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建立之初,就被赋予品牌的烙印。在城市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将城市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而其重要的依托点便是文化创意产业。郑州航空港为郑州城市品牌插上了向世界腾飞的翅膀,为此,探讨了依托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的郑州城市品牌培育模式。
关键词: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品牌;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5901
1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
1.1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的关系
一个城市自诞生之日起,它便在自身特有的资源、人文、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慢慢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文化也经受着历史的洗涤,岁月的考验,变得日益丰富、多彩、魅力四射,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又逐渐形成了它独有的城市精神。此时,这个城市已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的组合了,也不再是高楼林立人们的聚集地了,文化弥漫在城市的空气中。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各个地域人口带来的文化不断充实、丰富着已有的城市文化,各种文化虚实相合,激烈而又柔软地碰撞着,渐渐实现了城市文化的凝结体——城市品牌孕育的温床。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各个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着重强调了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如果说20世纪的城市发展依靠的是自然资源,那么在21世纪,城市发展新的动力便是文化创意产业。
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构成,依附于城市品牌架构,它在城市品牌传播整体规划中发展,并在发展的同时促进城市品牌的发展,二者是系统与元素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品牌塑造传播的重要内容,受到城市品牌传播整体规划的制约;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了城市品牌传播。2008年北京城市品牌传播中,北京胡同、中关村、故宫、长城等特有的文化元素,伴随着媒体传播,将北京的理念、文化、元素和符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1.2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品牌传播的作用
(1)英国创意产业的产生、发展与崛起。
二战后的英国工业开始走下坡路,英国经济陷入萧条。英国当局开始反思并用实际行动寻求答案。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英国政府发现在各项制造技术并不落后的情况下,其经济低迷恰恰是由于自身的创造力不足。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有计划地发起了创意产业革命,布莱尔首相加强了对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伦敦等一些大城市的创意产业开始发展壮大,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超过了其它产业,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出版、音乐、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游戏、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个行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成长。也因此,英国成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典案例。
(2)美国创意产业——好莱坞的成功。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全球化传播趋势日益显著。20世纪末期,电影音乐的全球化传播为好莱坞带来了巨大商机,好莱坞抓住全球化的大好机遇,成为全球时尚中心,也成为今天世界电影业的领头羊。好莱坞乘着大众媒介的翅膀,凭借着数量众多的影视巨星和影视制作公司,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像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梦工厂等顶级的娱乐产业和奢侈品成为好莱坞经济收入的支柱。依托强大的科技和文化资源,好莱坞形成了世界级的创意产业园区。并在创意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旅游业,高端消费经济和体验经济逐渐成为好莱坞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创意产业在好莱坞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3)借力“体育盛事”,北京大兴城市品牌传播。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以此为契机,北京政府将北京作为传播主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这一壮举也成为城市品牌传播的极好案例。自2000年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北京奥组委对奥运会的开幕式、火炬传递、闭幕式等环节进行部署和安排,将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元素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比如在开幕式上,富于中国特色的节目为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了精彩绝伦的视觉享受和中国精神,中国文化被演绎得尽善尽美。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大城市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城市品牌,有的是依托强势的旅游资源,有的是依靠经济优势。无论何种方式,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并且,城市品牌传播的方式日益丰富,它们运用广告、公关、媒介、事件营销等方式,全面地展现着城市自身的风采。
2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的互动关系
2.1创意产业依托合理的产业模式促进城市品牌传播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产业结构的重要构成,它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发展状况及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影响着城市的品牌传播,也恰恰体现了“元素优化系统”的哲学理论。也就是说,城市品牌传播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城市品牌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而在于城市的品牌实力如何。强势城市品牌的产业结构也必然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也具有极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对吸引外来人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换句话说,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强城市品牌实力,城市品牌实力的提升,又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2城市品牌传播需从创意产业元素中汲取灵感
在一定程度上,创意产业能够为城市品牌传播提供养料。比如2008年北京借助奥运会进行的城市品牌传播,就是城市品牌传播从文化创意产业中汲取灵感的一个好例子。城市品牌利用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元素以及产业模式进行传播,而创意产业通过发掘城市品牌优势,在产业内部对城市品牌进行加工、创造,并将发掘出来的元素以创意产品的形式进行传播推广。
总之,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好,能够促进城市品牌的传播和品牌优势的形成;城市品牌响当当,也能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累高人气。
3依托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的郑州城市品牌培育模式
3.1依托航空港的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临空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一方面,河南经济、文化资源丰富,为临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与临空经济的聚集效应一样,也具有极强的产业聚集效应。临空经济和创意产业的双重集聚效应,在地理上的接近性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和创新利益,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也有利于信息传播,产生规模效应。因此,将临空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将文化、产业、消费者相结合,将设计、咨询、艺术等创意为主体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创作、实践、体验、生产、营销、消费等为一体的多元并存的产业集群,最大程度地发挥郑州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和临空经济产业的双重集聚效应。
3.2依托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的郑州城市品牌培育模式
许多实例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增强城市品牌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创意产业是培育城市品牌的温床。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不仅为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筑了平台,也为郑州城市品牌国际化打开了一扇窗。未来,郑州城市品牌发展转向创意投入。笔者将依托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的郑州城市品牌培育模式总结如下:
图1依托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的郑州城市品牌系统参考文献
[1]韩虎山.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4).
[2]王晖.创意城市与城市品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1).
[3]王晖.创意城市与城市品牌[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1,(3).
[4]曹允春.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
[5]刘小梅.中国城市国际品牌塑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6).
[6]侯君.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城市品牌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1,(5).
[7]武前波,宁越敏.国际城市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J].南京社会科学,2008,(7).
关键词: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品牌;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5901
1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
1.1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的关系
一个城市自诞生之日起,它便在自身特有的资源、人文、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慢慢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文化也经受着历史的洗涤,岁月的考验,变得日益丰富、多彩、魅力四射,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又逐渐形成了它独有的城市精神。此时,这个城市已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的组合了,也不再是高楼林立人们的聚集地了,文化弥漫在城市的空气中。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各个地域人口带来的文化不断充实、丰富着已有的城市文化,各种文化虚实相合,激烈而又柔软地碰撞着,渐渐实现了城市文化的凝结体——城市品牌孕育的温床。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各个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着重强调了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如果说20世纪的城市发展依靠的是自然资源,那么在21世纪,城市发展新的动力便是文化创意产业。
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构成,依附于城市品牌架构,它在城市品牌传播整体规划中发展,并在发展的同时促进城市品牌的发展,二者是系统与元素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品牌塑造传播的重要内容,受到城市品牌传播整体规划的制约;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了城市品牌传播。2008年北京城市品牌传播中,北京胡同、中关村、故宫、长城等特有的文化元素,伴随着媒体传播,将北京的理念、文化、元素和符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1.2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品牌传播的作用
(1)英国创意产业的产生、发展与崛起。
二战后的英国工业开始走下坡路,英国经济陷入萧条。英国当局开始反思并用实际行动寻求答案。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英国政府发现在各项制造技术并不落后的情况下,其经济低迷恰恰是由于自身的创造力不足。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有计划地发起了创意产业革命,布莱尔首相加强了对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伦敦等一些大城市的创意产业开始发展壮大,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超过了其它产业,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出版、音乐、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游戏、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个行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成长。也因此,英国成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典案例。
(2)美国创意产业——好莱坞的成功。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全球化传播趋势日益显著。20世纪末期,电影音乐的全球化传播为好莱坞带来了巨大商机,好莱坞抓住全球化的大好机遇,成为全球时尚中心,也成为今天世界电影业的领头羊。好莱坞乘着大众媒介的翅膀,凭借着数量众多的影视巨星和影视制作公司,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像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梦工厂等顶级的娱乐产业和奢侈品成为好莱坞经济收入的支柱。依托强大的科技和文化资源,好莱坞形成了世界级的创意产业园区。并在创意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旅游业,高端消费经济和体验经济逐渐成为好莱坞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创意产业在好莱坞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3)借力“体育盛事”,北京大兴城市品牌传播。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以此为契机,北京政府将北京作为传播主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这一壮举也成为城市品牌传播的极好案例。自2000年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北京奥组委对奥运会的开幕式、火炬传递、闭幕式等环节进行部署和安排,将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元素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比如在开幕式上,富于中国特色的节目为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了精彩绝伦的视觉享受和中国精神,中国文化被演绎得尽善尽美。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大城市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城市品牌,有的是依托强势的旅游资源,有的是依靠经济优势。无论何种方式,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并且,城市品牌传播的方式日益丰富,它们运用广告、公关、媒介、事件营销等方式,全面地展现着城市自身的风采。
2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的互动关系
2.1创意产业依托合理的产业模式促进城市品牌传播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产业结构的重要构成,它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发展状况及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影响着城市的品牌传播,也恰恰体现了“元素优化系统”的哲学理论。也就是说,城市品牌传播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城市品牌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而在于城市的品牌实力如何。强势城市品牌的产业结构也必然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也具有极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对吸引外来人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换句话说,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强城市品牌实力,城市品牌实力的提升,又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2城市品牌传播需从创意产业元素中汲取灵感
在一定程度上,创意产业能够为城市品牌传播提供养料。比如2008年北京借助奥运会进行的城市品牌传播,就是城市品牌传播从文化创意产业中汲取灵感的一个好例子。城市品牌利用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元素以及产业模式进行传播,而创意产业通过发掘城市品牌优势,在产业内部对城市品牌进行加工、创造,并将发掘出来的元素以创意产品的形式进行传播推广。
总之,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好,能够促进城市品牌的传播和品牌优势的形成;城市品牌响当当,也能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累高人气。
3依托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的郑州城市品牌培育模式
3.1依托航空港的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临空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一方面,河南经济、文化资源丰富,为临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与临空经济的聚集效应一样,也具有极强的产业聚集效应。临空经济和创意产业的双重集聚效应,在地理上的接近性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和创新利益,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也有利于信息传播,产生规模效应。因此,将临空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将文化、产业、消费者相结合,将设计、咨询、艺术等创意为主体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创作、实践、体验、生产、营销、消费等为一体的多元并存的产业集群,最大程度地发挥郑州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和临空经济产业的双重集聚效应。
3.2依托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的郑州城市品牌培育模式
许多实例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增强城市品牌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创意产业是培育城市品牌的温床。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不仅为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筑了平台,也为郑州城市品牌国际化打开了一扇窗。未来,郑州城市品牌发展转向创意投入。笔者将依托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的郑州城市品牌培育模式总结如下:
图1依托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的郑州城市品牌系统参考文献
[1]韩虎山.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4).
[2]王晖.创意城市与城市品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1).
[3]王晖.创意城市与城市品牌[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1,(3).
[4]曹允春.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
[5]刘小梅.中国城市国际品牌塑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6).
[6]侯君.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城市品牌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1,(5).
[7]武前波,宁越敏.国际城市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J].南京社会科学,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