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运用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生产工业也在不断地扩张之中,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使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最常见的有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给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存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近些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环保工作,在对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研究发现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本文将从生物技术的概论及其优点出发,对其在环保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环保工程贡献一些力量。
  关键词:生物技术;环保工程;应用
  当前我国的环保形势严峻,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污染导致淡水储存越来越少、石油开采运输及生产过程导致的污染、化肥农药导致的土壤污染、白色塑料垃圾导致的白色污染等等,都是严重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对各种污染问题进行治理。
  一、生物技术概述及其优点
  1.1 生物技术概述
  生物技术指的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的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术的统称。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在医疗领域,在农业生产、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生物技术的优点
  生物技术的优点有很多,以下我们进行三个方面的介绍,首先是变废为宝,利用生物技术对垃圾废弃物进行处理,通过改变分子结构使其发生降解,这样就能够对其进行重新利用,既降低了环境污染的程度,也合理地利用了资源。其次是安全、有效,生物技术中的发酵工程技术能够将污染物直接转化成有机气体、水和二氧化碳等稳定物质,避免重复污染的产生。再次对环境要求不高,以酶促反应为例,其处理污染物是在常温、常压状态下进行的,操作技术简单,处理过程稳定且成本低,而且效果比较好,因此广泛地应用于环保工程之中。
  二、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运用
  2.1 生物技术应用于水环境工程
  生物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分别为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监测,其中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利用生物技术对水环境进行监测主要是根据生物生长的异常来判断水环境的变化,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生物技术能够高精准度的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不达标的情况,就會启动报警机制,相关人员就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降低污染源对环境的破坏。我国当前的水环境工程中普遍使用的是自动化生物检测器,它能够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检测,提高了我国水环境的安全性。但是受到起步晚,技术不够先进的影响,自动化生物检测器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其提高重视,利用信息化智能技术对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其稳定性和精准性,进而提高水环境的整体安全。
  2.2 生物技术应用于石油污染治理
  在饱受石油污染的油田附近,生存着一批特殊的微生物群,它们主要的作用是分解代谢石油,相较于其他非石油污染区域,污染地区的微生物数量是其若干倍。在经过人工的驯化和诱导之后,这些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群可以用来治理石油污染,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洋石油污染和土壤石油污染之中,就目前而言,人们共发现能够分解代谢石油的微生物种类高达100多种,包括有细菌、真菌、霉菌和藻类等,通过微生物对石油的吸收、分解、吸附等方式来达到治理石油污染的目的。
  2.3 生物技术应用于化学农药污染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种类、质量和产量都有了极大地提升,但是同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污染严重,而且经过时间的累积,毒害就会变得更加严重。生物技术应用于化学农药污染的治理中,降解农药残留,消除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生物技术应用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农药进行降解和消毒,避免产生其他的变化,微生物在经过代谢之后会产生一些新的物质,这些物质不仅能够去除杂草,还能够对病虫害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2.4 生物技术应用于白色塑料污染
  近些年来,白色污染肆虐我国,因其不能自然降解,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垃圾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填埋,所以白色塑料就会残存在土壤中,破坏了土壤结构。还有一部分因种植农作物产生的白色塑料污染残存在土壤中,降低了农作物产量,更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环境。生物技术处理白色塑料污染的主要原理是:找到能够对塑料进行降解的微生物,对其进行驯化和改造,制作出相应的降解菌,使白色塑料污染得到快速的讲解。
  三、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工程的前景展望
  生物技术以其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势在各类环境污染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污水处理,石油污染处理、化肥农药污染处理和白色塑料污染的处理中都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同时生物技术在治理污染的同时产生的物质都是对自然界无害的,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我们想要更大限度利用生物技术对环境进行改善和治理,就要不断地进行研究,选择更为合适、更高效、更安全的微生物种群,以期收到更好的污染治理效果。在未来生物技术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为我国及全世界的污染治理提供有效的治理方式和途径,这对于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生态的保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不管是水环境监测和治理、石油污染治理,还是化肥农药污染和白色塑料污染的治理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还因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推广,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我国也要加强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共同努力创建环保和谐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陈照月,邓源喜,盛庆超,王庆军,李翔,管长娟.信息技术环境下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与策略[J].内江科技,2021,42(10):148-149.
  [2]文科,卢彦青,侯楠,马瑞娜,崔鹏程,吕蝶,徐小丽.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技术在鼓膜缺损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10):1697-1702.
其他文献
计算机冠状动脉成像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无创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方法.而双源螺旋CT的应用,使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提高,已成为临床常用的筛查方法之一。
期刊
摘要:电力输变电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国家也在电力工程的发展建设上作出了更大的投入,各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而电力输变电工程管理是电力工程的发展必要环节,各项管理措施的创新和优化,对电力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施工水平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规模的扩大,加之地形的多变,电力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这种状况下,企业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约为5%.患病人数已突破3000万人,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2位.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心脑血管疾病即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因,约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同时糖尿病的存在也明显加重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期刊
摘要: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中要注重全面发挥遥感技术应用价值,有效控制各项技术应用成本,保障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成效全面提升。当前通过遥感技术应用,有助于强化工程管理成效,提升项目综合管理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新环境中,要注重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将其普遍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中,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的发展,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综合管理成效全面提升。  关键词:遥感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护 
期刊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89岁.于2005年9月17日中午无诱因自觉下腹隐痛,有便意,排便后站立时突然出现晕厥,面色苍白,双手发凉,无四肢抽搐,迅速坐回便器上休息,约20 min后自行恢复神志,后解出约50 ml稀便。
期刊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存在着氧化应激状态,氧化应激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心血管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室肥厚等,从而增加了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1].透析人群中老年患者逐渐增多,老年人常存在多个脏器的病变,为此,寻求心血管疾病早期可逆因子或防治措施对MHD老年患者转归有重要意义.我们以丙二醛、晚期蛋白质氧化物(AOP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
期刊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推动了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目前已经有很多的企业将自动化技术使用到生产运营当中。汽车焊装车间开始逐步发展成为自动机械化,伴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在汽车焊装当中范围越来越广,汽车焊装技术工作效率也大幅度提升。汽车工厂自动化率越来越高,逐步由工业机器人取代人的操作岗位。目前自动工位主要由工业机器人、工位照明灯、大屏幕、PLC系统、人机界面、点焊工艺。涂胶工艺等组成。这些设备在停产
目的 探讨单磷酰脂A(MLA)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NC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单磷酰脂A预处理组(MLA-DP组)、单磷酰脂A预处理与COX-2抑制剂NS-398组(MLA+NS-398组);检测各组心功能、心肌梗死的范围;测定MLA预处理后24 h COX-2蛋白表达及心肌中前列腺
近年来,随着对心脑血管病变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血管病变不是管腔病变的发生、发展,血管壁病变才是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目前,动脉僵硬度已经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动脉功能早期检测技术也成为研究热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