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高中政治衔接问题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gm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高中政治衔接的不好问题的原因以及初高中政治衔接的采取措施。
  关键词:初高中政治衔接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和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154-01
  
  近几年,随着高中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发现,许多原来在初中名列榜首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跟不上高中的教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于是乎责怪初中教师,教学质量弄虚作假。其实,这些学生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很好的适应高中教学,是高初中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是大多数学生在教学的衔接上出了问题。
  下面结合政治学科的情况,对初高中学科的衔接进行一些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本人在教学和实践中体会到初高中政治衔接的不好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课程设置的标准和内容的要求不同。初中政治的课程在设置上和内容上对学生的要求都较为简单扼要,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也较少,学生在课堂上大量的时间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小品表演、讲故事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和记忆的知识少;但到了高中,高中政治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求一下子高了许多,教学内容多,知识要求高,学生也就难以适应,出现滑坡,久而久之成绩也就越来越差,产生两分化。
  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要求的差异造成的。初中教材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但由于初中政治教学内容较少,教师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学生的学法上下功夫,更多的是在学生如何套题上下功夫,如对某件事要怎么做,探究活动的步骤等教给学生即可;高中政治教学则注重学生的思维、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以及学生学法上的引领,它需要的是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不能通过所谓的套题来解决问题,学生原本轻车熟路的学法和做法,都行不通了,自然它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就下降了。
  三是在评价标准上的差异造成的。初中政治由于近几年的评价改革,许多地方都改为开卷考试,开卷考试对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对学生到高中学习政治是相当不利的;相反,高中政治由于是要面对高考的选拔要求,无论是在记忆要求上、能力要求上或是难度上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再加上高中课程改革刚刚起步,高中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教法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沉闷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如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势必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
  另外,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上的差异,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还有许多不适应高中政治学习之处,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高中政治教学起始阶段注重解决教学衔接问题。
  针对以上原因,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恢复完全中学。现有的“高中模式”,绝大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参与初中的备课、听课、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这使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教学较大知识容量和能力要求的压力下,又加上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就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现象。
  前些年各地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时,对许多的完全中学进行拆分,这在管理上是有益的,但对于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上就造成很大的欠缺,人为的造成是高中教师还是初中教师,由于是采用“小循环”的方法,自然不如原来的“大循环”有益,在“大循环”中往往许多教师一带学生就是六年,对学生从初一就弄好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教育,到高三自然是学生能力最集中的体现和集中暴发。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
  其次,在现有的教育格局下,可以让更多的高中教师参与到初中教学中来。如:让高中教师到初中校去参加初中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听课活动、作业(练习、试卷)批改等,全面了解初中的教材、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了解初高中的教学不同,从而帮助学生尽量缩短在高中的适应时间和适应能力。虽然初高中教学衔接过程中,政治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有一个重要区别,那就是在教材内容的衔接上,没有严密的连续性,完全是各自独立的知识体系,但从整个思想教育的体系来讲,它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教师也要不断的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使教学更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清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所学的知识,是什么,有什么用,形成知识体系框架,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学会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适应高中阶段教学特点,如果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掌握的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讲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再次,直面现实,适当降低教学要求。由于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初高中教材在内容上又是相对独立的,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空白,且高中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前面说到就是由于高中教学的要求过高,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造成学生学习跟不上,学习成绩下降,与其如此,不如先适当的放慢一些,等学生适应了之后,然后再适当的提高教学的难度和教学要求,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初期,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忙于赶进度,在教学中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层层分析,细细推理,即让学生学懂知识,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最后,学以致用,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停留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对问题的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而高中不同,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平时的时政学习和热点分析,重视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剖析,重视对自身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认识,对问题的分析、作答,不仅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据。要让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会理解、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要更加关心社会、关注人生,了解和接触更多诸如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新事物、新知识,通过情景教学,更多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尤其是在目前高考制度下,学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书面表达体现的,学生的各种能力最终都集中体现在审题和答题能力上。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是要体现在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上,而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包括对材料的审读能力、关键词句的提取能力、答题方向的判断能力等就显得尤其重要,是使学生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的外在表现。
  总之,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减与难易的问题,而且是我们如何更好深入认识传统教育理论中合理的内核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教学上的实践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际中,要遵循初高中政治教学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在梳理了认同感含义的基础上,简述了该校家长对学校认同感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如何提高家长对学校认同感的具体做法,最后进行了总结。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是铸造专业的主干课,它对本专业学生增强专业知识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探讨课堂
【摘要】: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新课程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做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要认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字】: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新课程思考实践    古人曾言:“事必有法,然
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为理论研究日益丰富、课程建设得到完善和改进、体育科研水平得到提高等。这为创建和完善现代化的大学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仔细审视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大学体育改革方向与趋势的把握,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1 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及内容  1.1 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  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