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我党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保障。延安时期是党与人民群众和谐相处的“黄金时期”。总结和借鉴这一时期进行党群关系建设的经验,对当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党群关系;经验;启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尝试在陕甘宁边区建立新型的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和谐的“鱼水关系”,人民群众真正过上了当家做主人的崭新生活。
1 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党群之间利益矛盾复杂。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冲突呈现主体多元化、诉求多样化、矛盾公开化等特点。人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社会不公等导致人民群众与党的对立情绪逐渐严重,突出表现在群体事件频频发生,甚至发生一些极端事件,给社会带来恐慌。
1.2 党群之间思想隔阂加深。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机制尚不健全,加之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到导致党群之间问题加深。有些群众把当下贫富差距严重归咎于党的先富带动后富政策;认为人大代表的选举是走形式、装样子,不能代表人民的意志;认为领导干部只会打官腔、空话连篇、不说人话。
1.3 部分官员官僚腐败问题严重。个别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丧失党性原则,开始大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搞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腐败行为在党内不断蔓延。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群关系逐渐恶化。
2 延安时期积累了改善党群关系的经验
2.1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前提。
2.1.1 建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 “三三制”政权核心是民主,要求共产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发扬民主作风,遇事同党外人士商量,不得独断专行。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①开明绅士李鼎铭在就职边区副主席演说中说:“共产党“很愿意大公无私做到精诚团结”,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应“互相信任,互相亲爱”,“看成一家人,同力合作,干这抗战建国的事”。②
2.1.2 保障人民的选举权利。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按照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原则选出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人民群众普遍得到动员,采用了“掷豆子”等方法保证一些不识字的群众能够如实行使权利。
2.1.3 重视保障群众的人权。施政纲领和条例明确规定:一切抗日人民,不分种族、阶级、党派,在政治法律上一律平等;一切抗日人民都有人身不受侵犯之权利。对于人民群众人权的保障,提高了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人权观念,对加强抗日阶层的团结起了积极作用。
2.2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坚实基础。
2.2.1 推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租减息目的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生活;又实行交租交息,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和人权。这一政策兼顾了农民和地主两方面的利益,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结合起来,对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2 开展大生产运动。1939年2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动员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边区政府成立生产委员会,制定有效措施,鼓励生产,提高粮食产量。既保障了自己的供给,又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使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2.2.3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毛泽东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抗日根据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注重发展工业生产,建立小规模的各种工厂,制造枪弹、手榴弹等武器,生产肥皂、文具等生活用品。经济建设为支持敌后长期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3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障。
2.3.1 树立正确的党群观念。延安时期,共产党员没有俸禄,不谋私利;不摆当官架子,到田间地头和人民群众拉家常,深入了解群众的疾苦,为老百姓办实事。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③
2.3.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现象。延安时期,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贪污人员之贪污行为。”严厉查处了一些干部的违法行为。如中央严肃查处了“黄克功事件”、“肖玉璧事件”,对广大干部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2.3.3 开展整风运动,保持党的纯洁性。延安整风运动,大大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广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党员转到无产阶级立场上,增强了党性;解决和消除了党内矛盾,使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上达到一致。
3 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经验对当下党群关系建设的启示作用
3.1 密切党群关系,要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增强,积极的参与到公众事件讨论中。我们要完善人大和政协制度;加强法治,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拓宽政府和大众之间的沟通渠道,积极采纳人民群众好的建议。
3.2 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前贫富差距严重,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可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3.3 密切党群关系,要实行廉洁政治,坚持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党自身保持廉洁自律,党群关系才会融洽,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成功。要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使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建设,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把权力晒在阳光下;严惩腐败行为,绝不手软。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2] 《解放日报》,1941年11月21日。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P1094-1095.
【关键词】党群关系;经验;启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尝试在陕甘宁边区建立新型的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和谐的“鱼水关系”,人民群众真正过上了当家做主人的崭新生活。
1 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党群之间利益矛盾复杂。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冲突呈现主体多元化、诉求多样化、矛盾公开化等特点。人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社会不公等导致人民群众与党的对立情绪逐渐严重,突出表现在群体事件频频发生,甚至发生一些极端事件,给社会带来恐慌。
1.2 党群之间思想隔阂加深。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机制尚不健全,加之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到导致党群之间问题加深。有些群众把当下贫富差距严重归咎于党的先富带动后富政策;认为人大代表的选举是走形式、装样子,不能代表人民的意志;认为领导干部只会打官腔、空话连篇、不说人话。
1.3 部分官员官僚腐败问题严重。个别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丧失党性原则,开始大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搞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腐败行为在党内不断蔓延。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群关系逐渐恶化。
2 延安时期积累了改善党群关系的经验
2.1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前提。
2.1.1 建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 “三三制”政权核心是民主,要求共产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发扬民主作风,遇事同党外人士商量,不得独断专行。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①开明绅士李鼎铭在就职边区副主席演说中说:“共产党“很愿意大公无私做到精诚团结”,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应“互相信任,互相亲爱”,“看成一家人,同力合作,干这抗战建国的事”。②
2.1.2 保障人民的选举权利。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按照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原则选出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人民群众普遍得到动员,采用了“掷豆子”等方法保证一些不识字的群众能够如实行使权利。
2.1.3 重视保障群众的人权。施政纲领和条例明确规定:一切抗日人民,不分种族、阶级、党派,在政治法律上一律平等;一切抗日人民都有人身不受侵犯之权利。对于人民群众人权的保障,提高了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人权观念,对加强抗日阶层的团结起了积极作用。
2.2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坚实基础。
2.2.1 推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租减息目的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生活;又实行交租交息,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和人权。这一政策兼顾了农民和地主两方面的利益,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结合起来,对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2 开展大生产运动。1939年2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动员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边区政府成立生产委员会,制定有效措施,鼓励生产,提高粮食产量。既保障了自己的供给,又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使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2.2.3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毛泽东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抗日根据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注重发展工业生产,建立小规模的各种工厂,制造枪弹、手榴弹等武器,生产肥皂、文具等生活用品。经济建设为支持敌后长期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3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障。
2.3.1 树立正确的党群观念。延安时期,共产党员没有俸禄,不谋私利;不摆当官架子,到田间地头和人民群众拉家常,深入了解群众的疾苦,为老百姓办实事。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③
2.3.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现象。延安时期,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贪污人员之贪污行为。”严厉查处了一些干部的违法行为。如中央严肃查处了“黄克功事件”、“肖玉璧事件”,对广大干部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2.3.3 开展整风运动,保持党的纯洁性。延安整风运动,大大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广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党员转到无产阶级立场上,增强了党性;解决和消除了党内矛盾,使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上达到一致。
3 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经验对当下党群关系建设的启示作用
3.1 密切党群关系,要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增强,积极的参与到公众事件讨论中。我们要完善人大和政协制度;加强法治,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拓宽政府和大众之间的沟通渠道,积极采纳人民群众好的建议。
3.2 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前贫富差距严重,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可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3.3 密切党群关系,要实行廉洁政治,坚持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党自身保持廉洁自律,党群关系才会融洽,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成功。要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使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建设,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把权力晒在阳光下;严惩腐败行为,绝不手软。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2] 《解放日报》,1941年11月21日。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P1094-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