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形势下,历史教师要想搞好课堂教学工作,除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加强个人业务学习之外,还要对日常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下功夫。我认为:课堂是教师的根据地,而且是主阵地,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开辟、巩固好这块根据地,这就需要我们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针对每一堂历史课,我们应该有一套具体的工作思路、或者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思路。下面我就从课前准备、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三个方面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准备(分四个方面)
1、备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历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教学重点、难点;而且要能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历史学科的系统性很强,每节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它章节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确立每节课的位置,找准其坐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统揽教材内容的能力,这样我们就既能深入其中、深入剖析,又能跳出其外,俯瞰教材。
另外,还要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教材内容在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我们的教学方向性才会更强、认识上也会更有深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不至于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2、备学生(学情分析)
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如:一般说来都是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注意兴趣的培养等);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略知一二、一无所知,或者有一些错误认识等);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教师了解了这些,才能达到有的放矢,有道是“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的表现欲望等。只有如此,才更有利于认知和学习,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3、备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要参照相应的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及个人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具体设置,要注意三个目标维度实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将其有机结合,切忌相互割裂。(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备教法(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的设计来自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设计何种教学方法,要有相关的理论依据,不可照抄照搬。这就是所谓的“学有教法、教无定法”,实用才最有效,不要华而不实。另外、课前对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教—学流程进行规划和设想,大体阐明设计的关键活动及其流程即可,可以采用流程图方式。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要求:灵活新颖、切合实际;激发兴趣、进入情境。
2、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而且要注重实效。教师要力求把二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学生,不要跟学生抢时间,另外,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②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或者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在问题提出之后,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上好一堂好课的关键是要有几个引起学生兴趣、而且具备思考价值的问题,再有就是教师巧妙的引导艺术。有人说过“教学就是引导的艺术”
③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也就是可以重新整合教材、创新教材;另外还要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使教材内容浑然一体,增强其体系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者,要注意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注意营造氛围,而不是空洞地说教和灌输。
3、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
这一模式想要说明的是:课堂 教学是由师生的双边活动完成的;而二者之间的联系来自于问题的提出、情境的设置,以及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要形成一个结构完整的体系,也就是要思路清楚,有导入、新授、小结、巩固等过程。
三、课后反思
反思一般性的教学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中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就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一、课前准备(分四个方面)
1、备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历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教学重点、难点;而且要能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历史学科的系统性很强,每节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它章节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确立每节课的位置,找准其坐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统揽教材内容的能力,这样我们就既能深入其中、深入剖析,又能跳出其外,俯瞰教材。
另外,还要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教材内容在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我们的教学方向性才会更强、认识上也会更有深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不至于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2、备学生(学情分析)
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如:一般说来都是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注意兴趣的培养等);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略知一二、一无所知,或者有一些错误认识等);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教师了解了这些,才能达到有的放矢,有道是“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的表现欲望等。只有如此,才更有利于认知和学习,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3、备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要参照相应的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及个人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具体设置,要注意三个目标维度实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将其有机结合,切忌相互割裂。(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备教法(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的设计来自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设计何种教学方法,要有相关的理论依据,不可照抄照搬。这就是所谓的“学有教法、教无定法”,实用才最有效,不要华而不实。另外、课前对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教—学流程进行规划和设想,大体阐明设计的关键活动及其流程即可,可以采用流程图方式。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要求:灵活新颖、切合实际;激发兴趣、进入情境。
2、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而且要注重实效。教师要力求把二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学生,不要跟学生抢时间,另外,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②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或者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在问题提出之后,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上好一堂好课的关键是要有几个引起学生兴趣、而且具备思考价值的问题,再有就是教师巧妙的引导艺术。有人说过“教学就是引导的艺术”
③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也就是可以重新整合教材、创新教材;另外还要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使教材内容浑然一体,增强其体系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者,要注意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注意营造氛围,而不是空洞地说教和灌输。
3、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
这一模式想要说明的是:课堂 教学是由师生的双边活动完成的;而二者之间的联系来自于问题的提出、情境的设置,以及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要形成一个结构完整的体系,也就是要思路清楚,有导入、新授、小结、巩固等过程。
三、课后反思
反思一般性的教学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中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就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