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为满足专业课堂中师生对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解决专业教学中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素材匮乏、单一、无监控把控,缺乏考察体系的问题,本次教学改革提出建立应用于电子信息类的,具有多维度、开放性、标准性的素材平台,并建立合理的考察体系,通过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全员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2017JY-Y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47-01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此,我们把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双创教育的改革作为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手段。
1.现状分析及问题
1.1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未建立体系。
通过走访专业教师,老师们反映在专业课程中,他们愿意加入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尝试中,学生反映也较好。但是,能加入的元素多是教师临时性的、火花式的添加。
1.2专业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内容需要 监督和把控。老师们乐于在课堂中加入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但是添加内容是否正确、细节上是否有错误需要专业人员予以辅助和指导。
1.3个人力量有限,专业限制。每位教师所研究和擅长的领域不尽相同,仅靠自己准备资料,不仅会牵扯大量精力,而且内容会比较单一,不能够成为体系。
1.4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未形成闭环反馈,无法评价。由于没有一个科学可靠的评价体系,无法衡量学生吸收了多少,没有信息的汇总与分析。
2.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2.1建立多维度、开放性、标准型的素材平台。
2.2建立教师和学生双线考察反馈体系。将研究中形成的一般规律回归课堂,通过课堂实践教学验证思政、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的可行性。考察反馈体系由教师及学生两部分组成。学生部分,拟根据在平时成绩或期末成绩中加入对相关知识的考察,或调查问卷等形式;教师方面拟从课堂反馈、素材平台利用效率等形式,建立合理的考察体系,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修正。
2.3探讨教学内相应素材的结合点,并应用于实际的专业教学环节。
2.4建立教师和学生双线考察反馈体系,完成体系的闭环构建。探讨如何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中合理评价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并分析原因,找到修正方案。
3.实践成效及分析
3.1针对低年级学生。主要针对大一新生,采用的课程为专业技术导论课程。主要原因是:(1)导论课程教学时间相对宽裕,便于思政、双创元素的加入。(2))所加入的思政、双创元素和教学内容有很高的相关性,与教学内容连接较好。(3)大一学生課堂吸收率较高,对专业了解的需求度较高。在期末的结课论文中,学生对老师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思政及双创元素表示很大支持,并且表明了哪些内容希望老师更深入讲解,哪些内容不是非常感兴趣。教师能过根据学生需求及兴趣对素材库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完成闭环,实践教学成果较好。
3.2针对高年级学生。针对高年级学生,在专业理论课程、实践项目课程进行探索和尝试。特别是在实践项目课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立项等环节,会自觉主动的在十九大报告中寻找立项依据,在项目进行中发挥创新思维。
4.结语
为满足专业课堂中师生对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解决专业教学中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素材匮乏、单一、无监控把控,缺乏考察体系的问题,本次教学改革提出建立应用于电子信息类的,具有多维度、开放性、标准性的素材平台,并建立合理的考察体系,通过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探索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双创元素的有效方法,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韩飞.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科学定位[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24-28.
【关键词】全员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2017JY-Y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47-01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此,我们把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双创教育的改革作为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手段。
1.现状分析及问题
1.1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未建立体系。
通过走访专业教师,老师们反映在专业课程中,他们愿意加入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尝试中,学生反映也较好。但是,能加入的元素多是教师临时性的、火花式的添加。
1.2专业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内容需要 监督和把控。老师们乐于在课堂中加入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但是添加内容是否正确、细节上是否有错误需要专业人员予以辅助和指导。
1.3个人力量有限,专业限制。每位教师所研究和擅长的领域不尽相同,仅靠自己准备资料,不仅会牵扯大量精力,而且内容会比较单一,不能够成为体系。
1.4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未形成闭环反馈,无法评价。由于没有一个科学可靠的评价体系,无法衡量学生吸收了多少,没有信息的汇总与分析。
2.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2.1建立多维度、开放性、标准型的素材平台。
2.2建立教师和学生双线考察反馈体系。将研究中形成的一般规律回归课堂,通过课堂实践教学验证思政、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的可行性。考察反馈体系由教师及学生两部分组成。学生部分,拟根据在平时成绩或期末成绩中加入对相关知识的考察,或调查问卷等形式;教师方面拟从课堂反馈、素材平台利用效率等形式,建立合理的考察体系,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修正。
2.3探讨教学内相应素材的结合点,并应用于实际的专业教学环节。
2.4建立教师和学生双线考察反馈体系,完成体系的闭环构建。探讨如何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中合理评价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并分析原因,找到修正方案。
3.实践成效及分析
3.1针对低年级学生。主要针对大一新生,采用的课程为专业技术导论课程。主要原因是:(1)导论课程教学时间相对宽裕,便于思政、双创元素的加入。(2))所加入的思政、双创元素和教学内容有很高的相关性,与教学内容连接较好。(3)大一学生課堂吸收率较高,对专业了解的需求度较高。在期末的结课论文中,学生对老师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思政及双创元素表示很大支持,并且表明了哪些内容希望老师更深入讲解,哪些内容不是非常感兴趣。教师能过根据学生需求及兴趣对素材库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完成闭环,实践教学成果较好。
3.2针对高年级学生。针对高年级学生,在专业理论课程、实践项目课程进行探索和尝试。特别是在实践项目课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立项等环节,会自觉主动的在十九大报告中寻找立项依据,在项目进行中发挥创新思维。
4.结语
为满足专业课堂中师生对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解决专业教学中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素材匮乏、单一、无监控把控,缺乏考察体系的问题,本次教学改革提出建立应用于电子信息类的,具有多维度、开放性、标准性的素材平台,并建立合理的考察体系,通过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探索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双创元素的有效方法,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韩飞.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科学定位[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