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堆是国家的需要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zhimin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中,父亲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1921年,他还没毕业就被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领导点名要去工作。后来,祖父过世,父亲要担负家庭重担,才被迫回到母校教书。此后,去科研单位工作,成为父亲的最大愿望和永远的遗憾。这在他年纪大时,还念念不忘提起那段往事。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去科研单位工作很光荣。
  父亲回扬州教书时,还处于抗战时期。当时,父亲知道日本人正在抓学化学的人为他们做炸药,父亲就装手抖无法做实验转教数学。父亲在扬州中学是很有名的数学老师,但他热爱化学,不仅热爱,还有知识分子面临国难民灾时情不自禁的爱国情怀。这种对一门科学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从小我就耳濡目染。我们家里有三柜子做化学实验的器皿,我三岁起,就开始拿着那些烧杯、试管,倒来倒去,不许倒在手上,培养细心。高考前,我曾有想到杭州大学学纺染专业,因为父亲说学纺染专业很容易转去做炸药,一旦国家有难,就可以去研究炸药,报效祖国。但是高考那年,清华大学的老师来扬州招生,我数理化综合成绩好,老师想挑我去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相比去清华读物理,当时我个人更想去北大读数学。父亲得知清华工程物理系是因国家需要而设立的,就劝说我去清华。
  清华毕业后,我被分配到401所工作,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父亲得知后,特别高兴,跟我讲:“能到科学院研究所工作最好不过了。”
  说起扬州、说起家、说起父母,我有个遗憾。就是1979年和1980年父母相继去世,我都没能见他们最后的一面。
  父母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怎么做人:对国家要做贡献,对别人要和谐,不争不吵,自己要不张不扬。
  在清华读书时,清华校长蒋南翔教导我们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当时,每天下午4点半后,同学们都会去操场上锻炼身体。读好书,锻炼好身体是我这些年来最简单朴实的一个想法。1961年从清华毕业到今年,我已经健康工作了51年。
  清华的教育,使我有这样一种思维,就是一个工程,要先从物之理讲起。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介绍快堆,总会引用上世纪40年代意籍美国科学家、反应堆之父费米的两句话:“会建增殖堆的国家将永远解决它的能源问题”、“首先发展增殖堆的国家将在原子能事业中得到巨大的竞争利益”。前一句是从物理的道理讲快堆能使核能利用的时间更长,这个道理入手讲起,会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第二句再去讲快堆能给国家带来的经济利益。
  在原子能院工作这些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钱三强、戴传曾、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们及“401精神”。
  我刚刚到原子能院时,钱三强先生就对我们年轻的同志们提出要求,如果5年之内不能带领师弟师妹们做研究工作、10年之内不能掌握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带领一帮人工作,就不宜留在院里继续工作。
  我还记得我们晚上从工作区办公室回住宅区,每每看到老专家戴传曾先生挑灯夜读。他从生活区到办公区都是骑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他们对学术的高要求、对生活的简朴、能经得起艰苦条件的考验等品格,对我影响至今。
  搞快堆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很多人,是一个团队。
  在快堆工程部,我是总工程师,要作决策。但每一次的决策都不是我一个人在作决定,是集体的智慧。
  我们这个团队经常会开会进行集体讨论。每次开会前一天晚上,我会事先针对问题心里有一个结论。在会议讨论中,我认真听大家的意见。如果有一种比我之前设想更好的结论,我就会马上调整自己的观点。如果是有两种意见的话,我会认真听,认真分析,使大家意见统一起来。不管是老同志们还是年轻同志,我都会尊重他们的意见,只要是言之有理,我都会采纳。相信科学是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也是我对这个团队的一种态度。
  事实上,就是物理与情理的交融。物理是道理,情理是一种和谐关系的处理。物理经过讨论清楚后,大家对快堆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但工程只有大家一起同心协力才可以完成。
  我喜欢称快堆工程部的每一位同事叫作同志。同志就是有同一个志向。我有时也会跟大家开玩笑说,我们都是拥有同一志向——替天行道。快堆是国家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人民就是天。
  现在快堆并网发电了,但离真正的大批量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快堆商用才是真正为国家作出贡献。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令我欣慰的是快堆是一个团队,一个正朝气蓬勃的团队。我自己想了一句话:“天道首步人易老;登天喜见后来人。”
其他文献
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宇”)是亚洲最大也是全国唯一的航空救生装备制造基地,同时也是世界上航空生命安全领域主要研发机构之一。2014年8月,周方从航宇的总工程师升任总经理,如今已经成功转型的他,在谈起航宇的转型发展以及创新建设时,也是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按照约定时间接受采访的会议室里,回荡着他低沉而又坚定的声音,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他由于专注讲述而显得神采奕奕的脸上,映射出的仿
期刊
我早年参与设计核潜艇、核研究堆。退休后,我开始探索利用中子俘获疗法治疗脑瘤的医院中子照射器。20多年过去了,我国第一位癌症患者可望很快接受中子俘获疗法临床治疗。但我有一个梦想:将来我国能有一艘核医疗舰船,里面放着治疗癌症的中子照射器,代表联合国航行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为全世界的癌症患者服务。  我喜欢并坚持在基层单位科研第一线,无论是退居二线,还是当选院士,都不能改变我对客观、对事实、对真
期刊
徐 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首席顾问  主持制定我国快堆发展规划和领导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钠冷快堆,参加了我国第一个快中子零功率装置——东风六号的启动实验,实现了快堆设备国产化率70%。10万元奖金设立快堆科技创新奖,被誉为“当代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孙良善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工  承担工程管理期间,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无事故;负责维修工作后,连续安全生产33个月;年度HSE责任书中规定的
期刊
陈建民 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方家山项目总经理  长期抱病奋战在核电工程现场,刚做完心血管“支架”手术,即奔赴现场。有效实施了“四大控制”,提出“四个一”工作目标,为方家山核电项目重大节点和登高目标作出贡献。领导的项目团队荣获集团“突出贡献奖”。  吴元柱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操纵员  303大修之星。按期完成3号机组调试工作;发现蒸汽发生器水位调节系统存在的隐蔽缺陷;完成303大修冲刺任务; 生
期刊
我们那个年代,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听组织的话,服从分配,建设祖国是我们唯一的想法。事实上,我也并不清楚二机部到底是做什么的。报到的那天,我先去人事科问人家,二机部是干什么的呀?人事科的同志因保密原因没告诉我,就说让我去十三局报到。到了十三局,接待我的是当时控制室主任肖永定,他见到我后就跟我说:“终于把你要来了。”也没有告诉我原因。直到1962年,我才知道我们国家要搞反应堆。但因为我之前学习的是电
期刊
核工业者,国之重器、和平之盾也。忆昔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又遇超霸威胁,经济封锁,毛泽东毅然拍板:发展核工业。时年一九五五一月十五,中南海领袖咸集,开业石过,盖革声响,发展原子能事业,众口一声。伟人挥手,志士仁人,铁肩勇担重任,巨擘英才,热血绘就蓝图,从此开启强国梦。  野草离离,辟荒滩而始建;黄沙漠漠,奠铀炼之基石。湘江北去,鄱湖南下,五厂三矿破土动工。出榜招贤汇聚精英,放大炮仗,无人才不行
期刊
汤国栋 中核深圳凯利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安全工程师  获大亚湾运营公司生产部级表扬1次;安全防护处工业安全科级表扬8次,处级表扬2次;发现和处理大亚湾核电和岭澳一期、二期核电站现场异常事件约1000多起;编制约10多份安全检查表并用于监督检查工作。  梁振旸 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调试部主任  各项大型试验的执行指挥,将安全壳整体密封性和强度试验提前到一回路水压试验之前,为主线工程至少缩短了20天工期;首
期刊
胡石林 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总工程师、总设计师  某重点项目总负责人,“十五”期间,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完成全流程掩饰验证实验,掌握了项目的核心技术;负责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5项、核能开发项目5项、预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20多篇;申请多项国家专利。  王 斐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助理研究员  主持973项目奥合金的关键基础研究的一个子专题和焊缝工艺评定项目;承担某组件辐射后检验等
期刊
乙未之春,一月既望;岁值甲子,日照金枝。诵核能盛世之机遇,谱原子辉煌之章曲。  首次创业展宏图,自主研发斩荆棘。掘铀之于岭南,启路之于花山。开业之石,横空出世!二机部一啸起风云,物理所休戚共甘苦。皇城根下战旗飘,大石河畔征鼓擂。郴州衡山铀矿起,衡阳上饶水冶兴。时维金秋,岁在戊戌,一堆一器丰碑立。龙吟方泽,虎啸东方,自力更生何惧兮?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罗布泊黄沙策马行。落地扎营为工程,枕戈待旦照汗青
期刊
“2014年1月,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运行”)完成了第二次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调整,全公司管理呈扁平化,并完成了相应人员的岗位调整。这使公司企业文化工作面临着三个无法回避的新课题。即:一是面对三组(改革前为三家独立法人的企业)有着各自强劲文化习惯和文化烙印的人群组成的新团队,如何开展深层次的文化融合?二是在生产、管理、经营任务繁重的局面中,如何体现文化引领?三是如何减少管理信息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