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等着我》用朴素的力量帮助人们寻找失联的亲人、友人、恩人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lin5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4月5日,央视首档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开播。在这个以寻人故事为载体的公益平台上,倪萍像一位知心大姐,贴心加耐心地帮助人们寻找失联的亲人、友人和恩人。30多期节目播出后,节目组已经帮助数以千计的求助者完成心愿。选择在自己55岁之际重返离开已经10年的央视,倪萍有自己的理由:“当你觉得自己还有点用,内心会挺幸福的。”
  “她在这个节目里挣的还没捐的多”
  在2014年7月的一期节目中,一位名叫邱金龙的嘉宾带着自己的妈妈来找亲人。据邱金龙介绍,他4岁那年,妈妈带着他和两岁的弟弟在路上被人贩子拐骗。被拐后,妈妈受到刺激患了精神分裂并伴随间歇性失忆。由于思念家人,邱金龙总是看到妈妈一个人流泪。虽然做过很多次的寻亲尝试,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再加上本身家境的贫寒,一直没能如愿。
  凭借强大的全媒体寻人平台,《等着我》帮助邱金龙的妈妈找到了家人。接到那个地址,邱金龙妈妈哭得很伤心,一旁的倪萍也被感动得流泪:“我看他们家家庭条件也不好,她找亲人的路费我们节目能不能出?”
  除了替嘉宾向节目组“要钱”,倪萍自己也在节目现场一次次慷慨解囊。“她在这个节目里挣的还没捐的多呢。”节目制片人杨新刚说。
  父亲病逝,自幼立志从医,不想却在成为护士的前一天被诊断出白血病。听着四川女孩王思培讲述自己的坎坷人生,倪萍在《等着我》现场几次落泪,当场捐款10万元帮她治病。不光捐款,倪萍还在节目现场捐画,自己儿子虎子价值不菲的钢琴也被她捐给了一个喜欢音乐的盲童。
  “有能力的人去帮助没有能力的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是应该的。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倪萍总是说,做《等着我》这个节目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为了感染更多的人去帮助自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以前基本不看微博的倪萍,自从主持这档节目之后,也开始尝试着在微博上频繁更新,分享自己和儿子一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琐事。“现在我顺手就发,我觉得这是帮助栏目和自己。之前我从端盘子回到后厨,后厨不用喊,出来张罗就得喊。每期节目我都会做笔记,现在已经记下了200多个故事,到时候会写一本新书。”倪萍说。
  拿起《等着我》的话筒之后,倪萍从未刻意煽情,她选择用一种唠家常的方式和嘉宾聊天,讲述一段段属于每个人的心路历程,在嘉宾情绪激动时还会开几句轻松的小玩笑调节气氛。
  节目之外,倪萍是个公认的“段子手”。“以前我同事经常叫我一起吃饭,让我给他们说笑话。可以说,生活中我是一个幽默的人,也喜欢幽默的东西。”倪萍说,可是在《等着我》里,大多数时候她都是在边听边流眼泪。
  一档晚间22:38开始的节目,开播近一年来收视率却屡创新高。特别是2015年开年以来,“在这个档位已经遥遥领先,算是奇迹了”。
  “一个人找人和100个人找人效果是不一样的,只有更多的人帮助我们的嘉宾寻人,他们才有可能更快地找到自己的亲人、爱人和朋友。”倪萍说。
  “我现在这个年龄,说大白话才有意义”
  1988年,倪萍成为央视主持人,1990年主持《综艺大观》,1991年开始在央视挑大梁,主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并且坐镇十余年,还连续3年获得“金话筒奖”。
  2004年,倪萍辞去央视主持人职务,將关系转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近年来,她的身份已经变成了“演员”倪萍、“画家”倪萍、“作家”倪萍。对此,倪萍曾开玩笑说:“我书里还写呢,别人说我是‘华丽转身’,我妈听成了‘滑稽转身’。”
  10年来,倪萍幸运地在几个领域之间转换,影后拿了好几个,出书办画展也无不风生水起,有滋有味。
  正是因为倪萍在其他领域的游刃有余,让节目组深知此次请她“出山”的难度。但是从节目的风格来看,以亲切平和著称并且一直以来热心公益的倪萍确实是主持这档节目的不二人选。特别是她书中随处可见的平民气质,更是和接地气的《等着我》高度契合。
  对于回归主持人岗位,倪萍自己也有过不少纠结。当时在微博里她这样写道:“台里让我上班,主持一个叫《等着我》的栏目。我起初是坚决不上,着迷于画画、写东西,过着不露头不显脸的生活,意志完全消退了。结果最后还是被他们说动了,这些年光拿工资不给台里干活也不太合适,哈。其实我骨子里是怕做不好,电视已经今非昔比了,我怕跟不上观众,谁看你在那儿唠叨?”
  “我太久没有拿话筒了,虽然之前做过评委,但这是两回事。”倪萍当时告诉他们要认真想一想,结果考虑了半个多月,天天晚上搜寻各种电视谈话节目到后半夜,一通恶补。
  “后来同意,一半原因是我是台里员工,还有一半原因是想和普通人打交道,了解普通人的苦难。”倪萍说,每一期节目自己都特别感动,面对生活的艰辛,那些普通人的打拼不能不令人动容。
  尽管节目过去很久,提及节目中那个让她揪心的寻母少年,倪萍的眼眶还是会瞬间湿润,“武大一个男孩,几个月时母亲走了,他暑假打工赚钱,捡垃圾,卖废品,到处找母亲。后来才知道,母亲嫁过好几次,每次生完孩子就走了。这个孩子上中学时还找老师借了5000元,为了给得癌症的爸爸治病。人世间有这样的事情,问他为什么还找母亲,他说妈妈流落街头没有人养怎么办?不管母亲变成什么样了都要把她找回来。”
  在进入监狱帮助罗红军找到家人时,倪萍遇到这样一个小插曲:罗红军的姐姐并不认识倪萍,问她贵姓,倪萍随口回答,就叫我倪大姐吧。没有名主持的架子和高姿态,让人倍感亲切。
  在倪萍看来,做《等着我》这个节目就是要平等地和普通人说话,这个平等不仅仅体现在语调上,只有心平等了才是真正的平等,你的愿望要让求助者感受到。所以她嘱咐化妆师,千万别浓妆艳抹,在这个节目里,不要项链,不要耳环,不要漂亮衣服,把心灵展现出来就好。
  “我从来没有刻意去做公益”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倪萍曾在央视主办的《爱的奉献》大型义演晚会上捐出了100万元人民币,此举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发帖称,倪萍虽然出演了一些影视作品,也给一些家喻户晓的品牌做过代言,但毕竟不像其他一些一线明星那样收入丰厚,能一次捐出100万元给灾区,实在令人佩服。更令人佩服的是,倪萍在赈灾晚会上表现得非常低调,她并没有在镜头前展示自己捐助的巨额资金的数额,而是悄悄送到工作人员手里。
  那天,面对众多记者的追问,倪萍泪流满面,不愿多谈。她说自己从社会得到很多,只不过做了应该做的事,因为“灾难不可以分担,苦难可以分担,日子还得过下去”。后来很多场合被问到,倪萍都不愿旧事再提,不是沉默不语,就是用一句“你捐了100万,人家就会觉得你有1000万,其实根本没有,只是觉得那个时候就应该那么做”一笔带过。
  很多时候,一些人抡圆了去做的公益对倪萍来说就是举手之劳。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大型原创音乐公益节目《梦想星搭档》年终特别奉献“梦想盛典”邀请倪萍做嘉宾主持。为一组公益照片做完解说后,一向低调的她却在现场首开金口清唱一首《心中的太阳》,为公益募捐。“我从来没有刻意去做公益,只是遇到该伸手相助的时候就伸手拉了一把。”倪萍说。
  离开主持人岗位后,倪萍一直默默热心公益事业,用行动诠释着一个女人最善良的爱。近年来,倪萍深居简出,写书画画,几乎不接受采访,也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
  如今,不少公众人物热衷做公益,但是做公益就免不了会招来疑问。比如有人认为,像演艺明星这样的公众人物,就该出手阔绰,或者捐款应该与自己的收入形成“正比”,捐款越多越能体现爱心。但是这种偏见却让一些公众人物左右为难。而倪萍自己,也曾遭遇过天价卖画的质疑。
  2011年1 0月,《和姥姥一起画画——倪萍水墨画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展出,画展展出了倪萍的水墨画新作100余幅,其中一幅《韵》拍得118万元。倪萍说,数字听上去很吓人,其实是公益拍卖,“公益拍卖的价格,显示的是买家的爱心,而不单纯是作品的质量”。
  “做公益被人误解是正常的,我从来不奢望被所有人理解。”在倪萍看来,爱心不在一时一事,而是一种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捐款不能以多少论英雄,爱心不因为捐款的多少而区分大小。明星艺人捐款百万、千万元,表达的是爱心,普通百姓捐款一元二元,表达的同样是爱心。捐款可以计算,但爱心无法衡量。
其他文献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直在为人民的福利而奋斗。而对于家人,毛泽东则严格要求。正如毛新宇所说,不追求做官追求为人民服务,这应该是爷爷毛泽东的一贯教导。“文革”之后,毛家的后人渐渐走出政治舞台,在毛泽东的直系后代中,目前没有一个人在政坛做官。  目前毛泽东的直系后代,分别有女儿李敏(与贺子珍1936年所生)、李讷(与江青1940年所生)、孙子毛新宇(毛岸青与邵华之子,1970年出生)、外孙孔继宁
期刊
一场误会使之成为俄文“学霸”  1938年5月下旬,时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的刘亚楼,受中共中央委派,和卢冬生、李天佑、杨至成、谭家述、钟赤兵等经新疆,前往苏联,赴世界著名军事院校、素有“苏联红军大脑”之称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  身在异国他乡,最困难的莫过于语言关。苏联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为了解决中国留学生的难题,特地派来了一些辅导人员。辅导刘亚楼的是年轻漂亮的中国姑娘苏丽娃。她是中国工人运动领袖
期刊
孔继宁,1962年出生在中南海,他是毛泽东之女李敏的儿子,外孙辈中唯一与毛泽东有过接触的人。孔继宁是毛泽东第三代后人中最年长者,现任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外孙辈中唯一与外公有过接触的人  2007年8月1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开始播出纪录片《父辈的战争岁月》,由孔继宁担纲主持。而这名主持人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毛泽东之女李敏的儿子。  “在毛
期刊
王效芝,1972年出生,他是李讷的儿子,原名徐小宁,后改名王效芝,效仿其外祖父毛润芝的意思。王效芝继承了毛家自尊、自强的个性,不喜欢抛头露面,并选择了一条与父母完全不同的独立生活道路:下海经商。  李讷简朴的婚礼  1965年暑假,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解放军报》当编辑。1966年,26岁的她,担任《解放军报》总编辑。此时,她化名“萧力”,亦即“小李”的谐音。  不过,李讷没干多久总编辑,
期刊
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唯一活下来的孩子。1936年冬,她出生在陕北的保安县。在孔东梅看来,母亲李敏的命运十分坎坷。“但妈妈的婚姻是很成功的,她和父亲自由恋爱……他们一辈子非常相爱。”  最普通的“第一女儿”  “妈妈很朴素,我从来没有见她戴过一件首饰”;  “妈妈特别温柔,特别谦让别人,非常爱孩子”;  “妈妈当年挺难的,她夹在外婆和外公之间,性格又不是很泼辣,既要为外婆豁得出去,又要顾及外公很多…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提起毛泽东的侄子,熟知的是毛远新。其实,毛泽东还有一个侄子,名叫贺麓成。贺麓成是毛泽覃烈士和贺怡的儿子,1935年出生,原名毛楚成(又名毛岸成)。他是毛氏家族中不多见的高级技术专家。  寻亲路上痛失母亲  贺麓成原名毛楚成(又名毛岸成),他既是毛泽东的侄子,又是毛泽东的姨侄儿——他是毛泽东三弟毛泽覃之子,其母贺怡的胞姐便是毛泽东之妻贺子珍。贺是母姓,“麓”是湖南岳麓山之意,表示对
期刊
抢关东国共角逐战锦州辽沈尘定  随着战争形势的进展,解放军日益壮大、国民党军日见萎缩,国共双方的武装力量由以强剿弱到势均力敌,不但使蒋介石对于自己要3个月消灭共产党的大话脸红,更认识到同毛泽东的较量不是可以用时间来推算的。而毛泽东却明确指出彻底打败国民党可以在3到5年之间完成。  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蒋介石集团发起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决战,12日打响辽沈战役,11月4日战役结束,歼
期刊
李莉,毛远新之女,1977年1月出生时,其父毛远新刚刚被关押3个月,母亲全秀凤也正在隔离审查。李莉10个月时高烧不退,导致双耳失聪。后在毛远新的指导下,李莉考上了上海聋哑青年技校美术班,并走上工作岗位。  毛远新的妻子系王洪文介绍  1972年,毛远新与全秀凤结婚。全秀凤曾是上海织袜厂女工。毛远新是“文革”中的风云人物,一度成为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来成为毛泽东的“联络员”。  毛远新跟江
期刊
陨石雨这一则消息,在民间,在老百姓那里,引发了不少傳说,不少人议论:“这陨石雨,可是百年不遇,听说落下了三块大石头。这三块大石头,就是说中国必有三个大人物要归天了。”“可不是嘛,三个领袖,周总理、朱老总、毛主席,都是1976年逝世。”  他默默地仰望天空  1976年,毛泽东已进入83高龄。4月22日黄昏,孟锦云坐在沙发上翻看当天的报纸,也许是翻动报纸的细微声音惊动了毛泽东,他问道:“报上都有些什
期刊
20岁之前,他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有一件新衣服。四兄弟一起创业,养鹌鹑,他们做成了世界第一。改行做饲料,又成为中国饲料大王。尽管生意做得很大,刘永好却认为,自己还不算是成功。那么,做到什么程度他才觉得成功呢?  兄弟一起创业  1966年,作为年仅15岁的红卫兵小将,刘永好跟着老师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他特地挑了一件家里最好的呢子衣服。衣服是父亲1949年土改的时候在地摊上买来的,据说还是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