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插花术,打造高分文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471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插花”这门艺术兼具美感与创造性,是人们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一种绝佳方式。人们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将其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作品。
  作文写作同样追求美感与创造性,从形成过程来看,其创造机制和插花有暗合之处。如果将写作素材比作枝、叶、花、果,那么人们是不难从插花的技巧中获得素材运用的灵感的。以下笔者结合2020年度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段,来呈现“插花术”在高考作文中的迁移运用技巧。
  一、高低错落——素材角度应多样。
  “高低错落”这一插花技巧是指,花朵的位置要高低前后错开,切忌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花材设计应有立体空间构成表现,即要求在立体空间用点、线、面等造型要素进行有层次的位置排列,上下、左右、前后层次分明又趋向统一,力求避免主要花朵在同一水平线或同一垂直线上。
  到了作文的写作中,“高低错落”表现在作者运用多则素材时,素材的角度是不重复的,它们在整体上成为一个有力的“事实链”,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该技巧常用在议论文的写作当中,有研究者称这种连续运用多个例证的论证方式叫“排例”,对于高考议论文写作而言,素材角度多样,在论证力度上就会更胜一筹。请看下面的作文片段:
  身虽相隔,心怀家国。一场疫情,证明了人们最纯真的善良与团结,也让我们看到了属于我们民族、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在一线有白衣天使,以生命负使命,高呼“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从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到正值青春的90后,无不将身犯险,远离家乡。可那些逆行的身影从未远去,反而与家乡、与亲人、与全国人民的心靠得更近。在后方,有普普通通的众人,平凡如你我,却为抗疫倾尽己力。有环卫工老人为疫情捐献,佝偻的身躯难掩高尚的心灵;有夫妻二人免费为医护人员送餐,热腾腾的饭菜里是扑面的暖意……即使在最严峻的时刻,空间的距离也从未阻挡爱的联系,在华夏大地 上结成了切切实实的精神联盟。如此,万众一心,全力以赴。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优秀作文《空间虽远,心间相连》
  上述片段的素材就是运用了高低错落的技巧。作者运用了“排例”,涉及的对象分别是:一线的白衣天使、钟南山院士、90后青年、环卫工人、一对夫妻。通过排例,作者既论证了段首的观点——一场疫情,证明了人们最纯粹的善良与团结,又论证了中心论点——空间的距离未阻挡爱的联系,作者以人们身份的多样增强了说服力。此片段堪称素材高低错落技巧运用的典范。
  二、疏密有致——素材分主次,说理有层次。
  在插花这门艺术中,每朵花、每片叶都应具有观赏效果和构图效果,如果花叶过密,作品整体上就嫌繁杂;如果花叶过疏,作品整体上就显得空荡。花、枝、叶、果在安排中应有疏有密、自然变化,正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常用的处理技巧是,在作品重心处要密,在远离作品重心处要疏,整体作品中要留空白,有疏密对比,不要全都插满。
  到了作文写作中,“疏密有致”则表现为考生运用多则素材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有所偏倚——充分体现中心的、有吸引力的笔墨多,不出彩的、为人熟知的笔墨少。如下面的作文片段: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方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让他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石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个人开始遵照哲人所说的去做,哲人则快步走到路的另一头。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原因。”
  哲人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背着一个空篓子,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每走一步就要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就会有越来越累的感觉。”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种沉重呢?”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沉默不语。哲人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精心从这个世界上寻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另外一个人,因为他的篓子可能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场考验。但大多数人却想逃匿这场考验,而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克服心中的恐惧,通过考验带上胜利的桂冠。大多数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抹去了存在的痕迹,什么也没留下。而剩下的人虽然也会消逝,可他们仍然活着,或者说活在人们心里。
  我们都知道因为责任,所以弗兰克才会用39年时间努力偿还并不是因他而遭劫的债务。很多时候,责任可以衡量一个人的主动性,而主动承担责任会使一个人的存在更真实,更有价值。
  ——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优秀作文《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文段中,考生运用了“疏密有致”的技巧:第一段、第二段叙述了一个哲理故事,占用了较大的篇幅,对于演讲稿而言并不显得“堆砌”,反而增加了演講的吸引力,第三段转为直接论述,素材的运用变成了空白,第四段则以一句话带过弗兰克还债的经典事例。
  需要提醒的是这一运用技巧主要用在演讲稿、议论性散文以及采用了事例并列结构的议论文中。
  三、仰俯呼应——素材运用应锁定中心。
  在插花这门艺术中,上下左右的花朵、枝叶要围绕中心顾盼呼应,这样既能反映作品的整体性,又能保持作品的均衡感,也就是做到了“仰俯呼应”。仰俯呼应能把观众视线引向重心,产生稳定感。无论是单体作品还是组合作品,都应该表现出它的整体性和均衡感。
  以此来观照高考作文中的素材运用,就是要做到:各素材的解析要契合所在语段的内涵,最终以烘云托月之势突出文章中心,并且素材的解析要精要,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请看下面的作文片段: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始终和世界保持着密切广泛的联系。有些联系有时甚至能够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在商周时代,很多来自两河流域的人类族群就曾迁徙到中国的腹地,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汉代时,张骞开通了西域的丝绸之路,不仅带回来了很多植物的种子,还让凯撒穿上了来自中国的丝绸;唐代时以西域的风物为时尚;宋代时中国的海船走遍南洋;马可波罗在元代时来到中国,开启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三宝太监的宝船多次下西洋,甚至到达了非洲沿岸。正是由于来自美洲的土豆和玉米,使清代的人口大幅增加……中国的历史说明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从人类存在的一刻就已经开始了。这一进程不可阻挡,更不能逆转,因为这是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
其他文献
9月16日下午,两辆“科普大篷车”满载着科普展品开进了桂林市龙隐小学校园,让龙隐小学的“小龙娃门”品尝了一顿科普大餐。    ★新奇生物长见识    瞧,远处的同学们挤在一起看什么呢,还不时地用手比划着?原来,这里正展示着各种新奇的鲜活生物,有海龟、中华鲎、椰子蟹等,还有熊猫化石标本,真是太令人激动了!    ★科学避险有妙招    遇到灾难怎么办?在科普展上,同学们可以多多了解一些防灾避险知识和
           
王wánɡ’安ān石shí是shì宋sònɡ代dài著zhù名mínɡ的de政zhènɡ治zhì家jiā、文wén学xué家jiā。他tā当dānɡ宰zǎi相xiànɡ的de时shí候hòu,为wèi了le富fù国ɡuó强qiánɡ兵bīnɡ,积jī极jí推tuī行xínɡ改ɡǎi革ɡé,得dé罪zuì了le不bù少shǎo人rén。那nà些xiē人rén不bú断duàn攻ɡōnɡ击jī他tā,为
“黄金满地”“丝(sī)丝入扣(豆)”“酸(suān)甜开胃鲈(lú)鱼卷”“玉面元宝饺(jiǎo)子”……哇!这些美食光听菜名就叫人口水直流,别说吃了。它们出自哪个饭店的大厨之手?哈哈,其实呀,它们是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小学部)一年级(2)班小朋友们的“杰作”。  4月21日,一年级(2)班的亲子活动“厨艺我能行”热热闹闹地举办了。小朋友们有的生火,有的洗菜,有的挽(wǎn)起了袖(xiù)子、
买酱油
期刊
大家都知道蚂蚁的力气很小,但它们团结起来却可以搬(bān)运比自己重很多倍的食物。真是团结起来力量大呀。瞧!废旧电池团结起来也是“力大无穷”的哦。这是由台湾云林科大黄柏儒(rú)带来的废电池时钟。他把钟面上的刻度设计成12个电池槽(cáo),把玩具车、摇控器等物品用完的电池放入其中串连起来,电压相加,指针即可转动。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仅能将废电池的剩余电力完全消耗(hào)掉,而且不同颜色的废电池还能
妈妈,你有不用的布头吗?
据报道,在河南省博爱县鸿昌街道下期城村,理发师傅王成俭理发只收1元钱的“规矩”,已经坚持了36年。这事令人称奇,令人钦佩。  如今,1元钱的购买力可谓微乎其微。在理发价格动辄一二十元、几十元的今天,花1元钱就能理发,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而更大的奇迹是,这份坚守是没有时间期限的。王成俭承诺,等他干不动了,就把这个接力棒传给儿媳妇。这意味着,“36年”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将会看到“1元理发”的时长被不断刷
破车    一位农场主想夸耀他的农场很大,说:“我开车沿着我家农场绕上一圈,至少得要两天时间。”  谁知,听者中有一位老头深表同情地说:“我很理解你啊!当年我也有  这么一辆破车。”    妈妈的儿子    爸爸问三岁的儿子:“爸爸和妈妈你最爱谁?”  “两个都最爱!”  “要是现在爸爸去迪士尼乐园,妈妈在巴黎买东西,你去哪儿?”  “我去巴黎!”  “为什么?”  “因为那里比较漂亮呀!”  “
未来的房子不但有很多功能,还十分豪华。  当主人回到家时,房子里就会响起动听的歌曲,欢迎主人回家。主人只要一走进客厅,墙壁(qiáng bì)上就会亮起五颜六色的灯光,非常绚(xuàn)丽。此外,主人想吃什么美食,只要说给机器人听,机器人就会把它做出来。当然不仅仅是食物,无论你想要什么,机器人都会马上变出来。  瞧,这就是未来的房子,你喜欢它吗?  (指导老师:韦嫔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