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暗黑到温暖,为她步步向前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she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业余画手,到原创绘本大师;从让人胆颤心惊的暗黑作品,到温暖甜美的儿童绘本,熊亮是怎样一步步柳暗花明的呢?有人说,源于家人的理解关爱、身为人父对女儿的疼爱、自身对儿童与艺术的挚爱……没错,因为有爱,步步向前。

真正的梦想不怕10年搁浅


  1975年,熊亮出生在浙江嘉兴。和舞棍弄棒的同龄孩子不尽相同的是,他更喜欢画画。拿树枝在地上画,拿手指在玻璃上画,拿石子在墙上画,世间万物都是画笔画布。
  小学三年级时,熊亮收到一个珍贵礼物——画室。那是父亲为他开辟的一间小阁楼,里面藏着各种古文画谱。在这里,熊亮把图画版《聊斋志异》《山海经》看了一遍又一遍,就像快乐的小鸟,找到了天空。
  熊亮长大了,接触了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庄子说》《乌龙院》后,更是坚定了用一生去画画的心。
  “别妄想什么都不做,就等着好运到来。”蔡志忠的话让熊亮急切地开始了创作。从高一到高二,历时七百多天的专注,他的第一本绘本诞生了——二百多页《鲁迅全集》,凝聚了他如火如荼的热情,却在出版商那里处处碰壁。
  “难道这不是我要走的路?”熊亮动摇了。父母的安慰更让他愧疚,想到“该拿出男子汉的担当来,不能总让父母操心”,他去了深圳做贸易,一干就是10年。
  10年中,熊亮经历了种种磨炼,尝尽人间百态。每当倦了困惑了想家了,他便信手拈来一张纸作画。没主题,没目的,只为让心归于平和。
  物质足以支撑梦想时,熊亮对自己说,再也不能丢下画笔了。
  2002年,对熊亮来说是个丰收年——他做父亲了。从此,他观察世界多了一个视角。为《安徒生童话全集》配插图时,他思索着:国外童话名著一次次再版,我的孩子又去哪里看本国名著?他想让绘本之中,有孩子们身边的风景、人物和故事。他要给孩子们一个“可记忆的中国”。
  就在那年,熊亮创作了《小石狮》。当时,中国原创图画书现状很不乐观,出版社多半把资金、精力放在引进国外优秀图画书上,熊亮第二次碰壁。他没有颓唐,对自己说:越没人认可,说明越要努力。
  接下来的3年,熊亮又创作了数十本绘本。它们在抽屉里拥挤着,记录着熊亮的成长。
  是金子总会发光。一天,一家台湾出版社因欣赏熊亮的插画,建议他创作绘本。那一刻,抽屉拉开,《小石狮》复活了,并獲得2005年《中国时报》“开卷”最佳童书,目前已授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多国海外版权。

从暗黑到温暖,只隔着一个女儿


  做贸易的10年,给熊亮留下了难以名状的印迹。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相较于现在而言有些混乱无序。身在异乡,举目无亲,除了孤独,熊亮也遭遇过生命威胁。这让他喜欢上了重金属和哥特风。
  “恐怖,以最强烈的声音治愈了我。它告诉我,去揭示一切你所害怕的,不要隐藏。”因此,熊亮的早期作品多反映人性深处的暗黑。他习惯从乡村鬼怪故事、民间神明戏剧中收集素材。他每次创作时,必是墨水四溅,音乐震耳,围着画打转打量,像极了困兽犹斗。在熊亮看来,书写黑暗正是为了祈求光明。可偶尔,他也会隐隐感觉到沉湎黑暗过久,自己似乎快被吞噬了。
  除了做绘本,熊亮还写散文、小说,做动画片,支教,去四川和西藏考察。当然,他最享受的还是陪女儿。
  闲暇,他和女儿添添到处捡石子。城市越来越干净整洁,捡石子特别不容易,每当在墙角地边捡起或大或小的一颗,添添都像找到宝,开心极了。这也真是宝啊,因为父女俩回到家,用不了多少工夫,就会用颜料给石头化上漂亮的妆,打扮成小姑娘、向阳花、狮子王。熊亮总说:“从一块小石子花纹中看到的世界,比一整架玩具里蕴含的想象力还要多。”
  一次在动物园,熊亮见添添对斑马恋恋不舍,就回家和女儿一起剪布条,絮棉花,涂涂抹抹缝缝补补做了起来。个把小时,他们就做成一只活灵活现的斑马,添添高兴得手舞足蹈。还有一天,父女俩把准备做晚饭的南瓜、萝卜偷了出来,等妈妈到处找食材时,才发现南瓜变成了威武的大将军,萝卜成了七品芝麻官。
  熊亮不忘学当年父亲的做法,给女儿开辟了一处私密小阳台,那里堆满了画册、绘本、彩纸和彩笔。静下来时,他领着女儿看绘本,渐渐发现孩子不会拿生活经验跟书上的内容对照,而是把自己投入书中角色,从一个个细节去探索。比如看到一片树林,女儿会从树干的颜色、地上的蘑菇慢慢观察、理解。
  所以熊亮从不急着灌输,只让孩子自己寻找。尤其翻页之前,他总故意慢下来,让孩子先想想下面会发生什么,然后揭示谜底,以此顺应孩子自我发掘、冒险的习惯。这样做,孩子对世界就有了新鲜的理解。
  熊亮从没教过女儿学画,可添添对艺术始终兴趣浓厚。熊亮每次画出的故事脚本,都拿给女儿点评。女儿笑点低,总会因为一句话、一幅画笑得前仰后合。和她在一起,熊亮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朵向日葵,每天都阳光快乐。熊亮还发现,喜悦会给孩子留下最深的印象。所以写故事时,他会让笔下一切事物变得热闹又和气。
  无论是说出“对不能改变的事情,我从来不会抱怨”这样的话,且认真生活与邻里快乐相处的《梅雨怪》;还是看起来很可怕,却因为小朋友一句“新年快乐”,就感动到哭得稀里哗啦的《年》,熊亮让孩子们通过故事来了解传统美感,并领悟到“万物有情”的真谛。

以童心唤童心,完成传承


  后来,熊亮意识到,绘本的精美可能导致了它的价格不菲,只有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大城市的孩子才有条件买来读。而他的理想,是把绘本普及到买不起书的家庭,普及到村镇、乡野。
  他开始做一本专门给乡村孩子看的杂志,叫《绿孩子》,以简装本的形式装订,每年印刷四期,每期5000册,由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联络乡村学校赠书,已持续多年。
  熊亮还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多年,精心打造“中国原创绘本精品工程”,影响深远。同时他投入了儿童艺术教育园地,带领孩子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感知艺术。
  很多人说熊亮像一个大孩子,单纯质朴。他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理解世界。或许正因如此,他才能画出孩子最能懂的作品。在他笔下,《二十四节气》幻化成一个泥土小人,小人在皑皑白雪之下苏醒,长出草芽,披上茂密的植被,走路,蹦跳,舞蹈……如此亲切的形象,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全新的世界在他们眼前慢慢打开。
  熊亮创作的《和风一起散步》获2017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绘本)奖。熊亮本人也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入围2018年度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
  2018年5月,熊亮写文,女儿画画,两人联合创作的《大鸟的自行车房》问世了。除了绘本,父女的初次合作本身就是一个暖心故事。女儿加入中国童书原创队伍,在熊亮看来特别令人激动,因为这意味着儿童与世界之间又多了一条沟通的纽带。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赵莹
其他文献
“外表娇柔妩媚,内里坚强笃定,她的美内外兼修,与她相处得越久,就越能感受到她的美好。”朋友近乎崇拜的溢美之词会让她掩面而笑。作为美丽事业的践行者,她并不反对这样的赞美,因为她对各种赞美已完全免疫。她将梦想做成了事业,又将真与善传播于各处。她就是南京天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郑小雨。  接受采访时,郑小雨端坐于沙发的一角,如同浮于莲花之上,多年瑜伽老师的经历让她时刻保持着优雅的体态。她说话时语调温柔,
期刊
单士厘对世界的向往缘于丈夫钱恂讲述的马可·波罗的故事。当时的晚清,女性被困深闺,游历世界简直是天方夜谭。幸运的是,钱恂理解并支持她。  “余家世代清贫,而书籍不少。”单士厘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能诗善书。12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忙于仕宦,她跟着舅舅许壬伯读书。许壬伯热心教育,著书多部,亲自教授单士厘子史、文辞。29岁时,单士厘嫁给外交官钱恂。  1898年,钱恂被派往日本,第二年,单士厘冲破封建礼教束
期刊
希望变得简单时,美的和有价值的东西才会出现。  ——尼采  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相信的。  ——但丁  通过被人嫉妒、羡慕或赞赏,女人想得到的是对她的美、她的典雅、她的情趣——对她自己的绝对肯定;她为了实现自己而展示自己。  ——西蒙娜·德·波伏娃  世界上最大的折磨,莫过于在爱的同时又带着藐视。  ——毛姆  普通人,只要赞美。特殊人,但求理解。  ——木心
期刊
被质疑,或许就是创新者的宿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前行。  1992年出生,她已是昆曲第五代传人。经历了成长中的困惑之后,她创立了独一无二的戏曲体验馆,让更多人体验到:学习戏曲技巧,原来有许多实用妙处。  她是黄亚男。独自去寻一个舞台  上小学时,黄亚男本来想学舞蹈,但舞蹈班已经满员,就被老师连哄带骗拉进了戏曲班。  2004年,上海戏剧学院昆曲表演系招生,黄亚男被推荐去参加了考试。经过层层选拔,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世界再美,美不过她的身边  母亲节来临之际,本刊在“江苏女性”微信公众号发起了“请妈妈上封面”征集活动,其中有21位妈妈的照片,登上了本期《莫愁·智慧女性》的封面。在后台,我们还收到了很多有关母亲的动人故事。1号参与者自豪地留言:“我的老妈是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帮助过很多困难孩子以及老人,做了很多好事。”22号则想对母亲说:“你带我来到这颗小星球,我想带你去看看这个大世
期刊
2018年6月,在第十九届成都国际家具展上,纸家具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风琴沙发与长凳、异型花器与蒲团、微纸凳与折叠床……这些纸家具不仅拿了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和国际专利,进了国家博物馆,还登上多个电视综艺节目,成了家具界的网红。突发奇想做纸家具  刘江华曾是北漂,他在北京租的房子空间很小,放不下什么家具。而且因为经常搬家,笨重的家具很难搬走,干脆就不买。但不配家具,总没有家的感觉,亲朋好友来
期刊
伊莎多拉·邓肯(1878年-1927年),一位传奇的舞蹈家,著名女作家伊奥尔斯卡盛赞她道:“这位美国妇女是由神圣的材料做成的。她的名字应当流传千古。”作为人类社会舞坛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邓肯的舞蹈“反照她认同的社会主义理想”,与其说她是伟大的艺术家,不如说她是独具华彩的女性社会革命家。  邓肯将现代派舞蹈引入舞台,竖起了20世纪人类社会舞蹈文化革命的大旗。法国艺术家欧仁·卡里埃尔断言:这位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格局之美,自带光芒  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在谈到如何将事业做大时,有这样一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作家陈文茜说:“人生最怕格局小。”所谓格局,就是你追求目标的高度、眼界的广度、思维的深度,以及你身上所体现出的从容大度。如果将人生比作一盘棋局,那么人生的命数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  拥有大格局的女性,都有着别样的美。一如本文的两位主人公,她们做着平凡
期刊
记者、商人、心理咨询师徐徐,用12年时间,从一个内心纠结的胖子,变成了甩掉五十斤肉的瘦子。成功的,不是减肥经历,而是这场告别原生家庭,成长为自己的经历。曾是孤单的小孩  2005年,外表风光的徐徐陷入浓重的中年危机。在外人看来,记者出身的她投身商界,事业风生水起,家庭幸福美满。可人后,她焦虑、失眠、疑病,1.58米的身高,体重已飙至一百五十斤,心情稍有不爽,就拉着老公暴饮暴食。但凡加班,夜宵比正餐
期刊
你能将我当作一个大男人对待吗?  即使已经让微软公司大获成功,27岁的比尔·盖茨看上去仍然像个孩子。他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不修边幅。社交也是他的短板,他直率、易怒,很少考虑对方的感受。上大学时,有着惊人数学天赋的他就以在课堂上挑老师的毛病为乐。他只热衷谈论计算机,对其他事毫无兴趣。  微软是他的全部,计算机是他的爱人。他从没想过需要一个伴侣,直到她出现。  那天,盖茨应邀参加IT界在西雅图举行的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