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以“教”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利弊,进一步阐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理论以及双主模式下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双主教学模式在“VF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实际教学中把双主模式引入“VF程序设计”课程中,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主教学;教学模式;程序设计
作者简介:张舒娟(1977-),女,山西汾阳人,中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讲师。(山西 太原 03005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7-0084-01
“VF程序设计”是中北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鉴于“VF程序设计”课程自身的特点,要学好该课程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上机实践,而程序设计部分的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对于初学者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在此情况下若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有利于教师组织、管理和控制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难以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将双主教学的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一、双主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教师的“教”出发,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媒体,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目标,教师控制着整个教学的进程,把学生置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难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感觉程序设计很难掌握,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但却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探索,容易偏离甚至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1]
“双主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精华的同时,考虑到“VF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结合现代先进的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把“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主导与主体性的结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则可以通过解决教师设计或自己设计的问题,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双主模式在“VF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施
1.双主模式下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不仅要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且要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指导学生。学生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还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动机的驱动下,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应用,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因而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越充分就会发现越多问题,当问题无法解决时求助于他人、求助于教师。此时,教师为学生所推动,可以深入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导推动主体,主体促进主导,直至完成整个教学。因此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双主教学模式。从教师的角度讲,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角度讲,任务的完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设计一个好的课堂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在确定总教学目标后,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具体的任务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例如,笔者在介绍VF中循环语句的应用时,选用了“查询满足条件的记录”作为任务。具体任务是:在学生表中查询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信息。任务下达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问题。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此时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分解任务,分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哪些是利用现有知识能解决的、哪些是新知识。在上述任务中学生表的建立、记录的输入、年龄的条件限制等是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些学生能自行解决。另外,如何在表中查询所有满足条件的记录是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也正是这个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教师进行点拨,让学生先判断当前记录是否满足条件,如果满足可以输出,然后继续判断下一条记录;如果当前记录不满足则不能输出,然后再判断下一条记录,如此逐步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实践欲,迫切地想上机实践,随后给予他们充分的上机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在进行上机学习时也必须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在编写程序时出现的问题,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要个别辅导,同时重点针对大多数学生容易犯错的问题集中加以解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通过实践学生会觉得自己又学到了新知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对比
对2009级开设“VF程序设计”课程的同一专业的两个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其中一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二班采用双主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之后,以试题的形式对这两个班进行了考核。试题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VF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应用。第一部分以笔试的方式考核,第二部分以机试的方式考核,两部分的满分各100分。VF数据库基础试题中涉及程序设计的题目占了50分,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程序填空等。机试中涉及程序设计的部分占了100分,要求完成一个较为综合的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考试后对两个班级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具体操作时把每个学生的VF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笔试成绩如图1所示)、VF程序设计(机试成绩如图2所示)两部分的得分情况用柱形图分别进行统计。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VF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方面,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没有很明显的区别;在VF程序设计的应用方面,采用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比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好。
四、结束语
双主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将两种模式取长补短,在教学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当然,还有很多模式需要学习和研究。应该充分运用这些好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先进的技术,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殿升,孙立娟,钱立璞.网络环境下“双主”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187-188.
[4]胡宁.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J].辽宁师专学报,2005,(2):18-19.
[5]夏瑜.基于双主理论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09-111.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双主教学;教学模式;程序设计
作者简介:张舒娟(1977-),女,山西汾阳人,中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讲师。(山西 太原 03005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7-0084-01
“VF程序设计”是中北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鉴于“VF程序设计”课程自身的特点,要学好该课程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上机实践,而程序设计部分的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对于初学者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在此情况下若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有利于教师组织、管理和控制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难以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将双主教学的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一、双主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教师的“教”出发,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媒体,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目标,教师控制着整个教学的进程,把学生置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难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感觉程序设计很难掌握,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但却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探索,容易偏离甚至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1]
“双主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精华的同时,考虑到“VF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结合现代先进的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把“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主导与主体性的结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则可以通过解决教师设计或自己设计的问题,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双主模式在“VF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施
1.双主模式下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不仅要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且要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指导学生。学生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还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动机的驱动下,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应用,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因而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越充分就会发现越多问题,当问题无法解决时求助于他人、求助于教师。此时,教师为学生所推动,可以深入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导推动主体,主体促进主导,直至完成整个教学。因此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双主教学模式。从教师的角度讲,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角度讲,任务的完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设计一个好的课堂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在确定总教学目标后,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具体的任务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例如,笔者在介绍VF中循环语句的应用时,选用了“查询满足条件的记录”作为任务。具体任务是:在学生表中查询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信息。任务下达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问题。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此时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分解任务,分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哪些是利用现有知识能解决的、哪些是新知识。在上述任务中学生表的建立、记录的输入、年龄的条件限制等是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些学生能自行解决。另外,如何在表中查询所有满足条件的记录是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也正是这个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教师进行点拨,让学生先判断当前记录是否满足条件,如果满足可以输出,然后继续判断下一条记录;如果当前记录不满足则不能输出,然后再判断下一条记录,如此逐步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实践欲,迫切地想上机实践,随后给予他们充分的上机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在进行上机学习时也必须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在编写程序时出现的问题,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要个别辅导,同时重点针对大多数学生容易犯错的问题集中加以解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通过实践学生会觉得自己又学到了新知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对比
对2009级开设“VF程序设计”课程的同一专业的两个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其中一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二班采用双主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之后,以试题的形式对这两个班进行了考核。试题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VF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应用。第一部分以笔试的方式考核,第二部分以机试的方式考核,两部分的满分各100分。VF数据库基础试题中涉及程序设计的题目占了50分,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程序填空等。机试中涉及程序设计的部分占了100分,要求完成一个较为综合的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考试后对两个班级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具体操作时把每个学生的VF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笔试成绩如图1所示)、VF程序设计(机试成绩如图2所示)两部分的得分情况用柱形图分别进行统计。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VF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方面,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没有很明显的区别;在VF程序设计的应用方面,采用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比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好。
四、结束语
双主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将两种模式取长补短,在教学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当然,还有很多模式需要学习和研究。应该充分运用这些好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先进的技术,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殿升,孙立娟,钱立璞.网络环境下“双主”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187-188.
[4]胡宁.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J].辽宁师专学报,2005,(2):18-19.
[5]夏瑜.基于双主理论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09-111.
(责任编辑:麻剑飞)