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由于煤矿作业的环境和煤矿元素的易燃易爆的特性,使得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笔者将分析如何做好我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探讨如何保障煤矿工作安全,正文首先分析“一通三防”事故发生的特点,着重对矿井通风技术的管理工作:防瓦斯、防煤尘、防火等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加强对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安全重要性的认知。
[关键词]煤矿 一通三防 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F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026-01
煤矿“一通三防”的工作没有做好,不仅危害煤矿工作者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早在2013年4月20 日,贵州省六盘水永安煤矿发生爆炸坍塌事故,其原因主要是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没有落实,疏漏了对瓦斯泄露的治理,其次煤矿内部通风口的设置,加之煤矿管理者对一通三防知识的匮乏,导致多人伤亡。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和利益,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意义重要大。在当下,我国煤矿企业蓬勃发展,做好煤矿企业的“一通三防”安全工作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在详细分析煤矿“一通三防”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后,必须加强通风管理技术,制定防瓦斯、煤尘引发的爆炸等相关措施,从而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加强对“一通三防”的了解和防备。
1、“一通三防”事故发生的特点
1.1突发性。在煤矿事故中,大都是在瞬间发生,没有任何预兆和防备。无法掌握事故状态和发展趋势,且在工作人员的心理上造成最为严重的冲击,给人以巨大的心理创伤。
1.2灾难性。“一通三防”工作在煤矿日常工作中没有落实好,带来的重大事故往往造成致命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轻则矿井销毁,重则人员伤亡,再加上若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力,最终矿井被毁,人员死伤严重,酿成重大恶性循环的灾难性事故[1]。
1.3破坏范围广阔性。“一通三防”事故发生后,会带来整个矿井的生产系统瘫痪的局面,使上产中断,矿井下的的作业机器和设备会随之杯损坏,而且给事故的抢险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矿井的通风系统、防爆装置上带来不可维修的损坏,使事故发生后的有毒气体不断蔓延,造成附近更多的人遇害。
1.4继发性。“一通三防”事故发生时间较短,在事故发生数小时之内,有可能再次引发,连续不断的震颤和塌方及爆炸等事故,爆炸会引起再生火源的二次燃烧。
2、如何做好“一通三防”安全管理
2.1 通风系统合理化
贵州六盘水地形比较复杂的矿井一般采用抽出式通风或压入式通风。矿井通风的方式、方法和通风网络组成矿井通风系统。选择通风系统,要考虑多种因素,除了技术上先进、合理、安全性高,还要保证可实行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的经济效益。①通风网络简单合理,供风工作能够保证质量高效完成。②通风系统与通风网络特性匹配性高。③通风系统和防灾害能力互不影响。④有利于煤炭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尽快实现机器自动化生产。⑤通风机的成本较低,维护费用不高,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安防技术管理细节化
不同地质矿井,采用不同的开采方法,是针对贵州六盘水巷道布置的环境和特点而定。采用局部通风方式,在管理上容易造成瓦斯事故,建议加强局部通风技术管理工作。①局部通风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装,保证通风机正常工作。②定期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通风机检查维护;对通风机工作流程严格把控,必要情况使用挂牌管理。③保证每个掘进面有一台局部通风机供风,按照相关规定控制风量大小,保证瓦斯量在规定范围里。④保证通风机风筒的接头完全密封,风筒拐弯处缓慢,接头有正规的过渡节。⑤地势高突的矿井和处在低瓦斯的矿井,两者中高瓦斯区域的掘进面必须安装“三专两闭锁”配置,利用风电闭锁装置,分开采掘低瓦斯矿井的掘进面[2]。
2.3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化
严格按照规定对矿井通风装置进行永久平衡风门、风桥等,合理使用设备,将设备损害率降到最低。①建议成立专门的通风技术管理团队,健全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将“一通三防”工作务实。②矿井负责人每年制定“一通三防”安全计划,保障矿井工作者的人身安全,维护周边居民的财产利益,保护周围生态环境。③部门领导作出实质性行为,争取定期召开煤矿“一通三防”工作计划和总结,通风管理遇到问题能得到解决。④通风技术管理团队有各自负责的区域,根据区域不同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
3、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的具体措施
做好贵州省六盘水煤矿“一通三防”的安全工作,必须将安全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实处,根据贵州省六盘水煤矿地势及煤矿具体情况,煤矿安全隐患主要在于防治瓦斯、煤尘、火灾。
3.1 防治瓦斯的主要措施有:①在煤矿各个死角部位设立瓦斯浓度测量仪,在瓦斯浓度>2%、体积>0.5m?进行警报灯全程响亮的提醒;②在煤矿盲巷设置走道报警安全灯,时刻提醒工人作业的安全意识;③在临时停工地点树立严禁停留字样;④增加通风口的数量和通风口的大小,并且在口径处安装排风扇;⑤每天对瓦斯检查表进行数据记录和总结,及时的对瓦斯集聚做通风、排气处理;⑥严禁和杜绝一切火源、热源带入矿井,设立入矿口火源检测门禁,工作人员进入煤矿必须从此入口进入,从而有效杜绝一切火源,防止瓦斯引燃;⑦采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井下供电做到无明接头、无羊尾巴,且坚持使用煤电综合保护。
3.2 防治煤尘的主要措施有:①减尘。在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再在煤层未打开前打下若干钻孔,用钻孔注入压力水,从而增加煤体水量,减少煤尘,防止了爆炸;②采空区灌水。在煤炭开采层分别对上层煤组和下层煤组的空隙处灌水,通过此举对煤层进行缓慢入水渗透,采空区灌水量按每平方米0.3-0.5㎡的标准进行,其流量控制在0.5-2m?/h。由此可避免开采是的煤尘飞扬的现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煤尘积聚过后而带来的爆炸和中毒;③降低浮尘。通过大排量机器进行空气除尘、用水管冲刷井壁、净化风流、放炮喷雾等可以降低煤矿中空气中的浮尘。④撒布岩粉。在煤矿井壁散播岩粉,使煤尘与可燃物自动隔离,有效防止了煤尘爆炸[3]。
3.3 防治火灾的措施有:①成立专业的煤矿消防队,并且配备先进全面的灭火设备,消防人员需随身携带水枪、水龙带等便捷灭火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②完善落实防火制度。每周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并且制定和更新灭火预案,普及防火、灭火操作方法;③在木料见、油库等重要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严禁烟火”的警示牌,20米范围内进行火源检查;④井下防火制度。井下各线路的设置严格按照《贵州省煤矿局部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井下配电场所的电气设备选型、检测、维护和管理;⑤在各机房使用润滑油、棉纱布头的场所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机房要定期通风、打扫,保持机房的清洁,及时清除杂物;⑥坚持使用风电闭锁。对采空区和废弃的巷道要及时封闭,防止由于长时间不用而带来的漏风,预防煤尘、瓦斯等的自燃引火[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工程担负着整个煤矿企业的命运,做好其安全措施,能有效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杜绝一切危险,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坚决做好每一项安全措施,推动我国煤矿事业的蓬勃发展。
參考文献
[1] 杨大伟.矿井年度通风、防瓦斯、煤尘、防火安全措施计划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22-24.
[2] 孙继平.电气火源引起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J].工矿自动化,2013,38(2):11-13.
[3] 于胜男,杨豪.浅谈如何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J].煤,2009,18(8):54-56.
[4] 李锐.“一通三防”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3,(14):33-34.
[关键词]煤矿 一通三防 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F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026-01
煤矿“一通三防”的工作没有做好,不仅危害煤矿工作者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早在2013年4月20 日,贵州省六盘水永安煤矿发生爆炸坍塌事故,其原因主要是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没有落实,疏漏了对瓦斯泄露的治理,其次煤矿内部通风口的设置,加之煤矿管理者对一通三防知识的匮乏,导致多人伤亡。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和利益,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意义重要大。在当下,我国煤矿企业蓬勃发展,做好煤矿企业的“一通三防”安全工作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在详细分析煤矿“一通三防”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后,必须加强通风管理技术,制定防瓦斯、煤尘引发的爆炸等相关措施,从而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加强对“一通三防”的了解和防备。
1、“一通三防”事故发生的特点
1.1突发性。在煤矿事故中,大都是在瞬间发生,没有任何预兆和防备。无法掌握事故状态和发展趋势,且在工作人员的心理上造成最为严重的冲击,给人以巨大的心理创伤。
1.2灾难性。“一通三防”工作在煤矿日常工作中没有落实好,带来的重大事故往往造成致命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轻则矿井销毁,重则人员伤亡,再加上若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力,最终矿井被毁,人员死伤严重,酿成重大恶性循环的灾难性事故[1]。
1.3破坏范围广阔性。“一通三防”事故发生后,会带来整个矿井的生产系统瘫痪的局面,使上产中断,矿井下的的作业机器和设备会随之杯损坏,而且给事故的抢险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矿井的通风系统、防爆装置上带来不可维修的损坏,使事故发生后的有毒气体不断蔓延,造成附近更多的人遇害。
1.4继发性。“一通三防”事故发生时间较短,在事故发生数小时之内,有可能再次引发,连续不断的震颤和塌方及爆炸等事故,爆炸会引起再生火源的二次燃烧。
2、如何做好“一通三防”安全管理
2.1 通风系统合理化
贵州六盘水地形比较复杂的矿井一般采用抽出式通风或压入式通风。矿井通风的方式、方法和通风网络组成矿井通风系统。选择通风系统,要考虑多种因素,除了技术上先进、合理、安全性高,还要保证可实行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的经济效益。①通风网络简单合理,供风工作能够保证质量高效完成。②通风系统与通风网络特性匹配性高。③通风系统和防灾害能力互不影响。④有利于煤炭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尽快实现机器自动化生产。⑤通风机的成本较低,维护费用不高,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安防技术管理细节化
不同地质矿井,采用不同的开采方法,是针对贵州六盘水巷道布置的环境和特点而定。采用局部通风方式,在管理上容易造成瓦斯事故,建议加强局部通风技术管理工作。①局部通风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装,保证通风机正常工作。②定期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通风机检查维护;对通风机工作流程严格把控,必要情况使用挂牌管理。③保证每个掘进面有一台局部通风机供风,按照相关规定控制风量大小,保证瓦斯量在规定范围里。④保证通风机风筒的接头完全密封,风筒拐弯处缓慢,接头有正规的过渡节。⑤地势高突的矿井和处在低瓦斯的矿井,两者中高瓦斯区域的掘进面必须安装“三专两闭锁”配置,利用风电闭锁装置,分开采掘低瓦斯矿井的掘进面[2]。
2.3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化
严格按照规定对矿井通风装置进行永久平衡风门、风桥等,合理使用设备,将设备损害率降到最低。①建议成立专门的通风技术管理团队,健全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将“一通三防”工作务实。②矿井负责人每年制定“一通三防”安全计划,保障矿井工作者的人身安全,维护周边居民的财产利益,保护周围生态环境。③部门领导作出实质性行为,争取定期召开煤矿“一通三防”工作计划和总结,通风管理遇到问题能得到解决。④通风技术管理团队有各自负责的区域,根据区域不同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
3、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的具体措施
做好贵州省六盘水煤矿“一通三防”的安全工作,必须将安全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实处,根据贵州省六盘水煤矿地势及煤矿具体情况,煤矿安全隐患主要在于防治瓦斯、煤尘、火灾。
3.1 防治瓦斯的主要措施有:①在煤矿各个死角部位设立瓦斯浓度测量仪,在瓦斯浓度>2%、体积>0.5m?进行警报灯全程响亮的提醒;②在煤矿盲巷设置走道报警安全灯,时刻提醒工人作业的安全意识;③在临时停工地点树立严禁停留字样;④增加通风口的数量和通风口的大小,并且在口径处安装排风扇;⑤每天对瓦斯检查表进行数据记录和总结,及时的对瓦斯集聚做通风、排气处理;⑥严禁和杜绝一切火源、热源带入矿井,设立入矿口火源检测门禁,工作人员进入煤矿必须从此入口进入,从而有效杜绝一切火源,防止瓦斯引燃;⑦采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井下供电做到无明接头、无羊尾巴,且坚持使用煤电综合保护。
3.2 防治煤尘的主要措施有:①减尘。在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再在煤层未打开前打下若干钻孔,用钻孔注入压力水,从而增加煤体水量,减少煤尘,防止了爆炸;②采空区灌水。在煤炭开采层分别对上层煤组和下层煤组的空隙处灌水,通过此举对煤层进行缓慢入水渗透,采空区灌水量按每平方米0.3-0.5㎡的标准进行,其流量控制在0.5-2m?/h。由此可避免开采是的煤尘飞扬的现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煤尘积聚过后而带来的爆炸和中毒;③降低浮尘。通过大排量机器进行空气除尘、用水管冲刷井壁、净化风流、放炮喷雾等可以降低煤矿中空气中的浮尘。④撒布岩粉。在煤矿井壁散播岩粉,使煤尘与可燃物自动隔离,有效防止了煤尘爆炸[3]。
3.3 防治火灾的措施有:①成立专业的煤矿消防队,并且配备先进全面的灭火设备,消防人员需随身携带水枪、水龙带等便捷灭火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②完善落实防火制度。每周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并且制定和更新灭火预案,普及防火、灭火操作方法;③在木料见、油库等重要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严禁烟火”的警示牌,20米范围内进行火源检查;④井下防火制度。井下各线路的设置严格按照《贵州省煤矿局部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井下配电场所的电气设备选型、检测、维护和管理;⑤在各机房使用润滑油、棉纱布头的场所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机房要定期通风、打扫,保持机房的清洁,及时清除杂物;⑥坚持使用风电闭锁。对采空区和废弃的巷道要及时封闭,防止由于长时间不用而带来的漏风,预防煤尘、瓦斯等的自燃引火[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工程担负着整个煤矿企业的命运,做好其安全措施,能有效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杜绝一切危险,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坚决做好每一项安全措施,推动我国煤矿事业的蓬勃发展。
參考文献
[1] 杨大伟.矿井年度通风、防瓦斯、煤尘、防火安全措施计划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22-24.
[2] 孙继平.电气火源引起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J].工矿自动化,2013,38(2):11-13.
[3] 于胜男,杨豪.浅谈如何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J].煤,2009,18(8):54-56.
[4] 李锐.“一通三防”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3,(1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