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随着科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学生丰富知识的需求,各种电教媒体已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实现了课堂教学资料的共享,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一、在教学重点处,运用电教媒体,突出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上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又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時,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 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辆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 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在学生思维转折处,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上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三、在学生知识拓展处,利用电教媒体,开阔视野
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和联入了国际互联网,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学生可通过访问网络上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一方面,学生可以学到丰富和扩展了的书本知识,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其次,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 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只要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各种电教媒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在教学重点处,运用电教媒体,突出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上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又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時,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 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辆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 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在学生思维转折处,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上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三、在学生知识拓展处,利用电教媒体,开阔视野
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和联入了国际互联网,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学生可通过访问网络上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一方面,学生可以学到丰富和扩展了的书本知识,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其次,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 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只要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各种电教媒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