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距下关节原位植骨融合术后疗效与足底压力变化特征的关系,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3月-2008年12月,将26例单侧距下关节原位植骨融合患者纳入试验组,观察术后双侧影像学变化和距下融合对邻近关节的影响,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足部功能进行评价。同时纳入26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测试,对足底峰值压力和重心动态位移曲线进行比较。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71个月,平均18.2个月。所有患者距下关节于术后4个月15 d~11个月,平均5.6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12个月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76.36±6.90)分,较术前(35.18±8.16)分显著增加(t=13.910,P=0.000)。9例(34.6%)患者手术效果评定为满意,13例(50.0%)为基本满意。术后距跟高度、距跟角、距骨倾斜角和跟骨补偿角分别为健侧的87.04%±6.17%、76.73%±5.13%、65.86%±7.01%和70.19%±8.33%。7例患者同侧邻近关节出现退变性关节炎表现。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侧第3~5跖骨区域峰值压力上升(P<0.05),第1、2跖骨区域峰值压力下降(P<0.05)。试验组患侧与健侧比较,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临床疗效满意者足底峰值压力分布较为均匀,但较健侧仍有一定差距。6例中足峰值压力较高患者,有临床不易观察的轻度足跟内翻。足底重心动态位移曲线试验组健侧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前足触地时曲线内移;患侧足底重心位移不规则并较对照组外移,前足触地曲线无内移。结论原位植骨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效果满意。步态分析可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并指导制定手术方案。融合后健侧步态会发生适应性变化,进行步态分析时应采用正常人群作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