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引领学习变革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ngib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信息技术运用已经深度融入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的大脑认知也因技术运用而发生着改变。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变革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引发了我国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创新探索的热潮,新的探索层出不穷,特别是开展基于平板电脑的各类移动终端的“云学习”成为焦点。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2012年地平线报告》也预测平板电脑在教育中应用是发展趋势。
  2010年9月,我校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在国内率先开展iPad的教学运用探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性成果。
  ● 源起──数字文化浸润,引发新的探索
  学校开展新技术的教育探索,首先要有接纳新技术的土壤,学校文化氛围、师生信息素养、技术运用基础、网络硬件环境等都是关键因素。我校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多年来始终把信息技术运用作为学校发展的底层支撑,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打造,形成了特有的数字文化。在数字文化的浸润下,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已经成为师生的自然选择和需求。
  因此,我们选择具有独特学习优势的iPad开展教学研究也就很自然了。同时,这也是学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让生活在数字时代的学生运用新技术“为生存的时代而学习”的必然选择。
  ● 支撑──更新教育理念,重构学习环境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的教育观、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也必将随之改变。同时,我们还需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只有构建与新技术特点相匹配的软硬件环境,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1.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技术运用
  习惯于在PC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教师要面对基于无线互联下智能触控的平板电脑教学,就需要用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来支撑。首先,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用移动学习、混合学习、泛在学习、触控学习、1对1数字化学习、云学习等新理念浸润教师。同时,为了让教师面对新技术进行教学时有安全感,我们开展了基于新技术运用的技术培训,让师生跨越“技术障碍”,消除“技术恐惧感”。因为只有教师的理念和技术不断“刷新”,才能保障iPad教学的实效性。
  2.打造全新环境,配置优质资源
  开展新技术运用的教学必须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学校首先对教室环境做了全新的改造。根据教学需求,我们架构了高速无线网络系统,并把当前世界上最前沿的开放(微软)与封闭(苹果)的两大系统有效整合,支持iPad的多种运用方式,教师移动板书、移动演示,让师生之间能进行点对点、点对面的沟通、分享、评价等。同时,我们改造了校园网站平台,让iPad等多种移动终端能登录访问和互动交流,让学生能有效运用网络开展学习。
  学校为师生开发和配置支持iPad多学科教学运用的优质资源。目前,我们开发和收集了几千册基于iPad阅读的电子图书和儿童绘本。同时,我们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安装了几十款学习软件。例如,数学有数学黑板(MathBoard)等计算软件;语文有GoodReader/iAnnotatePDF等阅读软件、OfficHD/Pagesd等书写软件;科学有SolarWalk/StarWalk等天文软件;美术有画板/SketchBook等绘画软件;音乐有PianoloHD/Accordeon等乐器演奏软件、Orchestra等音乐欣赏软件。同时,我们还为学生安装了iThoughtsHD(思维导图)、GoogleEarth(谷歌地球)等学习支架工具。图1为学生在用iPad学习。
  学习环境的重构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配置,为开展iPad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实践──教学创新,彰显技术的生命力
  iPad固有的特点优势、为教与学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触屏式指尖学习延伸了人的感官反应,让知识与学习者能够“零距离”接触。无线互联使学习者对丰富资源的获取更为便捷,并带来全新的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从而使阅读方式、沟通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iPad的便携性使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成为现实,教室不再是师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图2为学生在课堂上利用iPad共同研究问题。
  两年多来,我们根据iPad的技术优势和学科课程特点,在语文、数学、美术、英语、音乐、科学等学科中进行了探索,并把技术与学科特点高度关联,确保了技术运用能有效提升学习质效。
  1.语文:图文融合丰富言语表达
  在语文学科教学探索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互动式的电子图书和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并遵循语文的学科特点,在“读写”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我们充分发挥iPad的触屏学习、绘写融合、分享便捷等新技术优势,创新提出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绘”五项语文学习能力。在低年级进行“阅读、写作、绘画协同发展”的探索,突出“图画”对儿童学习的作用,并有效融合绘画与习作教学,顺应低龄儿童“图视化”、“可视化”的认知特点,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创新语文学习模式。
  例如,在二年级学生学习《人不长大该多好》这首诗歌后,开始仿照这首诗歌进行创作,并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意境,运用“画板”软件为诗歌配画(如下页图3),图与文的有效融合,意义相互补充,这样左右脑相结合的立体创作对儿童的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等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又如,一年级学生在阅读绘本《一只想当爸爸的熊》后,以这个故事内容为基础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创作了自己的绘本《快乐的大熊一家》。文字意境通过图画呈现,图画补充文字无法表达的意境。在技术层面上,交互运用“画板”和“Keynote”两款简单软件,就能够把文字与图画有机融合起来,从而丰富了儿童的表达形式和阅读感知。
  2.数学:游戏化学习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主要是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开展iPad教学运用。儿童天生喜欢游戏,他们在竞争性的游戏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提升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选择提供相应的计算、几何空间、统计测量、生活数学等方面的游戏化学习软件,让学生置身于愉悦的学习情境中,轻松突破数学学习难点,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例如,“数学黑板MathBoard”(如图4)是一款集小学各阶段加、减、乘、除,以及方程计算的学习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将随机选题、板书演算、解题导航等功能集于一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帮手。我们运用该软件,让学生通过自我和团队比赛的形式,用游戏化竞争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计算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3.音乐:在真实体验中提升素养
  iPad是一个集中外各种键盘、管乐、弦乐、打击乐乐器于一体的乐器库,其触屏操控能让每一位学生轻松演奏各种乐器。iPad也是强大的音乐库,储存着各种风格的音乐,让学生们随时能欣赏到美妙的经典名曲。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们充分利用iPad的这些独特优势,通过演奏、欣赏和创作,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提升音乐素养。
  例如,在一年级上《玩乐器》这一课时,教师运用iPad中的打击乐器为2/4拍音乐伴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R-Tap Drums(各种打击乐)、三角铁等打击软件,用不同的节奏,分声部为歌曲伴奏。在协同演奏中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树立自信心,同时发展其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如图5)。
  4.美术:表达情感增强想象
  人类早期的交流以及文化的传承主要是以图画形式进行的,汉字也是在图画的基础上逐步演化而来。儿童喜欢通过绘画来描绘心中的世界,表达丰富的情感,透过儿童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iPad的绘画优势为儿童自由绘画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与平台,为激活每一位学生的绘画天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iPad丰富的绘画工具,如SketchBook、画板等,根据美术学科不同的学习要求,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作品创作。学生们通过情景创作、绘本创编、临摹素描等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自我思考。
  例如,在学习《诗中的画》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诗歌,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体验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中感受、想象,学生则通过素材组合、原创手绘相结合的方式把心中想象的情境画出来,儿童个性化的内心世界通过绘画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下页图6)。
  同时,我们在科学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基于真实数据和实验情境的科学学习软件,让学生进行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科学探究。例如,天文探索、动物解剖、化学实验等,在真实体验的动手操作中,学生的探究精神、观测能力等科学素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新技术运用必须要用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技术才能真正引发学生学习的变革。同时,在教学中一定要厘清学科特点,把握不同学科对技术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这样通过创新教学才能彰显技术的生命力,提升学习质量。
  ● 展望──翻转课堂促进学与教的变革
  经过两年多的iPad教学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经验成果,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在未来的探索中,我们将着力进行iPad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打造“云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转课堂”,促进学与教的深度变革。我们将根据学科特点建构不同学科的“翻转课堂”,根据不同条件建构基于传统教学、基于网络学习社区、基于电子教材(核心是:电子教材的内容与表达形式)、基于网上教室等条件下的“翻转课堂”。
  我们认为,面对任何新技术,都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并在实践探索修正提升。回顾人类发展史,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引发了社会的变革。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用新技术促进学习变革,让数字时代的儿童“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走进未来社会”。
其他文献
可能有一些人认为,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辽阔的神州大地就此天下太平了,全国人民就此都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了。其实不然。就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第一次高高升起的时候,中南、西南、华东一些地方及沿海岛屿尚未解放。盘踞在这些地方的国民党残兵还在负隅顽抗,他们还占据着广州、厦门、南宁、贵阳、重庆、成都、昆明、桂林等许多大城市,继续在与人民对敌。当时盘踞在上述地区的国民党正规军队约有
【摘 要】 大数据、云会计技术的应用与融合在改变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同时也改进和提升了传统的审计工作。从审计范围、审计数据、审计风险、审计技术、审计人员等方面分析了大数据、云会计技术对审计产生的影响,建立了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审计实施框架,并详细阐述了该框架下审计业务开展的具体流程。  【关键词】 大数据; 云会计; 审计业务; 实施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时政栏目是群众了解党委政府决策的最权威渠道,在“改文风”的实践中,必须弄明白究竟要改什么,再将这种改变固化并长久持续下去。  【关键词】时政栏目 改文风 长效机制  让更多观众关注,一直以来是电视传媒人追求的目标。但是长期以来,从事时政报道的一些采编播人员,采写权威的信息,拍着考究的会议画面,研究着领导的座次,但是耗费心智生产的栏目却收视惨淡。对观众来说,这些栏目很重要,是了解党委政府决
【摘 要】把镜头对准一线职工,让劳动者成为电视主角,这在当前娱乐节目和演艺明星一统荧屏和收视率至上的现实环境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对于一个综合实力还不算发达的城市电视台来说更是难能可贵。职业技能型公益电视栏目《身手不凡》开播不到两年,坚持“三贴近”,在“走转改”中汲取节目创意和灵感,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和内涵,传递正能量。栏目不仅得到上级领导和业内同行的肯定,而且被广大职工亲切地称之为劳动者
【摘 要】国际新闻评论栏目是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是世界解读中国的平台,必须对其进行精准的定位。栏目定位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作保障,要有一系列的内容来充实,这样才能确保充分发挥它的灵魂和风向标功能。  【关键词】国际新闻评论 栏目 定位 环球视线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增强,受关注程度空前提升,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在中国与世界的接触
【摘 要】新闻价值,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广播新闻来说,广播新闻的价值是新闻对听众的意义。听众喜欢的、需要的、想知道的,就应该是媒体要大力报道的。本文列举了广播新闻目前遇到的困境,提出广播新闻要保持持久的影响力,就要从广播新闻价值这个理念出发,立足本地化,在增强新闻的实用性上下功夫,多触角地加强策划,塑造广播新闻实在实用的品格,打造广播新闻的品牌影响力,为城市广播媒体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奠
需要我们弃掷的东西太多了,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东西太广博了。人是活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故而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就是让人们摆脱眼下的困扰,走向其他去进行一种创建。若从这种意义上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彼得·科勒曼进行的一项科研当属于此。  2009年1月的一天,科勒曼对人們说,敲下一块橄榄岩,暴露在空气中,它很快就会变成锈红色。橄榄岩本来应该是深藏在地下的,在那里它的化学状态
产品名:静静无人机  标签:无人机、小巧  亮点:可放入背包的静静无人机有着小巧的机身,通过简单的wifi匹配和APP连接,即可轻松实现手机控制飞行和拍摄的全部操作。静静无人机配备了1400万像素,90度的广角镜头,适用运动,风景和人像等拍摄;而且镜头还采用了高感光度CMOS传感器,支持1080P高清实时影像,还拥有100-1600的ISO范围,低畸变校正,可以轻松获得高清图片和视频画面。另外,机
【摘 要】在三网融合的传播大环境下,传统媒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趋势必须调整自己的战略方针,以便求得更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广播媒体发现长久保持竞争力的有力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和其他多媒体技术对广播节目形态进行丰富和创新,使得广播这一传统媒介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中找到方向和出路。本文将以“魅力897电台”为例,分析当前我国音乐广播节目形态的创新。  【关键词】音乐广播 形态 创新  一
【摘 要】在三网融合的传播大环境下,传统媒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趋势必须调整自己的战略方针,以便求得更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广播媒体发现长久保持竞争力的有力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和其他多媒体技术对广播节目形态进行丰富和创新,使得广播这一传统媒介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中找到方向和出路。本文将以“魅力897电台”为例,分析当前我国音乐广播节目形态的创新。  【关键词】音乐广播 形态 创新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