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儿童诗的创作中,有的同学常常为才思枯竭而咬断笔杆、苦恼不已,有的同学却能诗绪突至、一挥而就。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写作中常说的灵感。虽然,每个人都有产生灵感的可能,但灵感并不是随意产生的。那么。在儿童诗的创作中如何来捕捉灵感呢?
一、多读书
读书是积累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读书也是写作的重要来源之一。读书能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可以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读书也会成为写作的触媒。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意思。读书要杂,只要有益的书都要读,诗词类的书更要精读,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经典诗歌和儿童诗都有取之不尽的营养。写作如蚕吃桑叶,有了足够的阅读量才能吐出诗;一条江也只有不断地有活水补充才能不停地流。写作积累像活火山,岩浆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喷薄而出,即所谓的灵感。正如周总理所说,灵感是“长期积累,偶尔得之”的。如张霜同学写的《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我不知道,/在风儿很轻的春天,/我来到野外,/享受阳光。//我只知道,/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躺在芳草地上,/任烦恼变成白云,/风儿为我捎来花儿的清香。//我只知道,/在被暖意包裹起的冬天,/读名家诗作,/然后闭上眼,/与陶渊明一起采菊,/和张若虚同赏春江花月夜。//什么是幸福,/我只知道,/这就是幸福。我们没有理由否认这样的诗来自于她长期的阅读经历。这是一个四年级的孩子,书香的熏染,让她变得如此聪慧,使她的诗作变得富有韵味和内涵。
二、多观察
罗丹说:“艺术就是静观、默察。”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很多同学在创作时都说我们要写的东西都被别人写过了,我们没东西可写了。上下五千年,那些作家歌颂的永恒的主题如祖国、母亲、爱情非但没有写完,而且能够不断出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事物,只要我们站在新的角度,有新的发现,就能出新。如徐逸文写的《校园小曲》一诗:“叽叽喳喳,”/——早自学,/我们高谈阔论/昨夜星辰。//“嘻嘻哈哈,”/——课间活动,/我们窜上窜下/大闹天宫。//“嗯……啊……”/——课堂上,/我们愁眉紧锁/答非所问。//“嗨!唉!”/——下课了,/我们怨天怨地/都怪作业太多。//“喔!哈!”/——放学了,/我们欢天喜地/开始胜利大逃亡。学校生活是孩子最为熟悉,也描述最多的,然而佳作不多。这首诗对孩子顽皮好动、悲喜无常的言语神情进行了纤细入微的描绘,以诙谐的语言写出了孩子学校生活的百态,称得上真正的好诗,应该全部归功于作者生活中细致的观察和艺术的提炼。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前人闻所未闻的新的事物的出现,就会有新的东西可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把握,创作的源泉就永远不会枯竭。
三、多实践
灵感是缪斯女神对夜以继日苦心追求者的一种回报。闭门造车是不会有好结果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应该到生活的海洋里学会游泳,才能在诗的海洋里遨游。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切身的感受,是不可能写出好诗来的。每个小诗人都要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多参加实践活动;作为老师也要多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大好风光,感受人间真情。到葱茏的大山去捕捉灵感,到丰收的田野去采集情思,到飞溅的浪花声中去酝酿激情,到拥挤的城市去体会热闹,到淳朴的乡村去感受幽静。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像盛开的绚丽的花瓣,都值得爱美的人儿采摘,那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广阔的天地,领略生活的真谛,尽情地歌唱生活。
四、多领悟
写作时,有的同学积极性很高,写得也很多,不可谓不用功,但仔细读来没有一首好诗;而有的同学写得不多,质量却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写作前要多多领悟,所谓用功是一种数量,用心才是一种质量。只有用心去领悟,才能写出好诗来。例如俞方的《说谎的孩子》:我说谎了,/被罚站在墙角,/我拿墙出气,/墙也冷冰冰的。/我的手痛得不得了。/哦,/原来,墙也不喜欢——/说谎的孩子。诗虽然写得短小,然而没有生命的墙对“我”做出的具有情感倾向的惩罚,写出的却是“我”对生活真正的领悟。
灵感的产生正如王安石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要捕捉灵感不是做到了上面谈的四点就可以了,它还需要我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追寻、追寻、追寻。
辅助阅读:
小蝌蚪想回家——感动小学生的100首儿童诗
【主编】 陈忠义
【出版发行】北京 九州出版社2005 年出版
【摘要】 本书是我国当代儿童诗中的精品荟萃,为一本引导小读者欣赏儿童诗的重要读物,包括《洁白的云》、《春天来啦》、《鞋子的自白》等100首精美童诗。
一、多读书
读书是积累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读书也是写作的重要来源之一。读书能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可以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读书也会成为写作的触媒。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意思。读书要杂,只要有益的书都要读,诗词类的书更要精读,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经典诗歌和儿童诗都有取之不尽的营养。写作如蚕吃桑叶,有了足够的阅读量才能吐出诗;一条江也只有不断地有活水补充才能不停地流。写作积累像活火山,岩浆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喷薄而出,即所谓的灵感。正如周总理所说,灵感是“长期积累,偶尔得之”的。如张霜同学写的《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我不知道,/在风儿很轻的春天,/我来到野外,/享受阳光。//我只知道,/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躺在芳草地上,/任烦恼变成白云,/风儿为我捎来花儿的清香。//我只知道,/在被暖意包裹起的冬天,/读名家诗作,/然后闭上眼,/与陶渊明一起采菊,/和张若虚同赏春江花月夜。//什么是幸福,/我只知道,/这就是幸福。我们没有理由否认这样的诗来自于她长期的阅读经历。这是一个四年级的孩子,书香的熏染,让她变得如此聪慧,使她的诗作变得富有韵味和内涵。
二、多观察
罗丹说:“艺术就是静观、默察。”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很多同学在创作时都说我们要写的东西都被别人写过了,我们没东西可写了。上下五千年,那些作家歌颂的永恒的主题如祖国、母亲、爱情非但没有写完,而且能够不断出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事物,只要我们站在新的角度,有新的发现,就能出新。如徐逸文写的《校园小曲》一诗:“叽叽喳喳,”/——早自学,/我们高谈阔论/昨夜星辰。//“嘻嘻哈哈,”/——课间活动,/我们窜上窜下/大闹天宫。//“嗯……啊……”/——课堂上,/我们愁眉紧锁/答非所问。//“嗨!唉!”/——下课了,/我们怨天怨地/都怪作业太多。//“喔!哈!”/——放学了,/我们欢天喜地/开始胜利大逃亡。学校生活是孩子最为熟悉,也描述最多的,然而佳作不多。这首诗对孩子顽皮好动、悲喜无常的言语神情进行了纤细入微的描绘,以诙谐的语言写出了孩子学校生活的百态,称得上真正的好诗,应该全部归功于作者生活中细致的观察和艺术的提炼。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前人闻所未闻的新的事物的出现,就会有新的东西可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把握,创作的源泉就永远不会枯竭。
三、多实践
灵感是缪斯女神对夜以继日苦心追求者的一种回报。闭门造车是不会有好结果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应该到生活的海洋里学会游泳,才能在诗的海洋里遨游。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切身的感受,是不可能写出好诗来的。每个小诗人都要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多参加实践活动;作为老师也要多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大好风光,感受人间真情。到葱茏的大山去捕捉灵感,到丰收的田野去采集情思,到飞溅的浪花声中去酝酿激情,到拥挤的城市去体会热闹,到淳朴的乡村去感受幽静。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像盛开的绚丽的花瓣,都值得爱美的人儿采摘,那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广阔的天地,领略生活的真谛,尽情地歌唱生活。
四、多领悟
写作时,有的同学积极性很高,写得也很多,不可谓不用功,但仔细读来没有一首好诗;而有的同学写得不多,质量却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写作前要多多领悟,所谓用功是一种数量,用心才是一种质量。只有用心去领悟,才能写出好诗来。例如俞方的《说谎的孩子》:我说谎了,/被罚站在墙角,/我拿墙出气,/墙也冷冰冰的。/我的手痛得不得了。/哦,/原来,墙也不喜欢——/说谎的孩子。诗虽然写得短小,然而没有生命的墙对“我”做出的具有情感倾向的惩罚,写出的却是“我”对生活真正的领悟。
灵感的产生正如王安石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要捕捉灵感不是做到了上面谈的四点就可以了,它还需要我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追寻、追寻、追寻。
辅助阅读:
小蝌蚪想回家——感动小学生的100首儿童诗
【主编】 陈忠义
【出版发行】北京 九州出版社2005 年出版
【摘要】 本书是我国当代儿童诗中的精品荟萃,为一本引导小读者欣赏儿童诗的重要读物,包括《洁白的云》、《春天来啦》、《鞋子的自白》等100首精美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