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8月份,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01年第九号消费警示:“日常生活须防电磁辐射!”在第九号消费警示中强调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使大量电子设备诸如各类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迅速进入办公与家庭环境,让人们的工作更高效,生活更便捷。然而,这些高科技的产物,在使用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电磁辐射,使人们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质量受到影响。
因此,中国消费者协会郑重发出警示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污染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如: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消费者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
1)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并穿戴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2)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器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配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影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电磁场强度的大小;环境的温湿度;环境中的其他有害因素;性别与年龄的区别;个体体质差异与个人敏感度的不同……这也就是说,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辐射作用下,电磁辐射可引起人体的不适症状与危害,但不等于说所有的人在超标的场强辐射环境中一定得病。
对于这种污染与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性,我们的一贯方针是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必须加强防护措施。
有关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长期以来都在探讨着、争论着,这无疑是一个正常现象。然而,有些争论是不必要的。比如,一些非本专业的专家、人士罗列某些国外文献报道就来个海阔天空式的谈论,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认为:既然国内外对这个问题有争论,那么首先就必须搞清楚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针对争论的焦点,用调查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动物实验与动态观察等事实来回答,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就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供参考。
一、电磁辐射是否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
这是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争论最基本的东西,前几年,我国一位长期从事发射设备研究的专家,当时已70多岁了,他说:“我搞了一辈子微波发射设备,身体很好,从没有出过大毛病,所以说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没什么了不起的。”而另一位从事微波通讯的专家则反驳说“我们单位一位同事操纵大功率微波通讯实验设备,工作环境场强高,不到三年就得了白内障,电磁辐射影响满大的”。
这个争论反映了一个基本问题:电磁辐射是否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同样是操纵与研究发射设备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的观点是:
(一)超强度的电磁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是客观存在的
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危害与卫生标准的制订工作,我国浙江医科大学姜槐教授、北京医科大学赵宗群教授、北京市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纪云晶教授、总装备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徐培基教授和我们所都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我国研究与标准的制订工作是依据大面积的现场卫生学、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生理学研究:动物急、慢性实验;动态观察等方面全方位的研究结果提出的,依据充分、可靠。研究结果表明:超强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是客观存在的。
现以高频辐射(1000KHz30MHz)对健康影响与危害的研究为例说明
1、调研对象
(1)实验组:中、短波发射设备值机人员;工业高频作业人员;警卫战士,共5000人。
(2)对照组收音台与生活区行政人员,共1000人。
2、体检结果:
(1)自觉症状:本组高频作业受检人员其主诉以记忆力衰退、失眠、多梦、脱发等症状较多见,阳性率均在40%以上其次是乏力、头晕、月经失调等症状,阳性率均在20%以上:再次是易激动、嗜睡,其阳性率在10%左右,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记忆力减退、乏力、嗜睡、脱发等项有显著差异。(见表1)。
在调查中,一些作业人员反映,当脱离作业一段时间后,多数症状均能先后消失。
(2)眼科检查:对614名值机员(接触电场强度TWA20伏/米),在药物扩瞳后裂隙灯检查,见晶体前后皮质、赤道部有点状或小块状混浊,少数见于核区,个别晶体皮质密度增高。
(3)心电图检查:检查284人,按临床诊断标准统一判断,分正常、大致正常,可疑及不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包括窦性心律过缓或过速、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左心室高电压、低电压、室性期前收缩、预激综合征和可疑ST-T改变(在R波占优势的情况下,T波呈倒置、双向平坦,或有ST段稍压低的改变,<0.5MV,<90。主要见于导)。本组资料与国内外一些资料报道基本一致,高频作业人员心电图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ST-T压低或平坦等改变。
(4)周围血象化验:高频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高频组的淋巴细胞与血红蛋白偏高的阳性率较高,有显著差异。
3、临床表现与场强关系:
按场强均值分级划为:≤0V/m;2140V/m;>40V/m三组。
体验结果可见脱发,可疑ST-T改变阳性率随场强均值增加而增高,经X2测验,心电图可疑ST-T改变阳性率在40伏/米以上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高频作业组与对照比较,有部分临床症状(记忆力减退、易疲倦、脱发等)及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阳性率,在20伏/米组已见显著差异(P<0.05)。
4、动态观察:有139名原发射机房值机人员与工业高频作业人员,由于严重的神衰症候群改做行政工作,经36个月后神衰症候群明显好转或自然消失,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5、动物实验:根据两组实验动物的中短波电磁场联合慢性作用影响的结果,高场强组(电场强度1000~1200伏/米,磁场强度24~40安/米每日照射四小时)除见实验动物(家兔、大白鼠)活动减少,呈无力、嗜睡状态,有的出现脱毛现象以外,还见到大白鼠食饵运动条件反射在实验第11天后,先后出现潜伏时和运动时延长,甚至阳性条件反射活动完全受破坏。在停止照射一周后,开始逐渐恢复,三个月后食饵运动条件反射基本正常:实验家兔心电图均有一定改变,表现心率比实验前减慢、窦性心律不齐(或并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以及T波平坦等异常改变,停止照射短期内恢复正常。而低场强组(电场强度为250~300伏/米,磁场强度8~10安/米,每日照射四小时),结果见一般表现与高场强组相同处,大白兔食饵运动条件反射仅偶见分化抑制力减弱,潜伏时和运动时基本正常;实验家兔心电图一只出现室性二联律,余均正常。病理检查未见病变。对照正常组心电图正常。(待续)
因此,中国消费者协会郑重发出警示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污染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如: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消费者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
1)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并穿戴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2)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器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配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影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电磁场强度的大小;环境的温湿度;环境中的其他有害因素;性别与年龄的区别;个体体质差异与个人敏感度的不同……这也就是说,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辐射作用下,电磁辐射可引起人体的不适症状与危害,但不等于说所有的人在超标的场强辐射环境中一定得病。
对于这种污染与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性,我们的一贯方针是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必须加强防护措施。
有关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长期以来都在探讨着、争论着,这无疑是一个正常现象。然而,有些争论是不必要的。比如,一些非本专业的专家、人士罗列某些国外文献报道就来个海阔天空式的谈论,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认为:既然国内外对这个问题有争论,那么首先就必须搞清楚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针对争论的焦点,用调查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动物实验与动态观察等事实来回答,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就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供参考。
一、电磁辐射是否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
这是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争论最基本的东西,前几年,我国一位长期从事发射设备研究的专家,当时已70多岁了,他说:“我搞了一辈子微波发射设备,身体很好,从没有出过大毛病,所以说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没什么了不起的。”而另一位从事微波通讯的专家则反驳说“我们单位一位同事操纵大功率微波通讯实验设备,工作环境场强高,不到三年就得了白内障,电磁辐射影响满大的”。
这个争论反映了一个基本问题:电磁辐射是否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同样是操纵与研究发射设备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的观点是:
(一)超强度的电磁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是客观存在的
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危害与卫生标准的制订工作,我国浙江医科大学姜槐教授、北京医科大学赵宗群教授、北京市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纪云晶教授、总装备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徐培基教授和我们所都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我国研究与标准的制订工作是依据大面积的现场卫生学、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生理学研究:动物急、慢性实验;动态观察等方面全方位的研究结果提出的,依据充分、可靠。研究结果表明:超强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是客观存在的。
现以高频辐射(1000KHz30MHz)对健康影响与危害的研究为例说明
1、调研对象
(1)实验组:中、短波发射设备值机人员;工业高频作业人员;警卫战士,共5000人。
(2)对照组收音台与生活区行政人员,共1000人。
2、体检结果:
(1)自觉症状:本组高频作业受检人员其主诉以记忆力衰退、失眠、多梦、脱发等症状较多见,阳性率均在40%以上其次是乏力、头晕、月经失调等症状,阳性率均在20%以上:再次是易激动、嗜睡,其阳性率在10%左右,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记忆力减退、乏力、嗜睡、脱发等项有显著差异。(见表1)。
在调查中,一些作业人员反映,当脱离作业一段时间后,多数症状均能先后消失。
(2)眼科检查:对614名值机员(接触电场强度TWA20伏/米),在药物扩瞳后裂隙灯检查,见晶体前后皮质、赤道部有点状或小块状混浊,少数见于核区,个别晶体皮质密度增高。
(3)心电图检查:检查284人,按临床诊断标准统一判断,分正常、大致正常,可疑及不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包括窦性心律过缓或过速、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左心室高电压、低电压、室性期前收缩、预激综合征和可疑ST-T改变(在R波占优势的情况下,T波呈倒置、双向平坦,或有ST段稍压低的改变,<0.5MV,<90。主要见于导)。本组资料与国内外一些资料报道基本一致,高频作业人员心电图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ST-T压低或平坦等改变。
(4)周围血象化验:高频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高频组的淋巴细胞与血红蛋白偏高的阳性率较高,有显著差异。
3、临床表现与场强关系:
按场强均值分级划为:≤0V/m;2140V/m;>40V/m三组。
体验结果可见脱发,可疑ST-T改变阳性率随场强均值增加而增高,经X2测验,心电图可疑ST-T改变阳性率在40伏/米以上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高频作业组与对照比较,有部分临床症状(记忆力减退、易疲倦、脱发等)及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阳性率,在20伏/米组已见显著差异(P<0.05)。
4、动态观察:有139名原发射机房值机人员与工业高频作业人员,由于严重的神衰症候群改做行政工作,经36个月后神衰症候群明显好转或自然消失,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5、动物实验:根据两组实验动物的中短波电磁场联合慢性作用影响的结果,高场强组(电场强度1000~1200伏/米,磁场强度24~40安/米每日照射四小时)除见实验动物(家兔、大白鼠)活动减少,呈无力、嗜睡状态,有的出现脱毛现象以外,还见到大白鼠食饵运动条件反射在实验第11天后,先后出现潜伏时和运动时延长,甚至阳性条件反射活动完全受破坏。在停止照射一周后,开始逐渐恢复,三个月后食饵运动条件反射基本正常:实验家兔心电图均有一定改变,表现心率比实验前减慢、窦性心律不齐(或并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以及T波平坦等异常改变,停止照射短期内恢复正常。而低场强组(电场强度为250~300伏/米,磁场强度8~10安/米,每日照射四小时),结果见一般表现与高场强组相同处,大白兔食饵运动条件反射仅偶见分化抑制力减弱,潜伏时和运动时基本正常;实验家兔心电图一只出现室性二联律,余均正常。病理检查未见病变。对照正常组心电图正常。(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