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视角的多元化解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62-01
  围绕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如何真正理解个性化的文学作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解读,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表明教师应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中学阶段无不是将人物评价、价值取向、主题、语言、背景和作者来作为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核心要素,随着多元解读的外延越来越拓展,“个性化”解读越来越提倡,但为了照顾学生的阅读经验,多元化文本解读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即看重读者个人理解的多元化而轻文本本身视角。作为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或叙述视角,教师和学生往往以文本以外的“我”的视角来理解,这样做的结果是并不能充分把握深藏于文本之中的心理感受,不利于有效深化教学内容。因此多元化的解读不能游离于文本之外,应基于文本本身的视角开展。
  一、遵从人物客观形象为主视角的原则
  由于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不仅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文学作品,就连教师自身也难以准确把握作品并将教学内容确定在一个确切教学层面进行开展。
  以非常熟悉的《孔乙己》为例。作为经典篇目,孔乙己这个既善良又迂腐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我们总是归咎于封建余毒给他和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所造成的伤害。在文章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对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句对白在很多教学设计过程中大都以“狡辩和迂腐”或者“从口语与文言的区别来卖弄斯文”来进行批评,但如果深度结合人物所处的角度,仅作上面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作为读书人,在历朝历代都赋予了比一般市井更高的身份,在理解“偷”和“窃”时,应该超出字面意思从人物形象所处的背景来进一步理解。可以说在整个文章里,孔乙己都坚信自己的“行为正确”性,正是因为这一点,即便周围的人看不起他,他也才会同样的看不起周围的人。孔乙己在说这话的时候,我们更可以理解为一般偷的目的都是值钱的金银财宝,而他偷的是书,书是圣贤之物,所以和偷金银珠宝是不一样的,带有求圣贤的“行为正确”性,所以他才会说“读书人的事”。再有就是,孔乙己作為悲剧人物不能仅仅理解为他分不清理想或幻想与现实的区别,而作为封建理学所建立的“正统思想”和追求“正统合法性”的观念,这也是他至死不愿放下读书人身份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以《项链》为例。马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在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里都会以“爱慕虚荣”作为其主要评价,一切的后果是因为她爱慕虚荣而自作自受。但如果我们结合作品背景和西方人命运观,那么不难发现,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造成她悲剧的原因——复杂的人物性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首先,在她借得项链并在舞会上展示她的美丽时,对舞会上人们作出反应我们更可以理解为都是来自于马蒂尔德的幻想,因为作为上流社会的聚会,想用一件珠宝打动所有嘉宾其实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其次,在最后还清债务时,她还是坦诚的交待了自己丢掉项链的事实,那么同样是偿还,她为什么当初不直接承认呢?因此,作为对马蒂尔德的人物分析,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爱慕虚荣”这一个观点上,复杂的人物性格和巧合的叠加,才最终造成了人物悲剧的命运。
  对于人物客观的分析,教师只有透过文本叙述的情节并充分具体到人物遭遇中,学生才能透过情节到人物的关系来对文学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
  二、站在叙述者的视角
  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者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前提下,不能抛开文本中叙述者来凭空想象理解,许多隐藏在作品文字之下的情感都是通过叙述视角来进行含蓄表达的。
  在小说作品中,学生已经明白将作者和叙述者之间进行区分,但为什么有的作品用第一人称,有的用第三人称,行其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将多种叙述视角的原因理解清楚,其对文本和价值取向也不能充分理解。又以《孔乙己》为例,作者为什么要以一个小伙计的视角为叙述者,这样的作用是什么,在实际的教学中讨论得不多,大都仅以“真实感”来进行解释。既然小说作者和叙述者是互为区别的,那么我们也应该把叙述者放到作品中的情景中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还原作品的真实情感。作者以“我”这个小伙计为视角,除了通过几个片段来直观的反映真实的感受外,作为近似长工,同样身份卑微的“我”都能如此麻木,更是体现出孔乙己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成为真正的“多余人”。
  在散文作品中,作者与叙述者是统一体,因此除了要从文本里所直接或间接描写的景情来找到作者的情感之外,作者隐藏的情感同样要通过叙述角度加以分析。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所有的对话结果中,曾皙的回答得到了孔子的认可,但这些叙述在作品里是有所暗示的。作为以语录体为主的《论语》是很少进行动作描写的,但在曾皙回答时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描写,说明前面三人的对话都是作为铺垫而作,文章中心就是对曾皙对话的记录,因此文中不仅仅是表明了孔子本人的态度,也反应出作为记录者或者其他弟子的统一态度。另一篇《合欢树》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更是含蓄的,有不少教师把这篇课文直接理解为“怀念母亲”和以“母爱”而作,但通过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作者史铁生已经在其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中已经表达过类似的情感了,如果继续深入文本叙述过程,合欢树的时空交错感以及文中小孩与合欢树的相遇,这些信息远远超出了一般理解的“母爱”范畴,更多的上升到对生命的思考之中。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學中的每一门课程,都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并且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品性和行为举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符合当代教育形式的第一步,学校作为传递知识的摇篮,“教”不仅体现在“学”上,而且也体现在“育人”上。本文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德育如何渗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动力模型”的建构上。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动力模型建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诗文化更是亘古长青,延续至今。在一个诗的国度,每个人都应继承古代文人的韵味,流淌着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中学是学生接触古诗词较多的阶段,也是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逐渐适应新课标要求,将美育融入到古诗词教学中。基于此,文章将以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为例,在分析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的必要
期刊
【摘要】2016年9月13日国家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的观点。其主要内容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引自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自《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变革  【中图分类号】H19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下产生的新型教学方式,其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是培养小学生合作探究精神以及创造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运用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中
期刊
【摘要】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辩论能力的堪忧,如何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表达能力中的辩论能力?本文以白银市第五中学初中生的辩论能力为研究对象,组织开展辩论活动,研究初中生辩论能力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摸索出三个突破口:扩大知识储备,落实“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教学 ,开展好课前三分钟活动。  【关键词】初中生 口语表达 辩论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厚的底蕴,语文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将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弘扬,利用传统文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价值,能够更好的驾驭语言文字。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相对来说比较欠缺,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本文对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进行阐述,并对传统文化的具体渗透措施展开浅析,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让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得到改变。“先学后教”是新时代中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被各科目教师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先学后教 高效课堂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也是思想感情的表达和倾诉,不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语文,所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简单的说话,而是要能够通过语言把自己的内心及思想情感诉说出来。所以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重心。  【关键词】学生 语言 表达能力 培养  【中图分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优势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对于提升高职语文教学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策略,以供相关教育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职 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该文介绍了成功的方式;做人的道理;成败的得失;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如何做榜样;遇到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及废物利用与资源节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前进与上升 好人命不长 成败 医头、医脚 榜样 新问题 废物利用 资源节约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71-02  1.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事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