨、宿墨来强骨、理次。焦墨,笔渴而浓,用焦墨枯笔,同时善于润湿出之,因此会得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妙处。然而假如使用不当,未能把干、润统一起来,就会使画面因为墨太枯而没有气韵,墨太润导致没有文理层次的弊病。
  (三) 笔墨之上色彩的灵动
  从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当中,无时无刻不贯穿着文人画的笔墨精神。在其所创作的水墨为主的绘画作品当中,满满地充斥与彰显着文人的淡雅。黄宾虹在对水墨进行创作时,不但应用了大量的浓墨,并且用淡色进行了补充,使得画作增添了水墨气韵。因此,人们常常可以在黄宾虹先生的画作当中见到很多淡雅的色彩搭配,特别是石绿和朱磦的相互使用和浓墨当中所使用的淡淡花青都尤为独特,使得整幅作品的清韵得以被很好地烘托。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黄宾虹的作品当中,尽管他把墨做为主要方面,然而在其中依然会使用淡淡的色彩,利用局部所应用的淡淡的色彩,让整个画作蒙上了一层淡雅的色调。在黄宾虹先生的笔下,色和墨可以非常完美地融成一体,使两者之间不但不会互相妨碍,也不会由此带来影响,甚至还可能做到互相促进,使人能够在绚烂的色彩当中感受到墨色的淡雅,也可以在厚重的墨色中体验到色彩的灵动。
  首先,黄宾虹先生用墨设色,把彩色用点擢的方式点上去,因此被叫做“点色”。黄宾虹先生认为,点色既可以用三五点,也可以用千万点,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到点色时宜虚不宜实。点和点之间应该凸显出灵空,即使是密点,也应该凸显灵空。点存在很多种,不仅有“钻点”,点上以后会拔不出来;也存在“浮点”,点上去以后可以灵活松动;还存在“方位点”,点上去以后使得气势凸显。总的来说,点黛施朱,应该不失轻重,千万不能“点不逮意”,不能与实际的画面相脱离,所有的都应该为了使得山川的特色更好地凸显出来。
  其次,墨破色和色破墨。通过破色、破墨进行创作,需要精炼的技术,并要适当地进行应用。根据黄宾虹先生的看法,墨点冲破彩色和彩色渗破墨两者具有不同的感觉,墨点冲破彩色性和, 而相比之下彩色渗破墨则比较性烈。有时,黄宾虹先生把墨破色和色破墨进行混合运用,看上去无法进行分辨。从其所创作的某些作品当中,很难去别处到底哪些属于墨破色,哪些属于色破墨,已经做到了浑然一体,似无法则。然而,如果对其仔细体味,就能够从中分辨出其作品看似无法实际上是有法。
  三、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集大成者,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表面看似乎是杂乱无章,然而却可以在纷乱复杂的画面当中看出其人生体悟的表达,这不但使其绘画的观点得以陈述,也使其老庄哲学的精髓得以讲解。其山水画艺术所达到的高度为新时期的绘画艺术提供了无法估量的促进力量。黄宾虹先生把笔墨观作为艺术发展的基本点,通过其表现能够见到其“笔墨”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同时还可以从其“笔墨”基点上发现其对传统进行发展的契机。其笔墨形式的高超境界,不但吸收了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同时也倡导“民族性”。为我国的国画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的山水画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蔡华成.论黄宾虹的山水画艺术及其成因[D].扬州大学,2012.
  [2]杜珊.论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特征[J].短篇小说,2014,(30).
  [3]蔡成华.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特征[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4]程杉.黄宾虹山水面“要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5]石志超,刘亚璋.李可染与黄宾虹的山水画艺术特征比较[J].美术界,2012,(04).
  [6]周姝宏.漫谈黄宾虹山水画中“点”的技法与意藴[D].四川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理解怎样培育关键要素以提高关系质量,取得外包成功,对关系互动的作用进行了探索. 基于一个物流采购平台系统外包的案例,结合外包生命周期阶段的早期研究,采用IMP
为了保证高速磁浮列车系统安全牵引运行,提出一种基于绕组函数理论的新颖模型并用该模型对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进行建模,便于实时计算列车的运行状态.首先在正常运行模型的基
摘 要:双语教学是应用型大学课程改革的难点,美术鉴赏作为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则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结合《美术鉴赏》教学和《中外美术史》教学的实践进行总结和探索,为今后的双语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  一、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双语教学在一些高校中方兴未艾。由于受英语水平的制约,部分双语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并不高,即使一些学
历史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有一个人,夜晚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看到了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梦里的天空之城,有一点儿蓝、带一点儿绿,是如许的澄澈与纯净……醒来后,
为了描述信号控制路段的行程时间,基于累计曲线法提出了城市基本道路的行程时间模型.首先利用交通波方法分析了路段排队形成及消散过程;然后构建路段入口和出口的累计曲线,通过累
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众所周知,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善诗、书、画。书法有"苏黄米蔡"之称——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为宋代四大书家。绘画则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社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因此,中国传统山水画呈现出繁荣多元化的创作局面,人们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也有了新的见解,青绿山水画再度被社会所关注,并由此进入它新的发展时期。众多艺术家们在找寻个性绘画形式的同时,都开始用不同的眼光去思量和审视心目中那片青山绿水,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为青绿山水实现其自身艺术价值和提升表现形式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关键词:林容生;青绿
摘 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油画传入中国,其在中国的发展变化无处不受到中国文化元素的影响。油画艺术在中国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熔炉中壮大发展,具有崭新的气质与独特的中国化面貌。  关键词:文化元素;油画艺术 ;中国精神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具有独特的景观,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底蕴和气质,它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若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艺术作品创作中,可以说这个宝库是取之不尽
模拟了一种常规快速式燃气热水器的燃烧系统,研究了不同压力状况下的燃烧工况.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获得的数据吻合得较好,证明了所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合理性.结果显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而言,建筑乙方才是这个工程的真正执行者和缔造者,乙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会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和工程质量.出于这种原因和前提,针对建筑乙方进行有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