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是峡谷风的沐浴?是江南雨的滋润?毛竹,3月破土,4月拔节,5月刚过半,便长成了这典型的男子汉形象:挺直,高大,一株株,一片片,或伫立路旁,或云集谷底,以坚韧刚毅、不卑不亢的个性,向路人宣示自己的存在。这便是我去福建泰宁,在寨下大峡谷第一次见到毛竹时发自心底的惊羡。 我爱竹,尤爱江南的竹,却始终无缘去那里看竹、赏竹、细细地品竹。于是,一些竹的画,竹制品,往往就成了我心灵的慰藉。 还在部队时,办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峡谷风的沐浴?是江南雨的滋润?毛竹,3月破土,4月拔节,5月刚过半,便长成了这典型的男子汉形象:挺直,高大,一株株,一片片,或伫立路旁,或云集谷底,以坚韧刚毅、不卑不亢的个性,向路人宣示自己的存在。这便是我去福建泰宁,在寨下大峡谷第一次见到毛竹时发自心底的惊羡。
我爱竹,尤爱江南的竹,却始终无缘去那里看竹、赏竹、细细地品竹。于是,一些竹的画,竹制品,往往就成了我心灵的慰藉。
还在部队时,办公室里有老首长从云南边境带回的一把竹椅。那竹椅已经跟随他多年,扶手上的竹片竹皮亦已破损,我就用布把它包上,缝好。老首长转业地方了,临走就把它留给了我。那竹椅又伴我多年,直到我调转了单位,还经常回去借故看看它。我的朋友中有不少是画家,可画竹的不多。听说正安先生是画竹高手,便立即向他求画。先生慷慨,二话没说,不几天就送我一幅名为“劲节图”的水墨竹画:我亦立即找画店裱好,挂上厅堂,如今已伴我数载。
时过境迁,那竹椅早已成为记忆;那竹画笔力遒劲,直抵心性。而眼前这实实在在、生龙活虎般的竹呢,堪称气韵生动,摇撼心灵。
对于毛竹,过去一无所知,见峡谷里一棵棵碗口粗细的毛竹在身旁耸立,以北方人的眼光看,原以为起码也有几岁龄了。问导游方知,凡那些竹干表面还挂着白霜的竹子,都是当年的新竹。进而还获知,毛竹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45天时间,就能长到20多米高。而后5年的时间里毛竹丝毫不长,到了第六年雨季到来的时候,它便以每天6英尺的速度向上挺进,15天左右就可以长高到90英尺,成为竹林中最惹眼的身高冠军。更为奇特的是在它快速生长的那段日子里,处在它周围10多米内的其他植物会像接到命令似的都停止了生长。等到它的生长期结束后,那些植物才又获得了生长的权力。真是自然界一大不易为人所知的奇观。
从内行的植物学家那里还得知,毛竹的前5年不是没有生长,只不过是以一种不易被人们发觉的方式在生长——努力地在地下发展。经过5年的“地下工作”,一株雏竹的根系已经向周围伸展了10多米,向地下也深扎了近5米。所以,当第六年雨季到来的时候,它才能够几乎以资源垄断的方式独自生长。而此时,周围其他的植物只能望竹兴叹,眼巴巴望着它长高。
毛竹的生長过程或许会给人一种启悟:天人合一,心同自然。只有打牢基础,扎扎实实地做好强壮根系的事情,才会如毛竹一样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生长力,直至长成葱葱郁郁的一片风景。这也给人类社会中某些喜好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的人不能说不是一种有力的暗示和提醒。
穿越了数公里的寨下大峡谷,边看边想,仿佛真的阅读了一部内容厚重的哲学著作。那里充满了哲理,充满了思辨,充满了对立统——古老的峡谷与新生的毛竹,皲裂的天岩与新竹的青秀,缓慢的变异与快速的生长……让人品咂不尽。
在植物界,毛竹真的是一个值得赞美,值得骄傲的家族。它不像峡谷里那些藤藤蔓蔓,喜好攀附高枝儿以炫耀自己的高大威风;也不像那些枝枝杈杈,喜好是是非非地叽叽喳喳。而毛竹,独立正直,向上向善,要求的很少,奉献的很多——它驱除了峡谷的空旷寂寥与乏味;竹笋可食,味美,且营养丰富;长大后又可用来织席编篓,制筏做板,就连那条著名的“朱德的扁担”也是毛竹的贡献。
毛竹尽管不是这大峡谷的主角,却尽着志愿者的责任。一年四季,无论晴天雨日,它都在一刻不停地演奏那首生命之歌,新生之歌,绿色之歌。
选自《海口日报》
其他文献
最近因工作与一位前同事见面,算下来几近失联。他这个人比较情绪化,有时好好的,有时脸拉得老长,特别是有一次做活动他见到我像不认识一样。还有一次他打电话跟我解释一件事说了很久很久,怎么劝他都觉得委屈一直讲一直讲。总之我不太喜欢他的性格,渐渐地就不来往了。奇怪的是这次因为工作的关系要找他,于是整理了一下思绪,突然觉得这个人还是蛮多优点的,特别是对我的许多关照,每一件具体的事都历历在目。反而自省为什么完全
孔子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意思是一个人说话,不说则已,一说就能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这就是说话的水平。言必有中,要有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考。一个收藏迷拿出一块和田玉石给收藏大家马未都鉴赏,嘴里不无遗憾地说:“这块玉石,一端有裂纹,另一端有些杂质,不然的话,就是上乘之物了。”马未都端详一番后说:“这块玉石的中间段非常完美啊,可是你却不在意,偏偏关注两端的那些瑕疵,怎么能不遗憾呢?其实你把玉石的
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河畔,看夕阳从天际慢慢滑过对面山头、滑过树梢、滑过不远处的断桥……表面的平静无法掩藏内心的汹涌澎湃。近段时间心绪颇不宁静,单位面临公办与民办彻底分开的改制,不上不下的位置、不老不少的年龄,家里有几位老人和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的负担,担心内卷太甚又不敢躺平我该何去何从? 知了猴!无意间转身,我的眼神一下被黏住了。粗糙的柳树干上,一只知了猴正缓缓地朝上爬着,爬得艰难却又从容,就那
大多数的时候,田野是安静的,但它一旦浪起来,是真浪。 最浪的是麦子。麦子还是青苗的时候,青涩、嫩绿、羞答答的样子,再说,那还是冬天呢,谁傻乎乎地在寒风中浪?到了春天,麦子拔节,呼啦啦长高,像少年长出了喉结,咕噜咕噜响着青春的嘹亮气息。这时候,它就有点春心萌动了,遇着一点春风,就摇曳生姿,一棵麦子摇了,又一棵麦子摇了,千万棵麦子一起摇起来,就有了浪的样子。不过,这还不算真正的麦浪,必得到了5月,麦
我想,如果把世間花木排列为两队,那无花果应该单独为一队,其余上万种、甚至亿万种花木只能拥拥挤挤站在一个行列。或许有人质疑,让无花果独当一面,独树一帜,而让那么多花木簇拥为一队,这似乎不大合理。没有什么不合理,我列队的标准不是比枝干魁梧,不是比花朵娇艳,不是比果实硕大,而是比品格朴实。这样比较不是我故弄玄虚,是古人早有先例。阡陌山野,花木无数,君不见经常登堂入室显赫于墙壁的画幅无外四种:梅、兰、竹、
记不清是誰唱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直到去乌鲁木齐海关巡视,才真正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都承认新疆确实是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好地方。它无比丰富的物产、多样的地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深厚灿烂的文化积淀……都让人周身发热,血液沸腾,甚至不止一次地产生类似郭沫若写《地球——我的母亲》时的冲动——仿佛要趴在新疆的大地上亲吻她炙热的土地……从新疆回来已两个多月,脑海里还常出现阿尔泰山深处藏着的神秘喀纳斯湖。但在梦里
夜里闷热难耐,从冰箱里拿了根冰棒来吃。冰在体内消融,燥气不知不觉间退去大半,顿时感念冰雪的好。随手翻开一书,偶见“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两句,心里顿觉凉爽无比。 这两句诗出自白居易的《夜雪》。深夜里詩人从睡梦中醒来,他判断雪下大了,依据是能不时听见竹枝折断的声音。想想,院落里大雪纷飞,提升了夜的亮度。泛白的竹林里,飞鸟走兽都已睡去,而雪却慢慢地在枝叶上堆积,许多竹子弓起了身子。遥远的年代,寒冷
风有些大,无遮拦的,悠悠荡荡而过。时令是春夏之交,风里有春意,吹面只觉得熨帖。想起陶诗平畴远风、良苗怀新的意思,果然如此,一眼良苗开着新出的芍药。一时心旷神怡。 人渐渐走向花丛深处,心里漫漶出浓浓淡淡的墨色,淋漓在古旧的宣纸上,是许多写芍药的诗词歌赋,毕九歌《春农绝句》最应景:“芍药花残布谷啼,雞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毕九歌是明朝人,官宦之后,虽能诗,却甘当隐士,清初时
早就想写写家乡的那条河,可一直无头绪,又感觉无从写起,因为这条河早已消失在乡人的视线里,甚或人们早已淡忘。正因此,我才要写写这条河,因为它已成为我对家乡永恒的记忆。一想起家乡,那条河便在我的脑海里浮荡,久久不能忘怀,它带给我太多的欢乐和欣喜,让我度过了一个充满欢乐、充满田园气息的童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诗意如在眼
魯迅的《孔乙己》是伟大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开头就不同凡响。鲁迅写鲁镇酒店的格局,穿长衫的是在隔壁一个房间里坐着喝酒的。因为在那个时代,穿长衫的都是有社会地位的,穿短衣服的都是打工的,所以站在柜台前面喝酒的都是穿短衣服的。孔乙己是唯一穿着长衫站在柜台前面喝酒的人。开头这么一段,鲁迅就把孔乙己的生活境况、社会地位表现得很清晰了。这篇小说以一个在酒店当学徒的孩子的角度来叙述孔乙己。他看到孔乙己一次次来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