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的、核心的、能让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理念。下面,笔者将从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文本解读、延伸拓展等方面,浅谈如何打造记叙文阅读高效课堂。
关键词: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文本解读;延伸拓展
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理念,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5.重点训练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注重精读、略读、浏览能力的训练,注重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教学。
针对以上五点,我把记叙文阅读归纳为四步教学法,即: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文本解读、延伸拓展。同时将阅读作为主线贯穿其中。
一、激趣导入
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魏书生老师也说过:“好的导语就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因此,语文教学要根据课文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导入,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激趣导入的方法有:故事引入、美文诵读、猜谜语、对对联等,目的是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
又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之前,我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英雄故事,并让其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后,我加以引导:“看来大家对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曾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对‘真正的英雄’有什么看法呢?”
以上两个教例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二、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把握记叙的要素,通过初步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的文本解读、人物形象分析作铺垫。
例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在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之时,我提出听读要求: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2.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很容易把握文章写作的主要事件以及主要人物的形象,为下一步研读阿长的形象特征以及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作好准备。
三、文本解读
记叙文写人记事,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如何引導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重点在于文本解读。离开文本的人物形象分析,犹如无源之水,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个性化。
例如《散步》,我的教学设计是: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各是怎样的人?首先,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一)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
(二)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尊老爱幼)
然后,依照同样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文中其他三个人物的形象,既简单易行,又准确全面。
又如教学《孔乙己》,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完成下列填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人;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孔乙己是 而又 的人;孔乙己是 而又 的人。这样,学生既能从文本中找出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又会产生质疑: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是什么?由此进一步分析作者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体会作品要表达的主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点评人物,把握主题,自然是水到渠成。
四、延伸拓展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记叙文阅读除了立足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方法有:演课本剧,情景表达,仿写、续写、改写课文(或片段)、写读后感等。
例如,在教学完《心声》一课后,我要求学生以李京京的身份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同学们在信中直接表达了对“爷爷”的思念,对城里“父母”经常吵架的恐惧,以及渴望学校里老师能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的心愿。读来情真意切,打动人心。
在讲授《老王》时,我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苦”和“人性的善”两方面分析老王的形象,重点体会老王生活在社会底层却无比善良的美好品质。然后相机拓展: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没有像老王这样的人,他们身份普通,工作平凡,甚至身体残疾,生活艰难,但是温和宽容,乐善好施?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们村里的王爷爷以捡破烂为生,省吃俭用,是村里出名的“抠老头儿”。就在今年暑假,得知同村的李辉以643分的好成绩被武汉大学录取,王爷爷携1000元大礼,登门祝贺。这在全村,简直成了爆炸性新闻。
学生从文本到生活,延伸拓展,有体验,有感悟,有创作,有提升。
在品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四步教学法,打造记叙文阅读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在语文学习中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薛军生,黄晓勇.“四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J].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4(4):27-27.
[2]郭宏燕.浅谈基于高效课堂下的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
关键词: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文本解读;延伸拓展
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理念,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5.重点训练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注重精读、略读、浏览能力的训练,注重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教学。
针对以上五点,我把记叙文阅读归纳为四步教学法,即: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文本解读、延伸拓展。同时将阅读作为主线贯穿其中。
一、激趣导入
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魏书生老师也说过:“好的导语就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因此,语文教学要根据课文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导入,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激趣导入的方法有:故事引入、美文诵读、猜谜语、对对联等,目的是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
又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之前,我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英雄故事,并让其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后,我加以引导:“看来大家对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曾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对‘真正的英雄’有什么看法呢?”
以上两个教例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二、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把握记叙的要素,通过初步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的文本解读、人物形象分析作铺垫。
例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在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之时,我提出听读要求: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2.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很容易把握文章写作的主要事件以及主要人物的形象,为下一步研读阿长的形象特征以及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作好准备。
三、文本解读
记叙文写人记事,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如何引導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重点在于文本解读。离开文本的人物形象分析,犹如无源之水,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个性化。
例如《散步》,我的教学设计是: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各是怎样的人?首先,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一)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
(二)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尊老爱幼)
然后,依照同样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文中其他三个人物的形象,既简单易行,又准确全面。
又如教学《孔乙己》,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完成下列填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人;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孔乙己是 而又 的人;孔乙己是 而又 的人。这样,学生既能从文本中找出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又会产生质疑: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是什么?由此进一步分析作者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体会作品要表达的主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点评人物,把握主题,自然是水到渠成。
四、延伸拓展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记叙文阅读除了立足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方法有:演课本剧,情景表达,仿写、续写、改写课文(或片段)、写读后感等。
例如,在教学完《心声》一课后,我要求学生以李京京的身份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同学们在信中直接表达了对“爷爷”的思念,对城里“父母”经常吵架的恐惧,以及渴望学校里老师能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的心愿。读来情真意切,打动人心。
在讲授《老王》时,我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苦”和“人性的善”两方面分析老王的形象,重点体会老王生活在社会底层却无比善良的美好品质。然后相机拓展: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没有像老王这样的人,他们身份普通,工作平凡,甚至身体残疾,生活艰难,但是温和宽容,乐善好施?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们村里的王爷爷以捡破烂为生,省吃俭用,是村里出名的“抠老头儿”。就在今年暑假,得知同村的李辉以643分的好成绩被武汉大学录取,王爷爷携1000元大礼,登门祝贺。这在全村,简直成了爆炸性新闻。
学生从文本到生活,延伸拓展,有体验,有感悟,有创作,有提升。
在品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四步教学法,打造记叙文阅读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在语文学习中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薛军生,黄晓勇.“四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J].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4(4):27-27.
[2]郭宏燕.浅谈基于高效课堂下的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