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直观式教学模式是适应美国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美国本土汉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直观式教学模式 直观性 实践性 趣味性
在美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期间,学生的一则中文课笔记引起了我的注意:
中文课文 学生的笔记
一天 Ear Tim
小白兔到大白兔家去玩 Shall by too dull doll by
too jack won
大灰狼看见小白兔了 dolphin long can jim
shall by too low
从笔记可看出,美国学生没有任何汉字背景,为了达到对语篇的理解,他们往往从母语中寻找与所学的汉字在某个意义上相对应的词。这启发我们用直观式教学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直观性教学原则最初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 1592~1670)提出来的。在知识讲解方法上,他主张从直观开始。他说:“教导应该尽可能通过感官去进行,使它能费较少的劳力被记住。”“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气味应当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加入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去接触……”
作为一种尝试,直观式教学模式主张外语词语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意义直接联系起来。它要求中文课堂具备三个特点: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
一、直观性
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形象语言描绘学习对象,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这也反映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直观性可以通过拼音教学、图画教学、实物教学等方式来实现。
1.拼音教学
母语是拼音文字的美国学生在初学汉语时,往往对汉字有一种特殊心理,感到汉字无从下笔,难以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会用自己的母语来翻译那篇中文课文读音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拼音对他们来说比较直观,而且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利用拼音将课文组织成直观性语言,可以使美国学生克服由于汉字难而对汉语产生的恐惧心理,并直接通过感官获得汉语的听说能力。
2.图画教学
俄罗斯教育学家波·恩·申比廖夫,曾在他的《教育学》论著中说:“很多理论知识骤然看来都是十分难懂的,但是如果很好地应用插图说明,它们都会成为可以接受的和可以理解的东西。”中国小孩的识字读本都是看图识字,这些图画带给了他们感性认识,避免了单纯文字的乏味,帮助他们发展了语言和思维。采用图画的直观方式学习语言,对零起点的美国本土学生是非常有利的。
3.实物教学
瑞士教育家培斯泰洛齐(J.H.Pestalozzi, 1746~1827)更是提倡实物教学,他认为对事物的观察是认识的基础,当你对一件事物的本性或外貌进行探讨时,运用的感官越多,你就越能获得对该事物精确的知识。教学中如能根据教学内容,力所能及地准备一些实物道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似乎比任何语言都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实践性
由于语系的差别,美国学生接受汉语的难度要比日韩学生大得多,再加上学生在一种完全的母语环境中学习汉语,就更增加了接受的难度。这就要求在美对外汉语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在语言实践中传授知识。
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语言交际能力即口语能力的培养远比语言知识的传授重要的多。直接法的理论家们认为,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技艺,而不是学习一种科学。养成一种习惯、学习一种技艺,主要依靠模仿、重复和练习,而不是依靠理智和理论。
语言实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1.单打独斗形式,即学生单独的模仿、重复、练习。学生通过体会模仿教师发音,通过自己不断重复、练习,进而达到张口说话的目的。
2.对话形式。俗话说:“一帮一,一对红。”反复练习之后,学生逐渐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想法,想跟别人操练一下自己的汉语。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自己的partner互相练习。有一次,我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汉语问题分别对班内学生做采访并做记录,采访结束后用汉语向老师汇报所采集到的被采访人的各项信息。任务下达后,学生们兴奋不已,摩拳擦掌,纷纷走下座位,俨然一个小记者一样向同学做起了采访。在这次的语言实践中,学生通过和同学的对话,通过向老师的汇报,充分体会到了说汉语的乐趣;在对方的正确反馈中,学生更是体会到了被听懂、被理解的成就感。
3.群体参与形式。没有具体语用情景设置的语言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也是不可能展现汉语魅力的教学。在学生所学汉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及话题,适当设置模拟式语言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体会到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要想真正达到通过情景教学增强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在课堂上做得最成功的一次就是购物环节的实践。经过精心策划,学生在设计的购物环节中表现活跃,为了达到要求,他们绞尽脑汁地构思着所学过的句子和物品名称,认真地扮演着顾客和商贩角色。
由此可见,当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能够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时,他们的自信心自然提高,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从而也就为下一步的汉字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趣味性
7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不同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普遍认为,正情绪可以对认知活动起协调、组织作用,而负情绪只能起破坏、瓦解和阻断作用。因此,要使学生学有成效,就必须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绪状态中。营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课堂气氛至关重要。使课堂游戏化是增强趣味性,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在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游戏,可以有效降低认知难度,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汉语技能的掌握应该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过分强调听说而忽略了读写,也不能称其为完整的对外汉语教学。因此,如何正确运用直观式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美国人听说领先的优势的同时,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学汉字,认读语篇,最后达到读写跟上的教学目的,将成为每一个在美汉语教师需要长期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2]赵金铭 跨越与会通——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与开发,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4
[3]周小兵 朱其智,对外汉语教学习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徐子亮 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程爱民 何文潮 牟岭,对美汉语教学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关键词:直观式教学模式 直观性 实践性 趣味性
在美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期间,学生的一则中文课笔记引起了我的注意:
中文课文 学生的笔记
一天 Ear Tim
小白兔到大白兔家去玩 Shall by too dull doll by
too jack won
大灰狼看见小白兔了 dolphin long can jim
shall by too low
从笔记可看出,美国学生没有任何汉字背景,为了达到对语篇的理解,他们往往从母语中寻找与所学的汉字在某个意义上相对应的词。这启发我们用直观式教学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直观性教学原则最初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 1592~1670)提出来的。在知识讲解方法上,他主张从直观开始。他说:“教导应该尽可能通过感官去进行,使它能费较少的劳力被记住。”“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气味应当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加入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去接触……”
作为一种尝试,直观式教学模式主张外语词语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意义直接联系起来。它要求中文课堂具备三个特点: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
一、直观性
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形象语言描绘学习对象,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这也反映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直观性可以通过拼音教学、图画教学、实物教学等方式来实现。
1.拼音教学
母语是拼音文字的美国学生在初学汉语时,往往对汉字有一种特殊心理,感到汉字无从下笔,难以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会用自己的母语来翻译那篇中文课文读音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拼音对他们来说比较直观,而且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利用拼音将课文组织成直观性语言,可以使美国学生克服由于汉字难而对汉语产生的恐惧心理,并直接通过感官获得汉语的听说能力。
2.图画教学
俄罗斯教育学家波·恩·申比廖夫,曾在他的《教育学》论著中说:“很多理论知识骤然看来都是十分难懂的,但是如果很好地应用插图说明,它们都会成为可以接受的和可以理解的东西。”中国小孩的识字读本都是看图识字,这些图画带给了他们感性认识,避免了单纯文字的乏味,帮助他们发展了语言和思维。采用图画的直观方式学习语言,对零起点的美国本土学生是非常有利的。
3.实物教学
瑞士教育家培斯泰洛齐(J.H.Pestalozzi, 1746~1827)更是提倡实物教学,他认为对事物的观察是认识的基础,当你对一件事物的本性或外貌进行探讨时,运用的感官越多,你就越能获得对该事物精确的知识。教学中如能根据教学内容,力所能及地准备一些实物道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似乎比任何语言都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实践性
由于语系的差别,美国学生接受汉语的难度要比日韩学生大得多,再加上学生在一种完全的母语环境中学习汉语,就更增加了接受的难度。这就要求在美对外汉语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在语言实践中传授知识。
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语言交际能力即口语能力的培养远比语言知识的传授重要的多。直接法的理论家们认为,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技艺,而不是学习一种科学。养成一种习惯、学习一种技艺,主要依靠模仿、重复和练习,而不是依靠理智和理论。
语言实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1.单打独斗形式,即学生单独的模仿、重复、练习。学生通过体会模仿教师发音,通过自己不断重复、练习,进而达到张口说话的目的。
2.对话形式。俗话说:“一帮一,一对红。”反复练习之后,学生逐渐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想法,想跟别人操练一下自己的汉语。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自己的partner互相练习。有一次,我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汉语问题分别对班内学生做采访并做记录,采访结束后用汉语向老师汇报所采集到的被采访人的各项信息。任务下达后,学生们兴奋不已,摩拳擦掌,纷纷走下座位,俨然一个小记者一样向同学做起了采访。在这次的语言实践中,学生通过和同学的对话,通过向老师的汇报,充分体会到了说汉语的乐趣;在对方的正确反馈中,学生更是体会到了被听懂、被理解的成就感。
3.群体参与形式。没有具体语用情景设置的语言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也是不可能展现汉语魅力的教学。在学生所学汉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及话题,适当设置模拟式语言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体会到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要想真正达到通过情景教学增强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在课堂上做得最成功的一次就是购物环节的实践。经过精心策划,学生在设计的购物环节中表现活跃,为了达到要求,他们绞尽脑汁地构思着所学过的句子和物品名称,认真地扮演着顾客和商贩角色。
由此可见,当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能够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时,他们的自信心自然提高,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从而也就为下一步的汉字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趣味性
7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不同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普遍认为,正情绪可以对认知活动起协调、组织作用,而负情绪只能起破坏、瓦解和阻断作用。因此,要使学生学有成效,就必须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绪状态中。营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课堂气氛至关重要。使课堂游戏化是增强趣味性,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在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游戏,可以有效降低认知难度,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汉语技能的掌握应该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过分强调听说而忽略了读写,也不能称其为完整的对外汉语教学。因此,如何正确运用直观式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美国人听说领先的优势的同时,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学汉字,认读语篇,最后达到读写跟上的教学目的,将成为每一个在美汉语教师需要长期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2]赵金铭 跨越与会通——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与开发,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4
[3]周小兵 朱其智,对外汉语教学习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徐子亮 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程爱民 何文潮 牟岭,对美汉语教学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