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提供双学分课程 降低高中辍学率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 毅 编译
  
  据美国《纽约时报》2007年10月24日报道,为了提高纽约中学毕业率,州教育官员提议实施教育援助计划。该计划拟对濒临辍学的12 000名学生提供援助,让他们在中学即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纽约州教育委员理查德·米尔斯(Richard P. Mills)说,昨天,州教育理事会(the State’s Board of Regents)已批准了该计划,接受援助的学生除得到资金援助外,其所修学分也将得到大学及中学的认可。这将取代4年中学、4年大学的4 4模式,这些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并取得大学学位只要七年时间。这种中学与大学合作的模式将为可能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提供帮助,以便使其更顺利地走向成功。
  近几年,双学分课程在美国发展极为迅速。报告显示,美国除有三个州未实行外,其他各州均实施了形式各异的双学分课程。参加双学分课程的学生可以在高中毕业之前先修习大学的一些课程,这样,既可以让他们真正体会大学的生活、学习,也可以让他们获得高中、大学的学分。推行这一计划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可以避免其在进入大学后再参加补习班补习功课。
  有研究表明,来自低收入阶层的学生从双学分课程项目中受益最多。
  编译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灵武市近五年来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以开展校园足球为特色,推动学校足球运动开展状况、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校园足球;开展状况;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为了深入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灵武市校园足球运动水平,灵武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从2009年9月开展宣传并全面启动,2010年5月进行第一届校园足
[前 言]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在论述学校品质建设时指出:第一,探讨学校品质建设,加强学校品质建设,是时代的呼唤,学校品质提升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促进作用;第二,研究和促进学校品质建设是现实的需要,在人人都谈特色的同时,应该探索一些共性的东西,这就是学校的品质;第三,学校品质不仅要从不同侧面进行探讨,更要有准确的切入点,如时间上,要考虑过去、现在和未来,空间上,要包括宏观、中观和微
一、前言  转型时期中国出现的文化失序、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种种社会现象,极不利于中国社会公民的成长和中华文化的发扬。  正是在这种青少年道德发展需求和整个民族文化建设关键历史时机,“唯时代之所适,为道变化之所需”,催生了广大中小学的国学教育热。但在发展进程中,国学教育价值取向模糊、内容随意零乱、方式简单机械、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越来越集中突出,严重制约着它的健康发展。宁波市镇安小学所实践的国学是从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日益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凸显,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北京市112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道路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现状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思维方式不断变革,导致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诸
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投入的人力、精力不可谓不少,德育的首要地位也相当明确,但在实效性上总是差强人意,特别是学生关爱他人、热心社会公益的品行还有待极大地提高。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结合区域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学分制的德育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力求将学生的“知”与“行”连接起来,孕育爱心,寓“德”于“行”,真正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一、德育重心——转移于“行
应英国艺术家爱丽丝(Julie Alice Chappell)的邀请,前往她的工作室参观,刚进门就被吓了一跳:昏暗的光线里,密密麻麻的虫子爬满了工作台,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还以为走进了某座自然博物馆。也许是看出了大家的窘态,爱丽丝笑着拉开窗帘,洒进来的阳光,把虫子身上的透明翅膀映照得五颜六色,每一只触角都弯弯曲曲努力向前探索,似乎在告诉大家:看,我们其实并不可怕。  垃圾也有涅槃时  爱丽丝不仅热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即师生间的交互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本质。政治课教学必须实现主体间性转向,使之从成才教育转向成人教育,从教材教学转向文本教学,从理想化教育转向生活化教育。  一、主体间性与主体间性教育理论  主体间性也叫主体际性或交互主体性,是当代哲学用以构建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其本质深刻地体现了生活世界性。胡塞尔认为,每个生命的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这些自我因拥有一个共同的生活世界而成为共同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学应该是“导学”,教师应该是“导师”。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突显,教师导学是关系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当前教育界讨论的主要问题。    一、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从专业角度看,教师受过专业培训,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无论从责任还是义务,教师都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他必须充分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阈下幸福校园的构建,从环境文化建设、阅读品位书香、课堂教学改革、文化艺术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星卡评价制度、人文管理机制7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内涵发展;幸福校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直得不到确认和保障。再加上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进度和方法,使得培养出的学生鲜有个性,这种师生间的失衡、发展需
【摘要】快乐、高效的儿童情境学习是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36年来实践与研究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她“顺应儿童天性,从关入手”,让儿童在美的情境中带着愉悦的情绪投入学习;进而“突出情感与认知结合”使儿童已激起的情绪伴随学习过程:并通过各种“儿童主体的活动”促其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其间关注儿童的思维,鼓励想象,以尽早开发儿童潜能,培养创造力。李吉林老师的探索不仅为儿童快乐高效学习揭示出一条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