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的出现,需要从根源上探究。会展教育的开展,从高校招生那一刻起就昭示了会展教育的举步维艰。首先是生源。据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会展专业带头人李世平反映,会展专业一般是服从调剂的学生多,因此该专业录取分数较低,主动报考会展专业学生很少。由此可以看出,招生大都是在主专业不能被录取情况下被迫选择会展专业,学生对于会展的认知并不清楚,无奈或者稀里糊涂地选择会展专业,学习效果始终要比选择心仪专业低很多。沈阳润博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冬梅同时还是院校聘请的讲师,兼具管理和教学经验的她点出问题所在,这很大程度上是本身发展局限的结果,会展行业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并不大,很多中学教师对此并不了解,而家长学生对此更是知之甚少。不为所知,主动报此专业更是天方夜谭,在此种情况下学生接受会展教育境况如何呢?
从招生到入学学习又凸现出另一紧迫问题:师资。从教师方面来讲,“一线会展专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在各自所熟悉的专业基础上补习会展知识,在会展业并非资深人士,办展、策划、设计、搭建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更缺乏实际办展经验。”北京农业学院城乡发展学院仲欣老师坦言会展教育在传道授业解惑“师者”的缺乏。这是个紧迫又无法立刻解决的难题。没有好的专业的老师,教育从何谈起?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会展教研室主任魏士洲对此甚为无奈: “会展教育现在最缺的是师资,以前没有和会展产业相关联的专业,在数年时间内很难解决师资问题。”
从教材方面来讲, “半路出家”的一线教师还要面对专业教材的匮乏,这令高校会展教育在质量保障上雪上加霜。通过授课的亲身体验,仲欣认为导致教材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在于, “会展行业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行业,而会展专业随之应运而生,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士虽逐渐增加,但真正可以编制教材的学者和机构甚少。”加之国家缺乏统一的教育会展管理机构,对会展教育投入不足,对会展教育的认识观念狭隘落后,以及各种会展资质认证标准缺乏,又严重限制了专业会展教材的编写,没有国家标准的教材,高校也只能各自为政地选择教材。
从课程定位和设置上来讲,由于主管领导对会展专业不懂,对会展行业发展状况趋势等缺乏了解,加上开设会展专业前,也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论证,因此,李世平认为“专业设置盲目跟风、仓促上马的比较多,造成了专业课程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规格、市场定位等也大多雷同,”造成了培养的人才千人一面,既无特色,又无专长,丧失了就业市场竞争力、学无所用的局面。会展专家、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葛玉广一针见血地指出,不顾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不顾本地会展业的承载能力,盲目设立会展专业,盲目扩大会展招生,不仅教育本身会深受其害,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前途。
葛玉广曾经对某民办大学会展专业毕业后两年的就业情况做过一番调查,一个班级的毕业生仍在会展行业从业的不到5%;哈尔滨商业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孟凡胜根据带出来的学生就业情况观察得知,一个班的学生毕业了还是能找到工作的,但是80%没有选择会展专业,20%选择会展专业,坚持一年后还能在会展业做下来的寥寥无几。我国会展教育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夜色”中探索,在生源、师资皆薄弱的情形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必然受到质疑,也直接导致了社会对会展专业毕业生的质疑,而这种质疑又是有着其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大环境所致。培养出来的会展业学生面临就业紧张,有着大学生整体就业环境不乐观的影响。李世平认为,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晚,会展产业不够成熟,会展企业相应的规模小、数量少,薪酬低、福利低,因而吸纳容纳大学生的岗位少,尤其是二线城市会展业待遇都比较低,这也影响了会展毕业学生择业,出现非对口选择。这点反映出院校在开办会展专业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招生,造成供需失衡。
第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是许多企业不愿意录用会展专业学生的原因。青岛金诺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文直言招聘人员不会选择会展专业的学生,而是会选择展会所属行业的学生。他表示, “会展专业毕业生空泛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也不是优势。”如果会展学生有专业知识做铺垫,还有实践能力,绝对是企业方欢迎的。在采访调查中,许多企业都有招聘会展专业人才的经历,但是否提拔重用则有疑虑。付冬梅所在的公司就录用了许多会展专业的学生,但提供的都是基础性的工作,“因为会展专业毕业生所学知识广而小精,大而不全,其优点是对会展业有系统的了解,切合基础性工作比较容易。”王德文持同样的观点,要想真正地从事会展业,无论是做策划还是做项目,都需要从基础和基层做起。他认为只有做过了业务,了解了客户的各种需求,才会对一个会展活动做到心中有数。重庆沃德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志龙就讲了一个招聘会展策划的科班生工作的无奈,要求共做一份方案,但其徒有理论知识却不懂得会展实际操作流程,一个月的时间也没有写出一份成形的方案,最后转做市场了,策划也就不了了之。
更严重的是会展专业培养的人没有体现会展专业的优势,培养学生和实际不对口,会展教育偏差严重,会展专业学生可替代性强。同样招聘会展招商人员,市场营销毕业很容易就替代了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而高端策划对于会展毕业生来说困难很大,刚毕业的学生也没能力去运作项目。“即便有专家讲课,也只能在宏观上让学生了解公司运营、展会运作、公司人才制度,学生无法了解会展业的核心内涵,”孟凡胜表示,关键因素还是需要教师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领悟。
第三,会展专业学生的“会展意识”不够。山西奥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新良很看重会展专业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他们对会展活动的各项流程有明确的了解,再结合实际会展活动的锻炼。一定会成为会展业的生力军。”但他同时也提到了自己的顾虑,“会展是个特殊的行业,企业对会展学生进行实践式的再培养,关键是这些学生从业会展的理念是否端正。”一语点出症结。
在记者采访的学生中,有许多学习较好的学生就认为,在学校成绩好,有过一些实习经历,毕业以后就可以立刻“大显身手”,坐好位置挣大钱了。这与其自身定位不明晰,对会展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还有一部分学生好高鹜远,不安于也不甘于从基础做起,也因此错失和放弃了很多就业机会。魏士洲也点明学生就业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干“脏活”、“累活”,加之学生培养过程缺乏企业参与,企业对学生培养方式盲目否定,都是造成会展学生就业难,难以立足会展业的缘由。这些自然又给院校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会展理念,让学生对会展业有清晰的认识,有做会展的身心准备。
从会展学生到会展人的过程,院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同时还需要企业的参与和“再培育”,才能完善“会展教育”的系统化,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皆有收获。
从招生到入学学习又凸现出另一紧迫问题:师资。从教师方面来讲,“一线会展专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在各自所熟悉的专业基础上补习会展知识,在会展业并非资深人士,办展、策划、设计、搭建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更缺乏实际办展经验。”北京农业学院城乡发展学院仲欣老师坦言会展教育在传道授业解惑“师者”的缺乏。这是个紧迫又无法立刻解决的难题。没有好的专业的老师,教育从何谈起?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会展教研室主任魏士洲对此甚为无奈: “会展教育现在最缺的是师资,以前没有和会展产业相关联的专业,在数年时间内很难解决师资问题。”
从教材方面来讲, “半路出家”的一线教师还要面对专业教材的匮乏,这令高校会展教育在质量保障上雪上加霜。通过授课的亲身体验,仲欣认为导致教材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在于, “会展行业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行业,而会展专业随之应运而生,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士虽逐渐增加,但真正可以编制教材的学者和机构甚少。”加之国家缺乏统一的教育会展管理机构,对会展教育投入不足,对会展教育的认识观念狭隘落后,以及各种会展资质认证标准缺乏,又严重限制了专业会展教材的编写,没有国家标准的教材,高校也只能各自为政地选择教材。
从课程定位和设置上来讲,由于主管领导对会展专业不懂,对会展行业发展状况趋势等缺乏了解,加上开设会展专业前,也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论证,因此,李世平认为“专业设置盲目跟风、仓促上马的比较多,造成了专业课程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规格、市场定位等也大多雷同,”造成了培养的人才千人一面,既无特色,又无专长,丧失了就业市场竞争力、学无所用的局面。会展专家、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葛玉广一针见血地指出,不顾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不顾本地会展业的承载能力,盲目设立会展专业,盲目扩大会展招生,不仅教育本身会深受其害,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前途。
葛玉广曾经对某民办大学会展专业毕业后两年的就业情况做过一番调查,一个班级的毕业生仍在会展行业从业的不到5%;哈尔滨商业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孟凡胜根据带出来的学生就业情况观察得知,一个班的学生毕业了还是能找到工作的,但是80%没有选择会展专业,20%选择会展专业,坚持一年后还能在会展业做下来的寥寥无几。我国会展教育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夜色”中探索,在生源、师资皆薄弱的情形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必然受到质疑,也直接导致了社会对会展专业毕业生的质疑,而这种质疑又是有着其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大环境所致。培养出来的会展业学生面临就业紧张,有着大学生整体就业环境不乐观的影响。李世平认为,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晚,会展产业不够成熟,会展企业相应的规模小、数量少,薪酬低、福利低,因而吸纳容纳大学生的岗位少,尤其是二线城市会展业待遇都比较低,这也影响了会展毕业学生择业,出现非对口选择。这点反映出院校在开办会展专业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招生,造成供需失衡。
第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是许多企业不愿意录用会展专业学生的原因。青岛金诺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文直言招聘人员不会选择会展专业的学生,而是会选择展会所属行业的学生。他表示, “会展专业毕业生空泛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也不是优势。”如果会展学生有专业知识做铺垫,还有实践能力,绝对是企业方欢迎的。在采访调查中,许多企业都有招聘会展专业人才的经历,但是否提拔重用则有疑虑。付冬梅所在的公司就录用了许多会展专业的学生,但提供的都是基础性的工作,“因为会展专业毕业生所学知识广而小精,大而不全,其优点是对会展业有系统的了解,切合基础性工作比较容易。”王德文持同样的观点,要想真正地从事会展业,无论是做策划还是做项目,都需要从基础和基层做起。他认为只有做过了业务,了解了客户的各种需求,才会对一个会展活动做到心中有数。重庆沃德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志龙就讲了一个招聘会展策划的科班生工作的无奈,要求共做一份方案,但其徒有理论知识却不懂得会展实际操作流程,一个月的时间也没有写出一份成形的方案,最后转做市场了,策划也就不了了之。
更严重的是会展专业培养的人没有体现会展专业的优势,培养学生和实际不对口,会展教育偏差严重,会展专业学生可替代性强。同样招聘会展招商人员,市场营销毕业很容易就替代了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而高端策划对于会展毕业生来说困难很大,刚毕业的学生也没能力去运作项目。“即便有专家讲课,也只能在宏观上让学生了解公司运营、展会运作、公司人才制度,学生无法了解会展业的核心内涵,”孟凡胜表示,关键因素还是需要教师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领悟。
第三,会展专业学生的“会展意识”不够。山西奥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新良很看重会展专业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他们对会展活动的各项流程有明确的了解,再结合实际会展活动的锻炼。一定会成为会展业的生力军。”但他同时也提到了自己的顾虑,“会展是个特殊的行业,企业对会展学生进行实践式的再培养,关键是这些学生从业会展的理念是否端正。”一语点出症结。
在记者采访的学生中,有许多学习较好的学生就认为,在学校成绩好,有过一些实习经历,毕业以后就可以立刻“大显身手”,坐好位置挣大钱了。这与其自身定位不明晰,对会展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还有一部分学生好高鹜远,不安于也不甘于从基础做起,也因此错失和放弃了很多就业机会。魏士洲也点明学生就业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干“脏活”、“累活”,加之学生培养过程缺乏企业参与,企业对学生培养方式盲目否定,都是造成会展学生就业难,难以立足会展业的缘由。这些自然又给院校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会展理念,让学生对会展业有清晰的认识,有做会展的身心准备。
从会展学生到会展人的过程,院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同时还需要企业的参与和“再培育”,才能完善“会展教育”的系统化,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皆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