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用多种手段,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把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与活动,数学教学就会透过文化层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文化 素养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透过数学文化的学习还可以受到人格品行的教育。
然而,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数学教学过于关注知识掌握、重技能的训练重结论的运用,忽视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传统数学教育中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感悟是随意地、因人而异和不知不觉的。而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把它改变为有计划、有目的、自然地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深刻地认识数学和真正地应用,让数学真正地发挥它应用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执着奋进的探索精神
新教材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更注重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如《圆的周长》一课,如果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只是对书上的介绍进行一个简单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并进行简单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够的。在研究过程中是如何“借助正多边形周长研究圆周长”,然后做成一个动画形式的多媒体课件,让这一过程,通过一个很简短的动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不但通过书上的文本进行粗略的感知,还让他们对于这个内容作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伟大数学思想和智慧。通过这些小的细节,培养学生不满足于原有结论,不断超越、执着奋进的探索精神等,而这才是我们应该透过课堂中的数学史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的东西。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思想教育。
二、加强教师文化底蕴的提升
如果说数学需要“文化素养”,那么首先教师更需要“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化底蕴是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保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反映了教师的文化修养。首先,教师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其次,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数学文化品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教学《奇妙的图形密铺》一课时,老师出示一张江面落日图,美丽的夕阳,波光粼粼的江面,让学生不由得声情并茂地吟诵起了《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师: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用得最好的是哪个词?(板书课题:铺)的确,铺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江面照射过来,就像“铺”在江上,非常形象,这个词用得真是太妙了!这样新颖的教学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新课标把数学文化教学的选择权交给教师,充分体现了对数学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为培养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三、挖掘数学中文化资源,意会数学中的美
数学课堂是数学文化渗透的主要渠道,而学生则是课堂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去挖掘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
从四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画图,列表,列举,还原,置换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求遇到不同问题应用不同方法、相同问题可用不同方法、不同问题可用相同方法等.这就使学生开阔眼界,遇到新问题,除用原来的方法外,可促使他们想象更新的方法,培养了数学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数学问题要多增加综合发展性和思维开拓性,改变呆板的单一题型,减少机械模仿,淡化技巧形式,增加探索性、开放性的情景问题的研讨。如果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思维的快乐,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文化素养的提升。那么,数学的文化功能、数学的美的价值也就真正得到了兑现。
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适时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学习数学家探求的精神。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有意提炼、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孩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来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基础上,意会数学中的美和辩证法的思想,让学生的心田浸润数学文化。
四、积极拓展活动效能体验数学的美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数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吸引力,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游戏竞赛
结合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适当开展一些游戏或竞赛,加深或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口算比赛、猜数学谜、玩七巧板、玩数学扑克、开数学“门诊”。
(二)动手操作
如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课外作业就让学生用这些平面图形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图案。在拼一拼中,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美丽的图案,从中丰富了感性认识,进一步熟识这些平面图形,真实地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三)实践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收集常用数据,了解数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当我们努力把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与活动时,数学教学就会透过文化层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使他们人格个性、情感体验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每个人的数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小燕.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J].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09(3).
[2]朱德江.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文化 素养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透过数学文化的学习还可以受到人格品行的教育。
然而,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数学教学过于关注知识掌握、重技能的训练重结论的运用,忽视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传统数学教育中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感悟是随意地、因人而异和不知不觉的。而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把它改变为有计划、有目的、自然地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深刻地认识数学和真正地应用,让数学真正地发挥它应用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执着奋进的探索精神
新教材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更注重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如《圆的周长》一课,如果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只是对书上的介绍进行一个简单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并进行简单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够的。在研究过程中是如何“借助正多边形周长研究圆周长”,然后做成一个动画形式的多媒体课件,让这一过程,通过一个很简短的动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不但通过书上的文本进行粗略的感知,还让他们对于这个内容作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伟大数学思想和智慧。通过这些小的细节,培养学生不满足于原有结论,不断超越、执着奋进的探索精神等,而这才是我们应该透过课堂中的数学史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的东西。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思想教育。
二、加强教师文化底蕴的提升
如果说数学需要“文化素养”,那么首先教师更需要“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化底蕴是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保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反映了教师的文化修养。首先,教师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其次,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数学文化品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教学《奇妙的图形密铺》一课时,老师出示一张江面落日图,美丽的夕阳,波光粼粼的江面,让学生不由得声情并茂地吟诵起了《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师: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用得最好的是哪个词?(板书课题:铺)的确,铺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江面照射过来,就像“铺”在江上,非常形象,这个词用得真是太妙了!这样新颖的教学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新课标把数学文化教学的选择权交给教师,充分体现了对数学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为培养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三、挖掘数学中文化资源,意会数学中的美
数学课堂是数学文化渗透的主要渠道,而学生则是课堂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去挖掘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
从四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画图,列表,列举,还原,置换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求遇到不同问题应用不同方法、相同问题可用不同方法、不同问题可用相同方法等.这就使学生开阔眼界,遇到新问题,除用原来的方法外,可促使他们想象更新的方法,培养了数学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数学问题要多增加综合发展性和思维开拓性,改变呆板的单一题型,减少机械模仿,淡化技巧形式,增加探索性、开放性的情景问题的研讨。如果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思维的快乐,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文化素养的提升。那么,数学的文化功能、数学的美的价值也就真正得到了兑现。
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适时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学习数学家探求的精神。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有意提炼、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孩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来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基础上,意会数学中的美和辩证法的思想,让学生的心田浸润数学文化。
四、积极拓展活动效能体验数学的美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数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吸引力,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游戏竞赛
结合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适当开展一些游戏或竞赛,加深或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口算比赛、猜数学谜、玩七巧板、玩数学扑克、开数学“门诊”。
(二)动手操作
如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课外作业就让学生用这些平面图形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图案。在拼一拼中,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美丽的图案,从中丰富了感性认识,进一步熟识这些平面图形,真实地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三)实践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收集常用数据,了解数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当我们努力把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与活动时,数学教学就会透过文化层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使他们人格个性、情感体验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每个人的数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小燕.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J].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09(3).
[2]朱德江.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