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新能源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对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用能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 新农村建设必须改变能源利用方式
当前, 我国传统的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 排放高, 方便性差, 影响环境卫生, 严重制约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据悉,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农村人均能源消费量虽然不到城镇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1/3, 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基数较大, 2004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8.5亿t标准煤, 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2%。 预计到2015年, 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将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2以上。未来农村能源需求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农村的环境改善。
发展农村新能源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在有限能源制约的同时, 我国农村面临着许多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农村生产生活中长期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 以及对薪柴、秸秆等直接燃烧、粗放使用, 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 成为农村大气环境污染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大量农村生活用水、畜禽粪便得不到有效利用, 成为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 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必须改变现有的农村能源利用方式, 综合利用农村物质资源, 这不仅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也是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以此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成本, 带动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模式, 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 既缓解了农民缺资金、缺劳力等实际困难, 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2 发展新能源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发展新能源,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 必须建立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我国农村能源建设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多次强调的。我国“十一五”规划指出, 要大力发展新能源, 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 鼓励生产和消费新能源。要以新机制、新模式, 努力建立起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坚持自筹、群帮、共助方针, 有计划地稳步扎实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效、清洁、经济、方便”的原则, 建设新农村, 发展新能源, 建立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当前, 我国农村能源行业包括太阳能热水器、热泵、采暖、制冷空调、太阳房、太阳灶等。沼气包括小型沼气发酵装置及配套产品、沼气综合利用配套设施及技术、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及装备、沼气发电技术及装备等。生物质能转换技术与装备包括生物质直燃和气化发电、生物质固化、生物质液体燃料乙醇及生物柴油等。小型电源包括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离网型风力发电、微水电。节能炉具包括民用省柴节煤炉、炕、灶和新型液体燃料包括甲醇、轻烃、二甲醚等石油替代产品。这些技术和产品不仅可以为我国城镇和广大农村提供可持续应用的高品位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 缓解常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 提高健康水平, 还可以通过对以上各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节能技术的整合, 发展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 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 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升级, 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就沼气而言,农村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农户的生活能源,有利于封山育林,建设秀美新村。二是使用方便清洁,将更多的家庭主妇从烟熏火燎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不再弯腰烧火做饭,沼气热水器使农民摆脱了几千年来坐在脚盆里洗澡的习惯,老百姓戏称是沼气让他们站起来了。三是有效杀灭人畜粪便中的虫卵及农作物病虫害病原物,减少疾病的传染源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四是用“一池”带“五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
3 发展新能源必须开发好“三新”
实现农村新能源,开发好“三新”利用率,即利用好“新结构、新方式、新机制”。
新结构, 即充分发挥农村地区资源优势, 提高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新方式, 即改变传统落后的农村用能方式, 发展清洁、高效、适用的农村能源利用技术。若农村不用新能源,则农民需用大量煤炭或柴草、秸秆作燃料,由此将加剧煤炭紧张,引发伐木割草,破坏植被等后果,同时因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而使用新能源则可克服上述问题。此外还有美化环境等好处,清洁卫生,有利于农民生活和健康。
新机制, 即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 建立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广液化气、清洁煤、天然气使用, 鼓励生物质能、太阳能利用。增加液化石油气和优质型煤的供应, 适当供应农民生活用气, 推广太阳房建设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 建设大中型沼气设施,试点推广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 支持生物质能的集中利用。建立健全农村能源供应、售后服务以及管理的市场化机制, 使农村能源体系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部分。
农村新能源建设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托, 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发展, 拓宽就业渠道, 缓解供能紧张局面。
发展农村新能源是建设现代化节约型社会的现实选择, 发展农村新能源要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新能源的广泛普及和使用, 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必将成为新农村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进入“十二五”,农村能源建设已不仅仅是一项能源工程,更是一项环保工程、民心工程。未来,我们要以“十二五”规划为目标,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城镇一体化建设,全方位开发利用农村清洁能源,使大地的山更绿、水更清,让清洁能源工程成为新世纪新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1 新农村建设必须改变能源利用方式
当前, 我国传统的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 排放高, 方便性差, 影响环境卫生, 严重制约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据悉,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农村人均能源消费量虽然不到城镇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1/3, 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基数较大, 2004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8.5亿t标准煤, 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2%。 预计到2015年, 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将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2以上。未来农村能源需求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农村的环境改善。
发展农村新能源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在有限能源制约的同时, 我国农村面临着许多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农村生产生活中长期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 以及对薪柴、秸秆等直接燃烧、粗放使用, 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 成为农村大气环境污染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大量农村生活用水、畜禽粪便得不到有效利用, 成为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 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必须改变现有的农村能源利用方式, 综合利用农村物质资源, 这不仅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也是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以此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成本, 带动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模式, 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 既缓解了农民缺资金、缺劳力等实际困难, 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2 发展新能源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发展新能源,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 必须建立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我国农村能源建设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多次强调的。我国“十一五”规划指出, 要大力发展新能源, 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 鼓励生产和消费新能源。要以新机制、新模式, 努力建立起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坚持自筹、群帮、共助方针, 有计划地稳步扎实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效、清洁、经济、方便”的原则, 建设新农村, 发展新能源, 建立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当前, 我国农村能源行业包括太阳能热水器、热泵、采暖、制冷空调、太阳房、太阳灶等。沼气包括小型沼气发酵装置及配套产品、沼气综合利用配套设施及技术、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及装备、沼气发电技术及装备等。生物质能转换技术与装备包括生物质直燃和气化发电、生物质固化、生物质液体燃料乙醇及生物柴油等。小型电源包括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离网型风力发电、微水电。节能炉具包括民用省柴节煤炉、炕、灶和新型液体燃料包括甲醇、轻烃、二甲醚等石油替代产品。这些技术和产品不仅可以为我国城镇和广大农村提供可持续应用的高品位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 缓解常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 提高健康水平, 还可以通过对以上各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节能技术的整合, 发展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 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 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升级, 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就沼气而言,农村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农户的生活能源,有利于封山育林,建设秀美新村。二是使用方便清洁,将更多的家庭主妇从烟熏火燎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不再弯腰烧火做饭,沼气热水器使农民摆脱了几千年来坐在脚盆里洗澡的习惯,老百姓戏称是沼气让他们站起来了。三是有效杀灭人畜粪便中的虫卵及农作物病虫害病原物,减少疾病的传染源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四是用“一池”带“五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
3 发展新能源必须开发好“三新”
实现农村新能源,开发好“三新”利用率,即利用好“新结构、新方式、新机制”。
新结构, 即充分发挥农村地区资源优势, 提高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新方式, 即改变传统落后的农村用能方式, 发展清洁、高效、适用的农村能源利用技术。若农村不用新能源,则农民需用大量煤炭或柴草、秸秆作燃料,由此将加剧煤炭紧张,引发伐木割草,破坏植被等后果,同时因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而使用新能源则可克服上述问题。此外还有美化环境等好处,清洁卫生,有利于农民生活和健康。
新机制, 即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 建立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广液化气、清洁煤、天然气使用, 鼓励生物质能、太阳能利用。增加液化石油气和优质型煤的供应, 适当供应农民生活用气, 推广太阳房建设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 建设大中型沼气设施,试点推广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 支持生物质能的集中利用。建立健全农村能源供应、售后服务以及管理的市场化机制, 使农村能源体系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部分。
农村新能源建设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托, 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发展, 拓宽就业渠道, 缓解供能紧张局面。
发展农村新能源是建设现代化节约型社会的现实选择, 发展农村新能源要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新能源的广泛普及和使用, 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必将成为新农村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进入“十二五”,农村能源建设已不仅仅是一项能源工程,更是一项环保工程、民心工程。未来,我们要以“十二五”规划为目标,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城镇一体化建设,全方位开发利用农村清洁能源,使大地的山更绿、水更清,让清洁能源工程成为新世纪新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