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智库专家、学者在“2013’智库筑基‘中国梦’:中国智
库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2013年6月30日,为促进中国智库与国际智库之间的交
流合作,更好地为项层没计提供研究和咨询服务,遵照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关于“建设高质量智席”、“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由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联合同开发计划署、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特聘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3’智库筑基‘中国梦’: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向会议发来贺信。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联合同副秘书长彼德·朗斯基蒂芬索、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方宁参加了学术研讨会,成思危作了题为《中国智库的责任和素质》的主旨报告。国务院参事、《国家智库》、《中国智库》主编、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任玉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代表会议组委会致辞。
陈昌智在贺信中说,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进入关键时期。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智库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元素,理应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中央政府强调要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海内外众多知名智库专家,共商中国特色社会丰义新型智库的建构大计,适逢其时。期望“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坚持举办下去,通过研讨会这个窗口和平台,发展智库产业,让世界了解中国智库,让中国智库走向世界。
(图)
智库筑基中国梦: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 3年6月30日在北京举办。图为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大会上发言。
成思危强调,智库的责任一是要支持决策,具体体现为探讨理论基础、评鉴国外经验、完善政策框架、分析实施难点;二是要对决策可行性进行评估。而智库需要具备的素质有四方面,分别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方法、兼容并蓄的精神、人才合理的结构。另外,他提及,当前民间的第三方智库需要加强建设,希望能够通过基金的方式在资金上进行支持,希望社会各界加强对智库的认识和重视,促进智库逐渐发展壮大。
彼德·朗斯基蒂芬索代表联合国热烈祝贺研讨会召开。他说,在现在改革和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非常高质量的研究,而在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之外,智库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智力、知识的骨干系统,聚集知识、专长以及经验,使政府和社会都能从中受益。希望这种高级别的智库研讨会能加强智席的力量,引导更多研究,尤其是指引“中国梦”和中国智库产业发展壮大。
任玉岭指出,最近一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刘延东副总理都对建设新型智库给出了重要指示。中国的智库发展将迎来美好的春天。日前,必须认识到中国的智库仍存存独立性不强、研究水平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各级政府必须强化智库意识,请智库机构参与到决策的依据、思路和框架中,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智库机构,对国有的智库机构松绑、放权,大力发展民间的智库机构。另外,智库要保持独立性,力排利益博弈的干扰,避免为既得利益者代言。
高尚全提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几点思考:一是要用改革的理念办好智库,用创新的精神做好研究;二是要探索有活力的智库建设组织形式;三是要在国际合作当中提高中国智库的学术水平;四是政府要引导支持智库建设,这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保证。
国内知名学者段应碧、卢中原、曲星、王绍光、徐根初、于宁、胡鞍钢、朱光磊、于今、金灿荣、王辉耀、朱旭峰、殷仲义等来自中央、国务院有关智库部门和部分高校、科研院所、非政府智库、港台智库等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海外知名学者郑永年、詹姆斯·麦甘、克里·布朗、李成等来自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悉尼大学以及联合国开友计划署、欧盟等国家20多位著名国际智库机构的代表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并作主旨报告。
会议期间,代表们以“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主题,围绕“中国智库的挑战与前景”、“思想市场与智库产业”两个议题,对“中国梦”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内在逻辑、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智库面临的问题、怎样开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如何发展。思想市场及智库产业、如何发挥好智库的作用、中国智库的职责和道德、国际领先智库的发展经验、中国民
间智库的发展以及与智库发展相关的体制机制等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多视角宽领域广泛深入的探讨,对中国特色智库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智库筑基“中国梦”
专家学者探讨了实现“中国梦”与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在逻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教授认为,“中国梦”既是一个民族的梦,也是国家的梦,同时也是个人的梦。对于怎么实现“中国梦”,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多方面去努力,其中每一个方面都应该发挥智库的作用。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李成认为,“中国梦”是个丰富的概念,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壮大,还包括法治和政治方面的进步。从根本上讲, “中国梦”就是中产阶级的梦想,让普通老百姓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中产阶级的行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和美国梦、欧洲梦等有共同的地方。
美国纽约规划局前局长饶及人谈了自己对于“中国梦”的理解,他提出,房改、医改、教改应该作为“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
划的三人目标;中国城市建设要成为中国软实力的展现,未来中国几十年的城市建设趋势就是后续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指出,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呈现趋势性放缓;中国的舆论环境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更加活跃。在这种变革大局下,中国的智库要有担当。第一,要告诉公共权力和决策当局,经济的未来趋势是什么。第二,智库要有一种互相包容的精神,彼此竞争同时义互相包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第三,智库要研究怎么使中国的发展与全球化进一步衔接,更加积极利用全球化对中国的促进,防范可能带来的风险。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强调,智库建设不应追求数量,而要追求质量。智库需要存“知”(知识体系)和“行”(行动体,行动人物)之间搭一座桥。智库不仅要做短期回应战术上的东西,更要侧重于做中长期的分析。此外,他还介绍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做法,强调要保持智库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且研究人员没有终身制,不能以追求影响为目标。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项目主管、资深研究员克里·布朗认为,智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做桥梁和沟通的组织。当前任何领域内的政策制定,都需要了解中国的想法。但通常官员并没有这种知识,所以就特别需要依赖智库。他指出,在欧洲与美国,智库与政府之间的旋转门效应比较明显,可相互转化,但是中国目前还不明显,智库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应该存在更多的智库,容许更多不同的思想,让人们接受更多的想法。
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教授指出,要把智库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搞清楚,一般谈智库是跟公共政策相关的,而不把企业咨询看作智库。同时,应该纠正大家对国外智库的态度,将仰视改为平视,对中国智库应该多一些白信。当分析智库在政策决策中的作用时,就会发现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智库,各类智库研究机构实际上可以扮演一个功能互补的角色。
台湾财团法人长城基金会董事长耿荣水认为,“中国梦”一定要把台湾这个因素包含进去,中国如果没有台湾的角色或台湾同胞的参与,这个梦也做得不是很完整。台湾也有梦,但很坦白地说,只有“中国梦”真正实现了,“台湾梦”才可能成真,未来智库之问人陆和台湾合作,要有几方面的内容,人才交流很重要,可以考虑两岸合资、合股来办一个智库。
当前中国智库的不足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思维方法是中国智库现在而临最大的缺陷。无论是做建模,还是做定量、定性分析,这些都不难。这些是工具,最主要的,还是思维方式最重要。没有思维方式,各种工具也没用。现在大家把作为工具的东西变成目标了,用这些工具造出了很多东西来。这是木末倒置,做不出东西来。智库不是为了追求影响,智库就是说真话。如果为了追求影响,为了获得领导人的批示,肯定做不好智库。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分析了当前中国智库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调整思路:第一,要去意识形态化,在思想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科学、独立、自由地进行研究;第二,去行政化、部门化;第三,在资金渠道上,要让社会资金进入;第四,政策研究一定要客观、独立、中立。
北京大军智库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仲大军认为,如果影响不了领导层和具体政策或决策方面,就很难称为智库。中国智库,特别是民间智库要想上升到影响决策层,需要进一步在机制、体制上进行改革。民间智库的态度应该要把握两个原则:合作性、专业化。民间智库有其自身的优点,那就是没有官气,能接地气,还有一个优势是草根化。
中国人民人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外交智库民问比较弱,主要还是政府的,这和外交性质有关系。他提出了智席的发展建议:官方要多投资,增加容忍度,智库本身要专业性、独立性,要有思想意识。
卢中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克里·布朗( Kerry Brown):悉尼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项目主管
郑永年:著名思想库专家。博士、教授,现任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和《东亚政策》主编。
詹姆斯·麦甘:著名智库专家,思想库问题专家。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市民社会项目主任。
《国家智库》首席专家徐光裕少将认为,中国民间智库不发达,原因就在于从决策层到经营层,到人众,承受力不够。因为一旦出现非常繁荣发达的民间智库,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就会出现正面、反面的争论,丁是乎在网络和媒体上就会出现完全打破人们原来思维模式的一种习惯。
台湾财团法人两岸交流远景基金会副执行长孙扬明认为,智库几乎是没有边界的思想,在这种情形下,必须要求社会环境宽容,还要有自己资金支持。如果我们的容忍度不够或把边界设得太窄,智库的存在有时候和一言堂的差距就不大,所以要把边界放得非常非常宽,让各种不同的思想和声音彼此相互冲撞。
克危克险总经理兼高级分析员袁铁成指出当前智库发展面临的问题:第一,当前智库的建立是人治,而非法治和市场治;第二,刚开始目标远人,但后来无法实现;第三,很多智库研究都是大而无当的,很多在低层次的无序研究,缺乏市场检验;第四,很多智库本身缺乏造血功能,缺乏独立性和持续性。中国当前人环境中的认知观念问题和消费观念问题,也阻碍了智库的发展。耐于未来发展,有以下建议:国家对智库观念要包容、开放,不要有敌意,要善意一些;取消限制政策;政策可以有取向,研究不能有禁区;智库应该全程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源进入智库。
如何发挥好智库的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指出,我们已经建立了不少智库。过去智库不是没有发挥作用,但是不够。例如对于中央文件的起草,中央可以选择4--5个智库来交代这个任务,限期交卷。智库是比较公平、公正地来参与起草的,这就避免了把一些部门利益带到中央文件里,也克服了参与起草的部门精英的局限性。同时,智席之间也可以展开竞争,这样可以提高智库的学术水平。起草小组和智库两条腿走路,这样可以更好地丰富中央文件,提高中央文件的质量。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市民社会项目主任詹姆斯·麦甘认为,全球化、不断增长的NGO和IGO、民主化和权力下
放、对独立信息和分析的需求、复杂政策问题的增加、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日益开放的政策辩论、黑客活动、无政府主义和民粹主义运动、全球性结构调整、经济危机和政治瘫痪、政策海啸、个人能够通过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挑战国家、大数据和超级计算机、增长的政治多极化、政客短期行为等15个原因正驱动着智库在全球的增长。筹资模式转变、专业性提升、竞争加剧、影响力和独立性的平衡、产出和影响、智库独立性的幻影、混合组织、行动和思想、更注重对外关系和营销策略、走向世界、领导和管理的紧张以及互联l删、新媒体、社交网络和云技术是智库而临的新问题和发展趋势。他指出,智库而临的持续挑战是如何在关键政策问题上及时有效地影响决策者、媒体和公众,而对智库的需求和依赖趋势将持续。 国家行政学院丁元竹教授认为,要建立统一的市场才能有智库间公平的竞争,而现在智库的市场不是统一的。不要一般意义上把智库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这样人肤浅了。目前智库可分为:按公务员法来管的智库,参照公务员法来管的智库,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智库,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智库。民间的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还有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在民政部门注册,有按NGO注册的,还有按社团注册的。这个事情怎么管,我们要从深入去研究。要在多元格局下实现不同的主体之问的沟通和对话。对于智库未来的发展的方向,第一,事业单位要改革;第二,要创新,按市场角度按市场标准不统一的情况,按事、业和产业进一步区分,对于推动真正推动智库的发展,十分重要。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也认为,中国智库不要用民间、官方的智库简单划分。不要在思想库身上贴标签:你是官方的,你就是为政府说话的;你是民问的,你就是推动民主化和推动公民社会建设的。其实并不尽然。智库要发挥作用,一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学术能力和政策研究能力,提高决策研究能力以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二是提高国际化水平,即参与国际事务,引进人才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国际流动,最好能吸引西方学者为中国思想库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提升中国智库影响力。三是对研究思想库影响力小身做一定尝试,研究中国思想库,研究公共议题问题,参加国际交流。中国思想库不仅是决策科学化、民丰化的机制,对海外来讲也是中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窗口,是“中同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智库的挑战与前景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中国改革开放内在统一、相互推进。
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于宁指出,当前中国智库的发展存存着资金不足、发展滞后等问题。中国智库要步入良性发展道路,不但要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而且要与基金会、公司、大学等非官方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沟通研究信息,以便更多地获取各方资金支持。此外,中国智库需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坚定立场,提高专业水平,开展建设性的研究。就目前而言,中国智库需要多关注人部制改革问题。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李曙光教授提到,中国的改革需要高端的智库,高端的智库当然要有高端的思想。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形成高端智库的政策法律和体制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四个方面的上作:第一,需要公平公正的政策法律环境;第二,要形成多元的政策利益集团;第三,形成高端智库公共政策决策环境,决策机制更加民主、公开和透明;第四,形成高端智库的社会环境,包括大的企业更愿意投入支持高端智库的出现,以及整个社会环境能够有更利丁高端智库意见市场和产品的形成。
南开人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认为,要促进智库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国当前社会科学学料门类体系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社会科学社科化的转变基本完成,大量的新思想、新方法进入中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的概念还太少,理论上过于依赖很多东两。所以,基于中国智库发展对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平衡:中国意识与国际意识的平衡、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的平衡、人文做精与社科做强的平衡。
《国家智库》首席专家、国防大学纪明葵少将分析比较了中国智库和国际智库的不同之处,他认为中国智库前端论证的东西比较少,后端论证的已经很多,也就是说能给国家提供决策支持建议不够,反过来国家决策以后,论证国家决策的优点的支持东西很多。对于未来智库建设,他建议,智库建设要有全局性、操作性、特色性、超前性以及科学性,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认为,前30年是中国制造的崛起,后30年是新经济和创新经济事业的再崛起。中国现存有三个弱项:没有允分思想自由,天使投资不发达,知识产权没有得到保护,这三个问题是中国改革的三个中心问题。只要这三个问题得到解决,中国就可以实现新经济在全球的水平。军事科学院单秀法教授强调了思想的力量和价值,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给智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他提出,要建立中智库协会,其主要作用是代表政府对国内智库进行弹性管理,国家以适应互联网对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各智库的质量,疏通智库和政府之间的对接渠道。
国防大学朱成虎少将认为,为了促进智席的发展,政府层面,不要把决策权当作自己的私人权力,要愿意听智库的建议。过去错误的东西要能够有胆识和魄力来改变。而智库自身方面,要培育智库文化,没有智库文化就不可能发挥智库的作用,没有智库的作用就不可能有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最根本的还是在培育我们的智库文化。
怎样开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军事科学院黄星少将认为,中国的历史为中国的智库赋予了独特的理论内涵,包括以天下为己任的整体主义主流价值观,天下为公的世界大同思想,敬鬼神而远之的理性倾向,大法无定法、万法归宗的认识论、方法论。由此,他认为中国当代新型智库最主要的特色应该是跨域整合。建设智库要站在国家和人民整体利益、全局利益的高度进行总体设计,跨部门、跨系统地整合资源,这也正是当前智库的弱项,需要大力加强。
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指出,要科学把握智库的本质以及智库的组成要素。在智库发展中,要注意几方面问题:建立开放的公共决策体制、引入决策咨询的优胜劣汰、建立智库成果的独立评估体系、推进民问智库的多元发展等。
领导者杂志社社长周志兴提出了民间智库的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上”。他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智库生长的土壤,种子也有了,还缺肥料。要让民间智库能在这个土壤下生长,国家要支持,不仅允许它注册,还要采购它的产品,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认为,中国民间智库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两句话,一是开放,二是创新。各级政府,尤其中国政府在政策方面对民间智库有所开放,包括:注册、资金、人才、外事等。而创新方面则要学习西方发展经验和治理经验,战略定位必须聚焦、创新治理结构、组织机构等。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仲义结合自身发展经验,提出七点建议:第一,作为改革之库,一定要把服务改革决策、凝聚改革共识、营造改革氛围作为自己的使命、责任和自己的基本追求。第二,民间机构也要急国家之所急,急社会之所急。第三,改革研究机构必须把握改革的趋势性走向,自订瞻性研究全局性、战略性、皋础性、储备性改革政策。第四,必须努力建设改革研究品牌,提升改革研究成果及在服务改革决策当中的影响力。第五,要丰动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变化,用改革的办法办改革研究机构。第六,坚持小机构大网络。第七,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改革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认为,从国际竞争看,不仅是经济竞争、市场竞争、科技竞争,还包括思想竞争、文化竞争和话语权竞争,中国不缺硬实力,但缺少软实力,尤其缺少国际舆论话语权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因此,中国要有提升中国话语权这份担当。他提出,要从学术影响力、政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两个方面建设一流高校智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董礼胜指出,现在我们智库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智库成果和评价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当前智库评价机制还不够专业化、制度化。因此,完善智库的评价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米做:第一,在各个地区构建智库成果评价专家组,智库成果评价专家组归属于官方,应该包含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专家;第二,把市场机制纳入到成果过程当中;第三,采用新的评审方式。新的评审方式应该致力于消除原有评审办式当中存在的弊端,具体可以考虑采用秘密评审机制。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下辉耀认为,中国亟须多元化的智库,包括民问智库加强政府决策的多元化和它的充分论证,这样充分的制度参与,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弥补在民主不够的情况下犹豫不决的局面出现。此外,还应该探索多家智库的合作、寻求智库的资金支持等。
加拿大两支大略大学阿贝尔森教授提出,中国拥有与美国不同的政治和社会条件,美国行阼的成功模式能否被中国复制是个问题,因此中国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
以智库产业为依托构建中国思想市场
与会的中外学者还从不同视角度如何发展思想市场及智库产业提出了诸多创见。英国智库研究擘家恩里克·蒙迪扎巴尔认为,智库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智库要想发展好,就必须要有许多同僚机构。我们需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劳动市场和劳动政策必须灵活以支持智库所需要的人才;二、税收政策需要支持智库的资金来源;三、健康的政治辩论的环境;网、进行公共服务的改革;五、信息技术足够支撑;入、良好的沟通方式;七、城市必须要有创新能力;八、有很好的教育体系和系统来支撑。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聂永有认为,智库产业要能够持续地发展,需要具备四方面的条件和基础:第一,充分的市场需求;第二,竞争性的市场环境;第三,高质量、专业化的智慧产品;第四,产业资本的持续支持。最后,他提到,要从五个方面来促进智库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各类智库机构、制定智库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引入智库产业发展的竞争机制、建市科学的智库产业发展评估体系、完善智库产业发展的社会配套环境。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大伟提到,推出智库产业区的核心理念是,集中精力探索实践创新能力建设和环境建设的改革、发展试验区,探讨智库产业区既是对现有的技术成果和人才的集聚,更是对创新活动必要的重要支撑条件的一种努力。智库产业最重要的作用是人才集聚与开发。智库产业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智库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创新、智库人才与资源的吸引与整合、智库成果的产出与辐射、智库产业的服务与支撑、智库的配置与管理。
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院长郭夏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战略,要靠智库建设引领创新驱动。理解智库创新的实质,行席建设实际应该从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来理解。智库建设应该上升到政体改革的顶层设计来理解。智库建设一定要走创新之路。今天智库产业也是新概念经济,在新生经济条件下含新量就是含金量。他认为今后的智席发展至少要有二个发展方向:全球化、网络化、多元化。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于今强调,对于未来智库的发展,一方面是智库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环境的问题包括思想市场机制健全,竞争机制完善。他提到,中智库建设应形成政府统筹、与专业集成、多层合作、分工协作的系统性构架,逐渐从“分散式的随机性组织”向“以智库基地或产业区为平台、以日标为导向的有组织模式”转变,新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将以“智库群”和“智库产业”的形态出现,这些群体之间既具有区域性特征,也具有专业类组合特征,这就需要一定的载体,加强智力资源的整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智库产业集群。此外,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正确区分公益非营利性智库事业和经营性智库产业的不同性质和任务。发展智库产业必须把公益性营利性智库事业作为一项基本前提,智库产业也不是政府直接办产、政府的职能是为智库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空气,搭建好服务平台,做好政策引导,搞好市场临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及智库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走科学发展之路,不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两方智库发展模式进行,要基于中国国情以及东中部区域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内涵、质量、效益,坚决克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倾向。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当前,把民问智库统称为“非改府智库”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利于推动中国现代智库发展进程。与会学者和步家还对智库体制机制、国际领先智库的发展经验、中国民问智库的发展等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闭幕式上,会议组委会发布了《2013年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宣言》,共同承诺从加强智库国际间的合作、提高影响力、完善捐款机制、成立智库行业协会、筹备智库发展基金等方面共同努力。
本次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举行的一次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为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推动学术界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深入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3’智库筑基“中国梦”是一个系列主题研讨会,主要是集中政府与非政府智库研究机构的智慧,从学术、政策和战略角度深入探讨研究中国发展与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沦、政策和实践问题,围绕国家战略中的重点、难点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展开交流,旨在推进中国现代智库的发展,提供一个能够、直接反映和充分体现智库内容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智库建设和发展的窗口,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顶层设计。
朱光磊:南开大学副校长
王德禄: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
胡鞍钢:清华大学教授
于今:首届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席主席兼秘书长、《国家智库》《中国智库》《中国智库发展报告》总编、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
库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2013年6月30日,为促进中国智库与国际智库之间的交
流合作,更好地为项层没计提供研究和咨询服务,遵照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关于“建设高质量智席”、“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由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联合同开发计划署、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特聘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3’智库筑基‘中国梦’: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向会议发来贺信。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联合同副秘书长彼德·朗斯基蒂芬索、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方宁参加了学术研讨会,成思危作了题为《中国智库的责任和素质》的主旨报告。国务院参事、《国家智库》、《中国智库》主编、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任玉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代表会议组委会致辞。
陈昌智在贺信中说,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进入关键时期。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智库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元素,理应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中央政府强调要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海内外众多知名智库专家,共商中国特色社会丰义新型智库的建构大计,适逢其时。期望“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坚持举办下去,通过研讨会这个窗口和平台,发展智库产业,让世界了解中国智库,让中国智库走向世界。
(图)
智库筑基中国梦: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 3年6月30日在北京举办。图为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大会上发言。
成思危强调,智库的责任一是要支持决策,具体体现为探讨理论基础、评鉴国外经验、完善政策框架、分析实施难点;二是要对决策可行性进行评估。而智库需要具备的素质有四方面,分别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方法、兼容并蓄的精神、人才合理的结构。另外,他提及,当前民间的第三方智库需要加强建设,希望能够通过基金的方式在资金上进行支持,希望社会各界加强对智库的认识和重视,促进智库逐渐发展壮大。
彼德·朗斯基蒂芬索代表联合国热烈祝贺研讨会召开。他说,在现在改革和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非常高质量的研究,而在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之外,智库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智力、知识的骨干系统,聚集知识、专长以及经验,使政府和社会都能从中受益。希望这种高级别的智库研讨会能加强智席的力量,引导更多研究,尤其是指引“中国梦”和中国智库产业发展壮大。
任玉岭指出,最近一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刘延东副总理都对建设新型智库给出了重要指示。中国的智库发展将迎来美好的春天。日前,必须认识到中国的智库仍存存独立性不强、研究水平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各级政府必须强化智库意识,请智库机构参与到决策的依据、思路和框架中,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智库机构,对国有的智库机构松绑、放权,大力发展民间的智库机构。另外,智库要保持独立性,力排利益博弈的干扰,避免为既得利益者代言。
高尚全提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几点思考:一是要用改革的理念办好智库,用创新的精神做好研究;二是要探索有活力的智库建设组织形式;三是要在国际合作当中提高中国智库的学术水平;四是政府要引导支持智库建设,这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保证。
国内知名学者段应碧、卢中原、曲星、王绍光、徐根初、于宁、胡鞍钢、朱光磊、于今、金灿荣、王辉耀、朱旭峰、殷仲义等来自中央、国务院有关智库部门和部分高校、科研院所、非政府智库、港台智库等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海外知名学者郑永年、詹姆斯·麦甘、克里·布朗、李成等来自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悉尼大学以及联合国开友计划署、欧盟等国家20多位著名国际智库机构的代表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并作主旨报告。
会议期间,代表们以“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主题,围绕“中国智库的挑战与前景”、“思想市场与智库产业”两个议题,对“中国梦”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内在逻辑、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智库面临的问题、怎样开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如何发展。思想市场及智库产业、如何发挥好智库的作用、中国智库的职责和道德、国际领先智库的发展经验、中国民
间智库的发展以及与智库发展相关的体制机制等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多视角宽领域广泛深入的探讨,对中国特色智库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智库筑基“中国梦”
专家学者探讨了实现“中国梦”与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在逻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教授认为,“中国梦”既是一个民族的梦,也是国家的梦,同时也是个人的梦。对于怎么实现“中国梦”,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多方面去努力,其中每一个方面都应该发挥智库的作用。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李成认为,“中国梦”是个丰富的概念,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壮大,还包括法治和政治方面的进步。从根本上讲, “中国梦”就是中产阶级的梦想,让普通老百姓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中产阶级的行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和美国梦、欧洲梦等有共同的地方。
美国纽约规划局前局长饶及人谈了自己对于“中国梦”的理解,他提出,房改、医改、教改应该作为“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
划的三人目标;中国城市建设要成为中国软实力的展现,未来中国几十年的城市建设趋势就是后续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指出,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呈现趋势性放缓;中国的舆论环境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更加活跃。在这种变革大局下,中国的智库要有担当。第一,要告诉公共权力和决策当局,经济的未来趋势是什么。第二,智库要有一种互相包容的精神,彼此竞争同时义互相包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第三,智库要研究怎么使中国的发展与全球化进一步衔接,更加积极利用全球化对中国的促进,防范可能带来的风险。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强调,智库建设不应追求数量,而要追求质量。智库需要存“知”(知识体系)和“行”(行动体,行动人物)之间搭一座桥。智库不仅要做短期回应战术上的东西,更要侧重于做中长期的分析。此外,他还介绍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做法,强调要保持智库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且研究人员没有终身制,不能以追求影响为目标。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项目主管、资深研究员克里·布朗认为,智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做桥梁和沟通的组织。当前任何领域内的政策制定,都需要了解中国的想法。但通常官员并没有这种知识,所以就特别需要依赖智库。他指出,在欧洲与美国,智库与政府之间的旋转门效应比较明显,可相互转化,但是中国目前还不明显,智库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应该存在更多的智库,容许更多不同的思想,让人们接受更多的想法。
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教授指出,要把智库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搞清楚,一般谈智库是跟公共政策相关的,而不把企业咨询看作智库。同时,应该纠正大家对国外智库的态度,将仰视改为平视,对中国智库应该多一些白信。当分析智库在政策决策中的作用时,就会发现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智库,各类智库研究机构实际上可以扮演一个功能互补的角色。
台湾财团法人长城基金会董事长耿荣水认为,“中国梦”一定要把台湾这个因素包含进去,中国如果没有台湾的角色或台湾同胞的参与,这个梦也做得不是很完整。台湾也有梦,但很坦白地说,只有“中国梦”真正实现了,“台湾梦”才可能成真,未来智库之问人陆和台湾合作,要有几方面的内容,人才交流很重要,可以考虑两岸合资、合股来办一个智库。
当前中国智库的不足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思维方法是中国智库现在而临最大的缺陷。无论是做建模,还是做定量、定性分析,这些都不难。这些是工具,最主要的,还是思维方式最重要。没有思维方式,各种工具也没用。现在大家把作为工具的东西变成目标了,用这些工具造出了很多东西来。这是木末倒置,做不出东西来。智库不是为了追求影响,智库就是说真话。如果为了追求影响,为了获得领导人的批示,肯定做不好智库。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分析了当前中国智库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调整思路:第一,要去意识形态化,在思想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科学、独立、自由地进行研究;第二,去行政化、部门化;第三,在资金渠道上,要让社会资金进入;第四,政策研究一定要客观、独立、中立。
北京大军智库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仲大军认为,如果影响不了领导层和具体政策或决策方面,就很难称为智库。中国智库,特别是民间智库要想上升到影响决策层,需要进一步在机制、体制上进行改革。民间智库的态度应该要把握两个原则:合作性、专业化。民间智库有其自身的优点,那就是没有官气,能接地气,还有一个优势是草根化。
中国人民人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外交智库民问比较弱,主要还是政府的,这和外交性质有关系。他提出了智席的发展建议:官方要多投资,增加容忍度,智库本身要专业性、独立性,要有思想意识。
卢中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克里·布朗( Kerry Brown):悉尼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项目主管
郑永年:著名思想库专家。博士、教授,现任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和《东亚政策》主编。
詹姆斯·麦甘:著名智库专家,思想库问题专家。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市民社会项目主任。
《国家智库》首席专家徐光裕少将认为,中国民间智库不发达,原因就在于从决策层到经营层,到人众,承受力不够。因为一旦出现非常繁荣发达的民间智库,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就会出现正面、反面的争论,丁是乎在网络和媒体上就会出现完全打破人们原来思维模式的一种习惯。
台湾财团法人两岸交流远景基金会副执行长孙扬明认为,智库几乎是没有边界的思想,在这种情形下,必须要求社会环境宽容,还要有自己资金支持。如果我们的容忍度不够或把边界设得太窄,智库的存在有时候和一言堂的差距就不大,所以要把边界放得非常非常宽,让各种不同的思想和声音彼此相互冲撞。
克危克险总经理兼高级分析员袁铁成指出当前智库发展面临的问题:第一,当前智库的建立是人治,而非法治和市场治;第二,刚开始目标远人,但后来无法实现;第三,很多智库研究都是大而无当的,很多在低层次的无序研究,缺乏市场检验;第四,很多智库本身缺乏造血功能,缺乏独立性和持续性。中国当前人环境中的认知观念问题和消费观念问题,也阻碍了智库的发展。耐于未来发展,有以下建议:国家对智库观念要包容、开放,不要有敌意,要善意一些;取消限制政策;政策可以有取向,研究不能有禁区;智库应该全程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源进入智库。
如何发挥好智库的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指出,我们已经建立了不少智库。过去智库不是没有发挥作用,但是不够。例如对于中央文件的起草,中央可以选择4--5个智库来交代这个任务,限期交卷。智库是比较公平、公正地来参与起草的,这就避免了把一些部门利益带到中央文件里,也克服了参与起草的部门精英的局限性。同时,智席之间也可以展开竞争,这样可以提高智库的学术水平。起草小组和智库两条腿走路,这样可以更好地丰富中央文件,提高中央文件的质量。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市民社会项目主任詹姆斯·麦甘认为,全球化、不断增长的NGO和IGO、民主化和权力下
放、对独立信息和分析的需求、复杂政策问题的增加、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日益开放的政策辩论、黑客活动、无政府主义和民粹主义运动、全球性结构调整、经济危机和政治瘫痪、政策海啸、个人能够通过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挑战国家、大数据和超级计算机、增长的政治多极化、政客短期行为等15个原因正驱动着智库在全球的增长。筹资模式转变、专业性提升、竞争加剧、影响力和独立性的平衡、产出和影响、智库独立性的幻影、混合组织、行动和思想、更注重对外关系和营销策略、走向世界、领导和管理的紧张以及互联l删、新媒体、社交网络和云技术是智库而临的新问题和发展趋势。他指出,智库而临的持续挑战是如何在关键政策问题上及时有效地影响决策者、媒体和公众,而对智库的需求和依赖趋势将持续。 国家行政学院丁元竹教授认为,要建立统一的市场才能有智库间公平的竞争,而现在智库的市场不是统一的。不要一般意义上把智库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这样人肤浅了。目前智库可分为:按公务员法来管的智库,参照公务员法来管的智库,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智库,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智库。民间的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还有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在民政部门注册,有按NGO注册的,还有按社团注册的。这个事情怎么管,我们要从深入去研究。要在多元格局下实现不同的主体之问的沟通和对话。对于智库未来的发展的方向,第一,事业单位要改革;第二,要创新,按市场角度按市场标准不统一的情况,按事、业和产业进一步区分,对于推动真正推动智库的发展,十分重要。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也认为,中国智库不要用民间、官方的智库简单划分。不要在思想库身上贴标签:你是官方的,你就是为政府说话的;你是民问的,你就是推动民主化和推动公民社会建设的。其实并不尽然。智库要发挥作用,一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学术能力和政策研究能力,提高决策研究能力以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二是提高国际化水平,即参与国际事务,引进人才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国际流动,最好能吸引西方学者为中国思想库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提升中国智库影响力。三是对研究思想库影响力小身做一定尝试,研究中国思想库,研究公共议题问题,参加国际交流。中国思想库不仅是决策科学化、民丰化的机制,对海外来讲也是中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窗口,是“中同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智库的挑战与前景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中国改革开放内在统一、相互推进。
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于宁指出,当前中国智库的发展存存着资金不足、发展滞后等问题。中国智库要步入良性发展道路,不但要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而且要与基金会、公司、大学等非官方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沟通研究信息,以便更多地获取各方资金支持。此外,中国智库需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坚定立场,提高专业水平,开展建设性的研究。就目前而言,中国智库需要多关注人部制改革问题。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李曙光教授提到,中国的改革需要高端的智库,高端的智库当然要有高端的思想。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形成高端智库的政策法律和体制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四个方面的上作:第一,需要公平公正的政策法律环境;第二,要形成多元的政策利益集团;第三,形成高端智库公共政策决策环境,决策机制更加民主、公开和透明;第四,形成高端智库的社会环境,包括大的企业更愿意投入支持高端智库的出现,以及整个社会环境能够有更利丁高端智库意见市场和产品的形成。
南开人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认为,要促进智库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国当前社会科学学料门类体系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社会科学社科化的转变基本完成,大量的新思想、新方法进入中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的概念还太少,理论上过于依赖很多东两。所以,基于中国智库发展对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平衡:中国意识与国际意识的平衡、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的平衡、人文做精与社科做强的平衡。
《国家智库》首席专家、国防大学纪明葵少将分析比较了中国智库和国际智库的不同之处,他认为中国智库前端论证的东西比较少,后端论证的已经很多,也就是说能给国家提供决策支持建议不够,反过来国家决策以后,论证国家决策的优点的支持东西很多。对于未来智库建设,他建议,智库建设要有全局性、操作性、特色性、超前性以及科学性,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认为,前30年是中国制造的崛起,后30年是新经济和创新经济事业的再崛起。中国现存有三个弱项:没有允分思想自由,天使投资不发达,知识产权没有得到保护,这三个问题是中国改革的三个中心问题。只要这三个问题得到解决,中国就可以实现新经济在全球的水平。军事科学院单秀法教授强调了思想的力量和价值,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给智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他提出,要建立中智库协会,其主要作用是代表政府对国内智库进行弹性管理,国家以适应互联网对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各智库的质量,疏通智库和政府之间的对接渠道。
国防大学朱成虎少将认为,为了促进智席的发展,政府层面,不要把决策权当作自己的私人权力,要愿意听智库的建议。过去错误的东西要能够有胆识和魄力来改变。而智库自身方面,要培育智库文化,没有智库文化就不可能发挥智库的作用,没有智库的作用就不可能有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最根本的还是在培育我们的智库文化。
怎样开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军事科学院黄星少将认为,中国的历史为中国的智库赋予了独特的理论内涵,包括以天下为己任的整体主义主流价值观,天下为公的世界大同思想,敬鬼神而远之的理性倾向,大法无定法、万法归宗的认识论、方法论。由此,他认为中国当代新型智库最主要的特色应该是跨域整合。建设智库要站在国家和人民整体利益、全局利益的高度进行总体设计,跨部门、跨系统地整合资源,这也正是当前智库的弱项,需要大力加强。
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指出,要科学把握智库的本质以及智库的组成要素。在智库发展中,要注意几方面问题:建立开放的公共决策体制、引入决策咨询的优胜劣汰、建立智库成果的独立评估体系、推进民问智库的多元发展等。
领导者杂志社社长周志兴提出了民间智库的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上”。他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智库生长的土壤,种子也有了,还缺肥料。要让民间智库能在这个土壤下生长,国家要支持,不仅允许它注册,还要采购它的产品,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认为,中国民间智库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两句话,一是开放,二是创新。各级政府,尤其中国政府在政策方面对民间智库有所开放,包括:注册、资金、人才、外事等。而创新方面则要学习西方发展经验和治理经验,战略定位必须聚焦、创新治理结构、组织机构等。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仲义结合自身发展经验,提出七点建议:第一,作为改革之库,一定要把服务改革决策、凝聚改革共识、营造改革氛围作为自己的使命、责任和自己的基本追求。第二,民间机构也要急国家之所急,急社会之所急。第三,改革研究机构必须把握改革的趋势性走向,自订瞻性研究全局性、战略性、皋础性、储备性改革政策。第四,必须努力建设改革研究品牌,提升改革研究成果及在服务改革决策当中的影响力。第五,要丰动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变化,用改革的办法办改革研究机构。第六,坚持小机构大网络。第七,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改革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认为,从国际竞争看,不仅是经济竞争、市场竞争、科技竞争,还包括思想竞争、文化竞争和话语权竞争,中国不缺硬实力,但缺少软实力,尤其缺少国际舆论话语权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因此,中国要有提升中国话语权这份担当。他提出,要从学术影响力、政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两个方面建设一流高校智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董礼胜指出,现在我们智库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智库成果和评价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当前智库评价机制还不够专业化、制度化。因此,完善智库的评价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米做:第一,在各个地区构建智库成果评价专家组,智库成果评价专家组归属于官方,应该包含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专家;第二,把市场机制纳入到成果过程当中;第三,采用新的评审方式。新的评审方式应该致力于消除原有评审办式当中存在的弊端,具体可以考虑采用秘密评审机制。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下辉耀认为,中国亟须多元化的智库,包括民问智库加强政府决策的多元化和它的充分论证,这样充分的制度参与,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弥补在民主不够的情况下犹豫不决的局面出现。此外,还应该探索多家智库的合作、寻求智库的资金支持等。
加拿大两支大略大学阿贝尔森教授提出,中国拥有与美国不同的政治和社会条件,美国行阼的成功模式能否被中国复制是个问题,因此中国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
以智库产业为依托构建中国思想市场
与会的中外学者还从不同视角度如何发展思想市场及智库产业提出了诸多创见。英国智库研究擘家恩里克·蒙迪扎巴尔认为,智库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智库要想发展好,就必须要有许多同僚机构。我们需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劳动市场和劳动政策必须灵活以支持智库所需要的人才;二、税收政策需要支持智库的资金来源;三、健康的政治辩论的环境;网、进行公共服务的改革;五、信息技术足够支撑;入、良好的沟通方式;七、城市必须要有创新能力;八、有很好的教育体系和系统来支撑。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聂永有认为,智库产业要能够持续地发展,需要具备四方面的条件和基础:第一,充分的市场需求;第二,竞争性的市场环境;第三,高质量、专业化的智慧产品;第四,产业资本的持续支持。最后,他提到,要从五个方面来促进智库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各类智库机构、制定智库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引入智库产业发展的竞争机制、建市科学的智库产业发展评估体系、完善智库产业发展的社会配套环境。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大伟提到,推出智库产业区的核心理念是,集中精力探索实践创新能力建设和环境建设的改革、发展试验区,探讨智库产业区既是对现有的技术成果和人才的集聚,更是对创新活动必要的重要支撑条件的一种努力。智库产业最重要的作用是人才集聚与开发。智库产业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智库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创新、智库人才与资源的吸引与整合、智库成果的产出与辐射、智库产业的服务与支撑、智库的配置与管理。
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院长郭夏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战略,要靠智库建设引领创新驱动。理解智库创新的实质,行席建设实际应该从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来理解。智库建设应该上升到政体改革的顶层设计来理解。智库建设一定要走创新之路。今天智库产业也是新概念经济,在新生经济条件下含新量就是含金量。他认为今后的智席发展至少要有二个发展方向:全球化、网络化、多元化。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于今强调,对于未来智库的发展,一方面是智库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环境的问题包括思想市场机制健全,竞争机制完善。他提到,中智库建设应形成政府统筹、与专业集成、多层合作、分工协作的系统性构架,逐渐从“分散式的随机性组织”向“以智库基地或产业区为平台、以日标为导向的有组织模式”转变,新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将以“智库群”和“智库产业”的形态出现,这些群体之间既具有区域性特征,也具有专业类组合特征,这就需要一定的载体,加强智力资源的整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智库产业集群。此外,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正确区分公益非营利性智库事业和经营性智库产业的不同性质和任务。发展智库产业必须把公益性营利性智库事业作为一项基本前提,智库产业也不是政府直接办产、政府的职能是为智库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空气,搭建好服务平台,做好政策引导,搞好市场临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及智库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走科学发展之路,不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两方智库发展模式进行,要基于中国国情以及东中部区域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内涵、质量、效益,坚决克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倾向。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当前,把民问智库统称为“非改府智库”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利于推动中国现代智库发展进程。与会学者和步家还对智库体制机制、国际领先智库的发展经验、中国民问智库的发展等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闭幕式上,会议组委会发布了《2013年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宣言》,共同承诺从加强智库国际间的合作、提高影响力、完善捐款机制、成立智库行业协会、筹备智库发展基金等方面共同努力。
本次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举行的一次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为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推动学术界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深入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3’智库筑基“中国梦”是一个系列主题研讨会,主要是集中政府与非政府智库研究机构的智慧,从学术、政策和战略角度深入探讨研究中国发展与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沦、政策和实践问题,围绕国家战略中的重点、难点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展开交流,旨在推进中国现代智库的发展,提供一个能够、直接反映和充分体现智库内容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智库建设和发展的窗口,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顶层设计。
朱光磊:南开大学副校长
王德禄: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
胡鞍钢:清华大学教授
于今:首届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席主席兼秘书长、《国家智库》《中国智库》《中国智库发展报告》总编、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