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特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其成长发展奠定基础。我国是一个诗词大国,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我国的古典诗词创作达到了顶峰,为后期留下了经典的文学作品。古典诗词赏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古典诗词赏析不仅涉及大量的文言虚实词,而且涉及了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风格与个人际遇等等。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古典诗词赏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在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与理解的同时,使其感受到古典诗词当中的文化魅力,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中健康成长。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培养
在初中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导致学生对诗词内容与思想情感一知半解,不利于感悟其中的文化魅力,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加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增强学生古典诗词赏析能力的关键途径。
比如在《望岳》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传达该诗描绘的意境、作者的创作背景与情感、审美倾向等等,而非只重视字词的理解与背诵。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诗人杜甫的创作特点,以及创作该诗时的落榜境遇,在赏析中体察作者的内心情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该诗的精华所在,教师应针对这两句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内在寓意,体会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开阔心胸。在古典诗词赏析当中,教师除了应该对诗词基本内容进行解读外,还应该针对诗词中传达的积极情感进行升华,让学生在诗词赏析中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积极看待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熏陶
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古典诗词赏析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熏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掘古典诗词学习中的乐趣,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比如在《过零丁洋》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背景,体会文天祥在国破家亡的战乱局势下依旧独自对抗外敌、誓死不从的决心与爱国情怀。初中生容易受到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而加强爱国教育是古典诗词赏析教学中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熏陶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古典诗词赏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特殊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典诗词的时代背景当中,这是增强学生感知力与理解力的关键。比如在《春望》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对诗人杜甫所处年代的特点加以描述,通过讲故事或者观看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述的年代背景当中。在教师有感情的诵读当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诗人杜甫对于国家战乱与人民颠沛流离的痛心,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
三、重视古典诗词诵读
古典诗词大多是格律诗,其中的韵味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到。因此,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赏析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扫除陌生文言虚词、实词的阻碍,同时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在赏析过程中的理解力与鉴赏力。教师应该起到良好的带头与示范作用,重视不同类型诗词诵读时的情感变化。
比如在诵读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诗人的作品时,应该充满激情,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其感受诗词中的浩然之气与诗人的广阔胸怀。而在诵读李清照和李煜等婉约派词人的诗词时,则应该重视语调的轻柔婉转,帮助学生了解该类诗词的基本特点。比如在苏轼《水调歌头》的诵读中,教师应该对“宫阙”“绮户”“婵娟”等词的读音和写法加以强调。同时,根据上下阕表达的情感差异,变换诵读的语调和语气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而加深对该诗词的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诵读,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汉字特有的韵律美,而且能够感受诗词中的情感美,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打下基础。
四、关注学生的体验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古典诗词赏析教学时,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与固定模式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在赏析中所获得的体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体会古典诗词当中蕴含的趣味。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在古典诗词赏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望岳》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诗人在开头对泰山秀丽的景色进行了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泰山的雄奇与壮丽。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赏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段关于泰山风景的文字,与诗人情感形成互通与共鸣,加强对该诗情感的理解。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才能,还可以针对诗词进行仿写训练,将古典诗词中的时代背景替换成学生熟悉的场景,在古典诗词的仿写当中了解诗歌创作的技巧,有利于学生在赏析时站在作者角度思考问题,防止出现过大的偏差。学生在多种训练方式中获得丰富的个人情感体验,能够开阔眼界与心胸,避免在古典诗词赏析时视野过于狭隘,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以学生熟悉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当中。尤其是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赏析教学当中,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典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是学生在生活中不熟悉的、无法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导致对诗词内涵与情感的把握不准确。而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动画等,为学生赏析古典诗词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情境,将抽象的文字描写转化为直观的形象,降低学生的赏析难度。而视觉记忆远比单纯的文字记忆更加可靠,能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比如在《水调歌头》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其同名流行歌曲,帮助学生进入诗词营造的氛围当中,感知诗词的内在细腻情感。而在《木兰诗》等故事性较强的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木兰从军的相关动画视频,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理解诗词内容。
六、捕捉诗词意境
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赏析当中,关键是对于意境的捕捉,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诗词的特点,对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进行分析,明确不同意象之间的联系,為学生捕捉意境奠定基础。在艺术情境的赏析当中,学生能够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使其对古典诗词与散文之间的区别进行准确把握,激发学生的文学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意境之于诗词的重要性,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当中做了详细阐述。意境当中既包含了真实的景物,同时也包含了作者的审美取向与情感体验,是帮助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的主要渠道。比如古典诗词中常出现的柳、杨、月、酒、花等意象往往代表了诗人的同一种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其内在规律加以总结,通过意象与意境分析深入了解诗词的内在情感。
七、开展实践教学
古典诗词赏析教学不能只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刻把握古典诗词的情感内涵。为此,可以开展诗词短剧编创、诗配画创作评选、诗词典故讲述、古典诗词朗诵和诗词牌游戏等活动,将传统课堂加以有效拓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充分发挥古典诗词赏析的美育价值。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春”相关的古典诗词,并开展诗配画创作活动。学生在创作之前,会对相关诗词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创作出符合诗词意境与情感取向的画作,是增强学生赏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八、结语
古典诗词赏析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带来美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重视学生的情感熏陶、古典诗词诵读与体验,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捕捉诗词意境和开展实践教学等途径,增强古典诗词赏析的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放在重点位置,使其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培养
在初中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导致学生对诗词内容与思想情感一知半解,不利于感悟其中的文化魅力,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加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增强学生古典诗词赏析能力的关键途径。
比如在《望岳》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传达该诗描绘的意境、作者的创作背景与情感、审美倾向等等,而非只重视字词的理解与背诵。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诗人杜甫的创作特点,以及创作该诗时的落榜境遇,在赏析中体察作者的内心情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该诗的精华所在,教师应针对这两句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内在寓意,体会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开阔心胸。在古典诗词赏析当中,教师除了应该对诗词基本内容进行解读外,还应该针对诗词中传达的积极情感进行升华,让学生在诗词赏析中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积极看待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熏陶
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古典诗词赏析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熏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掘古典诗词学习中的乐趣,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比如在《过零丁洋》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背景,体会文天祥在国破家亡的战乱局势下依旧独自对抗外敌、誓死不从的决心与爱国情怀。初中生容易受到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而加强爱国教育是古典诗词赏析教学中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熏陶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古典诗词赏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特殊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典诗词的时代背景当中,这是增强学生感知力与理解力的关键。比如在《春望》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对诗人杜甫所处年代的特点加以描述,通过讲故事或者观看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述的年代背景当中。在教师有感情的诵读当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诗人杜甫对于国家战乱与人民颠沛流离的痛心,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
三、重视古典诗词诵读
古典诗词大多是格律诗,其中的韵味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到。因此,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赏析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扫除陌生文言虚词、实词的阻碍,同时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在赏析过程中的理解力与鉴赏力。教师应该起到良好的带头与示范作用,重视不同类型诗词诵读时的情感变化。
比如在诵读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诗人的作品时,应该充满激情,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其感受诗词中的浩然之气与诗人的广阔胸怀。而在诵读李清照和李煜等婉约派词人的诗词时,则应该重视语调的轻柔婉转,帮助学生了解该类诗词的基本特点。比如在苏轼《水调歌头》的诵读中,教师应该对“宫阙”“绮户”“婵娟”等词的读音和写法加以强调。同时,根据上下阕表达的情感差异,变换诵读的语调和语气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而加深对该诗词的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诵读,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汉字特有的韵律美,而且能够感受诗词中的情感美,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打下基础。
四、关注学生的体验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古典诗词赏析教学时,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与固定模式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在赏析中所获得的体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体会古典诗词当中蕴含的趣味。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在古典诗词赏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望岳》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诗人在开头对泰山秀丽的景色进行了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泰山的雄奇与壮丽。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赏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段关于泰山风景的文字,与诗人情感形成互通与共鸣,加强对该诗情感的理解。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才能,还可以针对诗词进行仿写训练,将古典诗词中的时代背景替换成学生熟悉的场景,在古典诗词的仿写当中了解诗歌创作的技巧,有利于学生在赏析时站在作者角度思考问题,防止出现过大的偏差。学生在多种训练方式中获得丰富的个人情感体验,能够开阔眼界与心胸,避免在古典诗词赏析时视野过于狭隘,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以学生熟悉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当中。尤其是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赏析教学当中,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典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是学生在生活中不熟悉的、无法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导致对诗词内涵与情感的把握不准确。而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动画等,为学生赏析古典诗词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情境,将抽象的文字描写转化为直观的形象,降低学生的赏析难度。而视觉记忆远比单纯的文字记忆更加可靠,能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比如在《水调歌头》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其同名流行歌曲,帮助学生进入诗词营造的氛围当中,感知诗词的内在细腻情感。而在《木兰诗》等故事性较强的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木兰从军的相关动画视频,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理解诗词内容。
六、捕捉诗词意境
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赏析当中,关键是对于意境的捕捉,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诗词的特点,对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进行分析,明确不同意象之间的联系,為学生捕捉意境奠定基础。在艺术情境的赏析当中,学生能够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使其对古典诗词与散文之间的区别进行准确把握,激发学生的文学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意境之于诗词的重要性,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当中做了详细阐述。意境当中既包含了真实的景物,同时也包含了作者的审美取向与情感体验,是帮助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的主要渠道。比如古典诗词中常出现的柳、杨、月、酒、花等意象往往代表了诗人的同一种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其内在规律加以总结,通过意象与意境分析深入了解诗词的内在情感。
七、开展实践教学
古典诗词赏析教学不能只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刻把握古典诗词的情感内涵。为此,可以开展诗词短剧编创、诗配画创作评选、诗词典故讲述、古典诗词朗诵和诗词牌游戏等活动,将传统课堂加以有效拓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充分发挥古典诗词赏析的美育价值。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春”相关的古典诗词,并开展诗配画创作活动。学生在创作之前,会对相关诗词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创作出符合诗词意境与情感取向的画作,是增强学生赏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八、结语
古典诗词赏析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带来美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重视学生的情感熏陶、古典诗词诵读与体验,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捕捉诗词意境和开展实践教学等途径,增强古典诗词赏析的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放在重点位置,使其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