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一生 情寄方寸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传哲是新中国第一位专业邮票设计师,被誉为“方寸之地拓荒者,邮苑之中耕耘人”。他出生在浙江宁波一户藏书之家,从小受酷爱书画的父亲熏陶,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1947年,在上海沙路斯基画室任助理画师的孙传哲,圆满地完成了为中华邮政设计“招商局成立75周年”纪念邮票的任务,从此与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久,他被南京邮政总局录用,在两年时间里为中华邮政设计了“孙中山像”、“北平风景图”等大量邮票。新中国成立后,孙传哲被调至邮电部邮政总局,成为新中国第一位专业邮票设计人员。不久他就出色地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图稿的设计任务。紧接着,又承担了“国旗”(纪6)、“国徽”(特1)、“毛主席像”(纪9)和“天安门”(普1—普5)等邮票的设计。
  20世纪50年代,是孙传哲邮票设计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也是孙传哲为新中国专业邮票设计队伍的组建,为我国邮票设计、印制水平迅速提高付出心血最多的时期。这期间,他精心设计的“伟大的祖国”(第一至第五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和“经济建设”、“土地改革”等邮票相继发行。这些邮票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56年,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邮票的质量,当时担任邮票设计室主任的孙传哲整日奔波操劳。他从邮电部国际邮联处借来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苏联以及英、美、法等国发行的邮票,与新中国发行的邮票反复对照比较,并和后来陆续分配到邮票设计室的邮票设计人员一起认真分析、讨论,就我国邮票的选题、印刷、邮票专业设计队伍的建设及邮票印刷厂的组建等问题,向当时的邮电部部长朱学范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设想。1959年,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邮票印刷设备,并在北京建造了第一个专业邮票印刷厂,新中国邮票的质量从此产生了一个飞跃。孙传哲的邮票设计生涯也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他在那时设计的“金鱼”、“黄山风景”、“梅兰芳舞台艺术”、“熊猫”、“金丝猴”、“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运动会”等邮票,标志着新中国的邮票设计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同时也为新中国邮票迅速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十年浩劫”期间,我国的邮票事业和集邮活动也蒙受了沉重的损失。孙传哲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惨遭批判、迫害。但即使在下放至湖北山区放牛的日子里,孙传哲依然钟情于邮票设计艺术,期盼着重回邮票设计岗位的一天。回到北京后,孙传哲继续为我国的邮票设计事业不懈努力。他一面对设计室年青一代邮票设计师言传身教,一面主动请缨,连续承担了“向雷锋同志学习”、“钢铁工业”、“国际档案周”、“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紫貂”、“月季花”、“北京建筑”(普17)等许多邮票的设计任务。为设计好这些邮票,他下钢厂体验生活,去医院寻找素材,到博物馆、档案馆收集资料;还多次长途跋涉到苏州、扬州、杭州、上海等地实地写生创作,走访专家学者。孙传哲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台湾风光”、“苏州园林”、“月季花”、“花卉图”邮资封(M1)等邮票、封片,表明新中国的邮票设计在经历浩劫后正走向新的辉煌,这也是孙传哲邮票设计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孙传哲设计的邮票,不仅创下了我国邮票设计师设计邮票的数量之最,而且以其鲜明、强烈的民族特色,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集邮者们的喜爱,并得到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建国30周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评出的最佳邮票,由孙传哲设计或参与设计的邮票占了三分之一以上。这不仅表明了孙传哲邮票设计的高超技艺,更是他对邮票设计工作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对邮票设计艺术刻意求新、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设计“月季花”邮票时,他翻阅了大量画册,参照1980年北京月季花展览时获奖的月季名种,花了两年多时间,两易其稿,精心创作了10幅月季花初稿。在得知这10幅图稿中的月季花不是中国品种后,他毅然忍痛割爱,以更大的热情和更严谨的态度重新投入创作之中。他到南京、扬州、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地到处寻找中国月季名种的踪迹。后来他根据上海专家提供的线索,找到了中国自己培育的月季名种,绘制了数百幅素描、写生图稿,把那些姹紫嫣红、芬芳吐艳的月季花名种展现在方寸之中。
  孙传哲还积极参与国际间邮票设计的交流活动。他曾应联合国邮政署邀请,为联合国设计了“海洋安全年”、“国际人口年”、“和平与发展”和“防止犯罪”等邮票图稿。1981年,孙传哲以中国高级邮票设计师的身份参加了奥地利WIPA国际邮展,并荣获了大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专业邮票设计师,孙传哲以他对邮票设计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和为我国集邮活动付出的巨大努力,赢得了千百万集邮者的尊重。1956年,孙传哲被评为全国邮电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出席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大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孙传哲还曾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委等职。全国集邮联成立后,他担任了第一、二届理事。1986年,已年过七十的孙传哲正式从邮票设计岗位退下来,但他依然以极大的热忱为宣传、繁荣、普及集邮文化活动而奔波操劳。他一面忙于政协、集邮联的一些会议和活动,一面撰写了数万字的邮票设计工作回忆录,出版了《孙传哲邮票设计作品集》图册和《情系方寸——我的邮票设计道路》两本书。晚年的孙传哲,不辞年迈,频频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长春、深圳、宁波、扬州、苏州、无锡等地举办邮票设计及绘画作品展,为集邮者们讲学传知,并为一些邮票公司和集邮协会设计了大量纪念封、片、戳等邮品。
  孙传哲先生逝世于1995年4月12日。他以不懈的努力为我国邮票设计事业和集邮文化事业奉献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经历,正如他的老领导、原邮电部邮票发行局局长宋兴民给他的题词:“情寄方寸、笔耕一生。”
其他文献
《永乐宫壁画》全套4枚,每枚各发行1600万枚,共1600万套
期刊
国家邮政局今年发行4个量少品种邮票,即4月7日发行《水乡古镇》邮票小本票,6月25日发行《端午节》邮票小版张,7月1日发行《建党八十周年》邮票小版张,12月5日发行《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邮票小本票。  为保护集邮爱好者预订邮票的积极性,国家邮政局决定,量少品种邮票采取在预订户中摇号的方式进行销售,4个量少品种邮票同时摇号,保证集邮爱好者预订一套邮票可以购买到4个量少品种邮票中的一个。国家邮政
期刊
本刊讯 2000年7至12月份,国家邮政局共发行了纪特邮票12套,共42枚,面值为79.40元。2000年下半年纪特邮票发行量有如下特点:  1.发行量继续总体下调。2000年7至12月份发行的纪特邮票中,最高发行量为1879.2万套,比上半年减少15.7%;最低发行量为1719.8万套,比上半年减少1.44%。2000年全年套票发行量为1719.8万套,比1999年减少27%。  2.小型张(
期刊
【本刊讯】 日前,国家邮政局对今年的纪特邮票发行计划进行了适当调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增加发行一套邮票。10月12日将与埃及联合发行《古代金面罩头像》特种邮票。中国的一图为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约有三千多年历史的金面罩铜头像,埃及的一图为约有三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法老图坦卡蒙的金面罩,二者都十分精美。该套邮票,充分反映了两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二、增加发行小本票。将于12月5日发行的特种邮
期刊
2001年5月26日,为配合《五当山》邮票发行,湖北省集邮票品服务中心,湖北十堰市邮政局、湖北丹江口市邮政局联合发行《五当山》邮票原地封一套4枚、极限明信片一套3枚。封、片上均加盖相关风景日戳。
期刊
国家邮政局于2001年5月发行《永乐宫壁画》邮票一套4枚。  永乐宫是我国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永乐宫现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的古魏国遗址内,北枕中条山岭,南临黄河古道,规模宏伟,景色迷人。它原坐落在芮城西南20公里的永乐镇上,永乐镇是唐代道士吕洞宾的故里。唐人为纪念他,遂改其故居为祠,至宋金时期改祠为观。元代时改称“大纯阳万寿宫”;因地处永乐镇,故
期刊
2001年6月12日,国家邮政局与比利时联合发行《陶瓷》邮票。为配合此套邮票的发行,甘肃省集邮公司、天水市集邮公司、甘谷县邮政局特发行《陶瓷》首日封、《陶瓷》首发封、《陶瓷》原地封、《陶瓷》极限片、《陶瓷·文物》专题册等原地邮品。同时推出主题为“集邮 申奥”的系列活动,包括《陶瓷》邮票首发式、中比集邮文化研讨会、大型广场行为艺术活动(由青少年和市民现场制陶并在广场摆放北京申奥标志)等。活动的主会
期刊
2001年的5月,“属于”邮票设计家阎炳武。当月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两套邮票,主要设计者就是他。无巧不成书,《永乐宫壁画》和《武当山》这两套从题材上看明显不同的邮票,却在以下两点上存在共同之处:都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有关;都与世界文化遗产有关。  谈起与刘弘共同设计的《五当山》邮票(不含小型张),阎炳武坦言,在众多邮票题材中,他对与佛教和道教有关的题材的确是情有独钟;在激烈的邮票竞争中,他的图稿能够
期刊
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内的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峰奇峦秀,涧险岩危,自古就被誉为“天下第一仙山”,古称“方圆八百里”(经实测为312平方公里)。自唐代起,几乎历代封建皇帝都极力扶植武当道教。到明朝,武当山以“治世玄岳”的崇高地位成为全国道教的活动中心。  武当山古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瑰丽辉煌。 数以万计的精美奇绝的古文物作为道教文化的形象体现,构成了武当山最具魅力的人文景观。武当道教母体
期刊
永乐宫壁画是道教壁画发展的一个高峰,它既保存了前代优秀的绘画传统,又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它的构图寓复杂于单纯,寓变化于统一,寓动于静。在整齐的、近于平板的布局中,把近三百位神仙描画得神采飞扬、活灵活现。永乐宫壁画所具有的玄妙意象、灵秀技艺、写实技法、宏伟气势、奇特构思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示了自唐代以来各个时代的艺术特征。所以,永乐宫壁画是我们探索中国道教艺术发展的重要宝藏,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具有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