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的下一步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_h0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一个服务行业,但在过去30年,金融业的自我发展似乎逐渐背离了它的本质。
  金融部门的功能是保护实体经济中的产权,改善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风险管理和加强对借款人的约束。金融中介是实体经济的代理者,银行家应该是社会中最可靠的人。
  一家英国大银行曾提出口号“增加现有客户的资金投入度”,这最能概括银行家和客户(实体经济)之间的分歧。它让人想到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笑话:一个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就是,管理客户的钱直到这些钱消失了为止。不管银行家怎么说,在2007年到2009年,如果国库不掏腰包提供大量救助,很多钱都要不翼而飞。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委托-代理关系,其中信任是一切基础。实体经济部门委托金融部门管理它的存款,银行作为代理人对客户负有信托责任。代理业务是一项很大的公共事业,因为中介不用承担客户所要承担的风险。但当短期利益驱动力不断推动银行从事自营交易时,这一切都变了。银行家以提高资本效率为名,其最终目的却是提高杠杆率。
  在过去30年,随着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金融业从一个服务代理人变身为比实体经济还庞大的一个自我服务的委托人。金融资产总规模(即除衍生品之外的股票市场市值、债券市场未偿贷款和银行资产)从1980年全球GDP的108%,急剧上升到2009年全球GDP的400%以上。如果算上所有衍生工具合约的名义价值,金融业的规模约是全球实体部门规模(以GDP衡量)的16倍。现在,这个代理人的经济实力令实体经济相形见绌,其政治权力同样如此。
  金融可否成为一个比实体经济挣钱还多的永久赢利机器?在美国,企业利润中,金融业所占份额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10%,上升到了2006年的40%。由于工资和奖金占到金融部门成本的30%到70%,金融业极有动力在高风险下追求短期利润,尤其是通过杠杆融资的方式。
  危机后金融部门改革的关键目标是,限制杠杆率,强化资本及流动性,设立更加透明的报酬与风险的关联方式,以及对系统风险采取宏观审慎和逆周期措施。当前改革没有解决金融部门在全球越来越高的集中度和越来越大的政治权力问题,这会为下一次危机埋下“大而不倒”的隐患。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在2008年,全球最大的25家银行拥有44.7万亿美元资产,相当于全球GDP的73%和全球银行资产总量的42.7%。这25家大银行中,1990年尚没有一家总资产超过东道国GDP,但到2008年就有七家超过,且半数以上总资产规模达到东道国GDP50%以上。危机后,金融业集中程度随着破产机构的兼并而上升。在这样的增长与集中速度下,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已大到超出东道国和全球监管体系对它们的承销和监管能力。
  这种财富与权力的集中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是一个监管问题。
  金融与实体经济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依赖的。金融是实体经济一个至关重要的放大器,它放大了实体经济的潜在弱点,并由此导致金融危机——过度消费、过度杠杆和不良治理。
  尽管发生了金融危机,但我们不应妖魔化金融业或指责监管者,而是应考察世界面临的真正的结构和系统的问题是什么,金融业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金融业最大的机遇是新兴市场的崛起,在未来20年至30年,10亿新增劳动人口和中产阶级将有更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同时,世界需要解决巨大的资源压力问题,因为那时消费水平将可能达到现在的3倍。
  当前这种利用过度集中的杠杆进行过度消费的模式,在生态、金融和政治上都是不可持续的。
  事实上,将现有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模式复制到新兴市场会引发更大的全球危机。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要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和更为包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金融领导者必须应对一个消费和投资将从根本上改变的世界,并带头推进这一转变。
  金融部门最大的改革不太可能由监管推动,更可能由金融界明智的利己主义推动。只有当信任得到重建,金融业不能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繁荣时,我们才能实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激励机制是突出的问题。如果金融工程师挣的钱远远超过了环保工程师的收入,我们是先实现绿色经济还是泡沫经济呢?
  作者为中国银监会首席咨询顾问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和马来亚大学兼职教授、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其他文献
40多年前,北京的一家大院里,一群小孩儿在嬉闹。其中一个小孩突然问大家的父母是干什么的,没有人答得出来。另一个小孩提议相互验证,看每次核试验时大家的爸妈是不是都出差。答案是都出差去了西北。他们这才明白自己的爸妈是搞原子弹的,顿时肃穆起来。朱光亚的长子朱明远便是这群小孩中的一个。  作为原子弹研制技术总负责人,朱光亚被他的同事和学生誉为“技术上的诸葛亮”“中国的奥本海默”,被李政道称为中国科技“众帅
期刊
长久以来,中国人一直羡慕美国的经济活力。但如今,他们对美国政府及其拙劣的经济调控手段已失去信任。就在次贷危机余音未息之时,债务上限和预算赤字之争又起,这成为中国对美国不满情绪的最新导火索。  但是,如果美国跌入深渊,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过去后,中国积累了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试图以此让自己的经济体系免受外部冲击。至2008年下半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金融资产最
期刊
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不信任持续发酵,网络上随处可见对红十字会表达鄙夷和愤怒的声音,而这一切的关键问题在于贾西津教授所说的:红十字会到底有没有将社会资源用于公益事业?而红十字会的“官办NGO”身份,却使得这个问题的答案隐在暗处,没有清晰的答案加重了公众的疑虑。  但要改革红十字会等一类官办NGO,并非易事。主要受两方面限制:一来官办NGO已经形成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持自身的利
期刊
8月初,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评级自AAA下调至AA+,美国主权评级结束了近百年的最高信用等级,此后评级下调影响席卷全球金融市场。  此事将标准普尔置于聚光灯下,围绕其评级的结果亦是争议不断,美国政府甚至直接质疑标准普尔的职业水准。  而这标志性事件的背后人物,正是被誉为美国评级下调“三剑客”之首的标准普尔全球主权政府和国际公共产业评级主管大卫·比尔斯(David Beers
期刊
作为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的重要成果,有关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的消息在农历新年前迅速升温,又在春节后归于沉寂。不过,其中中国民营能源企业与美国电力巨头的牵手,依旧惹人遐想。  1月18日,中国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奥)与美国杜克能源公司(Duke Energy Corporation,NYSE: DUK,下称杜克能源)正式签署《关于协同建设未来能源技术示范平台之合作备忘录》(下称《备忘录》),前者提
期刊
A股已经披露半年报的两家保险公司,各有喜忧。  8月18日率先公布半年报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318.SH/02318.HK,下称中国平安),受益于保费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银行和投资业务利润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7.57亿元,同比增长32.7%。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628.SH/02628.HK,下称国寿)的半年报则相形失色。8月23日晚间公布的中国人寿
期刊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0年12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0年四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1(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三季度微升0.1点,重新回到景气区间。调查表明,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运行已逐渐回归常态(见图1)。  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100位经济学家,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
期刊
3月8日,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表示,民政部正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抓紧修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三部条例中,《基金会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的修订进展最快。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民政部与国务院法制办正在就修订内容反复磋商,即将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如无意外,新《条例》今年内即将颁布。  民政部提交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
期刊
自7月初以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围绕债务上限提升,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一次次突破法定最后期限,看似水火难容,忽又峰回路转,演足了最后一刻妥协的政治戏码。  民主政治的目的是凝聚共识解决问题。而在本轮两党争锋的大多数时候,观念分歧似乎取代了政治协商。在共和党眼里,减税才是解决赤字危机的王道;在民主党眼里,增加针对富裕阶层的税收才是维系社会公正、巩固福利社会进而重建内需的有效工具。怀着对各自理念的笃信
期刊
作为完善融资融券制度的关键环节,转融通业务即将推出,这将促进融资融券大规模发展,A股市场真正的卖空机制有望完善。  8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下称证监会)发布了《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草案)》(下称《试行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转融通业务,是指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和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以供其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自去年3月开启,试行已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