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面临一定的困境和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了简要分析,重点从教师教学基础和课堂教学方面谈了一些对策,希望对职业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一、目前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如下问题
1.职业高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都是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无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学习基础上: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基础知识薄弱,能力较差。错别字普遍存在,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答非所问,逻辑混乱,写作水平低,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学习目的上: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小学初中学过了,早会了没必要再学了。学习习惯上:学习态度浮躁,心不在焉,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不做或不重视作业,敷衍了事或干脆抄别人的。这些都将给教师教学带来诸多的难度和挑战。
2.职业高中教师的问题
职业高中的教师,长期面对的是一些后进生,时间一长,教学积极性和热情极大削弱。由于缺乏来自工作本身的成就激励,从而丧失了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动力。职校教师几年的教学生涯下来,感觉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这样教学相长成为一句空话,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1.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职业高中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已决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如果老师不转变自己的观念,不确立新的师生关系,教学工作中,就会少了了解、少了引导,多了批评、多了抱怨。实际上,新时期的职业高中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是严父,及时纠正,决不迁就;学生有困难时,老师应是慈母,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有进步时,老师就是医生,及时“对症下药”,开出一副副鼓励与告诫的药方;学生高兴或痛苦时,老师应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分享喜悦或悲伤……总之,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在这几类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只有是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平等,学生才能向老师坦露胸怀,向老师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
2.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
面对普遍基础较差的后进生,老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走近他,喜欢他,成为他的朋友,然后要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学生的闪光点不仅可以成为促使他进步,发展的源动力,有时也给教师以启迪,正所谓“教学相长”。
3.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课堂知识必须丰厚。教师就必须不断添充,厚积薄发。过去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是一泓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心备课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加以补充更新,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法和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
4.打破课堂的“平静”和“平衡”,让学生稍稍“乱”起来
一般情况下,对于课堂问题答案学生可以从课文中现成的话或预习提示中找出结论的,那么按常理说学生答问正确无误,教学过程流畅无碍,应该是令人高兴的事,但从课程本身来看,学生回答出老师所希望的“标准答案”,并不意味着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也不说明学生对问题有了真正的理解,现行教材上的练习中暗示性的内容太多,使得大部分学生不需费力就能得出结论。语文课本上,一般有预习提示、内容介绍、课后作业等为学生指路;经过多年“模式化”的学习,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方面,也摸到了一些“规律”,回答问题对号入座就可以了。从这一点来看,有时在教学中呈现的平易、轻松、流畅可能是一种假象,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养成他们的惰性思维。这样学生并没有经过真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而呈现出的流畅平衡的课堂,只能说是一种惰性平衡。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通过设疑启发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展开并突出矛盾,这样,学生主体的思维由“平静和谐”到“矛盾冲突”,就会打破这种低级的“平衡”。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思维上看似受到了阻滞,其实是量的积蓄,一旦有所突破,就会出现一个高层次的流畅的认知境界,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如果学生“不乱”,要先有本事让他们“乱”起来,然后又有本事让他们“不乱”。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高明的教师都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教学重在教“法”:理解词、句的方法,分析课文的方法,写作的方法。因为老师只是参谋、向导,应该为学生“发现什么”、“如何发现”多提供思路和方法。学生一旦经过锻炼不再“摸着石头过河”了,掌握了“金钥匙”,那么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便不再困难。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讲自学中所发现的知识点或存在问题,哪怕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使其增强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错误,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其次,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要指导学生如何围绕重点、中心来发现,而且指导要具体,并及时进行有关训练,通过运用加以巩固。再次,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促进了集体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6.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思维训练
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其成效取决于思维培养的竞争。语文思维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形成突出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学习必须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当然,进行思维训练,还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做好相应准备。叶圣陶曾说:“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使之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张之伟.语文教学新视野.
[2]巢拥军.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功能实现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一、目前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如下问题
1.职业高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都是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无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学习基础上: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基础知识薄弱,能力较差。错别字普遍存在,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答非所问,逻辑混乱,写作水平低,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学习目的上: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小学初中学过了,早会了没必要再学了。学习习惯上:学习态度浮躁,心不在焉,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不做或不重视作业,敷衍了事或干脆抄别人的。这些都将给教师教学带来诸多的难度和挑战。
2.职业高中教师的问题
职业高中的教师,长期面对的是一些后进生,时间一长,教学积极性和热情极大削弱。由于缺乏来自工作本身的成就激励,从而丧失了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动力。职校教师几年的教学生涯下来,感觉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这样教学相长成为一句空话,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1.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职业高中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已决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如果老师不转变自己的观念,不确立新的师生关系,教学工作中,就会少了了解、少了引导,多了批评、多了抱怨。实际上,新时期的职业高中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是严父,及时纠正,决不迁就;学生有困难时,老师应是慈母,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有进步时,老师就是医生,及时“对症下药”,开出一副副鼓励与告诫的药方;学生高兴或痛苦时,老师应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分享喜悦或悲伤……总之,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在这几类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只有是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平等,学生才能向老师坦露胸怀,向老师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
2.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
面对普遍基础较差的后进生,老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走近他,喜欢他,成为他的朋友,然后要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学生的闪光点不仅可以成为促使他进步,发展的源动力,有时也给教师以启迪,正所谓“教学相长”。
3.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课堂知识必须丰厚。教师就必须不断添充,厚积薄发。过去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是一泓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心备课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加以补充更新,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法和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
4.打破课堂的“平静”和“平衡”,让学生稍稍“乱”起来
一般情况下,对于课堂问题答案学生可以从课文中现成的话或预习提示中找出结论的,那么按常理说学生答问正确无误,教学过程流畅无碍,应该是令人高兴的事,但从课程本身来看,学生回答出老师所希望的“标准答案”,并不意味着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也不说明学生对问题有了真正的理解,现行教材上的练习中暗示性的内容太多,使得大部分学生不需费力就能得出结论。语文课本上,一般有预习提示、内容介绍、课后作业等为学生指路;经过多年“模式化”的学习,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方面,也摸到了一些“规律”,回答问题对号入座就可以了。从这一点来看,有时在教学中呈现的平易、轻松、流畅可能是一种假象,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养成他们的惰性思维。这样学生并没有经过真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而呈现出的流畅平衡的课堂,只能说是一种惰性平衡。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通过设疑启发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展开并突出矛盾,这样,学生主体的思维由“平静和谐”到“矛盾冲突”,就会打破这种低级的“平衡”。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思维上看似受到了阻滞,其实是量的积蓄,一旦有所突破,就会出现一个高层次的流畅的认知境界,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如果学生“不乱”,要先有本事让他们“乱”起来,然后又有本事让他们“不乱”。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高明的教师都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教学重在教“法”:理解词、句的方法,分析课文的方法,写作的方法。因为老师只是参谋、向导,应该为学生“发现什么”、“如何发现”多提供思路和方法。学生一旦经过锻炼不再“摸着石头过河”了,掌握了“金钥匙”,那么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便不再困难。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讲自学中所发现的知识点或存在问题,哪怕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使其增强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错误,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其次,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要指导学生如何围绕重点、中心来发现,而且指导要具体,并及时进行有关训练,通过运用加以巩固。再次,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促进了集体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6.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思维训练
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其成效取决于思维培养的竞争。语文思维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形成突出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学习必须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当然,进行思维训练,还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做好相应准备。叶圣陶曾说:“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使之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张之伟.语文教学新视野.
[2]巢拥军.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功能实现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