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6月18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会投票,印度、墨西哥、爱尔兰、挪威和肯尼亚等五国当选新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这是印度自1950年以来,第八次出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印度总理莫迪专门就印当选非常任理事国发推祝贺。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印度早已开始盘算,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进一步推动印成为“改革后”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投票结果正式揭晓之时,恰逢中印两国加勒万河谷对峙事件发酵,印度媒体在报道印度当选非常任理事国时将两件事相联系,称“投票表明国际社会在中印边界对峙问题上支持印方”。这纯属无稽之谈。实际上,早在去年6月,亚太地区的联合国成员国已就亚太地区非常任理事国席位事宜达成一致,印度成为唯一候选国,此次选举对于印度来说只是走个形式,印当选与中印边界冲突毫无关联。

积极寻求“入常”


  印度一直把“入常”当作衡量其成为全球大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早在1994年,印度就正式提出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进入21世纪,特別是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入常”心情更加迫切。印度之所以急切希望“入常”,主要有两方面考量:第一,扩大其在亚洲和全球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印认为这有利于国际社会“认可”其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主导地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印度认为中国侵犯了其“势力范围”。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印度只有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才能更好地“制衡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也有利于印度打压“老对头”巴基斯坦。在本次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选举投票之前,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印成为安理会成员后将寻求“有效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矛头暗指巴基斯坦。第二,印度希望成为全球规则的制定者。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影响力的增强,印度不再甘心成为各种国际规则的单方面接受者,而是希望塑造和调整它们,以适应印度的思想和利益。安理会改革议题的核心是否决权问题。在“入常”问题上,印度坚持要么拥有与“五常”同样的否决权,要么在所有常任理事国拥有完全平等权力之前“五常”不得使用否决权。并且,印度明确表示这个问题“不容谈判”。
  近年来,印度为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大力推行“行动外交”。印度认为,在其“入常”问题上,现任“五常”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印度软磨硬泡、千方百计要求“五常”支持其“入常”。美、俄、英、法至少都已口头对印度“入常”表示支持。于是印度就宣称其“入常”最大的障碍是中国,这也使印度“入常”问题成为当前中印关系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印度还与巴西、德国、日本一起组建了“四国集团”(G4)。这是一个“志愿者同盟”,建立于2004年,旨在在安理会改革中相互支持、共同进退。莫迪上台后试图重振G4,于2015年9月在联大期间再次举行G4峰会。联合国大会也是印度努力争取的对象。印度通过其在77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等南方国家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对非洲国家的发展援助扩大印在联合国大会中的影响力。印度还加入了亚非拉42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L69集团。2016年底,印度参加了“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之友”,该国家集团谋求加速安理会改革谈判进程。
2020年6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举行视频会议。

  20多年来,印度在争取“入常”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仍面临重重困难。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印度“入常”大多是表面支持、暗中反对,尤其是在否决权问题上,“五常”均拒绝让步。而“四国集团”更使得四个国家各自的反对者自动联合起来。此外,印度在国际上的表现也饱受争议。在地区层面,印度自认为是“南亚地区领袖”和印度洋地区的“净安全提供者”,但很多南亚国家都对印在地区的作用抱有疑议。特别是莫迪开启第二任期后,不顾联合国安理会及印巴问题委员会关于克什米尔的历次决议,单方面宣布取消原“查谟与克什米尔邦”的自治地位,引发印巴冲突升级和地区动荡。在多边层面,印度在包括金砖国家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国际机制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中的表现被多方认为是破坏性大于建设性。此外,印度自认为是“合法的核大国”,迄今拒不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拒绝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继续游离于国际防扩散体系之外。

“西南方大国”


  印度“入常”真正目的是谋求成为拥有否决权的世界强权。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重新规划了其国家定位,印度外长苏杰生就表示印度是一个“西南方大国”,而不再是所谓“不结盟国家”。首先印度仍坚持它是一个“南方”大国,因为印度明白,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中占据多数席位,因此需要向其投入比过去更多的资源。但同时,莫迪政府刻意凸显与美西方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一致性,如市场经济体制、选举民主政治体制和多元社会体制等。印度的决策者认为,与西方国家的相互需要和接近才是印度实现成为世界大国目标的根本途径。在印度当前的规划中,印将是一个与发达国家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的大国,而随着印在国际秩序中地位的上升,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他的信任和信心也将水涨船高。
  印度希望建立一个以“多极亚洲”为核心的“多极世界”。但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和中印实力差距的不断扩大,印度怀疑中国在追求“单极亚洲”。为了确保实现“多极亚洲”“多极世界”的目标,印度试图通过与多个相关方在不同议程上进行合作来“制衡”中国,虽然印也不排除与中国进行“接触”。莫迪政府进一步加强了与美国的防务合作,支持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并与美国一起重启建立于2007年的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QUAD),该机制自我宣称是所谓“主要民主国家之间的沟通机制”。2019年,在印度政府提议下,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从司长级提升为外交部长级。印度希望作为亚洲“民主国家”的代表,在安理会中“平衡”中国的影响。
  由于长期不能实现“入常”的目标,印度现在呼吁要对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边体系进行彻底改革,以符合他心目中的所谓“21世纪地缘政治现实”。在印度政府看来,联合国在当前形势下的有效性和相关性已大大降低,新冠疫情后的国际秩序将呈现新的趋势,更加以“印太”为中心。面对这种变化,印度必须发挥积极作用。2020年5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七国集团(G7)峰会推迟到9月联合国大会前后或11月美国总统选举之后举行,并希望邀请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和韩国等国参加。印度已明确表示愿意参会。G7是一个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同盟,在历史上曾严重威胁安理会的地位,印度希望参加G7 4的表态恰是其自我定位和战略诉求的最好说明。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
其他文献
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经走过的70年,也是新中国外交走过的70年。这70年,中国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成长为深度参与全球体系并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的世界大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一路走来,新中国外交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其理论、观念、重点和布局发生了怎样的调整和演进?该怎样看待其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又该怎样期许它的未来?本刊特约请傅莹、王超、章百家、张蕴岭、江瑞平等五位著名专家学者或机构负责人
2021年上半年,中美俄关系呈现出更加复杂的互动场景。美国对华战略认知更加清晰,从重塑、夯实同盟体系入手,步步为营,加紧构筑应对中国“全方位挑战”的全球、全域网络;中俄两国政治互动热络,经济合作逆势而上,战略协作得到全方位加强,中方多次强调中俄关系“无禁区、无止境、无上限”;美俄虽都知道双边关系不可能迅速全面重启,但都在相互试探,力图让双边关系更加稳定和具可预见性,并通过6月16日的“普拜会”取得
2020年12月20日上午,尼泊尔总理奥利紧急召开政府内阁会议,决定向总统班达里提议解散众议院,提前进行众议院选举。同日下午,班达里签字批准内阁的提议,并宣布将于2021年4月30日和5月10日举行众议院选举。尼泊尔政局的这一变动是当前执政的尼泊尔共产党两位共同主席奥利与普拉昌达间矛盾激化的结果。在美国和印度深入推进“印太”战略和中印边境对峙的背景下,尼泊尔政局变动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尼泊尔政局陷
摘要:Wiki以其人本主义理念和独有的特性,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应用的美好前景毋庸置疑。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对Wiki应用的研究还停留在较盲目和混乱的阶段。文章在简要介绍Wiki的基础上,指出了教育教学中运用Wiki技术时存在的误区,同时对Wiki现阶段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Wiki;教育教学;误区    Wiki概述    Wiki的内涵“Wiki”在国内被译为“维基”或“维客”。
冯玉军  普京执政20年来,俄罗斯的政治体系基本上依靠当局与民众的某种社会契约得以运行。在这种社会契约下,“普通民众不参与国家事务,精英们为他们提供基本的人身安全和社会保障、民族自豪感,以及保证不对他们的事务进行过多干涉”。在经济增长的时候,这种做法很有效。但是,随着新冠肆虐、油价下跌、结构失衡、西方制裁等因素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沉重打击,经济停滞甚至衰退使俄罗斯政府越来越难以履行向民众做出的基本社
2020年8月9日,新加坡国庆日庆典活动上的传统项目:空军直升机携国旗环岛飞行。  新加坡土地面积仅724.4平方公里,人口约570万,是东南亚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无论是语言、文化、经济或居住条件,都对外界有巨大的吸引力。与许多国家一样,新加坡近年来也面临着少子化与老龄化的问题。为避免因劳动力不足而导致经济发展衰退,200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幅放开移民限制
2021年1月2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视频演讲时,对中美关系表达了担忧,强调“中国不是苏联”,用冷战思维对付中国行不通;如果中美两国不合作且允许彼此关系继续恶化成全面对抗关系,将无法解决大流行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整个世界都将步入“冷战热斗”,中美及其他多国也会长期陷在“艰难时刻”里。李显龙并表示,新加坡将主办世界经济论坛特别年会(原定今年5月举行,后推
徐凤江  1月26日和27日,斯洛伐克议会通过新版《国防战略》和《安全战略》文件。斯洛伐克于2004年加入北约和欧盟,2005年通过了《国防战略》和《安全战略》文件。此系该国时隔16年更新两份文件。  斯洛伐克此番修订国防与安全战略文件的背景是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以及政府更替。从安全环境角度看,斯洛伐克对自身在欧洲—大西洋结构中的定位有了新的认知。在其看来,强化与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军事安全联系并积极
国别和区域研究是天津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天外”)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群之一。近日,天外与天津国际友好联络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功举办国别和区域研究系列活动。  2019年12月6日上午,“新中国外交70年·大使圆桌会议”在天外举行,外交部前副部长、外交学院前院长、中国前驻埃及等国大使杨福昌等18位前驻外大使参加。他们围绕自身外交经历、新中国70年来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
张蕴岭  国际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居于世界与国家之间,建立在国家本位的基础之上。区域关系是多层次的,概括地说,主要基于三个层次:国家间关系、区域关系和区域间关系。  国家间关系,即双边关系,呈现多样性的特征,可以说,每一对双边关系都不相同。同时,双边关系是双方各自从本国的角度处理问题,实际上是多重因素和利益的博弈。鉴于此,双边关系总是不断变化的,往往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导致双边关系变化的因素很多,如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