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石油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天然资源,是不具备再生性的一次性能源。石油资源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石油的开采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生存。本篇文章对石油开采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有关建议。
【关键词】开采石油;油田;问题
一个油田的形成对地质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形成油田必须有以下几点地质条件:第一,生油层,主要指的就是那种蕴含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地质层;第二,油气运移,从石油和天然气存在的地质层中,将油气采集出后要转移到油气初级地质层中去,这个过程就叫做油气转移;第三,油气储集层,这种地质层是需有自身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够实现储藏石油和天然气这个功能的。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是该地质层必须比较疏松,存在一些岩石孔隙;第四,盖层,这种地质层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存储在储集层的石油和天然气随着岩石孔隙进入其他的地质层。利用该层对储集层形成一个包围圈,这样一个油田就形成了。
1.地层压力
石油储集层和天然气储集层自身以及流动在地层岩石缝隙中的石油或者天然气给地层所带来的压力就叫做地层压力。根据压力的施加对象不同,普遍的将地层压力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目前地层压力;第二种,原始地层压力;第三种,油气田自身存在的压力。下面以原始地层压力为例,在一片油田没有被发现时,所有的地层中的物质都是静止不动的,或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中。但对油田进行砖井工作时,破坏了这种平衡模式,井打通时通常都会发生井喷。因此,在预防井喷的过程中,会对井里压力进行测量,测得的这个压力就叫做原始地层压力。从地面开始向地下延伸10米范围内所出现的地层压力的变化数值通常情况下就叫做地层压力系数。
2.油田驱油动力方式
在开采一个油田或者气田时,根据其地质情况会需要不同种类的驱油动力,依据这一情况,相关工作人员研发出不同种类的驱动方式。根据油气田的驱油动力不同将其驱油方法分为以下几种:气压驱动、水压驱动、溶解气驱动以及重力驱动。虽然油气田的驱油方式很多,但是对于一个油气田,它的驱油方式通常情况下是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的,因为同一块油田的地质情况不一定完全相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就必须综合运用驱动方式。
3.开发油气田过程
对于一个油田,从最初的勘察地质情况到最后的对油田整体开采的全部工作步骤就叫做开发油气田过程。在这个工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工作人员的加倍的小心谨慎,以防止破坏地层下面的地质结构,从而发生严重问题。
4.注水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一些相对比较老的油田都普遍存在着油井在高含水时期生产出砂的现象。通过大排液量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油田的油气产量,但这种方法会破坏底层中的压力,这样富含油气资源的地层将会承担来自上覆地层的压力,并且对地层岩石的胶结物也会有一定的损坏。所以会导致出砂,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田的产量是不断降低的,那么油田会采取一些措施,这时将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我们要采取以下的几点补救措施。
4.1确定合理的注采强度
在油田的开采后期,由于油田的产量会明显降低,这时油田为了保住产量,将会采取向地层注水的方式来驱油,这会导致狄成中的含水量显著增高,基于油井的一些动态资料,在井与井之间经常会发现水淹的现象,并且各个井的水淹程度也有差异。通过现场的一些加密井分析,发现在该区域的含水率已经高达71%,这些简单的数据已经充分的说明该油田已经步入高含水的油气开发阶段,因此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含水量,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通常来说,在地层中如果在岩性变化的区域被注入水包围,那么在这些地方就会有剩余油存在。如果想把这些剩余油从地层中开采出来,那么就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开采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强注强采。由于地层中的这些剩余油在开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那么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注入,如果在现场采取这种开采方式,那么油气的产出率将会很低。
4.2建立高效注水开发的方法
根据实际试验和数模理论,我们发现当持续向地层中注入相同倍数的水,那么周期效果并不是理想。如果在现场想要提升注水驱油的效果,那么我们就必须改变低层的压力成,采用多种方法驱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并不是很成熟,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得出更加有效的驱油方式。
根据上文所述,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井,例如水平井、直井等,可以才去不同的驱油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采油率,在实际工作中有酸化驱油、压裂驱油、注水驱油等等,在油田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油气开采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增加油田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望水,喻高明等.复杂断块油田非均质油藏精细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0.
[2]吴胜和,金振奎等.储层建模(第一版).石油工业出版社[M].2009.
[3]姚约东,葛家理,魏俊之.低渗透油层渗流规律的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4).
[4]苏玉亮,架志安,张永高.变形介质油藏开发特征[J].石油学报,2000,21(2).
[5]李道品等.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开采石油;油田;问题
一个油田的形成对地质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形成油田必须有以下几点地质条件:第一,生油层,主要指的就是那种蕴含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地质层;第二,油气运移,从石油和天然气存在的地质层中,将油气采集出后要转移到油气初级地质层中去,这个过程就叫做油气转移;第三,油气储集层,这种地质层是需有自身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够实现储藏石油和天然气这个功能的。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是该地质层必须比较疏松,存在一些岩石孔隙;第四,盖层,这种地质层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存储在储集层的石油和天然气随着岩石孔隙进入其他的地质层。利用该层对储集层形成一个包围圈,这样一个油田就形成了。
1.地层压力
石油储集层和天然气储集层自身以及流动在地层岩石缝隙中的石油或者天然气给地层所带来的压力就叫做地层压力。根据压力的施加对象不同,普遍的将地层压力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目前地层压力;第二种,原始地层压力;第三种,油气田自身存在的压力。下面以原始地层压力为例,在一片油田没有被发现时,所有的地层中的物质都是静止不动的,或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中。但对油田进行砖井工作时,破坏了这种平衡模式,井打通时通常都会发生井喷。因此,在预防井喷的过程中,会对井里压力进行测量,测得的这个压力就叫做原始地层压力。从地面开始向地下延伸10米范围内所出现的地层压力的变化数值通常情况下就叫做地层压力系数。
2.油田驱油动力方式
在开采一个油田或者气田时,根据其地质情况会需要不同种类的驱油动力,依据这一情况,相关工作人员研发出不同种类的驱动方式。根据油气田的驱油动力不同将其驱油方法分为以下几种:气压驱动、水压驱动、溶解气驱动以及重力驱动。虽然油气田的驱油方式很多,但是对于一个油气田,它的驱油方式通常情况下是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的,因为同一块油田的地质情况不一定完全相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就必须综合运用驱动方式。
3.开发油气田过程
对于一个油田,从最初的勘察地质情况到最后的对油田整体开采的全部工作步骤就叫做开发油气田过程。在这个工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工作人员的加倍的小心谨慎,以防止破坏地层下面的地质结构,从而发生严重问题。
4.注水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一些相对比较老的油田都普遍存在着油井在高含水时期生产出砂的现象。通过大排液量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油田的油气产量,但这种方法会破坏底层中的压力,这样富含油气资源的地层将会承担来自上覆地层的压力,并且对地层岩石的胶结物也会有一定的损坏。所以会导致出砂,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田的产量是不断降低的,那么油田会采取一些措施,这时将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我们要采取以下的几点补救措施。
4.1确定合理的注采强度
在油田的开采后期,由于油田的产量会明显降低,这时油田为了保住产量,将会采取向地层注水的方式来驱油,这会导致狄成中的含水量显著增高,基于油井的一些动态资料,在井与井之间经常会发现水淹的现象,并且各个井的水淹程度也有差异。通过现场的一些加密井分析,发现在该区域的含水率已经高达71%,这些简单的数据已经充分的说明该油田已经步入高含水的油气开发阶段,因此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含水量,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通常来说,在地层中如果在岩性变化的区域被注入水包围,那么在这些地方就会有剩余油存在。如果想把这些剩余油从地层中开采出来,那么就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开采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强注强采。由于地层中的这些剩余油在开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那么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注入,如果在现场采取这种开采方式,那么油气的产出率将会很低。
4.2建立高效注水开发的方法
根据实际试验和数模理论,我们发现当持续向地层中注入相同倍数的水,那么周期效果并不是理想。如果在现场想要提升注水驱油的效果,那么我们就必须改变低层的压力成,采用多种方法驱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并不是很成熟,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得出更加有效的驱油方式。
根据上文所述,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井,例如水平井、直井等,可以才去不同的驱油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采油率,在实际工作中有酸化驱油、压裂驱油、注水驱油等等,在油田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油气开采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增加油田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望水,喻高明等.复杂断块油田非均质油藏精细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0.
[2]吴胜和,金振奎等.储层建模(第一版).石油工业出版社[M].2009.
[3]姚约东,葛家理,魏俊之.低渗透油层渗流规律的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4).
[4]苏玉亮,架志安,张永高.变形介质油藏开发特征[J].石油学报,2000,21(2).
[5]李道品等.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