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联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是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政治课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主动求知为主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我们积极探索学教联动教学模式,它通过自学、讨论、指导、总结、练习五个阶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学教联动教学模式(以下简称学教联动),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政治课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学教联动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本学科内容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探求知识、解决问题为根本特征,以提高学生能力为落脚点。在本学科老师组织下学生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自主掌握知识、获得方法、提高能力的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它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下准备的过程是一个确立方向、明确专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1 确立方向,明确专题。政治课开展学教联动,前提是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要形成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焦点,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实现学教联动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和整合。把教材内容转化成有实际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专题。
  怎样来确立专题呢?我们认为。要在教材内容和与学生联系着的社会现实生活之间寻找切合点,从中找出探究专题。如“三农问题”一直是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处理高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这一热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确立“我国农业现状与共同富裕”的探究专题。由于这样的专题源于教材而又宽于教材,有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因此具有诱导学生尝试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2 细分专题,明确探究范围。在明确了大方向以后,受学科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政治课学教联动在对探究专题进行细分,以确定探究范围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科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还要考虑学生从事探究的现实条件(如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绎验,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如围绕“我国农业现状与共同富裕”这一专题,依据教材,可以划分战三大块: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现状;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业的挑战;中国农业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细分专题、确定探究范围的过程包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要求和方法,在学教联动过程中。教师要从一开始由自己帮助学生划定探究方向和范围,逐步过渡到培养学生自主确定探究范围,使学生体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 提出问题。在明确探究方向的基础上,教师要简要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和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并为学生提供与探究专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学生则通过自学教材、调查实践、图书阅览、网上查询等手段来获取材料在学生对探究对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要激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递交的问题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成:围绕教学目标的主干问题;有所拓展的、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学生个人感兴趣的、有特别意义的问题。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呈现问题、合作探究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开展学教联动的核心阵地,是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发表观点、展示风采的重要场合,也是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我们把课堂学教联动大致分成“呈现问题一小组讨论,形成基本认识—全班讨论,深化所得一整理观点、反思学习”这样几个部分。
  在课前对学生提问进行归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各类问题作进一步的修饰和处理,有些提问要给它配置合适的情境材料;有些问题要进一步丰富它的层次;围绕概念教学的问题在设计时还要注意能从中引出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结论。在呈现问题时,一般要首先解决直接指向教学日标的主干问题和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呈现拓展性的问题,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把一些典型的个性化问题拿到课堂中来。在问题的出示上,可以把教师呈现问题和学生直接提问相结合。在出示问题时。应及时渗透相应的评价手段(如在所出示的问题后面注明提问者的姓名),使学生在其行为得到褒奖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提问意识,提高他们提问的积极性。
  问题摆出来之后,接着是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闱绕问题展开讨论。小组讨论足课堂学教联动的重要形式。这种合作形式具有以下意义:第一。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原有的知识储存,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第二,小组讨论使所有学生都平等享有参与探索的机会,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依靠集体智慧来解决学生个体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从而来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出来,并在观点的冲突、反思、评判过程中逐步形成对问题的基本认识。当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在全班同学丽前展示出来的时候,课堂教学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全班讨论使学生的观点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评判。每个学生继续在冲突、反思、同化的思维运动中完成着对前面获得的基本认识的再建构,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全班讨论。学生合作探究的效果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和探究行为延时评价,要避免过早评价、过多评价,使得更多的学生观点能够参与进来;当某个学生胆小、害羞、想说又不敢说的时候,教师要鼓励他发言;当学生的观点偏离了方向或学生陷入无谓的争论时,教师应当机立断,采取一定的方法把学生的讨论活动引向正题。在学生围绕问题提出观点后,教师要运用简洁的手段将学生的观点概括呈现出来,这一方面是对发言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学生在讨论结束后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价、筛选和整理。
  在讨论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呈现的观点进行筛选、整理,得出正确结论。对某一问题有多个正确观点时,要帮助学生分清主次,找出核心观点。在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使学生在学会反思的同时,明确知识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策略。
  
  第三阶段:课堂教学结束后不断升华,再实践、再探索、再提高的过程。
  
  事实上。课堂教学不可能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所有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课堂教学中又有可能衍生出新的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了了之,必然会影响一些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热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给这些问题“留条后路”是政治课开展学教联动的必然要求,要鼓励学生对尚未获得解答的问题进行再探索,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板报、刊物等)展示其探究成果。对确有探究价值、学生兴趣比较浓的个性化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小组,把它作为课题来开展学教联动。另外。教师也可根据需要,布置学生开展一些课后实践探索活动。如在“我国农业”这一课教学中。有一位学生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第一条指施——“依靠政策”产生质疑,认为中国入世后,依靠政策保护农业的成分将越来越少。过分强调政策的作用似有不妥:老师在对这位学生的表现作了充分肯定之后,给他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查找资料。补写这部分教材内容(100字以内),下一堂课把改写的内容介绍给大家。结果,这位学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其他文献
期刊
凡课程都由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构成.无形课程要素是指无形的可以感知的教学辅助构成因素,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习风气、教学风格以及师生关系等,它与有形课程要素密不可分,
为了研究甘草多糖(GCP)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32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其他4个试验组肉鸡分别饲喂添加甘草多糖200 mg/kg、500
当今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主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完善的技能,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也就是说,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还要教会他们辨别真假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否喜欢教师上的课,是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和保证。面对新课程改革,笔者深入研究了新的教学理论,并运用到实践中。经过不断
<正> 本书是苏联未来学的代表作,1987年由莫斯科《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对话的形式写成,是1987年苏联主办的国际第八届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的热门书。主要对
新课改实施以来,为提高教学质量、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校本教研活动在我校全面展开。五年来,生动活泼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同时也迅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我校九年级历史教师在合作探究、应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反思、借鉴、提升、创新,使校本教研活动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之源。现就校本教研活动的方案与策略谈谈我们的探索和收获。    一、找准方向,集体备课    常言说:“团结就是力量
一、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1959年10月创刊以来,已经过整整30个年头。为此,学报编辑部以多种形式纪念《内蒙古大学学报》进入而立之年。1989年10月20日下午,为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