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科背景走交叉学科之路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websyst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我国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本文探讨了对我国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构建了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应“依托学科背景走交叉学科之路”的设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综合性;音乐;专业;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音乐专业设置,由独立设置艺术学院、师范类音乐系扩展到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而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越来越低,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更难。有关数据表明,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办学规模远远超出了独立设置艺术学院和师范类音乐系。然而,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培养模式和独立设置艺术学院、师范类音乐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面对就业市场,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显得非常迷茫。专业演出团体选拔人才主要从独立设置艺术学院里选拔,而师资口选拔人才主要从师范类院校里选拔。所以本文认为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走出原有的套路,要区别与独立设置艺术学院和师范类音乐系,要依托学科特点走交叉学科之路。
  
  一、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现状分析
  
  1 办学是热点,专业不是重点,就业是难点
  (1)办学是热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音乐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除了音乐学院、师范院校的音乐系以外,大多数综合大学都设有音乐专业。原因之一,音乐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艺术类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原因之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市场空前繁荣,流行乐坛明星闪烁,青少年对音乐的追逐越来越痴迷,报考的人数逐年增加。加上学费较高,刺激着很多综合性大学开设音乐专业。音乐专业招收学生的面积之广、数目之多堪称办学热点。
  (2)专业不是重点。首先,从音乐专业的办学历史来着。独立设置艺术学院,如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系的时间最长,而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办学时间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最短的只有三五年。其次,从音乐专业学科来看,除了少数独立设置艺术学院以外,多数综合性大学不以音乐专业为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上少有思考,更缺少理性的归纳和总结。有些综合大学把音乐专业定位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音乐专业的作用是活跃校园文化,给学校各种活动增光添彩。
  (3)就业是难点。音乐专业通过近20多年的迅猛发展,虽然就学率不断增加,但就业率日渐衰落。除了少数独立设置艺术学院的高材生被各大演出团体招收之外,多数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要自谋职业。而师范类音乐系的本科毕业生在城市就业只能选择小学、幼儿园了。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走两条道路都很难。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毕业生就业显得更加困难。演出团体觉得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培养模式不够完善、系统;教育口觉得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培养模式较之师范类院校不够职业。加上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又没有脱离这两大类学校的套路。所以,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本科生在就业面前显得特别尴尬。
  
  2 培养目标没有特色,专业、课程设置简单照搬
  (1)培养目标没有特色。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独立设置艺术学院、师范类音乐系如出一辙。基本是培养三大块人才:演唱、演奏专门人才、音乐理论研究人才和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没有跳出这三个方面,没有构建适合于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自己的培养模式。
  (2)专业、课程设置简单照搬。一些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设置简单照搬独立设置艺术学院和师范类音乐系,如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表演、器乐表演)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也基本相同。还有一些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进行调整,有的学校简化到只有一个孤立的声乐表演专业,缺乏合理的专业培养构架,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更谈不上构建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研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学校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引导下,为学生搭建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培养、知识获取、人格完善的素质结构。以及完成这种结构培养的方式。人才培养的一般流程应该构建培养目标、教学运行、质量保障三个体系。根据目标合理定位。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表述为:依托学科背景走交叉学科之路。
  
  2 模式内涵
  (1)依托学科背景。本指不同综合性大学有其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不同的发展倾向,而音乐专业的发展方向要和这些背景有联系,要充分依托学科优势来发展自己。根据社会需求寻找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位置,构建适合于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综合性大学有自身的学科优势。首先,课程设置丰富多彩,文、理、工兼收并蓄,科学与艺术水乳交融,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互补互促。其次,姊妹艺术唇齿相依,不仅有音乐,还有舞蹈、绘画、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等。学生的综合性知识结构合理,有充分扩展的空间。
  (2)走交叉学科之路。指综合性大学学科丰富,有极其广阔的交叉空间,有利于音乐专业开辟适合于自身特点的音乐应用领域;有利于走出独立设置艺术学院和师范类音乐系的人才培养的套路。
  
  三、“依托学科背景走交叉学科之路”培养模式的重点和关键
  
  1 “依托学科背景”重点在“依托”
  “依托”是扬长避短的方式,“依托学科背景”是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途径。一般的综合性大学平台较高,如“985”、“211”多属于综合性大学。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之间互补相融。学生综合知识结构完整,基本素质良好。学校对教学投入较大,有雄厚的财力物力,如果找对方向很容易得到快速的发展。
  (1)“依托理、工科背景”发展音乐科技与艺术应用领域。以重庆大学为例:重庆大学是一个理、工科背景的综合性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通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都是它的主干专业。如果依托这些专业,积极拓展新的学科发展空间,打造学科专业建设新的增长点,积极促进音乐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如新办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音乐工程专业,突破音乐教育传统的办学模式,发展音乐科技与艺术应用领域,实现包括音乐学、工程学、电子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跨越。
  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面向广播电视、大众传媒、音乐网站、软件工程等部门的音响工程、音乐录音、音乐信息采编、多媒体软件技术,及音乐教育技术的专门人才。而这类技术性人才更适合于在重庆大学这样的理、工科背景下培养。
  (2)“依托文科背景”发展公共事业管理应用领域。以重庆大学为例:工商管理学院是重庆大学的重点学科, 依托管理学科背景开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下设艺术管理和音乐电子信息技术管理两个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音乐商品对社会音乐生活的介入,已经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于这个庞大的音乐文化市场之中。社会音乐生活的丰富多彩,音乐商品的类型也不断增加,如流动型音乐商品、保存型音乐商品、媒体型音乐商品等。丰富的音乐商品繁衍出音乐艺术管理专业,这个新兴的专业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既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又开拓了音乐专业的应用性。
  
  2 “走交叉学科之路”关键在于“交叉”
  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间的融合,“走交叉学科之路”是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优势。因为,综合性大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各种学科知识互相渗透,各种资源链接有序,便于找到学科间的共生性和交叉性,这是独立设置艺术学院和师范类音乐系不能相比的。
  (1)音乐与文学以及艺术其他门类的交叉。首先,音乐、舞蹈、诗歌的交叉。音乐从原始社会起就不属于单科门类,它与诗歌、舞蹈形成三位一体,称为乐舞,它们本身具有共生性,也可以说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中国的戏曲、意大利歌剧、当代的音乐剧都是三位一体的“乐舞”形式。其次,音乐与、影、视艺术的交叉。众所周知,当代社会音乐像水一样已无孔不入。
  (2)音乐与医学、心理学的交叉。在欧洲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神掌管音乐和医疗,这说明在古代人的心目中,音乐和医疗不分家。20世纪40年代音乐治疗在美国精神障碍领域里广泛应用,后来影响整个欧洲,80年代后期影响全球。在中国古代,早就有音乐与健康关系的文献记载《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说:“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淤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做为舞以宣导之。”《素问.金贵真言论》中记录了五音与五脏的功能关系,五音入五脏可“动五脏之气血”,“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中国现代音乐治疗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现在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音乐治疗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精神障碍领域到疾病康复领域,从心理咨询领域到心理健康教育等。
  综上所述,在综合性大学里,学科交叉的空间非常广泛,音乐专业根据社会人才市场需求,挖掘音乐应用领域的专业方向“依托学科背景走交叉学科之路”,将会开辟出适合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生存发展的广阔空间,对我国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进行专业目录调整时,依据实践需要新设的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办学模式,其中与所在学校优势学科交叉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本文在对中央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优势学科交叉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学科交叉;特色 
期刊
摘要:从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思路,研究和实施了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注重培养一线应用工程师,学生的工程能力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我国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着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缺乏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推介王余光教授主讲的通选课“中国名著导读”,这门课扼要讲解了中国古典名著出现的历史背景,名著的分类和基本书目,并且深入揭示了名著的持久魅力,阐发了名著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同时张扬了对名著的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经典;民族精神;个性化阅读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听课太多,读书太少,直接攻读原著,名著尤其少。这是长期以来本科教学中的一项通病。文科各院系的必修课中也是讲通史、通论的较多,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部分国际一流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及培养目标,得出对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启示。结合我国现行高师院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提出以实现创新教育、培养未来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基于问题的互动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我校“物理教学论”、“世界现代史”等师范专业课课堂上进行了初步实践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师生角色;培养目标;创新思维    一、五所国际一流大学课堂教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孔子和芝诺两位东西方古典哲人的经典名言的重新解读,找出它们表面意思背后隐藏的深刻的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学与思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提出了“有效边界”理论,构建了一套更加符合认知规律的学思模型,为教育学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孔子;“是知也”;芝诺的圆;“有效边界”;学思关系;隐性知识    一、“千古废话”之辩    即便是对《论语》毫无认识的国人也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宏伟目标和根本措施,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展的纲领性文件。本文谈谈学习《纲要》的体会和对经济学教育教学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一些想法,与大家讨论。    一、 客观评价经济学教育改革的成绩、问题和面临形势    客观评价成绩和问题,分析面临的形势,是继续前进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期刊
摘要:史源学是著名史学大师陈垣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大学历史系开创的一门新学科。其特点是重在实践,重在启迪思维、培养人才、训练基本功,是一门将学与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树立严谨学风的学科。此课开设以来,培养了大批文史英才。本文从史源学的特点、内涵、弟子们的亲身感受等,阐明史源学应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在大学历史系教学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关键词:陈垣;史源学;推陈出新     20世纪三四十年
期刊
民  摘要:计算机新技术不断出现,实际使用的CPU在设计理念上也有了不小的变化。还有嵌入式计算机及其应用也非常之多。这些都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挑战。本文介绍了以808618088CPU为主要依托、平台的课程教学中,如何突出基本原理,如何解决理论落后于实际、脱离实际的问题,怎么体现先进的技术理念等方面的思考及做法。  关键词: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微处理器;教改    “微机原理与
期刊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热点。本研究基于学习者的视角,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学校对其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揭示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要想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也必须走创新之路。然而,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是否已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习者
期刊
摘要:本文对“法商结合”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探讨,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认为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可以使“法商结合”逐渐成为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中的亮点,为他们将来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法商结合;案例教学;能力培养    培养和造就“法商结合”型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战略的需要,也是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