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时间长,内容跨度大,知识结构散,此现状决定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质量的高低及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对学生知识状况的掌握、对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复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参与复习的热情等方面有关。
关键词:化整为零 提升能力 强化训练
通过实践证明,小升初总复习采取“合理分组——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强化训练”四步走的方式,是科学合理的。下面结合这四个步骤谈谈复习的思路及方法。
一、化整为零——合理分组
由于每个班中都有后进生,原因大多是长期不认真听课,作业不按时完成造成的。鉴于此,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的做法是重新分组,具体表现为:①按照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分好优良中差几个等次,每个等次最好人数相等;②组长通过报名,竞选产生,最后组长再去挑选每个等次的组员。这样一些后进生就分到每个组里面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进步。总之最大可能地让每个组平等,组长负责这个组的日常事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达到效率最大化。并且为了激励他们,组与组之间要时常进行评比,颁发具有纪念意义的奖品。
二、步步为赢——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也称为“第一轮复习”,就是以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分为4大板块来复习基础知识,它打破了课本中固有的螺旋式上升的模式,将教材进行整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先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同学之间的交流,教师再讲评,再点拨,使知识更加系统、全面、牢固。一般是四大块,分别为: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理解倒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2.数的运算。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乘、除运算及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能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正比例、反比例。掌握比例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比例尺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掌握按给定的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掌握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化;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及应用。
以上的各部分内容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碎,单靠老师讲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兴趣也不高。为此每一部分内容都要求在老师提纲的引导下,自主整理,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的情况进行归类评比,找出优缺点,再进行第二次完整整理,直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二)图形与几何
1.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的展开图。
2.测量。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这些内容主要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方法来加以复习,比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就可以从长方形开始,由它推到出来的有正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公式;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且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表示。这样就把所有的平面图形联系起来了。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选学扇形统计图;懂得有关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统计图。
3.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4.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四)综合与实践
1.有综合运用所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能解决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掌握有关利息、税金等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不超过三步应用题)。
3.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三、循序渐进——提升能力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需要提高解题的能力,加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总结题目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释并归纳不同问题的解题策略。这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的提高,是整个复习阶段的关键,借此可以开拓思路,拓展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对一道题要努力寻求多种方法,在比较中寻找最好的解题途径,做到就题论理,就题论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般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动手操作、运动与变化,开放与探索,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划归思想等。
四、熟能生巧——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也叫第三轮复习,它是小升初前的演习和热身,在复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小升初是区域性的考试,所以有针对性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训练既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检测,又得到一次“查缺补漏”的好机会,又能让学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水平,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一举四得。当然训练的试卷的关键是选好试卷,做到不做难题、偏题和怪题。尽管考试有区域性,但解答题的考点大体相同,主要有: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统计与概率,解答分数问题等。
另外,总复习期间,六年级数学组教师在每一节课之前互相研究每节课怎样上,如何组织,采用何种方法,在上完每节课后,要用较少的时间及时交流课堂中的疑难点,处理方法,让教师迅速成长。在学生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开展“四自”活动:自订一本数学改错本,自制一本数学笔记,自办一期数学小报,自出一份期末试卷,并进行交流、评比,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以不断的成功提高复习效果。
总而言之,采用自主复习的形式,可以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就像长跑运动员最后的冲刺阶段,教师要及早精心安排,使学生的能量充分的发挥出来。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复习,把握每一步的要点,把每一步做牢,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水平,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3]李玲玲.小学数学教师的5项修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4]中小学数学.2014.
关键词:化整为零 提升能力 强化训练
通过实践证明,小升初总复习采取“合理分组——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强化训练”四步走的方式,是科学合理的。下面结合这四个步骤谈谈复习的思路及方法。
一、化整为零——合理分组
由于每个班中都有后进生,原因大多是长期不认真听课,作业不按时完成造成的。鉴于此,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的做法是重新分组,具体表现为:①按照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分好优良中差几个等次,每个等次最好人数相等;②组长通过报名,竞选产生,最后组长再去挑选每个等次的组员。这样一些后进生就分到每个组里面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进步。总之最大可能地让每个组平等,组长负责这个组的日常事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达到效率最大化。并且为了激励他们,组与组之间要时常进行评比,颁发具有纪念意义的奖品。
二、步步为赢——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也称为“第一轮复习”,就是以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分为4大板块来复习基础知识,它打破了课本中固有的螺旋式上升的模式,将教材进行整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先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同学之间的交流,教师再讲评,再点拨,使知识更加系统、全面、牢固。一般是四大块,分别为: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理解倒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2.数的运算。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乘、除运算及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能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正比例、反比例。掌握比例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比例尺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掌握按给定的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掌握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化;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及应用。
以上的各部分内容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碎,单靠老师讲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兴趣也不高。为此每一部分内容都要求在老师提纲的引导下,自主整理,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的情况进行归类评比,找出优缺点,再进行第二次完整整理,直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二)图形与几何
1.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的展开图。
2.测量。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这些内容主要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方法来加以复习,比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就可以从长方形开始,由它推到出来的有正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公式;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且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表示。这样就把所有的平面图形联系起来了。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选学扇形统计图;懂得有关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统计图。
3.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4.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四)综合与实践
1.有综合运用所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能解决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掌握有关利息、税金等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不超过三步应用题)。
3.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三、循序渐进——提升能力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需要提高解题的能力,加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总结题目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释并归纳不同问题的解题策略。这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的提高,是整个复习阶段的关键,借此可以开拓思路,拓展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对一道题要努力寻求多种方法,在比较中寻找最好的解题途径,做到就题论理,就题论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般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动手操作、运动与变化,开放与探索,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划归思想等。
四、熟能生巧——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也叫第三轮复习,它是小升初前的演习和热身,在复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小升初是区域性的考试,所以有针对性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训练既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检测,又得到一次“查缺补漏”的好机会,又能让学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水平,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一举四得。当然训练的试卷的关键是选好试卷,做到不做难题、偏题和怪题。尽管考试有区域性,但解答题的考点大体相同,主要有: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统计与概率,解答分数问题等。
另外,总复习期间,六年级数学组教师在每一节课之前互相研究每节课怎样上,如何组织,采用何种方法,在上完每节课后,要用较少的时间及时交流课堂中的疑难点,处理方法,让教师迅速成长。在学生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开展“四自”活动:自订一本数学改错本,自制一本数学笔记,自办一期数学小报,自出一份期末试卷,并进行交流、评比,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以不断的成功提高复习效果。
总而言之,采用自主复习的形式,可以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就像长跑运动员最后的冲刺阶段,教师要及早精心安排,使学生的能量充分的发挥出来。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复习,把握每一步的要点,把每一步做牢,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水平,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3]李玲玲.小学数学教师的5项修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4]中小学数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