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求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严格执行调整后的课程计划,融合课堂内外,积极探索构建多元立体的实践课程。
学科内实践,突出学科关键能力
学校鼓励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学科资源,设计符合各学段特点的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课。以英语学科为例,结合语言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发挥学校十二年一贯制的优势,小学阶段倡导体验参与,设计了如寻找生活中的英语、万圣节的彩蛋设计与滚彩蛋游戏等活动;初中阶段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如开展了英语短剧创作、英语配音大赛等;高中阶段则重在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开展了绘制英文思维导图、创作英文诗歌、编撰英文报纸、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等活动。其它学科也利用校内外资源,鼓励学生“动”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巩固所学内容。例如,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数学课开展了测量旗杆、找位置的活动,劳技课让学生制作新年个性台历,生物课开展了植物栽培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穿越学科和学段边界,实现综合培养
传统的分科授课往往会导致学生思维受限、缺乏创新、学用分离。这需要我们探索跨学科活动,将学科内容、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相结合,让学习回归“生活世界”。不同学科的交叉点在哪里呢?我们找到的就是“核心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个时事热点,围绕这个主题,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将各个学科知识进行发散和联通,形成知识网络,使各学科之间互相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种主题性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实际获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也在探索更多的主题性跨学科实践活动。例如,“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主题实践活动就是其中一例。本次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排演了舞台剧《跨越古今的丝绸之路》。舞台剧共分三幕:第一幕——纵贯古今历史,随着高大帅气的“汉武帝”和忠心智慧的“张骞”的出场,大家瞬间穿越回了两千年前的汉代。学生们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缘由,也增加了對这一形式学习的兴趣。第二幕——博览历史地图,陈述者将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路线娓娓道来,学生们仿佛开启了一段时空漫步,跟随屏幕上的路线图经历了一次西亚、南亚的商旅历险记,将自己置身于世界版图之内。第三幕——探析国际战略,“国际战略专家”以访谈的形式向大家讲述了现代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地位,学生们认识到“一带一路”为每一个沿线国家带来的诸多福利和便捷,扩展了国际视野,了解了未来国际格局的趋势和走向,站在更高的平台和角度思考社情、国情。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关于“一带一路”的历史、地理、政治方面的知识,同时逐渐培养了大文科综合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首钢主题课程是学校打造的又一跨学段的综合实践课程。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我们带领学生走进首钢工业园区。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学习实践各有侧重,通过参观体验,六年级学生从首钢看中国工业的分布,七年级学生从首钢看近代中国工业的变迁,八年级学生的关注点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关注各有侧重,但又有共通之处,即感受并学习首钢人“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敢担当、敢創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供给侧改革,学校也在突破原有单一学科的供给模式,在教育供给内容及形式上做出调整,以寻求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像丝绸之路这样的横向融合、首钢主题课程这样的纵向贯通的教育活动就是一种供给侧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整合教育教学,构建立体课程
景山学校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不分家,做到互相融合,彼此渗透,远洋分校自建校以来也很好地秉承了这个理念,始终把教育教学作为一个共同体来设计和打造。学校始终坚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学校的德育目标“责任、自信、包容、创新”上。学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同样依据这一原则进行设计。
与此同时,学校还充分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所需,制定了德育活动分年级、分主题的活动计划。按照国家、社会、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社会实践活动表》,并逐年加以完善。
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是北京市为中小学生设计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并没有把它停留在组织的一次次活动上,而是认认真真把这些活动整合,打造为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在这类课程的设计上将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学科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强调课内外相结合,育人与课程始终相伴相随。我们提出精心规划学习的每一步,前有主题设计,中有指导(知识、方法、情感),后有反馈和评价。
社会实践课程具有多维的育人功能,打破了书本和生活的界限,将学习内容拓展到科技馆、博物馆、大自然,可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内在品质。
学科内实践,突出学科关键能力
学校鼓励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学科资源,设计符合各学段特点的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课。以英语学科为例,结合语言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发挥学校十二年一贯制的优势,小学阶段倡导体验参与,设计了如寻找生活中的英语、万圣节的彩蛋设计与滚彩蛋游戏等活动;初中阶段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如开展了英语短剧创作、英语配音大赛等;高中阶段则重在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开展了绘制英文思维导图、创作英文诗歌、编撰英文报纸、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等活动。其它学科也利用校内外资源,鼓励学生“动”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巩固所学内容。例如,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数学课开展了测量旗杆、找位置的活动,劳技课让学生制作新年个性台历,生物课开展了植物栽培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穿越学科和学段边界,实现综合培养
传统的分科授课往往会导致学生思维受限、缺乏创新、学用分离。这需要我们探索跨学科活动,将学科内容、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相结合,让学习回归“生活世界”。不同学科的交叉点在哪里呢?我们找到的就是“核心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个时事热点,围绕这个主题,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将各个学科知识进行发散和联通,形成知识网络,使各学科之间互相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种主题性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实际获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也在探索更多的主题性跨学科实践活动。例如,“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主题实践活动就是其中一例。本次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排演了舞台剧《跨越古今的丝绸之路》。舞台剧共分三幕:第一幕——纵贯古今历史,随着高大帅气的“汉武帝”和忠心智慧的“张骞”的出场,大家瞬间穿越回了两千年前的汉代。学生们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缘由,也增加了對这一形式学习的兴趣。第二幕——博览历史地图,陈述者将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路线娓娓道来,学生们仿佛开启了一段时空漫步,跟随屏幕上的路线图经历了一次西亚、南亚的商旅历险记,将自己置身于世界版图之内。第三幕——探析国际战略,“国际战略专家”以访谈的形式向大家讲述了现代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地位,学生们认识到“一带一路”为每一个沿线国家带来的诸多福利和便捷,扩展了国际视野,了解了未来国际格局的趋势和走向,站在更高的平台和角度思考社情、国情。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关于“一带一路”的历史、地理、政治方面的知识,同时逐渐培养了大文科综合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首钢主题课程是学校打造的又一跨学段的综合实践课程。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我们带领学生走进首钢工业园区。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学习实践各有侧重,通过参观体验,六年级学生从首钢看中国工业的分布,七年级学生从首钢看近代中国工业的变迁,八年级学生的关注点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关注各有侧重,但又有共通之处,即感受并学习首钢人“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敢担当、敢創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供给侧改革,学校也在突破原有单一学科的供给模式,在教育供给内容及形式上做出调整,以寻求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像丝绸之路这样的横向融合、首钢主题课程这样的纵向贯通的教育活动就是一种供给侧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整合教育教学,构建立体课程
景山学校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不分家,做到互相融合,彼此渗透,远洋分校自建校以来也很好地秉承了这个理念,始终把教育教学作为一个共同体来设计和打造。学校始终坚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学校的德育目标“责任、自信、包容、创新”上。学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同样依据这一原则进行设计。
与此同时,学校还充分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所需,制定了德育活动分年级、分主题的活动计划。按照国家、社会、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社会实践活动表》,并逐年加以完善。
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是北京市为中小学生设计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并没有把它停留在组织的一次次活动上,而是认认真真把这些活动整合,打造为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在这类课程的设计上将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学科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强调课内外相结合,育人与课程始终相伴相随。我们提出精心规划学习的每一步,前有主题设计,中有指导(知识、方法、情感),后有反馈和评价。
社会实践课程具有多维的育人功能,打破了书本和生活的界限,将学习内容拓展到科技馆、博物馆、大自然,可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内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