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听到王永祥的名字,是在北京技术市场协会的一次采访中。协会的同志打趣地称他为“兔爷”。不久前,他刚刚获得第十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技术经营人才之星”的称号。凭直觉,“兔爷”一定是位有故事的人。
弃官从“兔”
“我这故事得从23年前讲起。”在北京怀柔的华祥兔业有限责任公司见到王永祥时,眼前是一个削瘦却精神矍铄的老人,脸上的皱纹和憨厚的笑容使他看上去非常朴实。
王永祥介绍,1984年,自己任陕西省延安市房管局南市房管所所长时,中央1号文件鼓励干部“走出办公室,帮助农民搞商品生产”。当年4月,王永祥凭借自己曾成功繁殖过100多只獭兔的经验,第一批响应延安市委号召,到农村去带动农民养兔致富,并承诺“要把兔业当事业来办”。他整天和农民吃住在一起,手把手地传授养兔经验。仅仅3个月的时间,延安的兔业蓬勃兴起;仅仅1年时间,该市就出了11个养兔万元户,其中9个都是农民。这些都少不了王永祥的功劳。
如果说养兔是兔业的起步,那么,兔产品的加工则是第二步。1986年9月,北京新艺裘皮厂用延安生产的2054吨獭兔皮制作的服装,以每件170-190元的价格,首批打入美国市场。紧接着,以王永祥为首的延安獭兔养殖协会制定了兔产品“立足内销,欢迎外销”的市场定位,在西安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獭兔赛兔大会,王永祥把吉普车卖掉作为会务经费,把华沙牌小轿车作为奖品奖给了团体第一名,启动了獭兔业向全国发展的态势。王永祥随即从延安“转战”到北京。在他的倡议下,中国养兔协会成立;在他的参与下,全国兔业信息网络建成;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兔业》内刊、《中国兔业》网站相继面世。
小兔子成就大产业
眼看着小兔子真的成就了大事业,王永祥心里备感欣慰。为了保证协会的运作,解决经费问题,他注册了北京华祥兔业有限公司,实现了协会、兔报、公司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了加强兔业技术的传播与指导,他成立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华祥兔业发展中心,设立了专家组,聘请分布在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分别组成育种、兔病、管理等7个专家组进行指导性服务。
一次,辽宁海城某兔场发生獭兔大规模死亡,王永祥与三位专家迅速组成应急队伍,火速飞赴辽宁,仅四天就控制了兔群的传染病,却没有收取任何报酬。为了进一步传播兔业养殖技术,防治兔病,王永祥每年都举办培训班,函授与实地培训兼顾。学员们在培训班里既能学到理论又能进行实践,既能学到技术又能练就兔业打假的“火眼金睛”。大家开玩笑说,自己是从“兔黄浦军校”毕业的。
为了加速兔产品的流通,王永祥所在的协会每年还要承办全国兔业交流大会,他戏称为“兔奥运”。截至目前,“兔奥运”已经开了23届,不仅对突出贡献者给予了表彰,也为兔业科技工作者、兔业企业和养兔场户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江苏省太仓市金星獭兔业公司曾经一度遭遇困境。王永祥通过华祥兔业发展中心先后向该公司调出种兔3600多只,使他们摆脱了困境。之后,该中心又请专家组育种专家——南京农大动物科学院徐汉涛教授对该公司种兔进行了8年辛勤培育,成功地育成了“中系獭兔”,在第20、21、23届全国兔交会期间,三次获得金奖,该公司被授予“全国獭兔龙头企业”称号,继而向全国推广种兔2万多只,实现效益260多万元。
河北省肃宁县人李建宗在全国兔业交流大会上看到裘皮服装倍受欢迎,且售价很高,于是便加入了兔皮流通商的行列。在王永祥的《中国兔业》内刊提供的信息指导下,他常年流动在全国各地收购兔皮。一张兔皮净赚5元,几年下来,李建宗就靠小小的兔皮盖起了两座别墅,而且还带动自己的亲戚、乡邻都成了兔皮流通商……
不赚“倒人之富”23年来,我国兔业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特别是獭兔业已成为一个亮点,每年出口獭兔皮400多万张。眼看着兔肉、兔皮、兔商品被串成了一条“珍珠链”,王永祥打心眼里高兴。
“我搞兔业不是为了自己致富,而是为了把它发展成一个产业。”他说,当初搞兔业时,自己是一名国家干部,现在退休了,他还是一名共产党员。王永祥自己的兔场规模很小,利润也有限,仅仅是为了维持协会各项事务的正常发展,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全国兔业健康发展这个“大蛋糕”上。因为他的理想,就是要把中国的兔业真正发展成一个产业,是为了创造财富,而不是为了靠“炒种”来赚得“倒人之富”。
由于事迹突出,今年3月,王永祥获得了首届北京诚信经纪人提名奖;4月12日,他又获得了“北京市技术经营人才之星”称号。他说,这23年自己过得很充实,在事业上没有失落感,甚至还有些自豪感。
“兔爷”的故事讲到这里,记者才真正理解了他把“小兔子”当作“大事业”的真正动力。用王永祥的话说,这动力的真正源泉,就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弃官从“兔”
“我这故事得从23年前讲起。”在北京怀柔的华祥兔业有限责任公司见到王永祥时,眼前是一个削瘦却精神矍铄的老人,脸上的皱纹和憨厚的笑容使他看上去非常朴实。
王永祥介绍,1984年,自己任陕西省延安市房管局南市房管所所长时,中央1号文件鼓励干部“走出办公室,帮助农民搞商品生产”。当年4月,王永祥凭借自己曾成功繁殖过100多只獭兔的经验,第一批响应延安市委号召,到农村去带动农民养兔致富,并承诺“要把兔业当事业来办”。他整天和农民吃住在一起,手把手地传授养兔经验。仅仅3个月的时间,延安的兔业蓬勃兴起;仅仅1年时间,该市就出了11个养兔万元户,其中9个都是农民。这些都少不了王永祥的功劳。
如果说养兔是兔业的起步,那么,兔产品的加工则是第二步。1986年9月,北京新艺裘皮厂用延安生产的2054吨獭兔皮制作的服装,以每件170-190元的价格,首批打入美国市场。紧接着,以王永祥为首的延安獭兔养殖协会制定了兔产品“立足内销,欢迎外销”的市场定位,在西安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獭兔赛兔大会,王永祥把吉普车卖掉作为会务经费,把华沙牌小轿车作为奖品奖给了团体第一名,启动了獭兔业向全国发展的态势。王永祥随即从延安“转战”到北京。在他的倡议下,中国养兔协会成立;在他的参与下,全国兔业信息网络建成;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兔业》内刊、《中国兔业》网站相继面世。
小兔子成就大产业
眼看着小兔子真的成就了大事业,王永祥心里备感欣慰。为了保证协会的运作,解决经费问题,他注册了北京华祥兔业有限公司,实现了协会、兔报、公司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了加强兔业技术的传播与指导,他成立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华祥兔业发展中心,设立了专家组,聘请分布在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分别组成育种、兔病、管理等7个专家组进行指导性服务。
一次,辽宁海城某兔场发生獭兔大规模死亡,王永祥与三位专家迅速组成应急队伍,火速飞赴辽宁,仅四天就控制了兔群的传染病,却没有收取任何报酬。为了进一步传播兔业养殖技术,防治兔病,王永祥每年都举办培训班,函授与实地培训兼顾。学员们在培训班里既能学到理论又能进行实践,既能学到技术又能练就兔业打假的“火眼金睛”。大家开玩笑说,自己是从“兔黄浦军校”毕业的。
为了加速兔产品的流通,王永祥所在的协会每年还要承办全国兔业交流大会,他戏称为“兔奥运”。截至目前,“兔奥运”已经开了23届,不仅对突出贡献者给予了表彰,也为兔业科技工作者、兔业企业和养兔场户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江苏省太仓市金星獭兔业公司曾经一度遭遇困境。王永祥通过华祥兔业发展中心先后向该公司调出种兔3600多只,使他们摆脱了困境。之后,该中心又请专家组育种专家——南京农大动物科学院徐汉涛教授对该公司种兔进行了8年辛勤培育,成功地育成了“中系獭兔”,在第20、21、23届全国兔交会期间,三次获得金奖,该公司被授予“全国獭兔龙头企业”称号,继而向全国推广种兔2万多只,实现效益260多万元。
河北省肃宁县人李建宗在全国兔业交流大会上看到裘皮服装倍受欢迎,且售价很高,于是便加入了兔皮流通商的行列。在王永祥的《中国兔业》内刊提供的信息指导下,他常年流动在全国各地收购兔皮。一张兔皮净赚5元,几年下来,李建宗就靠小小的兔皮盖起了两座别墅,而且还带动自己的亲戚、乡邻都成了兔皮流通商……
不赚“倒人之富”23年来,我国兔业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特别是獭兔业已成为一个亮点,每年出口獭兔皮400多万张。眼看着兔肉、兔皮、兔商品被串成了一条“珍珠链”,王永祥打心眼里高兴。
“我搞兔业不是为了自己致富,而是为了把它发展成一个产业。”他说,当初搞兔业时,自己是一名国家干部,现在退休了,他还是一名共产党员。王永祥自己的兔场规模很小,利润也有限,仅仅是为了维持协会各项事务的正常发展,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全国兔业健康发展这个“大蛋糕”上。因为他的理想,就是要把中国的兔业真正发展成一个产业,是为了创造财富,而不是为了靠“炒种”来赚得“倒人之富”。
由于事迹突出,今年3月,王永祥获得了首届北京诚信经纪人提名奖;4月12日,他又获得了“北京市技术经营人才之星”称号。他说,这23年自己过得很充实,在事业上没有失落感,甚至还有些自豪感。
“兔爷”的故事讲到这里,记者才真正理解了他把“小兔子”当作“大事业”的真正动力。用王永祥的话说,这动力的真正源泉,就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