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163火箭战斗机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tang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粹德国Me-163是世界上第一种参加实战的火箭动力飞机;世界上第一种投入战斗的无尾飞机:二战中飞行速度及爬升速度世界第一的战斗机。
  
  前卫设计
  
  一战后,德国以发展民用航空的名义成立了德国滑翔机研究所(DFS),在该所的掩护下从事各种飞行器的设计研究,其中亚历山大·里比施博士专注于无尾翼飞机的设计。1936年,德国航空部(RLM)订购了第一架里比施的无尾翼机,编号为DFS-39,准备搭配当时尚在发展中的火箭发动机发展一种高速战斗机。
  1937年,德国的第一架火箭动力飞机——亨克尔He-176还在研制之中,但由于所使用的火箭发动机推力太小,计划负责人向DFS求助,由里比施帮助重新设计机身。里比施不仅使用了全木制机身和三角翼,还取消了水平尾翼。改动如此之大,以至于连编号也变成了DFS-194。亨克尔公司对此难以接受,拒绝了和里比施的进一步合作,于是1938年底里比施带着他的团队转与梅塞施密特公司合作。He-176之后又进行了一些改进并在1939年6月30日首飞,但这种传统构型的飞机试飞时速度尚不及一些活塞飞机,以至于德国航空部差点取消所有火箭机计划。
  凭借首飞便创下的570千米/小时的速度纪录以及优异的爬升力,DFS-194项目得以继续进行,项目代号也在1940年换成了Me-163。1941年10月7日,德国著名滑翔机飞行员汉内·迪特马尔驾驶Me-163在佩内明德创造了马赫数0.84的速度记录。
  
  
  优缺点共存
  
  Me-163全金属机身呈水滴形,座舱由于机头尖削而视野良好,一对木质中单翼前缘后掠27°,机头有一个驱动发电机的小风车,机腹是一个着陆用的可收放式滑橇,主机轮是一对轮距窄小的滑车,仅用于起飞滑跑,离地后即抛弃。Me-163的武器是装在翼根处的两门30毫米机炮,动力装置是瓦尔特HWK-109-509A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和氧化剂贮存箱设在机身中段,推力16.66千牛,每次工作时间仅7.5分钟。
  驾驶一枚“火箭”起飞和降落肯定不是一件好玩的事。由于没有螺旋桨,Me-163起飞时垂尾上没有冲流,所以在低速时方向舵的性能十分低下,不能很好地控制起飞方向,而且滑车上也没有转向装置,唯一能用的只有一个小小的尾轮。所以Me-163只能迎着风向起飞,否则侧风很容易使它偏离跑道。降落的时候也有问题,因为硬制跑道会损坏滑橇,所以Me-163一般是在草地上降落,但如果飞机撞到了凹凸不平的地方,也会导致侧转。此外,滑橇的功能主要是在起飞(起飞时滑橇也伸出,滑车就架在下面)和降落时吸收震动,但效果很差,很多飞行员就是在这种类似于迫降的地面冲击下受伤的。在事故中,有些飞行员虽然幸存,却常常被撞得脊背青肿。后来飞行员们谑称在试飞中受伤的脊背为“慧星”背。著名的女试飞员汉娜·莱契于1942年10月,在Me-163B的牵引试飞中,也被摔成重伤。一直等到新式缓冲座椅出现后,才克服了这个难题。
  Me-163在空中可以靠高速飞行成功躲避敌人的攻击。但在空中一旦遇到危险,巨大的风阻使飞行员很难打开座舱盖,即使能跳出座舱,后边还有温度高达1900℃的灼热尾流,所以飞行员一般不会冒险使用降落伞逃生,而是会坚持到迫降,这也导致了飞机在着陆时损毁的增加。起飞和降落阶段的损失占Me-163总损失的80%,由空气压缩效应和空中着火导致的损失占15%,空战损失占5%。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在Me-163的发展过程中,发动机对该机发展一直起着关键作用。瓦尔特系列火箭发动机在那个年代一直不够稳定,而易爆、易腐蚀的火箭燃料更是频频带来爆炸甚至将飞行员溶化。Me-163B的燃料系统有所改进,但使用的液体推进剂仍为过氧化氢,触媒改用甲醇、联氨溶剂。液箱里装的过氧化氢浓度很高,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一旦接触到有机物,比如皮肤,在几秒钟内就会灼伤,其表现类似于浓硫酸。所以Me-163的飞行员都得穿一种特制的防护服,但这种防护服并不保险,因为其所使用的材料有很多微孔,过氧化氢仍可以渗透到皮肤。着陆时的地面冲击经常会导致燃料箱破裂并引起爆炸,空战中燃料箱被击中也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为了防止燃料腐蚀燃料箱,每次使用后都要将剩余的燃料排放掉,并用大量清水冲洗燃料箱。此外,飞行员必须一直戴着氧气面罩,因为另外一个液箱挥发出的肼是一种剧毒气体。由于火箭动力飞机须自携氧化剂,所以从重量角度来讲很不经济,作亚音速飞行时的推进效率低,仅为活塞飞机的1/6和喷气机的1/4。极高的爬升加速度和丧失动力后的着陆,给飞行员带来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麻烦甚至恐惧。
  
  尽管如此,Me-163的爬升力仍然是活塞飞机无法企及的,它极高的速度和爬升率使其依然具有装备价值。
  由于发动机的延误,Me-163的试飞大都以滑翔方式进行,1942年7月发动机才通过适航测试。这时盟军的战略大轰炸使德国空军把目光转移到寻求一种超高速、容易大量部署的截击机上,Me-163重受青睐。
  1942年末,德国人开始在佩内明德成立Me-163试验單位,进行战术测试与飞行员转换训练等工作,并计划从南至北部署一条Me-163基地的防御带。不过这支单位成立不久,佩内明德便遭到盟军大规模空袭,虽未波及Me-163计划,但1943年8月9日试验单位还是被调到较安全的巴特·茨维森昂基地。1944年5月,世界第一支火箭动力战斗机部队——JG400飞行团宣告成立,并进驻特蒙、德哈劳、布兰蒂斯、霍松以及荷兰的芬罗等基地。
  Me-163总产量369架,JG400战斗机大队陆续接收大量生产的B-I型机,到最后扩大成联队的编制,不过飞行意外不断地发生,所造成的人员及飞机损失比实战还要高。
  
  作战表现事倍功半
  
  Me-163的出现,自然造成盟军飞行员的紧张,但Me-163的高速给其驾驶员造成不少的困扰。Me-163的另类设计使其需要特殊的战术程序:接警后由Bf-110飞机牵引或自行驱动起飞,在爬高中编好队,在地面雷达引导下飞至目标机群上方1000米处,以积累一定的势能,并以高速滑翔的形式占据最佳攻击位置,然后推杆以近乎垂直的俯冲接近目标(目标通常为大型轰炸机,一般不作太大的机动飞行)并开火。如一次不成,可作第二次跃升和第二次俯冲攻击。由于燃料消耗快,一般每次飞十来分钟,作战半径80千米。
  Me-163俯冲速度与较慢的轰炸机相比快很多,相向速度达560千米/小时,从瞄准到开火没有足够时间准备。Me-163上的MK- 108机炮射速很慢,故障率又高,平均每打100发炮弹会发生一次卡壳现象,即使机炮一切正常,一次攻击能击中目标3-4发,运气便算很好了,但重型轰炸机仅仅挨上几发炮弹并不会轻易被击落。所以战后的统计显示,Me-163的全部战果只有十来架敌机。
  德国人也一直试图给Me-163配备更有效的机载武器,比如曾准备装备火箭弹。但对于一架高速靠近目标的飞机来说,火箭弹不仅不能准确地击中目标,甚至还会伤及自己,几乎是种自杀。
  
  还有一种靠辨别明暗自动发射的50毫米炮弹发射器,飞行员唯一要做的是从敌轰炸机下方阴影处飞过。这种SG500重型炮弹发射器,最初由武器工程师郎威勒博士提出,可以通过安装在发射系统旁的一个光学系统,自动控制火炮的发射。当飞行员从轰炸机下方飞过时,阴影触动光学系统,启动点火系统发射炮弹。整个过程中飞行员除了驾驶飞机不需要作其它任何事。最初,SG500系统在Fw-190上进行了测试,之后便安装到了Me-163B和Me-262B飞机的机翼上。不久,SG500的优势表现出来,Me-262装备的SG500不太成功,但Me-163装备了它却有很好的效果,有至少6架改装。在1945年4月10日,德国飞行员弗里茨·凯尔伯利用它击落了一架盟军B-17轰炸机,这也是SG500取得的唯一战果。
  
  一闪而过的彗星
  
  Me-163的设计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虽然技术的不成熟带来了诸多的困扰,实际战绩也不佳,但这种新式飞机还是给盟军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一定的震慑,在欧战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瓦尔特博士又拿出自己的新型HWK-509C-1型发动机,有主燃烧室和巡航燃烧室,可额外产生2.94千牛的推力。起飞及爬升阶段。两个燃烧室全开,到达巡航高度即切掉主燃烧室的油路,只靠巡航燃烧室,提高了续航时间。
  更先进的D型机被转给容克斯公司开发,项目名称为Ju-248,最后又回到梅塞施密特公司,改成Me-263。Me-263机身拉长,加大机身直径,并且增设一套阻力伞。该项目仅完成一架原型机,试飞情况良好,德国空军决定大量生产,不过到德国投降前,生产线都还没有准备妥当。最后这架飞机被红军俘获,引起苏联的极大兴趣。因为战后的苏联面对美国原子弹的威胁,第一要务是击落入侵的美国轰炸机。米高扬设计局在研究了这架飞机后,将其改成直翼,采用较薄的翼剖面,并在垂尾上端增设了后掠式水平尾翼。这架苏联版的Me-263于1946年开始试飞,不过由于喷气发动机更被看好,这架飞机仅仅留在原型机阶段。
  Me-163战斗机如同它的名字“彗星”一樣,高速地出现并一闪而过,却在战斗机发展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
  
  编辑 秦 蓁
其他文献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台阶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唐人李端的这首《拜月》犹如轻风碟翅,勾勒了妇人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也让唐人流行的拜月纯情跃然纸上,沁人骨髓感叹的是,俄圣彼得堡州州长瓦连京·马特维延科和海军总司令符拉基米尔·马索林海军上将膜礼“守护号”的下水仪式,亦给人异曲同工之感这艘轻型护卫舰为何在俄罗斯受到如此“礼遇”?是否这又是俄罗斯海军的一弯如钩新月呢?      记者:姜先生
对抗  20世纪50年代末,刚刚结束“苏伊士运河战争”的以色列,在总结了上两次战争后,认为和阿拉伯国家的战争还要继续。为了在战争初期就能够对敌方的战略设施实行毁灭打击,以色列决定剑走偏锋,研制发开弹道导弹。这样不仅能够在开战的短时间内达到预想的打击效果,而且还不用牺牲以色列宝贵的飞行员,同时敌方也难以实施有效拦截。于是,以色列在1962年正式开始了弹道导弹的全面研制工作。  没有任何弹道导弹研制经
[文章编码1006]    1955年1月,我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喷火器组建了第一支喷火分队,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其中某师喷火连在步兵的配合下,消灭敌人碉堡、火力点共计45个,占敌人永久及半永久工事总数的三分之一,其它几个喷火分队,也是一路拔碉堡、破战壕,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喷火器独特的作战效能经过战场的洗礼,开始崭露锋芒。    58式喷火器    缴获敌人的武器总是有限的,为了能有充足的喷火器
二战结束后的60多年里,新加坡已经从过去的一个死水湾变成了今天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其优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世人刮目相看。虽然如此,考虑到其目前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和过去历史上的诸多教训,新加坡从未放松国防建设。如果从国土面积来看,新加坡只是偏居一隅的东南亚小国,但从国防特别是空军实力来看,新加坡无疑是东南亚空中的NO.1。  那么,空军在新加坡国防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又是如何从无到有
方守正
2006年7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成立40周年纪念日。第二炮兵是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同类部队在苏联/俄罗斯被称为“战略火箭军(兵)”,在美国类似于美国空军的“战略空军”。第二炮兵以地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在《200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一个独立兵种组成”。这说明它与俄罗斯战略火箭兵、航天兵和空降兵类似,属于独立兵种
一度让整个世界捏了一把冷汗的土耳其击落苏-24事件,目前已经尘埃落定。至少,看上去是如此。今日世人对中东局势的关注焦点,已从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的剑拔弩张,转移到了沙特和伊朗之间因处决什叶派教士而引发的钩心斗角。由叙利亚内战引发的中东乱局,仿佛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然而,细心的观察家不会忘记,就在2015年12月29日,沙特和土耳其宣布两国之间成立了一个高级别的战略合作委员会,沙特通讯社援引沙特
2008年8月27日,是中国航空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50年前,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成功并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种飞机——初教-6飞机首飞成功。她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已从修理、仿制飞机发展到自行设计、制造飞机的新阶段。  初教-6是一种安装活塞式发动机的串列双座初级教练机,主要供空、海军航校训练新飞行员,用于各种飞行科目的初级训练。设计之初,它被称为初教-1,代号102号机,后被命名为“红专502
2006年度的新鲜语汇之中,有几个是需要有人指点一番才能明白的比如“二环十三邮”,比如“开博”……信息量越来越大的时候,人们明白的却似乎愈来愈少就军事装备领域2006深一脚、浅一脚的日子而言,多半亦是相同景致和平是争取来的,不是企盼来的永远信服强者,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社会莫不如此。如果把发展与和平当作两个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发展的份量大了,那么和平的地位也就上升了。回首2006年,依然是繁星闪耀
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志士薛福成(1838~1894年)曾写过一篇《物性相制》的短文,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生物界中的以弱胜强:“一蜈蚣,盘旋蚓穴上。蚓匿穴中,忽探首拔去蜈蚣一足。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足。阅一时许,则蜈蚣已无一足,身虽未死,而不能动,横卧于地,如僵蚕焉。蚓乃公然出穴,噬其腹而吸食之。”而今美国大兵在伊拉克的遭遇与此颇有些相似。隐匿在各种有利发射位置的反美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